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封第一樓

鎖定
開封第一樓是一家百年老店。該店所經營的“第一樓小籠包子”,系傳統名吃,源於北宋東京名吃“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第一樓小籠包子造型優美,其形之“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小籠包子選料講究,製作精細。採用豬後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點是:外形美觀,小巧玲瓏,皮薄餡多,灌湯流油,味道鮮美,清香利口。
中文名
開封第一樓
產    品
第一樓小籠包子
形    狀
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
特    點
小巧玲瓏,皮薄餡多,味道鮮美

開封第一樓字號概述

開封第一樓 開封第一樓
“中華老字號”——“開封第一樓”是一傢俱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店,其經營的“第一樓小籠包子”更是以用料考究,製作獨到,薄皮大餡,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的風味特點和“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的優美形狀令人傾倒,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
小籠包子原名灌湯包子,俗稱湯包。包子在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的市場上已有售賣,是當時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王樓”的名品,時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
北宋南遷傳到臨安(今杭州)又稱“灌漿饅頭”為當時著名的市井小吃。20世紀30年代,第一樓名廚師將大籠蒸制改為小籠蒸制,且連籠上桌,始稱“小籠灌湯包子”。 [1] 

開封第一樓字號來源

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源於我國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據《東京夢華錄》載,時名為“王樓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後經歷代名廚師承和發展,演變為“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

開封第一樓字號歷史

開封第一樓包子 開封第一樓包子
開封第一樓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第一樓包子館,其始建於一九二二年,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國家特級酒家、中華餐飲名店全國綠色餐飲企業,以經營中華名小吃——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和什錦包子宴而馳名中外。
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源於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它用料考究,具有皮薄餡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的特點和提起象燈籠、放下似菊花的優美外形,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曾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首屆中華名小吃和“中華名點”等榮譽稱號。

開封第一樓領導關懷

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賈慶林等同志都曾品嚐過第一樓小籠包子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91年,“第一樓”應邀進京獻藝,國務委員李鐵映同志即席為第一樓揮筆題詞“天下第一樓”。1992年11月第一樓小籠包子以“第一樓”為商標在國家行政管理局登記註冊,1996年8月國家內貿部認證“第一樓”為“中華老字號”,1997年2月,“第一樓”小籠包子商標被評為“河南著名商標”,同年4月,經河南省產權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第一樓”老字號的無形資產商譽價值為2400萬元。
開封第一樓各地分店 開封第一樓各地分店
經過八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開封第一樓有限責任公司已進入全中國餐飲業五百強行列。公司利用名牌戰略,組建了第一樓開發分公司,在全國各地發展連鎖企業六十多家;組建了第一樓食品分公司,使速凍小籠包子走上了工業化生產的軌道。 [1] 

開封第一樓字號特色

開封第一樓籠包 開封第一樓籠包
“一樓,一樓,更上一層樓”。這是近年來開封人對第一樓最新評價,第一樓的產品也由原來單一品種的小籠包子發展成為風味獨特的系列產品“小籠包子宴”和“速凍包子”,使其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同時,為了適應廣闊市場的需求,1999年,我們成立了開封第一樓食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速凍系列的研製和開發工作,產品投放市場後受到了廣泛的讚譽與好評,收到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小籠包子宴”又稱“什錦風味包子宴”,是包子大師曹振杰率徒創新的研製的。包子分為灌湯、魚仁、翡翠、雞丁、韭頭、蘑菇、南薺山楂、蝦仁、素餡、麻辣等十大風味。十籠包子依次品嚐,可謂變換中耐尋味,妙在其中;口感上分層次,漸入佳境。來自美、法、日、意、澳等國的朋友,以及港、澳、台同胞和中國海外華僑,在遊覽古城名勝之餘,無不以品嚐“包子宴”為樂事。
開封第一樓企業文化 開封第一樓企業文化
“第一樓小籠包子”以用料考究,製作獨到,薄皮大餡,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的風味特點和“提起象燈籠,放下似菊花”的優美形狀令人傾倒,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第一樓小籠包子原名灌湯包子,俗稱湯包。包子在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的市場上已有售賣,是當時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王樓”的名品,時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20世紀30年代,第一樓名廚師將大籠蒸制改為小籠蒸制,且連籠上桌,始稱“小籠灌湯包子”。
第一樓
第一樓(4張)
在開封第一樓就餐,客人在品味美味佳餚的同時,還可欣賞到一道帶有濃厚地方的文藝大餐——歌舞、雜技、魔術、地方戲和時裝表演,這些自編自演的節目,給就餐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吃一樓包子,品宋都文化”,那一道道飽含歷史韻味的包子和菜品依次而上,賓客聽着服務小姐娓娓道來的歷史典故和包子特色介紹,聞香識古,宛如重見歷史的變遷。美食美談,盡展古城飲食文化的無限風情。 [1] 

開封第一樓經營現狀

開封是八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尤其是作為北宋都城之時,她是我國首屈一指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際大都會,其餐飲文化也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輝,餐飲業達到了鼎盛時期。在這種氛圍中形成的老字號企業,有着得天獨厚的文化特色。第一樓更是注重弘揚宋都餐飲文化,着力挖掘和營造企業的品牌文化,強化特色經營,形成了“吃一樓包子,品宋都文化”的新時尚。
第一樓包子館營業面積近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餘人同時就餐。這裏有寬敞明亮、富麗堂煌的喜慶廳;有表現古代汴梁美麗風光的汴京八景廳,充分向人們展示了“琪樹名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古都風情;還有豪華餐廳樓中樓,其裝修風格以悠遠的古都汴梁為背景,風格凝重而華麗,環境古樸而清逸,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龍文化的氣魄,讓賓客在此用餐,能感受和涵蓋大宋真龍天子的用餐氛圍。第一樓在整體裝修風格上向世人展示了古都開封深厚的歷史積澱,為消費者提供了理想的就餐環境。除此之外,還講究烹調文化、服務文化、營養文化等諸多內容。
在經營品種方面,除了獨具特色的小籠灌湯包子,還有傳統的精品豫菜和新派菜,並挖掘整理了小籠包子和傳統菜餚的歷史典故。隨着一道道飽含歷史韻味的包子和菜品依次而上,賓客聽着服務員娓娓道來的歷史典故介紹,聞香識古,宛如重見歷史的變遷;美食美談,盡展古城餐飲文化的無限風情。第一樓還在一層大廳開設了伴餐表演,客人在品嚐美味佳餚的同時,還可欣賞到一道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歌舞、雜技、魔術和地方戲等表演節目,給就餐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品種有特色,經營有特色,第一樓經常呈現人流湧動、高朋滿座的火爆場面。
在經營管理方面,“第一樓”按照國家級飯店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注重成本控制、節能降耗,不斷提高飯菜質量和服務水平,使“第一樓”一直在省市同行業中,保持先進地位。 [1] 

開封第一樓字號未來

開封第一樓 開封第一樓
第一樓本着立足本市,延伸省內,輻射全國,走出國門的經營發展思路,積極發展連鎖店,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發展連鎖店30餘家。 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第一樓投資修建了宏偉典雅的營業大樓,並進行了別具特色的裝修,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與範圍,從而形成了融餐飲、娛樂、美容、美髮、桑拿、住宿於一體的企業集團。
1997年底,新大樓建成投入營業,第一樓企業集團也同時掛牌,新大樓總營業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既設有富麗堂皇、典雅舒適的高檔包間,又有熱鬧喜慶的營業大廳,很好地滿足了不同消費層次顧客的需求。1999年1月25日第一樓被國家內貿局正式認定為國家特級酒家。
百年老店第一樓,在堅定地向自己的歷史積澱縱深開掘的同時,又以其嶄新的面貌和經營思想面對着市場和未來,第一樓改建開業的同時,順利的實施了企業的轉軌。百年老店邁向市場的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被省貿易廳評為省內貿系統先進單位。新一代“一樓人”正充分發揮其店老、景美、人、迎接並創造着自己更美好、更燦爛的明天。 [1] 

開封第一樓榮獲榮譽

包子大師曹振杰在繼承第一樓小籠包子傳統工藝基礎上,不斷髮展和創新,研製出了“什錦包子宴”和速凍包子,推動了第一樓的發展和進步。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用料講究,具有皮薄餡多、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提起象燈籠,放下似菊花”的風味特色,堪稱“中州膳食一絕”。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1964年和1978年被評為開封市“名產風味小吃”;1989年被評為商業部“優質產品”榮獲“金鼎獎”;1994年被評為“河南省名特食品”;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定為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2008年成為河南首批“豫菜品牌示範店”之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