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津湖戰役

鎖定
長津湖戰役(英文:Battle at Lake Changjin [11]  ,又譯:Battle of the Chosin Reservoir [10]  ),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東線戰場在長津湖地區遂行的一次作戰。
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在遭遇嚴寒、凍傷較多、兵力不足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1]  美軍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發起攻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在零下30~40度的嚴寒中苦鬥20天之後,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脱離戰場,也意味着“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朝鮮東北部。 [22] 
包括長津湖戰役在內的第二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1] 
名    稱
長津湖戰役
發生時間
1950年11月27日 至 1950年12月24日
地    點
朝鮮長津湖
參戰方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聯合國軍美國陸軍第10軍
參戰方兵力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 [2] 
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 [2] 
主要指揮官
中國人民志願軍宋時輪

長津湖戰役戰役背景

長津湖戰役歷史背景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敵我武器裝備對比表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敵我武器裝備對比表 [29]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勝利後,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突然出現在朝鮮戰場上,並取得了初戰的勝利,大大出乎美國軍政當局的意料。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參戰,打亂了美國的侵略步驟,也引起了美國統治集團的不安和各種猜測。美國軍政當局連日召開會議進行研究,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企圖不外有三種可能:
一是隻希望建立一個緩衝區,以保護邊防安全和鴨綠江沿岸電力設備;
二是同美國打一場長期的消耗戰,消耗美國軍事力量;
三是把美軍全部趕出朝鮮半島。
美方認為,三種可能又以第一種可能為最大。在美國看來,新中國建國伊始,百廢待興,不敢同美國大舉較量,並且從軍事上看,中國出兵的有利時機應是在“聯合國軍”退守洛東江以東釜山灘頭陣地的8月下旬,但那時中國未出兵,而遲至美軍迫近中朝邊境時才出兵,也表明中國無意同美軍進行較量。加之,志願軍第一次戰役未舉行大規模追擊,更加深了美國的錯誤判斷。基於該種判斷,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於1950年11月9日決定:在沒有判明中國出兵的真實意圖之前,在軍事上,麥克阿瑟繼續執行佔領全朝鮮的計劃。據此,麥克阿瑟擬製了進攻計劃,決定首先發動空中戰役,轟炸鴨綠江上的所有橋樑,以阻止中國人民志願軍大部隊繼續進入朝鮮;隨後發動地面總攻勢,東線美第10軍經長津湖西進,西線美第8集團軍由清川江北上,東西兩線部隊在江界以南武坪裏會合,圍殲在朝鮮北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爾後再向中朝邊境推進,在鴨綠江封凍前搶佔全朝鮮。 [18]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判斷,入朝中國軍隊總兵力不過三、四萬人,在戰略上不過是象徵性的,戰術上也僅僅是保護豐滿水電站等有限目的,因此決定發起“總攻勢”,以美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發動鉗形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試圖一舉消滅在朝鮮境內的全部志願軍和人民軍,爭取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 [15]  [33] 

長津湖戰役戰前態勢

長津湖戰役態勢圖 長津湖戰役態勢圖 [16]
1950年底前,聯合國軍在朝鮮總兵力高達55.3萬人,其中地面部隊42.3萬人,位於朝鮮北部第一線約35萬人,而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僅步兵6個軍18個師,炮兵3個師又1個團,共約23萬人,人數上處於劣勢,裝備與火力上就更為懸殊,迫切需要二線部隊迅速跟進,因此9兵團入朝參戰的時間表驟然提前。
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員陶勇,由20軍 、26軍和27軍組成,共15萬人,作為原定攻台軍的主力,3個軍都超額編制,每個團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強營。由於朝鮮戰事緊急,部隊來不及整訓和做好在高寒地區作戰的物質心理準備,就在開往東北的火車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9兵團的三個超編軍渡過鴨綠江,隨即倉促投入了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東線戰場,如此龐大規模的部隊調動和集結,美國航空兵偵察部隊竟一點也沒有察覺。
9兵團久居江南,原來的一切戰備訓練都是着眼解放台灣,現在卻來到風雪連天的高寒地區,幾乎沒有任何準備。原定在遼陽、瀋陽換冬裝的十幾萬將士只好直接渡過鴨綠江。熟悉朝鮮高寒氣候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看到戰士們的單衣單褲十分震驚,立即警告道:“你們這樣入朝,別説打仗了,凍都把你們凍死了!” 他立即將庫存的5萬件日軍大衣、棉鞋全部拿出來調給9兵團使用,東北邊防部隊的幹部戰士也脱下身上的衣帽送給9兵團戰士,可這麼一點臨時調撥和脱下的衣帽,也有很多沒能來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車。 [15] 

長津湖戰役戰役起因

長津湖戰役戰場情況

長津湖 長津湖 [4]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裏和下碣隅裏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長津湖地區在高寒的蓋馬高原東北部,此時普降大雪,氣温已經下降到零下30度,風雪交加的嚴寒氣候,加上山高路窄的複雜地形,就連基本生存都不容易,戰場環境甚是險惡。戰後,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曾對美軍戰史學家談到:“長津湖地區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會想去征服它。” [19] 

長津湖戰役部署兵力

  • 美方部署
為實現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計劃,麥克阿瑟調美第9軍指揮的美第2、第25師和新到朝鮮的土耳其旅、英第29旅加強西線進攻力量,以從美國本土調來的美第3師加強東線進攻力量。該時,“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第一線總兵力達13個師又3個旅和1個團共22萬餘人,並擁有坦克1000餘輛、各種炮1萬餘門,空軍和海軍飛機1200架。
與此同時,美國在外交上積極活動,並試探謀求在鴨綠江西岸各10英里的地帶,建立一個緩衝區,要求中國軍隊撤出北朝鮮。 [18] 
  • 中方部署
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針對美國軍政當局再一次的判斷錯誤,決心利用美國軍隊恃強驕做的心理,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和殲滅敵人”的方針,將其誘至志願軍第一次戰役作戰熟悉的地區,爾後突然發起反擊,殲滅敵軍,將戰線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以利於長期作戰;如果敵軍不進,志願軍則打出去。
為達此目的,調以宋時輪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第9兵團及所屬第20、第26、第27軍入朝,擔負東線作戰任務,轉變東線戰局;以先期入朝的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軍擔任西線作戰任務並且主力向後轉移,以逸待勞,以第38、第39、第40、第42軍各一個師同敵軍保持接觸,節節抗擊,並示弱以驕縱敵軍,誘敵深入。
另經與朝鮮人民軍協商,以志願軍第42軍2個營和朝鮮人民軍1個聯隊,組成遊擊支隊滲透到敵後孟山、陽德、成川地區,開展遊擊活動,配合正面各軍的戰役行動,並聯絡仍在敵後的朝鮮人民軍部隊。 [18] 
  • 長津湖作戰兵力
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中國、美國雙方具體投入作戰兵力為:
聯合國軍美軍參戰部隊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長津湖戰役的部隊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 [2] 

長津湖戰役戰役經過

長津湖戰役戰役概貌

第二次戰役作戰經過要圖 第二次戰役作戰經過要圖 [28]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稍事調整後兵分兩路繼續向北進犯,直逼朝鮮政府臨時所在地——江界。為遏制其攻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急調第9兵團入朝,擔負東線作戰任務。
第9兵團於1950年11月初入朝後,決心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法。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10餘萬志願軍翻山越嶺,隱蔽接敵。衣着單薄的志願軍晝伏夜行,嚴密偽裝,忍受着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着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千難萬險,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戰場,並通過大範圍的穿插迂迴包抄,成功將美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截為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的有利態勢。 [1]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兩支王牌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展開了一場激戰。美軍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攻擊這支部隊的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在零下30-40攝氏度的嚴寒中苦鬥20天之後,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脱離戰場,這也意味着“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朝鮮東北部。 [2] 
由於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配備禦寒冬裝,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據當時在27軍任營教導員的遲浩田(1988年授上將軍銜)稱,他是全營唯一沒凍傷的。美軍陸戰一師也凍傷7000餘人,凍死數百人。 [3]  [6] 

長津湖戰役作戰詳情

長津湖戰役進程圖 長津湖戰役進程圖 [1]
1950年11月27日傍晚,志願軍10萬大軍已經隱藏在朝鮮北部的山地和叢林當中了,20軍位於長津湖西側;27軍位於長津湖北部和東北部。兩軍分別以陸戰1師兩個團和第7師的31團級戰鬥隊為主攻目標,後對下碣隅裏進行圍攻,繼而在從下碣隅裏至興南的一條被稱為“長隘路”的通道上展開圍追堵截。
11月27日夜,西北風捲着雪花,吹得人睜不開眼。美陸戰第1師和美步兵第7師,其時正沿着一個山間的小路行進,整個隊形成柱狀,延伸達50千米。一個美國的隨軍記者後來説“總覺着有人在盯着我們”。美軍確實是被隱沒在崇山峻嶺中的志願軍戰士牢牢地盯緊了。山林中忽然傳出驚天動地的軍號聲和吶喊聲,宋時輪陶勇指揮20軍、27軍向美軍發起猛攻,10萬志願軍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美軍,美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擊。在第二天的早上,美7師和陸戰1師被九兵團分割成了5個部分。
11月28日,整個白天美軍都在設法打通被截斷各部陣地。全部機械化裝備的美軍在大部分時間裏,僅能以每小時500米的速度前進。戰鬥間歇,一位美軍記者問一個正在用刺刀從凍硬的罐頭裏挖蠶豆吃的陸戰隊士兵:“如果上帝能夠滿足你的一個要求,你最需要什麼?那個士兵頭也沒抬的回答:給我明天吧。” [7]  第9兵團經兩天作戰,基本查明瞭被圍的敵軍番號和兵力後,決心首先集中兵力殲滅新興裏地區之敵,爾後轉移兵力攻殲柳潭裏和下碣隅裏地區之敵。
11月29日,志願軍第20軍第60師將由古土裏地區向北增援的美軍、英軍和南朝鮮軍共1000餘人大部殲滅。該師第179團經喊話和同敵軍談判,迫使被圍在富盛裏以北公路上的美、英軍和南朝鮮軍240人投降,其中美軍中校1人,少校2人。 [18] 
11月30日,第9兵團集中第27軍兩個師,對被圍在新興裏的美第7師第31團及第32團1個營和1個炮兵營發起攻擊,激戰至12月1日,將其大部殲滅。戰鬥中27軍集中兩個師5個團的兵力由27軍副軍長兼80師師長詹大南統一指揮,並使用全軍所有炮兵,圍攻新興裏的美7師31團。歷史悠久的美第7師第31團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曾參加對蘇維埃俄國的干涉作戰而獲得“北極熊團”的綽號,團旗上就有北極熊的圖樣,稱得上是陸軍中戰鬥力較強的部隊。該團藍色的團旗被志願軍班長張積慶繳獲當包袱皮,後來成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品。這是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殲美軍一個團的戰例,但與此同時27軍80師和81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及非戰鬥減員高達1萬人,全軍凍傷高達22%。 [7] 
美軍“北極熊團”被殲
在新興里美軍披殲後,被圍在柳潭裏、下碣隅裏的美陸戰第1師師部率其2個團又2個營及1個炮兵營拼死奪路南逃。志願軍第9兵團便在北起死鷹嶺,南至上通裏、下通里長約70公里的路段上步步緊追,層層阻擊。從12月1日至12月12日,志願軍第9兵團予美陸戰第1師以重大殺傷,其中,12月8日,第20軍第58師2個連截殲美軍800餘人:9日,第20軍第89師又先後在上通裏、下通裏以北地區截殲美軍600餘人。美陸戰第1師傷亡過半,潰不成軍。遺棄重裝備,在美第3師和大量飛機的支援接應下,突出包圍。美第10軍指揮的其他部也全部向南撤退。至此,志願軍扭轉了東線戰局。 [18] 
12月1日,當第26軍在距離合窪裏還有80千米的時候,美陸戰1師終於突破了志願軍第20軍的包圍,開始向南撤退。9兵團總部隨即命令第20軍餘部:追擊美陸戰1師,減緩他們撤退的速度,纏住他們,為第26軍爭取時間,為最終殲滅美陸戰1師創造機會。
12月4日,柳潭裏的陸戰1師5團、7團終於撤回了下碣隅裏,他們用3天時間才走完這22千米,一路慘遭志願軍層層截殺,平均1小時只能走300米,22千米道路上有1500多人傷亡。然而,志願軍也傷亡慘重,美軍的一份史料中記述,“中國人在地面戰鬥,空襲,及嚴寒的天氣裏傷亡巨大。由於沒有適當的禦寒服裝,志願軍的戰鬥力因為大批士兵被凍死凍傷而被嚴重削弱。大部分志願軍耗光了在過江時隨身攜帶的彈藥,而且食品也供應不上。”
12月5日,美第10集團軍軍長阿爾蒙德向守在下碣隅裏的史密斯下令:“儘快撤退到咸興地區。”當日晚,下碣隅裏所有的美軍火炮開始向兩側山地猛轟。6日清晨,大撤退開始。但美軍也沒忘記在逃跑前徹底毀滅下碣隅裏這個供給基地。美軍先用炸藥炸,然後用推土機碾一遍,最後將堆積如山的食品、衣服、彈藥潑上汽油燒掉。那些在幾千米外山頭上20余天沒有吃過幾頓飯的志願軍士兵,只能看着大批給養被毀掉。
在古土裏的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單車道橋樑,橋下是萬丈深淵,水門橋一旦被炸,撤往咸興的美軍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20軍曾經於12月1日、4日兩次炸掉了這座橋,可每次都被美軍工兵修好了。志願軍乾脆把橋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願軍意料,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 [24] 
12日,美陸戰1師終於在咸興與美第3步兵師匯合。美軍的兩個師繼續向南撤退,一直到達東海岸的咸興市。一路上,雖然20軍餘部繼續窮追不捨,但是第26軍主力始終沒有能夠趕到投入戰鬥。在美軍士兵的印象中,戰役後期他們並沒有受到什麼有力的阻擊。
1950年12月24日,亞洲時間的平安夜,美第10軍從興南港裝船撤離,次日誌願軍佔領興南,歷時近一個月的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二次戰役東線作戰,同時也是整個二次戰役落下帷幕。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脱離戰場,也意味着“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朝鮮東北部。 [25] 

長津湖戰役戰鬥英雄

  • 楊根思
1950年11月29日,在朝鮮咸鏡南道長津郡下碣隅裏南小高嶺,被圍在下碣隅裏之敵向東南突圍,在飛機、炮火掩護下,反覆爭奪1071.1高地東南之小高嶺。守衞在該小高嶺的志願軍第20軍第172團第3連連長楊根思帶領的一個排數次將敵擊退。楊根思在彈藥告罄的情況下,帶領戰士用刺刀、槍托、鐵鍬、石塊等同敵軍拼殺,最後全排僅剩2名傷員仍堅守陣地。在敵軍發起第9次攻擊時,有40多個敵人爬到山頂,己負傷的楊根思便抱起僅有的一個炸藥包,毅然拉燃導火索,縱身衝向敵羣,與敵人同歸於盡。戰後楊根思被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井被授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其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 [18]  [23] 
戰鬥英雄楊根思
  • 功臣英雄
新興裏戰鬥中,第27軍第80師炮兵團班長孔慶三,奉命帶領炮兵班摧毀敵軍一個火力點,由於地形限制,只能將92式步兵炮推上距離射擊目標只有20米的山崗上,因地面冰凍無法架設駐鋤,他毅然用自己的肩膀頂住駐鋤,命令開炮射擊,摧毀了敵軍火力點,消滅敵軍30餘名,為步兵打開了前進通路,孔慶三自己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被追記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第27軍第79師第235團第1營機槍連排長陳忠賢在攻擊柳潭裏的戰鬥中,因機槍的冷卻水凍結不能射擊,便帶領戰士參加步兵衝擊,當其雙手被凍壞,手指屈伸困難時,就用牙咬開手榴彈蓋,用舌頭舔出拉弦同敵軍作戰,榮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18] 
志願軍英勇頑強

長津湖戰役戰役結果

長津湖戰役戰損概況

  • 美方統計
根據美國公佈的資料,在長津湖戰役中,美軍傷亡7000多人,其中陣亡及失蹤2500多人,凍傷減員為7300人。 [5] 
依據《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Ebb and Flow》所敍,從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美第10軍戰鬥減員共8735人。其中,第七步兵師及其附編的南朝鮮軍共減員4362人,當中4065人失蹤,損失最重。 [31] 
另據《Frozen Chosin, US marines at the changjin Reservior》所示,除上述戰鬥減員外,僅美國海軍陸戰隊便遭受非戰鬥減員7313人。 [32] 
據《大英百科全書》介紹,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在長津湖戰役中損失了4385人,在寒冷中凍死7338人。第10軍傷亡約6000名美國人和韓國人。 [34] 
  • 中方統計
關於志願軍在這次戰役中的傷亡,官方沒有公佈具體數字,但是此戰出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凍傷減員現象,凍傷3萬餘人,凍死4000餘人,減員4萬多人。部隊之後經歷了長時間的休整,沒有參加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志願軍在取得巨大勝利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5]  據有關報道,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據當時在27軍任營指導員的遲浩田(1988年授上將軍銜)稱,他是全營唯一沒凍傷的。 [26] 
長津湖戰役根據中國方面戰史統計共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人,包括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也在混亂中翻車身亡。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稱之為“美國曆史上路程最長的敗退”。 [9]  [18] 

長津湖戰役雙方評估

長津湖戰後,中國、美國雙方戰史都對本方的作戰行動大加褒揚。志願就9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在戰略態勢上取得了勝利。志願軍總部向9兵團發出賀電:“你們在冰天雪地、糧彈運輸極端困難情況下,與敵苦戰一月有餘,終於熬過困難,打敗了美國侵略軍陸戰1師及第7師,收復了許多重要城鎮,取得了很大勝利。這種堅強的戰鬥意志與大無畏的精神,值得全軍學習。”
而美陸戰1師也把長津湖作戰視為其驕傲的資本,美國軍方為長津湖作戰共頒發了17枚榮譽勳章、70枚海軍十字勳章,是美軍戰史上為一次作戰頒發勳章最多的一次。英國人麥克斯·哈斯丁在其著作中認為,“(美)陸戰隊員的表現是英勇的。他們從長津湖成建制的退出來,基本上保留了他們所有的重型裝備。”《時代》雜誌稱長津湖作戰是“是堅忍和勇氣的史詩。” [5] 
9兵團指揮員在作戰地圖前 9兵團指揮員在作戰地圖前

長津湖戰役戰役評析

長津湖戰役不辱使命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稍事調整後兵分兩路繼續向北進犯,直逼朝鮮政府臨時所在地——江界。為遏制其攻勢,黨中央和志願軍總部急調第9兵團入朝,擔負東線作戰任務。作為第三野戰軍主力,第9兵團長期在南方地區作戰,沒有高寒地區作戰的思想準備和作戰經驗。而當年朝鮮半島正遭遇50年一遇的嚴寒,剛到10月底,長津湖地區就開始普降大雪,氣温急劇下降,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氣温已經下降到攝氏零下27度,最低氣温甚至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但由於局勢嚴重、戰況緊急,部隊來不及休整和換裝寒區棉衣,在藥品、糧食及油料等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第9兵團廣大官兵義無反顧,在近乎“裸戰”的情況下投身天寒地凍的朝鮮戰場。官兵在這種超過極限的生存環境中大量凍死凍傷,有的連隊甚至成建制凍死在陣地上,但即使凍死在陣地也仍然保持着戰鬥的姿態。中國軍人面對強大的對手、面對惡劣的條件、面對死亡所表現出的執着堅忍、視死如歸,讓傲氣十足的美軍王牌部隊官兵刻骨銘心、不寒而慄,被這支“由中國農民組成的志願軍”深深震撼。 [1] 中國軍網 評

長津湖戰役異常艱難

長津湖戰役分割包圍的意圖實現了,但消滅被圍之敵卻非常艱難。被分割包圍的美軍用坦克組成環形防線,以強大的火力抵擋志願軍潮水般的進攻。落後的裝備、匱乏的保障和惡劣的天氣,使志願軍難以摧毀美軍坦克構成的防禦工事。志願軍基本上都是步兵,缺少反坦克武器,只有中小口徑的迫擊炮,由於嚴寒的影響,打出去的炮彈三分之二成了啞彈。但官兵們以昂揚的戰鬥精神和頑強的戰鬥意志,用步槍、衝鋒槍和手榴彈向敵人的鋼鐵堡壘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猛烈衝鋒,使美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懼怕。戰後多年,陸戰第1師作戰處長鮑澤還心有餘悸地説:“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狠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激戰3個晝夜後,第9兵團及時調整作戰部署,集中優勢兵力,運用夜間進攻、近戰殲敵的戰術,一舉殲滅了號稱“北極熊團”的美第7師31團,震撼了整個東線美軍,迫使美軍將向北進攻改為向南撤退。此時,第9兵團阻擊部隊糧彈供應極度困難,但各部隊仍然英勇奮戰,圍追堵截,層層阻擊,使美軍的突圍成為了“地獄之旅”。美軍付出了巨大代價,憑藉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絕對的空中、炮火優勢,才最終退至興南港,登船撤出了北朝鮮。戰後,陸戰第1師師長史密斯感嘆:“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的人作戰。”沒有禦寒的被裝,沒有果腹的食物,在那種人的承受力已達極致的極端環境下,志願軍官兵拿着簡陋的武器,冒着敵人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彈雨,勇往直前,明知會倒下也義無反顧,大無畏的戰鬥精神贏得對手尊敬。 [1] 中國軍網 評

長津湖戰役敢打必勝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説:9兵團堅決貫徹執行上級的命令和指示,同敵人與困難作英勇頑強的鬥爭。
美國陸戰第1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説: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的人作戰。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惡仗著稱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的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包括長津湖戰役在內的抗美援朝第二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中國軍人為了革命理想、為了中華民族和新中國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受到包括美國軍人在內的世人稱讚。 [20] 中國軍網 評
1950年12月17日,毛澤東主席致電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並告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等,指出第9兵團“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 [18]  中國軍事科學院 評
抗美援朝戰爭史》評價:“九兵團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發揚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同美軍浴血奮戰十餘個晝夜,共殲敵13916人,予美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一部殲滅性打擊,打開了東線戰局,並有利保障了志願軍西線兵團的側後安全,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了艱鉅的戰略任務。”最後一句引自毛澤東對此役評價。 [21]  [27] 新華網、中國軍網 評
長津湖戰役,面對空前強大的美軍王牌部隊陸戰第1師,面對嚴酷的惡劣天氣和絕對的裝備劣勢,志願軍官兵繼續發揚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精神,以超強的意志力和頑強的堅忍力,以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和鋼鐵般的戰鬥意志,忍凍捱餓,勇猛戰鬥,湧現出抱着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以身體構成火炮基座壯烈犧牲的“一級英雄”孔慶三,堅守戰位、以戰鬥隊形姿態犧牲的英雄冰雕連等一大批英勇悲壯的戰鬥英雄和團體。經此一役,原不為外人所知的偏僻地區長津湖,永遠銘刻在人類軍事史冊上,有力扭轉了朝鮮戰局,為爭取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正如毛澤東所説:“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 [30] 人民網 評
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戰役影響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在志願軍突然猛烈的打擊下,麥克阿瑟的總攻勢迅即崩潰。12月3日,“聯合國軍”即開始向三八線實施總撤退。志願軍西線部隊於12月6日收復平壤,12日向三八線攻擊前進,23日逼近三八線,進至漣川、華川一線地區集結,朝鮮人民軍一部收復了三八線以南之延安半島和甕津半島。在東線,朝鮮人民軍一部於12月9日收復元山,志願軍第9兵團和朝鮮人民軍一部追殲逃敵。17日佔領咸興,24日收復興南地區及沿海港口。至此,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東西兩線全部從陸路和海路撤到三八線及以南地區組織防禦,志願軍勝利結束第二次戰役。 [18] 
美方在《第十軍在朝鮮,1950年12月》中承認,進軍鴨綠江和長津湖作戰行動都是慘痛的失敗。 [8] 
長津湖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和號稱美軍精鋭的海軍陸戰隊及南朝鮮軍在朝鮮的長津湖地區展開的一場激戰,創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長津湖之戰。該場戰鬥長達20多天,殘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因為極度寒冷,很多重型武器失靈,大量人員凍傷。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歷經艱難險阻、突破生死絕境。志願軍將士穿着單衣薄衫,吃着炒麪雪團,使用簡陋武器,冒着敵人的強大炮火和密集彈雨,以無所畏懼的犧牲精神和鋼鐵意志,潮水般地向敵人發起衝鋒。該場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用慘痛代價換來的。志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長津湖之戰作為著名戰例和鋼鐵意志的象徵,在世界戰爭史上立起了一座豐碑。志願軍雖然在此役遭受巨大損失,但以不屈不撓的進攻,給敵人以沉痛打擊。(人民網 評 [12] 
美軍潰退

長津湖戰役後世紀念

長津湖戰役將軍揮淚

1952年9月,朝鮮戰爭結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從朝鮮回國,車行鴨綠江邊,司令員宋時輪要司機停車,下車後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後脱帽彎腰,深深鞠躬。在司令員抬起頭來時,警衞員發現,將軍已淚流滿面,不能自持。該頗具悲情色彩的場景無疑是對這場戰役慘烈程度的最好註解。 [5] 

長津湖戰役楊根思連

抗美援朝戰爭中,楊根思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現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陸軍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楊根思連”,無論是衝鋒在戰火紛飛的南蘇丹維和一線,還是拼搏在改革重塑後的多軍兵種聯合演習中,每當大家瀕臨絕境、抵達極限的時候,總有一種聲音穿越時空,激昂迴響,一如多年前的長津湖畔。
“我是楊根思的傳人,我宣誓: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13] 
楊根思連授旗 楊根思連授旗

長津湖戰役紀錄片

201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推出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根據史料以及志願軍老戰士們的回憶,詳細記錄和還原了這場改變朝鮮戰爭進程的偉大戰役。 [13]  該片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12] 
《冰血長津湖》紀錄片

長津湖戰役故事片

彩色故事片《長津湖》,由陳凱歌等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 ,該片於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14] 
《長津湖》故事片海報

長津湖戰役歷史爭議

長津湖戰役韓國媚美

2023年4月27日時任韓國總統尹錫悦在美國會發表演講稱,在過去一個世紀里美國直面威脅自由的挑戰,引領捍衞自由。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長津湖戰役中突破中國軍隊12萬人的人海戰術,取得了奇蹟般成果。 [17] 

長津湖戰役中國駁斥

2023年4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我也注意到韓國領導人發表演講的相關內容。關於抗美援朝戰爭,我想強調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對中國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世人,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只要站在歷史發展潮流的對立面,恃強凌弱、倒行逆施、擴張侵略,必將碰得頭破血流。希望有關國家多做有利於世界和平和發展的事情,不要重蹈覆轍。關於長津湖戰役,根據中方戰史記載,此役共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人,包括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也在混亂中翻車身亡。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稱之為‘美國曆史上路程最長的敗退’。” [17] 
美軍潰退中投降 美軍潰退中投降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