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閔永剛

鎖定
閔永剛,1963年7月生,美國國籍,5G通訊新材料專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高級研究員、納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新興材料與技術研究所長。 [1]  [3-4]  [6-8] 
閔永剛於1986年獲得吉林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1990年曆任北京化纖工學院助教、助理工程師;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無機化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1995年—1996年在IBM沃森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6年—2006年曆任美國杜邦公司研究員、技術經理、技術總監;2004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4年—2006年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 [2]  ;2006年—2008年任法國聖戈班公司北美技術中心高級研發經理;2008年—2012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高級研究員、納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2012年—2016年任南京郵電大學校長特聘教授;2014年—2016年任北京大學特聘教授;2016年任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新興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所長 [6]  ;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3] 
閔永剛主要從事功能性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領域的研究。 [11] 
中文名
閔永剛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63年7月
畢業院校
賓夕法尼亞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研究生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閔永剛人物經歷

1963年7,閔永剛出生。 [1] 
1986年,獲得吉林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
1986年—1990年,歷任北京化纖工學院助教、助理工程師。
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無機化學碩士學位。
1995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
1995年—1996年,在IBM沃森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6年—2006年,歷任美國杜邦公司研究員、技術經理、技術總監。
2004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 
2006年—2008年,任法國聖戈班公司北美技術中心高級研發經理。
2008年—2012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高級研究員、納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2016年,任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新興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所長。 [6] 
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3] 

閔永剛主要成就

閔永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閔永剛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有機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機發光二極管、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多維功能化石墨烯複合材料與應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聚酰亞胺、PEEK、PTFE、LCP)的合成與加工;柔性電子封裝與器件;新型電子材料及傳感器;半導體用光刻膠及PCB先進封裝技術(埋藏技術、SiP、SoC);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類石墨烯二維材料節能環保和PM 2.5等。 [2]  [10] 
  • 學術論著
截至2022年7月,閔永剛已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文章引用4000次,H-因子38。 [5]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05年
Embedded Passive Resisto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nducting Polymers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2013年
Sulfonated Polyaniline-based Organic Electrodes for Controll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Human Osteosarcoma Cells
Biomacromolecules《生物高分子》
2014年
Laser induced self-propagating reduction and exfoliation ofgraphite oxide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s
《電化學學報(Electrochimica Acta)》
2015年
Formation of tunabl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s of graphene hydrogel via covalent bond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2015年
Self-assembling sulfonated graphene/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 paper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2015年
Fabrication of high-quality graphene oxide nanoscrolls and application in supercapacitor
《納米研究快報(Nanoscale Res. Lett.)》
2015年
Controllable size-selective method to prepare graphene quantum dots from graphene oxide
《納米研究快報(Nanoscale Res. Lett.)》
2016年
Polyfurfuryl alcohol, spheres template synthesis of 3D porous graphene for high-pee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參考資料 [2] 
  • 發明專利
截至2021年4月,閔永剛已申請中國國內外發明專利400餘件。 [4] 
  • 學術交流
截至2021年4月,閔永剛已在國際會議做邀請報告100餘次。 [4] 
  • 承擔項目
據2023年3月廣東工業大學網站顯示,閔永剛已主持美國自然科學基金(NSF)、美國工業製造中心項目(NCMS)、美國標準局(NIST/ATP)、美國國防項目(DAPAR、NASA、DOE、UNR、Air Force、US Army)、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6]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擔任角色
2009年—2010年
合成和製備“高新能”納米複合型泡沫材料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二期B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0年
開發納米材料插入技術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一期A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1年—2012年
開發“多功能、高強、耐磨、和導電型碳納米紙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一期A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年—2012年
開發“功能性聚苯胺用於實施CO2富集和轉肥料的過程研究”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一期A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3年—2016年
在稀相懸浮牀中用改性鈣基CCCR反應捕集CO2的熱動力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4年—2017年
石墨烯複合材料的開發研究

項目主持人
參考資料 [2] 

閔永剛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閔永剛為本科生講授“材料科學”“工程基礎”等課程。 [6] 
  • 培養成果
閔永剛指導培養的研究生簡凌鋒的項目“塑料黃金—特種聚酰亞胺的中國力量”在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獲得金獎。 [9] 
  • 學術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15年4月
“多維功能化石墨烯及其應用”學術報告 [12] 
2022年7月
“功能化高性能聚酰亞胺複合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學術報告 [10] 

閔永剛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5年5月
Los Alamos National Lab院長獎 [6]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1997年3月
杜邦公司新產品開發獎 [6] 
杜邦公司
1998年
NCMS&DAPAR項目獎 [2] 
美國國家制造科學中心(NCMS)、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PAR)
2000年
美國國家標準局(ATP/NIST)項目獎特等獎 [2] 
美國國家標準局
2003年
TPCA貢獻獎 [2] 
台灣印刷電路板協會(TPCA)
2003年2月
杜邦公司技術發明獎 [6] 
杜邦公司
2005年
TPCA貢獻獎 [2] 
台灣印刷電路板協會(TPCA)
2008年—2012年
美國NSF-SBIR技術開發與應用獎(SBIR-Phase I-II) [2] 

2017年11月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6] 
中國科技部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2022年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3] 

閔永剛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4年—2006年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6] 
2012年—2016年
南京郵電大學校長特聘教授 [6] 
2014年—2016年
北京大學特聘教授 [6] 

功能材料》第八屆編審委員會委員 [7] 

閔永剛人物評價

“閔永剛在功能性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開發及其在電子信息顯示和半導體電子封裝的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產業發展和國際合作中做出了卓越貢獻。”俄羅斯工程院評) [3] 
“閔永剛是一位在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綠色能源、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通訊、生物醫學等相關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人才,是一位兼具高水平的研究與管理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傑出科學家,不但有很強的業務能力,而且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他在海外多年的工作經驗更使他積累了在教學、科研、管理、和隊伍建設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其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已引起國際學術和工程界的廣泛關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評) [1] 
“閔永剛在功能性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評)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