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東軍政大學

鎖定
1946年9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更好地培養訓練幹部,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將華中雪楓大學、山東軍區軍政幹校、淮南隨營學校、山東軍區通信學校和東江縱隊幹部隊統一合編為華東軍政大學。11月5日,華東軍政大學在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正式成立,張雲逸兼任校長,餘立金、曾生任副校長,張崇文任教育長,歐陽平任政治部主任。學校下設訓練部、政治部和校務部,轄8個學員大隊和1個教導團。 [3] 
中文名
華東軍政大學
創辦時間
1946年11月25日
所屬地區
南京市
主要院系
軍事政治
往任校長
張雲逸、陳毅

目錄

華東軍政大學歷史沿革

1946年9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更好地培養訓練幹部,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將華中雪楓大學、山東軍區軍政幹校、淮南隨營學校、山東軍區通信學校和東江縱隊幹部隊統一合編為華東軍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華東軍政大學”)。11月5日,華東軍政大學在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正式成立,張雲逸兼任校長,餘立金、曾生任副校長,張崇文任教育長,歐陽平任政治部主任。學校下設訓練部、政治部和校務部,轄8個學員大隊和1個教導團。
從誕生之日起,華東軍政大學緊緊抓住“院校教學要服從戰爭需要”這個關鍵問題,始終遵循“一切為了戰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辦學指導方針,堅持“短期速成”培訓思想,根據解放戰爭形勢變化,針對每期學員特點靈活調整學時學制,努力做到部隊需要什麼人才就培養什麼人才、需要多少幹部就培養多少幹部。
1948年4月,濰縣坊子鎮解放。5月,華東軍政大學遷至坊子鎮。山東兵團在攻克濰縣後,連續向西作戰,矛頭直指濟南。我軍由原先以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方針,開始轉入以進攻城市為主的攻堅戰。如何適應新的作戰形式,成為擺在我軍面前的新課題。華東軍政大學領導認識到,學校的軍事教育應有新的調整,幹部和教員應學習充實城市攻堅戰術有關戰法戰術,以滿足教學的需要。為此,華東軍政大學根據城市主要特點,一方面調整軍事教育內容,組織幹部和學員深入學習城市攻堅戰的戰術知識,並積極創造條件積累城市攻堅作戰經驗;另一方面加緊灌輸城市紀律政策,確保學校在協助部隊攻克重要城市的基礎上,為城市保衞工作作出突出貢獻。
深入研究戰法。學校組織學員認真學習研討毛澤東的十大軍事原則。為便於學員深入理解,學校特邀郭化若講授毛澤東軍事思想,並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引領,以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城市攻堅作戰經驗為具體參照,由陳鐵君教育長親自撰寫《步兵連對城市攻堅戰突擊戰術的總結報告》,指導對敵堅固城鎮進攻作戰的研究。在毛澤東的十大軍事原則戰略指導下,廣大學員、教員及機關幹部共同探索如何正確分析形勢、判斷主要矛盾,找準敵防禦體系薄弱環節進行主要攻擊;共同學習如何精確計算敵我雙方兵力武器對比,確保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在主要突擊點,探索形成強攻敵城市堅固防禦的作戰手段,極大提高了學校城市攻堅教學水平和組織能力,豐富了學校軍事教學經驗。在此基礎上,學校專門邀請主攻濰縣縣城的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聶鳳智司令員來校作關於攻克濰縣攻堅作戰經驗介紹,並組織學員開展交流研討。
戰場現地練兵。在學習城市攻堅戰術理論的基礎上,學校採取戰場現地練兵的方法,組織學員親臨濰縣戰場現地,區分層級針對性展開練兵活動。高級幹部隊學員在聆聽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師團領導關於濰縣戰役介紹的基礎上,通過覆盤研討濰縣攻堅戰的全過程,逐階段、逐課題研究城市攻堅作戰的組織指揮及協同要點。連排級學員採取現地擺練的方式,將第一大隊、第三大隊部署在坊子鎮,第二大隊部署在濰縣主攻部隊的攻擊點上,按照濰縣作戰的實際過程,從攻擊前準備到戰鬥發展,全程按照“部隊怎樣打,學員怎樣練”的要求,通過實踐使學員快速掌握一整套城市攻堅戰鬥的實際本領。戰場現地練兵,是華東軍政大學在城市攻堅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摸索和反覆研練闖出的一條新路子,不僅大幅提升了城市作戰教學水平,也為我軍戰術訓練提供了重要借鑑。
強化紀律政策。隨着濰縣、張店、兗州等中小城市相繼解放,華東野戰軍加緊備戰準備攻克濟南,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發展,華東軍政大學專門開展關於城市紀律政策的學習教育。1948年5月20日,學校在進駐坊子鎮前,針對性制訂入城八項規則;8月初,學校在接到華東軍區“做好進軍濟南的準備”電令後,發出“全校行動起來,受領上級交給我們保衞人民城市的光榮任務”號召,全校廣大教職學員積極響應這一號召,認真學習入城各項規定,緊密結合實際,深入學習研究如何維護工商業者的利益、保護文化遺產、尊重當地人民羣眾生活習慣、遵守城市交通規則等一系列規定,為學校井然有序地進駐城市並嚴格貫徹執行城市政策紀律提供了重要保證。
實戰彰顯實力。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爆發,經8晝夜浴血奮戰,華東軍政大學教職學員隨攻城部隊先後突破商埠、外城、內城3道城牆,有效牽制濟南守敵,為攻城部隊向城內突擊攻克濟南城提供堅強後盾。9月24日,學校進駐濟南市區,校部和機關大部駐飛機場及附近地區。進城時,由於部隊人數多、房子少,為維護城市紀律,不給當地羣眾添麻煩,有一個大隊當晚露宿在黑虎泉附近的街道旁,給濟南人民留下深刻印象。進入濟南後,學校領導、機關幹部以及高級研究班學員兼任濟南市下屬各警備機構領導職務。為防敵空襲,學校奉命在千佛山、鵲山、西郊機場、老城區、火車站等處佔領制高點,派出防空值班小分隊,與來襲敵機鬥智鬥勇,有效震懾敵機氣焰。在此基礎上,學校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羣眾工作,對穩定社會秩序、安定民心、保障供給、恢復商店營業及工廠正常開工貢獻突出,受到上級認可。10月中旬,學校與兄弟部隊交接警備任務,學校轉入正常教學。
1949年7月,為加速我軍幹部隊伍建設,中央軍委決定將華東軍事政治大學與第三野戰軍軍政幹校、第八兵團機關大部合併,在南京組建華東軍區軍事政治大學。華東軍事政治大學在創辦的兩年半時間裏,共舉辦4期,先後培養輸送2萬餘名師以下各級軍政幹部,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人才支持。其“三個一切”辦學總方針,不僅為戰爭年代辦學指明方向,而且對和平時期軍隊辦學也有長期、積極的指導作用。 [2] 
1950年華東軍政大學紀念章 1950年華東軍政大學紀念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