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甲車隊

(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

鎖定
“鐵甲車隊”的全稱為“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成立於1924年11月,它是“鐵軍”的前身,是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
周恩來領導的鐵甲車隊在形式上隸屬於孫中山大元帥府,但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基層黨組織,歸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力量,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武裝的首次嘗試。鐵甲車隊除了執行保衞以孫中山為首的廣東革命政府的任務外,還積極參加支援廣寧農民運動、東征軍閥陳炯明、平定滇桂軍閥叛亂、肅清反革命武裝、支援省港大罷工等重大活動,在革命戰爭和羣眾鬥爭中立下了卓著功勳。 [1]  [4] 
中文名
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
成立時間
1924年11月
領導者
中國共產黨
簡    稱
鐵甲車隊
類    型
革命武裝

鐵甲車隊歷史背景

1924年7月,孫中山的蘇聯首席軍事顧問巴甫洛夫提出改組“盟軍”和保衞廣東的建議。所謂“盟軍”,即支持孫中山的軍閥部隊。但是在軍閥混戰的時代下,沒有哪個軍閥願意把自己的部隊交給孫中山去改組。如果孫中山此時強行改組軍閥部隊,那麼陳炯明炮轟總統府的類似事件就有可能再次發生。因此,改組軍閥在當時是行不通的。周恩來向孫中山提議,組建一支由自己領導的武裝部隊更為可行,也更為可靠。經周恩來勸説,孫中山也認識到軍閥部隊不是革命的軍隊,必須組建一支歸屬自己領導的革命軍隊。因此,孫中山答應周恩來的提議,下決心組建一支鐵甲列車部隊。
1924年9月,在蘇聯顧問和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大本營鐵甲車隊初步組建起來,附屬大本營航空局。孫中山任命原國民黨大本營衞士隊隊長盧振柳為大本營鐵甲車隊隊長,中共廣東區委調共產黨員廖乾五為政治部主任,包惠僧任政治教官。10月14日,廣州商團發生叛亂,鐵甲車隊奉命參加平叛。但是此時的大本營鐵甲車隊隊長盧振柳是國民黨右翼人士,部隊成立後,他的態度極其消沉,疲於應付孫中山的命令,致使軍隊擴充十分緩慢,士兵不足百人。並且由於盧振柳不懂軍事,又沒有軍事教官訓練,因此軍隊士兵軍事素質較差,在平叛中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大本營鐵甲車隊的表現,讓孫中山極其不滿意。於是,周恩來向孫中山再次提議,改組擴充大本營鐵甲車隊為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這項提議最終得到孫中山的同意。 [2] 

鐵甲車隊鐵甲車隊的組建

1924年11月12日,孫中山下令,撤掉盧振柳的鐵甲車隊隊長職務,由周恩來從黃埔軍校調任優秀黨員幹部,改組擴充鐵甲車隊。為徹底改變原鐵甲車隊在政治、軍事訓練方面的弊病,建立一支真正屬於共產黨人自己的武裝力量。周恩來專門從黃埔軍校調特別官佐徐成章和第一期畢業生周士第趙自選,從中共廣東區委機關調曹汝謙以及原鐵甲車隊政治部主任廖乾五等5人具體負責軍隊的組織工作。兵員方面除原鐵甲車隊留下的一部分以外,中共廣東區委又調來一批政治素質較好的工人、農民及革命青年,為培養訓練革命青年,還從廣東、海南選調了一批青年到鐵甲車隊實習培訓。由於準備充足,實施有序,鐵甲車隊改組擴編工作當月即基本完畢。11月底,新組建的鐵甲車隊在廣州正式成立,隊部設在廣州大沙頭一幢四層高的洋樓,駐防地在燕塘。 [2] 
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組建之際,孫中山實際上已經離開廣州到了北京。所以,改組擴編後的鐵甲車隊所有人員的配備、軍官的任免這些重大事項都是中共廣東區委直接領導的。鐵甲車隊的日常工作都是直接向中共廣東區委的領導人周恩來、陳延年請示的。所以,鐵甲車隊名義上屬於大元帥府,實際上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這一次改組擴編不僅是部隊番號和領導關係的變化,而是鐵甲車隊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來屬於國民黨的部隊變成了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的誕生,標誌着中國共產黨有了一支直接領導的正規部隊,而且是第一支正規部隊。 [2] 

鐵甲車隊軍隊編制

鐵甲車隊採用“三三制”編制,有150人左右,由徐成章任隊長,周士第任副隊長(徐成章調任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總教練後由周士第繼任隊長),廖乾五任黨代表,曹汝謙任政治教官,趙自選任軍事教官。據周士第回憶:“鐵甲車隊的軍事訓練主要內容是射擊、投彈、刺殺,以及一些班、排、連戰術,與當時普遍的步兵訓練差別不大。政治教育方面,每天上兩個小時的政治課,晚上還組織各班進行討論,主要講三民主義、工農運動、國內外形勢等等...政治教育主要由政治教官曹汝謙來講授,主要講三民主義、社會發展史、工農運動和國內外發展形勢等等,同時,隊長徐成章、黨代表廖乾五、副隊長周士第也常常結合戰爭形勢給戰士們講課。全隊的政治素質提高很快,不久就發展了一批黨員。像車隊的一排長莫奇標、二排長李海濤、三排長高超以及一些班長、隊員都先後發展為中共黨員,黨對鐵甲車隊的掌握,進一步得到增強。” [2] 

鐵甲車隊作戰任務

鐵甲車隊在堅強的黨組織領導和嚴格的政治、軍事訓練下,很快發展為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革命武裝。車隊剛成立一個月,就開始執行作戰任務,奉命支援廣寧農民運動,打擊力量較強的地主武裝。中共廣東區委原計劃決定派遣廖乾五、徐成章、周士第三人率領兩個排去廣寧,曹汝謙和趙自選留下繼續抓訓練工作。但是,命令一下達,五人都爭着要去執行作戰任務。最後黨組織經過討論,同意作為軍事教官的趙自選參戰,作為政治教官的曹汝謙留在部隊狠抓第三排的政治、軍事訓練。曹汝謙服從組織的決定,留下來繼續訓練部隊。
由於廣寧的反動力量比較頑固,戰鬥時間持續較長,周恩來便命令曹汝謙率領第三排到廣寧增援。剛投入戰鬥沒幾天,因陳炯明要進犯廣州,周恩來決定組建東征軍討伐陳炯明,周恩來和中共廣東區委命令曹汝謙連夜率領第三排返回廣州,參加東征。在東征軍出師前,曹汝謙遵照周恩來和陳延年的指示,率領第三排擔任右路軍先鋒部隊,乘坐鐵甲列車沿廣九鐵路衝擊前進。執行警戒和威力偵察、修補鐵路和發動羣眾作戰的任務,掩護東征軍集中前進,保證火車的正常行駛,為主力部隊東征開路。
1925年2月1日,東征軍正式出師進攻陳炯明。曹汝謙率領鐵甲車隊第三排作為東征的先鋒部隊,沿廣九鐵路前進,配合黃埔軍校教導團攻擊石龍、樟木頭、平湖、深圳等敵人防線,所向皆克,並迅速將敵人破壞的鐵路、橋樑、車站修復,至15日,鐵甲車隊第3排和搭乘裝甲列車的黃埔軍校1個學生隊基本肅清廣九鐵路沿線敵軍。完全控制了廣九鐵路,保證東征軍後方運輸的安全,使東征軍迅速向東進攻,打敗了陳炯明。
鐵甲車隊在第二次東征中,顯示了極強的戰鬥力。儘管參戰的只有1個排,也就是鐵甲車隊的第3排,但是這個排能充分發揮裝甲裝備的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肅清廣九鐵路的沿線之敵,有效地保衞作戰沿線的交通安全。鐵甲車隊雖然改組時間不長,但是紀律嚴明,官兵平等,加上武器精良,有着很強的戰鬥力。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隊伍的共產黨員比較多,周恩來在車隊設立黨小組;二是曹汝謙本人具備卓越的政治、軍事素養,在曹汝謙的訓練之下,部隊具備很強的政治、軍事能力,綜合戰鬥能力顯著提高。 [2] 
1925年五、六月間,佔據在廣州的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乘着革命軍東征,廣州城內革命力量薄弱的機會,發動叛亂。鐵甲車隊奉區委命令,迅速投入戰鬥。開始,鐵甲車隊在廣州東堤天字碼頭至大沙頭一帶佈防,掩護在市區內的大元帥府、廣東省政府、蘇聯顧問團等機關撤過珠江。機關全部撤出後,鐵甲車隊移駐大元帥府,保護大元帥府的安全。東征軍回師在廣州市區、沙河包圍滇軍主力,鐵甲車隊配合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渡河攻佔石牌車站,然後沿鐵路線向砂河進攻。攻佔砂河後,繼續進攻觀音山。曹汝謙率領全體官兵忍着飢餓,猛衝猛打,一鼓作氣,攻下了觀音山,繳獲了大批敵人潰逃時丟棄的武器、物資。在這次戰鬥中,曹汝謙身先士卒,指揮有方,不僅受到廣東區委的讚揚,毛澤東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3] 

鐵甲車隊編為葉挺獨立團

隨着國共兩黨領導的廣東革命運動的深入發展,革命武裝力量迅速擴大。1925年11月,中共廣東區委決定由周恩來具體負責將鐵甲車隊擴編為一個獨立團。周恩來以鐵甲車隊為基礎,從黃埔軍校、滇軍幹部學校選拔一批高素質的學員(大部分為黨團員)擔任排以上幹部或班長,全團約2000人,葉挺任團長,周士第任參謀長。周恩來在獨立團建立黨支部,各連成立黨小組,班、排均有黨、團員,由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直接領導。根據廣東革命政府授予的番號,該團稱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通常被人們稱為葉挺獨立團。獨立團將士在作戰中不怕犧牲,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贏得了“鐵軍”的美譽。
至此,鐵甲車隊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支具有新型軍隊特徵的武裝力量,雖然從組建到改組僅有一年的時間,但在我黨嘗試武裝力量建設、培養革命戰鬥骨幹、探索工農革命實踐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的武裝力量。 [1]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