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鼎山鎮

鎖定
金鼎山鎮位於大婁山脈東部中段,金鼎山鎮人民政府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西郊13公里處,東鄰海龍鎮、巷口鎮,北鄰匯川區毛石鎮高坪鎮,西鄰匯川區松林鎮,南鄰播州區樂山鎮。 全鎮總面積146.5平方公里,人口3.5萬餘人。 [1] 
中文名
金鼎山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地區
地理位置
大婁山脈東部中段 [1] 
面    積
146.5 km² [1] 
下轄地區
8個村,1個居民社區 [1] 
政府駐地
牛蹄集鎮 [2] 
電話區號
0851 [1] 
郵政編碼
563007
人口數量
3.5萬餘 [1] 
著名景點
金鼎山,大板水 [1] 
機    場
遵義新舟機場
火車站
遵義站
車牌代碼
貴C
耕地面積
26119.69畝

金鼎山鎮地理位置

金鼎山鎮位於大婁山脈東部中段,政府駐地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西郊13公里處,東鄰海龍鎮、巷口鎮,北鄰匯川區毛石鎮高坪鎮,西鄰匯川區松林鎮,南鄰播州區樂山鎮。 全鎮總面積146.5平方公里。 [1] 

金鼎山鎮區劃人口

金鼎山鎮 金鼎山鎮
全鎮下轄8個村,1個居民社區,114個村民組,7812户農户,總人口3.5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34498人。 [1] 

金鼎山鎮資源優勢

鎮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石柱羣、溶洞佛教文化勝地金鼎山、大板水萬畝森林等一系列旅遊資源,人傑地靈,開發前景廣闊。金鼎山是黔北著名的佛教聖地,有“先有金鼎山,後有峨嵋”之稱,其地勢巍峨、雄奇秀美,其最高海拔1608米的金桶頂峯略呈圓形,常年沉浮在雲霧翻騰中,三面削壁萬仞,登峯而望,可以領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國家級森林公園——大板水,境內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有悠然流淌的潺潺水溪—大板水桃溪,有密林深處飛流直下的瀑布,是遵義市民及外地遊客夏日避暑、冬觀雪景、春季踏青、秋賞紅葉,進行生態旅遊休閒的理想場所。鎮內還有“編鐘溶洞”、“聚仙洞”等豐富的溶洞景觀,垂乳玲瓏、千姿百態,有的鐘乳石能發出如“編鐘“的美妙清脆的音樂之聲,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 

金鼎山鎮歷史沿革

公元1992年撤區並鎮建立金鼎山鎮,1998年5月由遵義縣劃歸紅花崗區管轄。 [1] 

金鼎山鎮自然條件

金鼎山景區位於黔北高原、大婁山山脈腹部,巖孔-松林脊狀山脈橫貫其中,為烏江赤水河分水嶺地帶的烏江水系一側,地形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鼎山最高海拔為1608米,景區最高點為白雲台,最高海拔1722米,一般地形高差300-500米,最大高差902米,屬中性山及低中山地貌,河流中溝多呈樹枝狀,河谷多為“V”形谷。旅遊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温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温14.7-15.20C.平均無霜期278天,年均最大風速11.8米/S,年降水量1250-1350mm.
旅遊區內植物種類繁多,樹種資源豐富,主要樹種有89科,23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南方紅豆杉,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楠木、杜仲厚朴,列為省級保護的有沃杉。此外,區內尚有大量竹類、經濟杉木和藥用植物分佈,經濟林木以烏桕漆樹、茶樹等為主。景區內藥用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多種功效藥材460餘種,其中有不少名貴中藥如天麻、杜仲、五倍子、厚朴、黃蓮、連翅、縫紉柴胡等。
在大板水生態林中,棲息有鳥類12種,動物16種,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白腹雞、紅腹雞、灰林雞、穿山甲林麝、岩羊等。

金鼎山鎮經濟發展

農業資源優勢凸現,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五個特色農產品基地:一是以下莊、蓮池、小溪、四衙為主的優質米基地;二是以偏龍、金莊為主的折耳根生產基地;三是銀江、金川、雲台、蓮池為主的蔬菜基地;四是野裏片區的辣椒種植基地;五是黃鐘、後莊為主的畜禽養殖基地。 [1] 

金鼎山鎮交通通訊

遵松公路途徑其中,全鎮村村組組通公路、通電、通水,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集鎮通訊、通信全面覆蓋。 [1] 

金鼎山鎮風景名勝

金鼎山鎮金鼎山

金鼎山鎮以佛教聖地金鼎山而得名,金鼎山海拔1608米,削立千仞,遙接摩天,《遵義府志》謂:“可望大定城(今畢節市大方縣)”,此為言其高。作為千年古剎享有“小峨嵋”的別號,擁有厚重的佛禪文化積澱,諸如建築、石刻、雕塑、碑帖、書畫、茶藝、佛事等,有極高的地域佛教發展歷史研究價值。其佛教道場的開闢,約唐貞觀年間(公元630年左右),隨着禪宗特別是臨濟法派的興盛,金鼎山在元代成為了黔北有名的佛教聖地。楊氏土司的奉佛重教,加大對金鼎山寺廟羣的培建,金鼎山一度香火旺盛,遊客商貿如織。
金鼎山上有4公里多的石階步道,遊客可以乘馬、轎、滑竿上山,山後還修建了盤山公路,蜿蜒盤旋,尤為壯觀。香客遊人到金鼎山,可以品嚐到另一番風味的羊肉粉、蹄花粉、豆花面、蕎麪條、甜酒湯圓、油餅、苞谷粑、醃竹筍、蕨菜等小吃。金鼎山奇觀中,首推“金桶日出”,拂曉前夜色點綴着天邊的晨星,閃爍着金光,冷風拂面,抖擻着寒意中的精神,凝神注目東方的白裏透紅、紅中發白,在犬牙交錯的羣峯頂上,漸漸出現青白相間的曙光,層層明亮,將光明灑向天際。“雲山霧海”,在斜風細雨的時節,雨後初霽,茫茫雲海如絹紗縹緲,流動在環峯溪峽間,可謂“風雲變幻、形色萬千”。“神燈朝佛山”是金鼎山的又一奇觀,並記入了《續遵義府志》:“每夜有靈光四耀,閃耀空際,或遠或近……,朔望尤甚”,牛蹄村富含磷礦,神燈其實是裸露地面含遊離磷的物體在黃昏暮色中放出的點點磷火。明月清輝下觀之,更覺奇幻。霧日初晴,峯壑間掛出彩虹,人們稱為“佛光”。金鼎山有雄偉的寺廟古建築羣,多為木材結構,二十四峯間隱逸着九座禪院,廟宇雕樑畫棟,亭台樓閣,風吹鈴鐸鐵馬之音,清脆響亮,或傲然獨立於峭壁之上,或隱伏於竹篁之中,雞犬之聲相聞,別有洞天世界。山中寺廟以佛教神係為主,兼奉有玉皇、山神、財神、文昌等道教、儒教、巫教之神,是一綜合神系。山頂一汪清泉,四季長流,尤為喜人,傳為聖水,可愈百病。立於牛蹄集鎮,側目北望,與金鼎山遙相對峙的便是白雲台,海拔1722米,是大婁山脈中段最高峯,常年煙雲鎖罩,真有些“雲台禪牀高卧”的意趣,可遠望海龍囤古戰場。金鼎山西麓一帶為震旦紀灰巖地層,富含鉬礦、鎳礦、釩礦、鎂礦、磷礦等21種礦物,鉬礦地質儲量達4.24萬噸,釩礦高達7.86萬噸,山中的煤礦也極為豐富。金鼎山基底為下寒武紀地層,有古杯海綿化石、三葉蟲碎殼、海藻等化石,是古生代地質博物館。 [2] 
金鼎山有雄偉的寺廟建築羣和厚重的文化。有法緣寺、普賢殿、報恩寺、財神廟、觀音殿、藥王殿、萬佛寺、大廟等8座廟宇。各大寺廟中,均有石刻,繪有人物、雲龍、鳥獸、花卉等圖案。碑林24塊石碑以《廟宇保護簡章碑》、《培脩金鼎山記》最為有名,後一塊石碑為著名書法家楊葆宸先生書寫,文字優美,尤顯珍貴。晚晴名儒黎庶昌先生留下了《金鼎山新建玉皇殿記》,並捐萬金修葺金桶寺,從禹門寺移玉皇像供奉寺中。民國時貴州省主席周西成曾轉贈金鼎山一尊緬甸佛教界贈給的白玉佛像,並建玉佛寺供奉。一批明代銀酒器,陶瓷、書畫、雕塑、石刻等文物在金鼎山研究過程中被陸續發現。牛蹄村與楊氏土司有着極深的淵源,金鼎山的興盛與楊氏土司的重佛奉教有關,元時,楊氏在山上建有避暑莊院,在近山巔處修建金桶寺。白雲台山下有傳説為楊應龍修建的跑馬道,可通海龍囤,明朝平播戰爭中,官軍進襲海龍囤後關,即由此進兵。 [2] 
金鼎山生態旅遊有豐富的活動,包括:1月份萬佛寺新年祈福鐘聲;4、5月份遊金鼎山、大板水,踏青賞山杜鵑花活動;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廟會,朝山拜廟的遊客如織,黔川滇均有香客慕名而來,期間數萬人上山進香,車流人羣晝夜不斷。寺廟邀請高僧大德為信眾宣講佛法,場面壯觀;廟會節期間萬佛寺的千人齋飯活動;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金鼎山葡萄溝鄉村生態旅遊即“葡萄節”;重陽節的金鼎山秋日登高活動;農曆九月十九日萬佛寺名僧大法會;深冬12月金鼎山、大板水冬令賞雪活動。 [2] 

金鼎山鎮大板水

大板水國家級森林公園距離遵義市中心20公里,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是休閒、旅遊的好場所。大板水森林公園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東北角的金川村,於2002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6年6月12日開園,成為遵義市第五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從城區遵松公路直通金鼎山鎮。從金鼎山鎮有一條已硬化的四級公路直達景區。“金——大——海”旅遊環線公路已投入運營,交通十分便利。 [2] 
大板水森林公園是區內僅存的一塊保持完好的次生態原始森林,面積約13000餘畝,站在高處眺望,大板水森林像是一條穿在少女身上的綠色百褶裙。林市茂密,林中老樹古藤纏繞,嫩枝新葉爭豔,落瀑小溪交匯,好一幅悠然自得的景緻。是您歸自然,休閒避暑的理想之地。 [2] 
在大板水生態叢林中,植物種類繁多,樹種資源豐富,主要樹種有89棵,230種之多,其中有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南方紅豆杉,有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楠木、杜仲、後樸。有列為省級保護的沃杉,有天麻、五倍子、黃連、連翅、紫胡等名貴中藥材。有杜鵑、茶花、三礬、野櫻桃、市姜子、八爪金龍等開花植物,有楓香、槭樹、烏柏、鹽膚市等秋季風景植物。林中飛禽走獸眾多,棲息的鳥類有12種,動物有16種。其中有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白腹雞、灰林雞、穿山甲、林麝、岩羊等。眾多的動植物,形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發展生態系統。置身其中可見到風格迥異的植物景觀,可聆聽鳥兒的輕吟低唱,令人神清氣爽,身心愉悦,同時也是您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然學習環境。 [2] 

金鼎山鎮葡萄溝

金鼎山鎮銀江村葡萄溝,距城區13公里、位於遵松公路旁800米,這裏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生態良好,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種植有葡萄、西瓜、草莓、無花果和楊梅等水果,是遠近聞名的葡萄專業村。葡萄種植歷史悠久,主產本地水晶葡萄,口感好、品質佳、無污染、營養豐富,並已通過無公害產品論證。葡萄種植面積達5000畝,可年產葡萄1萬噸,並以每年500畝的速度遞增。2007年該組被省政府列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農户按照“黔北民居”風格積極進行住房改建和環境美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充分展現了新農村、新風貌、新農民的活力,葡萄溝的面貌煥然一新。 [2] 
葡萄溝在發展中憑藉其傳統特色優勢,通過“葡萄搭台、旅遊唱戲”,着力打造旅遊觀光、農事體驗和養老體閒三大基地。農事體驗基地:由遊客出資金租種農户土地,農户提供農具、農資和技術指導,並協助進行農作物日常管理等;遊客可帶上家人和孩子在鄉村從事播種、育苗、栽培等種植活動,進行農事體驗活動,享受勞動的快樂和豐收的喜悦。養老體閒基地:根據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農户為老年人提供“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服務,讓辛苦一生的老年朋友感受到“田園環境的休閒”,分享“城市生活的安逸”。旅遊觀光基地:該地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民風淳樸,遊客可領略田園風情的魅力,品嚐特色的農家飯。 [2] 

金鼎山鎮牛蹄集鎮

牛蹄集鎮處於金鼎山南麓,為鎮政府所在地,距中心城區13公里。集鎮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金鼎山佛教道場的開闢,古為集貿市場,商貿往來,流動頻繁,舊稱牛蹄場。政府按“旅遊古鎮”的風格對集鎮進行打造,結合區域資源優勢,融進佛家文化的因素和黔北民居的特色,點綴在青山綠水間,越彰顯古鎮的活力,成就一幅“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水墨畫卷,成就一座集旅遊、休閒、居住、商貿為一體的山居村落,成就一種“古色古香”、韻味悠長、閒適自得、暢通開放、文明健康的黔北山村生活情調。讓人切實能體悟着春的舒展、夏的奔放、秋的暝色、冬的含蓄。 [2] 

金鼎山鎮地熱温泉

金鼎山鎮金川村還藴藏地熱温泉,含水層為震旦系燈影組白雲岩,打井深度900米,水温40.5℃。 [2] 

金鼎山鎮石林石景

黃鐘山與金鼎山是姐妹山,相距很近。據《遵義府志·山川》記載:原名伴雲峯,又名黃琮巖,清代以來稱黃鐘山。一峯插天,其峯從平地拔起。懸崖如削。從南觀看,野竹叢生,如孔雀開屏色彩絢麗。從北觀看,如像怪獅怒蹲,姿雄體健,翹首欲動,聲振山林。峯頂石穴有清泉頗甘洌。東西有印把山,印盒丘。黃鐘山在蓮池側面,除黃鐘主峯外,周邊環繞一大片“石林”。規劃將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這一奇景,建成“石林石柱迷人宮”;奇石奇崖的千姿百態,組合為自然壁畫奇觀;同時對石寶筍、石玉柱、石寶塔、印把山、玉皇傘、夫妻石、朝天劍、石壁牛、寶塔崖、玉石環等天然景觀,建成園林景區,供人們遊玩欣賞。由金鼎山鎮(即牛蹄場)至蓮池石林,只五公里左右,交通非常方便。 [2] 

金鼎山鎮文物古蹟

金鼎山鎮楊兆麟墓

楊兆麟,遵義牛蹄場人(今金鼎山鎮銀江村人),自幼敏而好學,才智過人。光緒十七年(1891)辛卯科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赴京會試時參加康有為的“公車上書”主張要變法圖強。光緒二十九年(1903)殿試一甲三名探花及第。授職翰林院編修。光緒三十二年(1906),楊兆麟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於宣統元年(1909)以候補道出任浙江嘉興知府。辛亥革命後避居上海,贊成並積極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民國初年歸裏,熱心家鄉的文化教育事業,在清末遵義知府袁玉錫創辦的遵義中學堂執教,同時積極倡導並主持纂修《續遵義府志》,自己出任總纂,為《續遵義府志》的完成作出了貢獻。1917年楊兆麟應孫中山先生之邀赴廣州軍政府任參議員,於1918年3月離遵赴任。1919年8月16日病逝於廣州。“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楊兆麟靈柩輾轉千里後歸葬於遵義的金鼎山下。楊兆麟墓原在牛蹄場西面的金鼎山下玉田壩,除保留遵義傳統的官宦和富户之家墓葬的宏偉華麗風格外,墓前3米拜台前沿還豎有宣統皇帝的誥封牌,高2.3米,寬1.17米,厚0.3米。碑左右有花邊夾立,並刻飾卷草紋。全碑豎刻四六駢文十四行,系皇帝對楊兆麟的誥封手諭。此碑之外,還有孫中山先生祭楊兆麟銘文石碑。1957年,遵義磷肥廠修建廠房,將楊兆麟墓遷葬於該廠油庫後的堡坎下。遷葬過程中,原墓損毀過半。 [2] 

金鼎山鎮杜蔭南墓

杜蔭南墓位於紅花崗區金鼎山鎮西約7公里偏龍村柿花組。地處山丘,周邊寬闊,為坐東向西,圓頭魚尾的土堆墓,長9.8米,寬5米,封土高2.5米。墓前有高3.2米的一對華表呈“八”字形排列,華表頂端有辟邪,墓前有拜台、供桌,今已闢為耕地,遺蹟無存。距墓約1米處有台基,台基上豎高2.2米,寬0.72米,厚0.22米的優質綠豆青石碑一通,碑正中刻“誥授朝議大夫顯考杜公蔭南府君之墓”,上下款分別刻壽終年月及初葬和移葬的時間。墓碑陰面刻墓表,二十餘行工整流暢的字跡為刑部小京官廣東候補道、遵義晚清著名書法家王藻章所書。其墓表上刻“以明經進士例授通判,分發四川,歷攝署名各州縣,所至有聲,初至蜀候補時,人皆以奔走酬應為能君性……誥授朝議大夫賞戴花翎鹽運使銜廣東即補道,海防即用道”等文字,可以對杜蔭南有所認識。 [2] 

金鼎山鎮板橋石拱橋

橋位於金鼎鎮西14公里的板橋村花園村民組,建於清代順治年間,為單孔石拱橋,橋全長14.1米、寬3.5米,拱高5.5米,淨跨5.3米,橋面條石護欄僅存一條,橋體用青石砌成。 [2] 
該橋造型與普濟橋頗相似,但地方史料沒找到對該橋的記載,當地村民説:“原來橋頭立有一塊高大的建橋碑,碑上刻有‘順治’年號,此橋是川黔古道,古時來往行人很多,是松林去遵義方向的必經之橋。”由於建橋碑被毀,從一村民朱國義的地窖洞口一碑上顯示,當時修橋的人為該户六代前的祖先,橋具體建於何時考無據,該橋的造型與普濟橋極為相似,但該橋的修建年代應為明末清初。

金鼎山鎮石寶洞

石寶洞位於金鼎山鎮巖塘村巖底壩右側的山腰,《續遵義府志》謂“水滴石寶”而得名,今石寶尚存同逐年增大。每年都有不少的人進洞,用石寶洞內的水點眼治疾。尤其是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有自發的上千人到此洞遊玩。 [2] 

金鼎山鎮金莊三善橋

橋位於金鼎山鎮北四公里的金莊村,兩面皆為平壩農田,溪水清澈見底,當地人稱三善橋。橋橫跨大板水溪流上,橋上徐徐清風送來陣陣谷香,涼爽宜人。橋全長14.4米,高5米,淨跨8.2米,全部用料石砌成;橋面長9.1米,寬4.55米,橋欄為0.3米見方的條石。橋面東側並立着兩塊石碑,一塊為捐資建橋功德碑,高1.28米、寬0.78米,厚0.22米、碑帽長1米;另一塊為記事碑,高1.45米、寬0.29米、厚0.23米,碑帽長1.12米,兩塊碑字跡模糊剝落、難以辯認,僅建橋記事碑下款“乾隆四十九年”(1710年)等字跡仍較清楚。由碑落款的年份計算,該橋迄今為止有294年的歷史了,儘管年代久遠,但橋的主體建築至今保存完好。每逢春暖花開,四周農田菜花金黃,蜜蜂採蜜其間,蝴蝶上下翻飛,溪水潺潺,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是遊覽踏青的理想去處。 [2] 

金鼎山鎮陳孔俊墓

陳孔俊將軍墓位於金鼎山鎮以西約6公里的黃鐘村黃鐘山腳下,是一座葬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的雕花石刻墓,當地人稱“陳將軍墳”。 墓前置青黑色細砂石雕刻而成的牌坊式墓碑,呈四柱三門四層結構,四根立柱正面和兩側均刻有對聯,其中兩柱正面對聯為:“勇冠三軍辰遵二郡齊虎拜,德垂萬世子孫千 荷龍光。”兩側柱正面對聯為:“紫電青霜輝萬古,皇封帝 憶當年。”各層橫額上刻浮雕人物、題字,構成橫匾。牌坊通高3.5米,通寬3.6米,主樓和夾樓石刻瓦脊蓋頂檐角起翹。夾樓有石刻浮雕二幅,左為“打扇圖”,右為“騎馬圖”,主樓正面有一幅人物浮雕,主要表現墓主軍旅生涯晚年賦閒的生活場景,還有子孫跪拜,家奴侍奉的圖像。這座墓規模宏大,建築牢固,工藝精細,莊嚴富麗,造型結構具有濃厚的南方民間風格。 [2] 

金鼎山鎮紅軍墳

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遵義金鼎山,幾名戰士犧牲後埋葬於此,解放後,鄉政府將分散損毀的6個紅軍墳統一安葬,2006年3月鎮政府出資對烈士墓進行修繕,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金鼎山鎮民俗文化

金鼎山鎮踩山節

苗族的“踩山節”,又叫踩花山。這個節日在金鼎山鎮的苗族中盛行,是苗族同胞憑弔祖先的節日 ,一般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為節日。踩山節期間,苗族人民在山頂豎起花竿,每年換一根。男女青年圍着“花竿”翩翩起舞,小夥子們個個穿着嶄新的繡着大花邊的藍衫,手捧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穿着各種圖案的百摺裙,手持彩色花傘,邊舞邊唱,除舞蹈外,男女青年還常常即興對歌。 [2] 
踩山節,又是未婚青年尋求伴侶的好時光,通過舞蹈和對歌活動,如果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便可互相交換繡花腰帶,男的送小刀,作為訂情的憑證。苗族中的中老年人和兒童,在節日中訪親友,論家常,漢族人們老少看熱鬧,一起歡度踩山節。至今不知從時代,漢族人們,將心中的許願,默默的祝告。第二年所許的願如償了,第二年的踩山節又來還願。如腳痛,許的願要用豬腳還願,如頭痛許的願要用豬頭還願。媳婦多年不生子,如生了,要用大紅公雞還願。如未説女朋友的,朋友談成了,要用雞母還願,如做大生意的人發了,要用全豬、全羊還願。踩山節的踩山寶演變成了神秘色彩的“神山堡”。 [2] 

金鼎山鎮火龍豬

苗族人殺“火龍豬”是跟漢人用熱刀頭還四觀菩薩一樣的習慣。他們殺“火龍豬”用奠祭古人康氏夫婦。就是説:苗族人們一年餵養的豬和牲畜不順利,或出現死、病的情況,當年許願,一年比較順達,豬長的大、長的壯,主人家就還願,就要殺“火龍豬”。殺“火龍豬”豬一出圈門就要殺,並要擺好五星盤。燒紙點燭,倒上淨酒,豬打整完後,把頭、腳、耳、尾、心、舌分樣擺盤,備香、燭、酒品進行祭拜。地鄰、朋友都要一起來吃肉喝酒。來吃的人都要用苗語進行溝通,不會苗語的不能説話,漢族人也可來吃,但只能吃,不語,否則會遭到主人的責備。吃肉的場面非常鬧熱,主人家免費,請來的人個個都要吃飽、喝足。主人家的豬整個吃完也無謂。這個習慣至今有少部分苗族中仍在流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