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閣(拼音:gé)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據現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見於《説文》小篆,也見於先秦著作《左傳》。 [2]  閣本義是古代放在門上用來防止門自合的長木樁,安裝在門的兩側。轉指板架結構、貯藏食物的櫥櫃。由此引申為樓閣,再引申為內室,常指年輕女子的卧房,如閨閣。“閣”又為中央官署的名稱。 [16]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UTKD [3] 
倉    頡
ISHER [3] 
鄭    碼
TLRJ [3] 
筆    順
點、豎、橫折鈎、撇、橫撇、捺、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639) [1] 
平水韻
入聲·十藥 [4] 
四角號碼
37604
統一碼
基本區 U+9601 [3] 
總筆畫
9(部首3,部首外6)
注音字母
ㄍㄜˊ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半包圍-左上右包圍結構
異體字
閤(“閤”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閣”字在甲文、金文中未有發現。篆文寫作圖1,外部是“”,作形旁,凡從“門”取義的字皆與房屋建築有着深層的內在關係。內部為“”,作聲旁,指示讀音。隸楷字形變化不大,只有筆勢上的變化。 [2] 
《爾雅·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在《説文解字》中,許慎也作了相同的闡述:“閣,所以止扉也。”由於《爾雅》和《説文解字》的説解很簡略,這就造成了後人對“所以止扉”理解上的分歧。
晉代學者郭璞在《爾雅注》中説:“(閣)門闢旁長橛也。”清代學者王引之的《經義述聞》一書中對此種説法進行了解釋,他説:“閣與闢同,開也。謂門之既開,其旁有長橛以止之,使不動搖。今時城門既開,插木橛於旁以止之,是其遺法也。”而徐鍇的《説文系傳》則有不同的觀點。徐氏説:“所以止扉,即今之門頰,扇所附着也。”郭璞、王引之,包括段玉裁,認為“閣”是門打開後插在門扇兩旁用以固定門扇的長木樁;徐鍇則認為“閣”為舊式門扇兩旁用以固定門扇併兼作門軸的長木柱。
“閣”字由本義再行虛化,便可以指稱架子上供放置物品、食物的木板。段玉裁《説文解字注·門部》説:“閣本訓直橛,所以捍格者。引申之,橫者可以皮物亦曰閣。”如成語“束之高閣”,該成語本來指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後來比喻把什麼東西棄置一邊,不去用它或者管它。再後來,收藏圖書的地方也稱為“閣”,如明代嘉靖年間絡縣範欽藏書的“天一閣”,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山東聊城楊以增藏書的“海源閣”等等。 [16] 
此外,“閣”又是“內閣”的簡稱,為中央官署名。據唐代趙磷《因話錄》記載:“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閣。所以世之書題有閣下之稱。……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閣下。”這就是人們尊稱別人為“閣下”的緣故。“閣”的“官署”義與本義無直接關聯,它來源於“閤”字。因為字形極近,讀音也近,段玉裁以按語指出,是“閤下”的“閤”訛為了“閣”,“閣下”這個寫法很快就習用了。本來是“閤”指“宮廷、官署的門”以及“官署”,此詞義被“閣”拿去,高頻使用中,“閣下”也被接受為習慣的寫法,並沉澱為詞典中的一個義項。 [1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語
例句
例詞
名詞
樓房式的建築物,中國傳統建築物的一種。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杆迴廊,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pavilion
《淮南子·主術訓》:“高台層榭,接屋連閣,非不麗也。”
唐·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花公主》:“轉過牆屋,導至一處,迭閣重樓,萬椽相接,曲折而行。”
閣室;滕王閣;亭台樓閣
古代收藏圖書、器物的建築物
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讚道槐庭,司文天閣。” 張銑注:“任於天祿之閣也。 天祿,書閣名,謂秘書丞也。”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
夾室,在大屋子裏隔出來的小房間

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一》:“閣,夾室也,以板為之,亦樓觀之通名也。”

棧道
plank road
《戰國策·齊策六》:“故為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王乃得反,子臨百姓。”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高廊四注,重坐曲閣。”
唐·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方橋》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
劍閣;飛閣
宮殿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時醫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謂左右閣都尉曰:‘意以淳于司馬病為何?’”
宋·蘇軾《書柳公權聯句》:“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古代中央官署
清·孔尚任《桃花扇·設朝》:“聖旨下:鳳陽督撫馬士英,倡議迎立,功居第一,即升補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入閣辦事。”
閣臣;台閣
指內閣;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
cabinet

閣員;倒閣;組閣
放東西的架子
cupboard

束之高閣
內室;特指女子的卧房
boudoir
南北朝·無名氏《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
閨閣;出閣
動詞
架起;支撐
宋·蘇軾《謫居三適·午窗坐睡》詩:“蒲團蟠兩膝,竹几閣雙肘。”
通“擱”。放置;擱置
put;place
唐·張鷟《遊仙窟》:“十娘則喚桂心,並呼芍藥,與少府脱靴履,迭袍衣,閣幞頭,掛腰帶。”
宋·楊萬里《蘭溪解舟》詩之三:“只愁灘淺閣行舟,到得江深又不流。”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二】【門部】古洛切(gé)
所以止扉也。從門,各聲。 [11] 

説文解字注

“所㠯止扉者”注:《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郭注:“門闢旁長橛也”,引《左傳》高其閒閣,而又云:“閣長代,即門橛也”。按,郭雲門闢旁長橛者,謂門開則邊旁有兩長橛,使其止而不過也。雲即門橛者,謂《左傳》之閣即他經之闃,兩扉中之橛也。是二者皆所以止扉,皆謂之閣,但《左傳》主謂中門者耳。許闃訓門橛,閣訓所以止扉,則畫然二義。許本諸《釋宮》。今本《釋宮》訛為閎,陸氏音義不辯是非,雲“本亦作閣,音各”。郭注本無此字。不知郭氏于衡門謂之閎下,引《左》:‘盟諸僖閎”,於所以止扉謂之閣下,引《左》“高其閒閣”,郭作注時閣絕未誤為閎,注亦絕無誤也。顏師古《匡謬正俗》分別閎、閣二字不同,所引《左傳》作用閣,所引《爾雅》及注皆作閣。今雅雨堂刻本訛亂不可讀。《左傳》 :“高其用閣”,閒猶門也,高其門則所以止扉亦必高。蓋晉館門不容車,失於狹小,致子產壞垣,故士文伯飾説“門雖小而甚高”。此處無取用閎連文。陸氏音義亦誤從閎,轉雲讀者因《爾雅》或作閣,因改《左傳》作各音,與《爾雅》音義皆為顛倒,見其誤不可不正也。閣本訓直橛所以扦格者,引申之,橫者可以庋物亦曰閣,如《內則》所云天子諸侯大夫士之閣,漢時天祿石渠閣皆所以關書籍皆是也。關字之義如此,故凡止而不行皆得謂之閣。倘《爾雅》作謂之閎,於所以止扉何涉乎?子產何以毀垣?因門不容車也,亦因門閣高也。觀孫權敖患民卑車,因教閭里高其棚,居半歲民悉自高其車,此非閣高而車不得入之證乎?故郭雲《左傳》之閣即門橛也。《左傳》用閎,杜注“閎,門也”,此必有誤。杜本乃誤本,郭景純、顏師古所據本不誤。陸之音義,孔之正義,皆據誤本為之。又《左傳》用字,沈重雲閉也,此必古説,蓋用閣猶《禮記》之扦格也。用本不從門,後人因閣亦加門耳。蔡邕《月令章句》於“修鍵閉”雲:“鍵,門牡,所以止扉。亦謂之剡移。”鄭注亦云:“鍵,牡。閉,牝。”按,蔡謂鍵為門牡,許則雲關為門牡,蓋𨷲居關之下,門之中,《漢書》所謂門牡者。而閣居兩旁,每扉以一長代,上貫於過門板,下拄於地,故云所以止扉,古謂之剡移。有關有𨷲又有閣者,慎於待暴也,故曰高其閈閣,厚其牆垣,以無客使。閣亦得稱牡,而與𨷲異物。閫與閣皆閉門乃用之,不比闑為死物,謂梱即閣,誤矣。
“從門,各聲”注:古洛切,五部。 [5] 

廣韻

古落切,入鐸見 ‖ 各聲鐸部(gé)
閣,樓閣。亦舉閣。《漢宮殿䟽》曰:“天祿閣、騏驎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賢才也。”又姓,《急就章》有閣並訴。 [12] 

康熙字典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並音各。《説文》:所以止扉者。從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即今雲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又《博雅》閣載也。
又《集韻》一曰觀也。一曰𢇮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於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秘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
又食閣,木板為之,所以𢇮食物。《博雅》:閣,庖㕑也。《禮·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注:閣,以板為之,𢇮食物也。
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注: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又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注: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為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
又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注:棧道,閣道也。崔浩雲: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為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即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又《周禮·秋官·野廬氏》注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注:閣道,北斗之輔。
又《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
又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注: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
又姓。《急就章》:有閣並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
又《韻補》葉於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葉下屬、宿。 [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9601;下:U+95A3) 字形對比(上:U+9601;下:U+95A3)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門”從左、上、右包圍“各”,底部“門”低“各”高。“門”,𠃌(橫折鈎)的鈎底較左豎收筆略低。“各”居框內豎中線部位,“夂”罩住“口”;“文”,㇇(橫撇)與捺在田字格中心相交;“口”,上寬下窄。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全清
古落切
kɑk
集韻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全清
剛鶴切
kɑk
禮部韻略

入聲





葛鶴切

增韻

入聲





葛鶴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蕭豪



全清

kɑu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蕭豪





葉杲


入聲作上聲
歌戈





葉哥上聲

洪武正韻

入聲
六藥


全清
葛鶴切
ka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剛講降角
(參考資料:漢典 [7-8]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l
ɑk
王力系統
k
ak
董同龢系統
k
ɑk
周法高系統
k
ak
李方桂系統
kl
ak
西漢



東漢





ak


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藥鐸

ɑk
北魏後期北齊
藥鐸

ɑk
齊梁陳北周隋
藥鐸

ɑ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ɑk
擬音/王力系統

k
ɑk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ɑk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ɑk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âk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ɑk
(參考資料:漢典 [7]  [9]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35
陽平
文讀
kau
214
上聲
白讀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55
陰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213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o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o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k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a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kəʔ
2
陰入
文讀
kaʔ
2
陰入
白讀
吳語
蘇州
ko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ko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ko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kɔk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kɔk
1
陰入

粵語
廣州
kɔk
33
下陰入

粵語
陽江
kɔk
21
下陰入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ɔk
32
陰入
文讀
koʔ
32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oʔ
21
陰入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ɔ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片)
建甌
24
陰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7-1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6-08-21]
  • 4.    平水韻 十藥 閣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8-10]
  • 5.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3 全注全譯版: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第1637頁
  • 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23
  • 7.    閣的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17]
  • 8.    閣的音韻方言韻書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17]
  • 9.    閣的中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10]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374-4375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71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06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07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3
  • 15.    袁振超, 王東明. 《漢語大詞典》“閣”的釋義及相關問題[J].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2020, 第40卷(4):48-52.
  • 1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 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12.12:1027-10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