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鋪地黍

(中藥)

鎖定
鋪地黍,中藥名。為禾本科黍屬植物鋪地黍Panicum repens L.的全草。分佈於我國東南各地。具有清熱平肝,通淋利濕之功效。主治高血壓,淋濁,白帶。
別    名
硬骨草
風台草
大廣草
馬鞭節
馬鈴降 展開
別名
硬骨草
風台草
大廣草
馬鞭節
馬鈴降
苦露草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黍屬
鋪地黍
分佈區域
我國東南各地
中文學名
鋪地黍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30-90g

鋪地黍入藥部位

全草。

鋪地黍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鋪地黍功效

清熱平肝,通淋利濕。

鋪地黍主治

高血壓,淋濁,白帶。

鋪地黍相關配伍

1、治風火頭痛,鮮鋪地黍全草100g,香茶菜、紫茉莉各30g,水煎服。(《草藥驗方治百病》)
2、治淋濁,鮮鋪地黍全草60-120g,冰糖15g,開水衝燉,飯前服。(《草藥驗方治百病》)
3、治肋間神經痛,鮮鋪地黍全草60g,三丫苦30g,豬瘦肉250g,燉服。(《草藥驗方治百病》)

鋪地黍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

鋪地黍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鋪地黍形態特徵

鋪地黍線稿圖 鋪地黍線稿圖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發達。稈直立,堅挺,高50-100cm,多節。葉鞘光滑,邊緣被纖毛;葉舌很小,長約0.5mm,具纖毛;葉片質硬,線形,長5-25cm,寬3-6mm,干時上部常卷折呈錐狀,上面被柔毛,下面光滑。圓錐花序開展,長5-20cm,主軸直立;分枝斜向上伸,粗糙,具稜槽,下部裸露;小穗長圓形,先端尖,無毛,長約3mm;第1穎長約為小穗的1/4,包卷小穗基部,先端截平或圓鈍,脈不明顯,第2穎與小穎等長,具7-9脈,先端喙尖,第1小花雄性;其外稃與第2穎等長同形但較寬,內稃膜質,幾等長於外稃;雄蕊3,花葯黑褐色;第2小花結實,穀粒長圓形,長2.2-2.5mm,平滑光亮,先端尖。花、果期6-11月。 [5] 

鋪地黍生長環境

生於海邊、溪邊以及潮濕之地。分佈於我國東南各地。

鋪地黍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治高血壓,淋濁,白帶。”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8
  • 3.    戴義龍.《草藥驗方治百病》: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5.    鋪地黍|Panicum repen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