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閃閃的紅星

(1970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

鎖定
《閃閃的紅星》是1970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心田
《閃閃的紅星》寫的是紅軍長征北上抗日以後,留在當地的一個紅軍後代的孩子——潘冬子的艱苦歷程和鬥爭生活。小説採用第一人稱回憶的方法,圍繞潘冬子和漢奸胡漢三的鬥爭展開敍述。從1934年至新中國誕生前夕,前後共15年,潘冬子由一個淳樸、天真的蘇區兒童逐步成長為一個自覺的解放軍戰士。 [1] 
該小説反映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後,江西革命根據地人民繼續對敵鬥爭的故事。語言樸素流暢,故事性較強。 [2] 
中文名
閃閃的紅星
作    者
李心田
語    言
普通話
出版時間
1970年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團
創作年代
現代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字    數
約100000

閃閃的紅星內容簡介

潘冬子的爸爸潘行義是赤衞隊長,隨主力紅軍北上抗日。媽媽也為紅軍做事,並參加了共產黨。後來,仇人大土豪胡漢三反攻回柳溪了。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媽媽犧牲了,冬子寄養在宋大爹家。冬子想爹,盼望游擊隊早日來接他。這天,他獨自進山去找游擊隊,不料卻遇見了胡漢三,為掩護冬子,宋大爹被捕。胡漢三到處抓冬子,組織上安排冬子進城當學徒,冬子隨趙叔叔來到茂源米店。在這裏,冬子目睹了沈老闆欺壓學徒,往米里摻沙子坑害百姓,為發財勾結孫局長,置窮人於死地的罪行,憤憤不平。不久,沈老闆宴請胡漢三,要冬子伺候。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冬子火燒胡漢三的住房,逃出米店。冬子翻山越嶺,一心要到延安找爹。途中冬子走進一個村莊,和保長髮生爭執,被打得死去活來,多虧姚公公相救。姚公公的兒子也在延安,從此冬子就住在姚公公家,改稱姨父。冬子傷痊癒後,為逃避抓壯丁,離開了姨父家,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參加了革命隊伍,入了黨,成長為一名革命戰士。戰爭勝利後,回到家鄉,親手抓住土豪胡漢三,為媽媽報了仇。 [2] 

閃閃的紅星作者簡介

李心田,江蘇睢寧人。中共黨員。畢業於華東軍政大學。歷任部隊速成中學教員,前衞話劇團創作室主任、副團長。中國劇協第三、四屆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國家一級編劇。著有長篇小説《尋夢三千年》、《結婚三十年》、《夢中的橋》、《跳動的火焰》、《十幅自畫像》、《屋頂上的藍星》、《銀後》,中篇小説《人的質量》、《沙場春點兵》、《藍軍發起衝擊》、《流動的人格》、《潛移》、《老方的秋天》及話劇劇本等。 [5] 

閃閃的紅星創作背景

1962年,作者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兩個小八路》。責任編輯李小文同志約他再給孩子們寫一本書。他答應了,於是便開始了《閃閃的紅星》的創作。
寫這本書,當時有這樣幾個依據:
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
一、他在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當教員,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兒子許光政治部主任鮑先志的兒子鮑聲蘇,都曾跟他學文化。他倆都是長征前留在家鄉,全國解放後找到父親的。
二、江西根據地有一位紅軍,長征時給家中留下一頂帽子,帽子裏有他的名字。後來,這位紅軍的兒子拿着這頂帽子找到了他的父親。帽子上那顆紅星緊緊地吸引了他。
三、抗日戰爭期間,膠東地區有一個女青年,她十七歲便入了黨。就在她入黨的第二天,為了開闢新區,和敵人做了英勇鬥爭,後來被捕了,敵人把她吊在樹上用火燒,她高喊口號,壯烈犧牲。雖然她只有一天的黨齡,但她的生命卻閃耀着共產主義光輝。
四、在一本雜誌上讀到董必武同志對青年們的談話,其中提到毛澤東同志原有三個孩子,長征時丟在白區,曾在上海流浪過,後來經過組織上的努力,三個孩子只找回兩個,剩下一個丟失了。
這一輩人的童年,充滿着無數掙扎與苦鬥,為了不忘記這一些,並把它告訴給後人,就是他寫作《閃閃的紅星》的初衷。 [3] 
很多人都以為《閃閃的紅星》是描寫江西井崗山革命根據地的一個感人故事,其實《閃閃的紅星》是描寫鄂豫皖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在接受《中國廣播報》記者採訪時説:“我小説裏潘冬子的原型是鮑聲蘇,鮑聲蘇系湖北麻城籍開國中將鮑先志將軍的兒子。”

閃閃的紅星作品鑑賞

小説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革命戰爭艱苦歲月的生活,再現了一個孩子在嚴酷的戰爭環境磨鍊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父親參加紅軍北上抗日去了,母親被大土豪胡漢三活活燒死。7歲的潘冬子被寄養在宋大爹家裏。他13歲時,投降日寇的胡漢三抓走了領養他的宋大爹;在茂源米店當學徒,親眼看見米店老闆把沙子摻進米里坑害羣眾,並借米價上漲之機囤積居奇.和警察串通一氣鎮壓百姓,使他弄清了“鄉下欺壓農民的土豪,城裏囤積居奇的老闆,和那些什麼日軍呀,白狗子呀,警察局長呀,全是穿一條連襠褲的”。在流浪過程中經受了飢餓、毒打、拉夫等一系列磨難,他的認識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我在柳溪,胡漢三打我;到了米店,沈老闆打我;跑到了雙岔河,黃胖子又打我,他們憑什麼……”“天下的土豪地主,全是一個樣。”他義無反顧地渡江去尋找革命的道路。為了突出黨和革命前輩的引導作用,作者特意設置了幾個象徵性的道具:一顆閃閃的紅星、一本列寧小學的課本、一個留有他父親血跡的子彈頭和一件他母親犧牲前交給他的夾襖。這四樣東西貫穿了潘冬子成長的過程。如果説五角紅星和列寧小學課本象徵着黨的思想光輝、革命的光明未來,那麼子彈頭和夾襖意味着個人的深仇大恨和對父母的深厚感情。
《閃閃的紅星》也塑造了鮮明的成人形象。如潘冬子的父親潘行義,一個“從田裏被逼着出去鬧革命的莊稼人”的代表,頑強勇敢,做手術時在只有一針麻藥的情況下,讓給了戰友,自己咬着牙讓醫生取出了腿上的子彈。冬子的媽媽在紅軍走後的艱難日子裏,發動羣眾不交糧不交人,最後英勇犧牲。之後又有修竹哥、宋大爹、趙先生、姚公公等人的影響,這些父輩的言傳身教對他明白革命道理、走上革命道路有深刻的影響,也給人物的成長提供了比較真實可信的現實背景。
小説以時間為序,情節清晰而完整。作品從潘冬子咬胡漢三的手,一直到潘冬子抓住胡漢三為止,在故事的進展中又曲折多變。如游擊隊為了使冬子免遭胡漢三毒手,把他送到縣城,可是冬子在米店又偶遇胡漢三,險些被胡漢三認出,危難中幸被夥伴解救:冬子放火欲燒死胡漢三,但胡漢三被米店老闆救了出來。直到潘冬子探家時親自捕獲,胡漢三被公審伏法。此外,作者善於抓住人物的特徵描寫。作者抓住了胡漢三那雙“狼的眼睛”和“眼中閃出的寒光”.寫出了敵人的兇狠、殘暴和狡詐。對米店老闆娘,抓住她的體形特徵是個“瘦高個兒”, “聲音和她的個兒一樣,又高又長,喊起來刺人的耳朵”,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小説在刻畫人物心理、行為及語言上比較注意兒童的特徵和人物的個性,小説敍述語言簡潔、樸素、流暢。這些都增加了小説的美感。 [1] 

閃閃的紅星作品影響

該小説1974年拍成同名電影,在全國範圍內的少年兒童中掀起了一場“學習潘冬子,爭做黨的好孩子”的運動。改編的劇本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小説還翻譯成英、法、德、日、羅等十種文字。 [1] 

閃閃的紅星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閃閃的紅星——中國兒童紅色經典
李心田、張茜繪
2009-9-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