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閩中語

鎖定
閩中語,又稱閩中話,是通行於福建省中部山區部分縣市的一種閩語,分佈在三明市區(三元區梅列區)及其管轄下的沙縣永安市,共4個區縣市; 以永安話為代表,是閩語中使用人數最少,通行範圍最窄的一種語言。
但在20世紀50年代末以後,由於大量的外省人口及本省其他地區的人口遷移到閩中地區,使得閩中方言受到衝擊,閩中語也發生了變化。
中文名
閩中語
代    表
永安話
通行地區
福建省中部
類    型
閩語

閩中語基本特徵

閩語分佈圖 閩語分佈圖
閩中語源自閩北語,明清時期開始受到閩南語、贛語和南平“土官話”的較大影響而從閩北語的建甌話分離出來。顯著的特徵為擁有鼻化韻、圓唇音,區別舌尖前和舌葉音,有入聲調,但無入聲韻
但在20世紀50年代末以後,由於大量的外省人口及本省其他地區的人口遷移到閩中地區,使得閩中語受到衝擊,閩中語也發生了變化。

閩中語內部差異

閩中語內部有一定差異,但可通話。3縣、市中,永安話和沙縣話的距離稍大一點。因此,我們可將閩中方言分為三片:一是永安話片;二是三明話片(舊三元話);三是沙縣話片。

閩中語語音特徵

聲母17個(包括零聲母),韻母41個,有發達的鼻化韻,沒有入聲韻。有特別的-m,-um等閉口韻。有6個聲調,分別是陰平調42,陽平調33,陰上調21,陽上調54,去聲調24,入聲調12。有比較嚴整的變調規律。

閩中語詞彙特徵

與其他閩語有很多共同詞彙,也存在大量的文白異讀現象。

閩中語語法特徵

有和多的帶有特色的副詞,有特殊的句型,如比較句狀語倒裝等等。

閩中語發展歷史

閩中地區早在秦漢時期就居住着史稱“百越”的一支——閩越居民。
漢代之後,南楚、東吳漢人則沿着閩北的崇安、浦城往建溪流域涉足閩中地帶。據史載,當時已有漢人在今南平、沙縣一帶活動,屬建安郡管轄。
南朝劉宋元嘉二年(425年)分南平(古稱延平)南鄉地立沙村縣,仍隸建安郡。
隋開皇元年(581年),沙村縣改名沙縣,轄地包括現今的永安市境(古稱浮流)。當時的沙縣話應是早期閩中地區方言的代表。
明景泰三年(1452年),分沙縣南部和尤溪西部地區建立永安縣。明代沙縣爆發的以鄧茂七為首的民變,其勢威震八閩,波及贛南、粵北,明王朝派兵殘酷鎮壓,自此沙縣人口鋭減。新興的永安縣才漸漸成為閩中地區人們的活動中心,永安話也就取代沙縣話成為閩中方言的代表。
抗日戰爭期間,永安一度成為福建省臨時省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永安又曾是專區所在地。這些都使永安話成為閩中語代表點的地位更加鞏固。

閩中語現狀

閩中語流佈的範圍不廣,使用人口也不多,約50萬人。20世紀50年代末以後,外省及本省其它地區的大量移民遷徙到永安、三明、沙縣地區,使閩中語言受到普通話和外地語言的衝擊,因此,在閩語中使用人口最少的閩中語就更加不純。在今天,要找到能流利使用地道的閩中語的人已經為數不多了。

閩中語片區特點

閩中語永安話

永安話是閩中語的代表,主要通行於福建永安市、三元區梅列區,與沙縣話最大的區別特徵是永安話擁有豐富的閉口韻,m源自沙縣話的鼻化韻ue~(對應普通話的前鼻音)和o~(對應普通話的後鼻音)。
可以分成4小片:
* 市區片
* 嶺後片
* 安砂片
*羅坊

閩中語沙縣話

沙縣話廣義而言是指沙縣境內的各鄉鎮方言,狹義而言是指鳳崗鎮包括際口、古縣、琅口等地的城關方言。沙縣話地域不廣,用語人口不多,但歷史卻很悠久。
沙縣話保留着許多古語,如:蒸飯的炊具叫飯甑、空心菜叫蕹菜、酒杯叫酒盅、眼睛叫目睭、曬太陽叫曝日頭、怕人叫驚人、反正叫橫豎、鹹帶魚叫帶魚鯗。第三人稱代詞(他、他、它)叫渠,就是朱熹詩“問渠那得清如許”中的渠。去叫他叫做去邀他,李白有詩“舉杯邀明月”者即是。不難看出,閩中語既有其他閩語的特點,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沙縣話也保留着許多古音,是做詩詞的最好的檢驗。如國為陰平,古音則是仄聲。再如學、壓、璞、撲、潑、拍普通話都是平聲字,但從沙縣話裏都可以辨別出它們是仄聲字。毛澤東詩詞“金沙水拍雲崖暖”按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拍字正應仄聲。
沙縣話還有特有的詞彙,如地下叫腳兜,額頭叫頭空,嘴唇叫嘴筒皮。
沙縣話詞彙很豐富。如母雞。下蛋的母雞和未下過蛋的母雞是有區別的。前者叫雞媽,後者叫雞順。而普通話只有母雞和小母雞之分。這小母雞就有歧異,是指雌小雞仔呢,還是指雞姑娘?母豬也一樣,下過崽的和未下過崽的,不一樣。未下過崽的又能與小豬區分開來。姑娘出嫁和婦女再嫁也是有區別的。姑娘的出嫁是還嫁(送嫁之義),偏重於歸送;而婦女的再嫁就是嫁,偏重於再婚。
沙縣話詞彙也有不豐富的時候,如屁股,臀部叫屎窐,肛門也叫屎窐,二者一般沒有區分開來。如打屎窐,即打屁股;屎窐入蛇,即肛門入蛇。腳和腿的區分也很籠統,如腳很長,是指腳板很長呢,還是指腿很長呢?二者都兼而有之。手也一樣。
沙縣話的語音比較輕柔,也許跟人的性格有關。性格來自生活,生活造就語言。沙縣自古比較富庶,曾有“金沙縣,鐵南平,銅邵武”之説。特定的生活地域和人羣習性,是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沙縣人性情柔弱,多尚禮儀,語言輕柔婉轉。過去沙縣人很少出門,於是也就沒有鍛煉出那種強悍剛烈的性格,語言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沙縣話的聲調,有六個。列表如下:
平 聲 仄 聲
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 五聲 六聲
朱 徐 主 蛀 著 燭
遮 茶 者 謝 籍 跡
豬 除 逐 箸 軸 竹
輸 薯 水 樹 熟 宿
花 華 畫 罰 發
香 常 想 上 向
張 場 長 帳 丈
新 城 審 信 腎
山 尋 傘 順 蛋
沙縣方言還有特有的發音,如答話的“嗯”字,不用舌音和唇音,閉口而音氣從鼻子出。“不”字的口語和“黃”則開口音氣從鼻子出,全不用唇舌。
沙縣話還有特有的語法,如:這裏很空氣,“空氣”名詞用如形容詞,可做謂語,這在普通話就是病句了。沙縣話把買不到東西説成買無(mó,沒有),一個大學老師説閩南人講買沒有是有語法毛病的。他説“沒有”怎麼可以買呢?怎麼可以做買的賓語呢。其實他有所不知:沒有是做買的補語呢。沙縣話的無,自然也是做買的補語的。
沙縣話詞彙有許多倒裝現象。如健康,説成除了健康之外,也有康健的説法。客人,説成人客。
沙縣話的人稱也特殊。第一人稱有wā和俺兩種,wā是不包括對方的我(們),而俺是包括對方的我(們)。
沙縣話有發語詞“阿”字,用的頻率很高。要強調某詞語的時候,往往先用這“阿”字。如,阿筆借我一下,阿腳太大,阿人很好。還有後綴的語義,表示完了的意思,翻成普通話就愛講“掉”字。如,走了説成走掉了,吃完了説成吃掉了,燒了説成燒掉了。夏茂話還有特殊的語尾助詞laolo,相當於了嗎。沙縣人還愛講“在的”,表示強調數量之多。如,這件衣服五百元在的,廣場看花燈的有三千人在的。沙縣人還愛講“都敢”,表示猜測、也許。如:今天會下雨都敢。他不來都敢,我們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