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鐘厚

(朝鮮王朝文臣)

鎖定
金鐘厚(김종후,1721年—1780年),字伯高、子靜,號本庵、真齋,本貫清風,朝鮮王朝文臣。 [1] 
本    名
金鐘厚
伯高、子靜
本庵、真齋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日期
1721年
逝世日期
1780年
主要作品
《本庵集》

金鐘厚人物生平

金鐘厚是金鐘秀之兄,閔遇洙之門人。他的父親金致萬作為當朝宰相金在魯的侄子,但“蔭仕不就,恬約自守”,得到輿論的稱讚。而金鐘厚與其弟金鐘秀則熱衷於交際,金致萬很擔憂,但無法阻止。金鐘厚在年少時就以工於詞賦而聞名,二十一歲考中小科進士,此後不再參加大科,而是以理學者自居。曾被拜為世子洗馬、侍講院諮議、司憲府持平、掌令兼經筵官等官職,但以丁憂為由去職,不再出仕。 [1-3] 
金鐘厚以強硬排佛著稱。曾有高麗末年大儒牧隱李穡的後裔請他給自己家族寫墓誌,金鐘厚提到李穡時卻不稱之為“先生”,有人為此責備他,他説:“牧隱佞佛,事辛朝,稱先生不可。”還有一次,一羣北漢山的僧人抬着佛像經過他的家門,他讓奴僕出來毆打僧人,踢破佛像。 [4]  金鐘厚曾阻止洪大容去清朝,其後聽説洪大容與清朝人嚴誠潘庭筠等所謂“剃頭舉子”結交如兄弟,無所不與語,非常驚訝,寫信批評。他擔心通過與中國人的交往,之前在朝鮮受限的中國觀會豁然開朗。 [5] 
朝鮮正祖即位後,曾命他充當經筵講官,但屢次徵召他都不應。 [6]  他響應金鐘秀等,慫恿門人任焴、李奎南找李瑮上疏攻擊洪鳳漢,並引薄昭故事,主張讓人到洪鳳漢私第哭喪。不久,金龜柱被流放,“攻洪”之議才中止。與依附洪國榮的金鐘秀不同,金鐘厚在意清議,與洪國榮保持距離。金鐘秀在主考科舉時錄取了洪國榮的叔父洪樂彬和洪國榮的塾師樸漢奎,金鐘厚曾婉言批評。洪國榮之妹元嬪洪氏死後,朝臣所進輓詩多歌頌洪國榮,但金鐘厚的輓詩卻隻字不提,受到一些輿論的稱讚。但不久洪國榮致仕,他又在其弟金鐘秀的慫恿下上疏挽留,稱洪國榮為“千古奇男子”。翌年洪國榮被流放,他又上疏稱自己被騙,正祖批示“爾第一札,於爾光鮮”,金鐘厚十分慚愧,在同年十月七日病死。 [1]  [7] 

金鐘厚主要作品

金鐘厚有《本庵集》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金鐘厚》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引用日期2021-10-28]
  • 2.    金鐘秀:《夢梧集》卷六,《伯氏墓表》:先生諱鍾厚,字伯高,金氏,清風人,本庵其號也。曾祖諱構,右議政忠憲公;祖諱希魯,户曹參判贈左贊成;考諱致萬,世子侍直贈領議政,妣貞敬夫人豐山洪氏,吏曹參判諱錫輔女。公以景宗辛丑十月二十八日生,二十一成進士,始拜世子洗馬,以憂去,則遂不復仕。薦為侍講院諮議、司憲府持平、掌令兼經筵官。今上屢遣史官召之,終不起,庚子十月七日卒。
  • 3.    沈樂洙:《恩坡散稿》卷八:父致萬以當國相在魯侄子,蔭仕不就,恬約自守,世或稱之。鍾厚兄弟日汲汲於交遊,致萬憂之,而不能禁。鍾厚年少治詞賦,名泮庠,得進士,遂以理學自名。
  • 4.    沈樂洙:《恩坡散稿》卷八:牧隱後孫有乞墓文於鍾厚者,敍系不稱牧隱“先生”,人有難之,鍾厚曰:“牧隱佞佛,事辛朝,稱先生不可。”牧隱有大節,先輩皆稱先生,鍾厚言如此,人笑其淺妄之見。居壯義洞,北漢僧徒舁佛過其門,鍾厚縱僕隸摳之,蹴破佛軀,為強直斥佛名也。父祖大呵責,不悔。
  • 5.    1765年洪大容的中國京師行與1764年朝鮮通信使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21-10-28]
  • 6.    《朝鮮王朝實錄·正祖實錄》卷10,四年十月十一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10-28]
  • 7.    沈樂洙:《恩坡散稿》卷八:上元年,鍾秀、履煥倡疏討鳳漢,鍾厚門徒任焴、李奎南嗾兇人李瑮上疏,鍾厚實主其事而草其疏,疏未上,代以所懷,不允。鍾厚又倡言依薄昭故事,會哭鳳漢私第。會有龜柱處分,議遂止。鍾秀諂事國榮,受其旨主試,取國榮叔父樂彬、塾師樸漢奎,鍾厚從容語鍾秀:“人言科試用情,然乎?”鍾秀指天矢言,蓋多不能盡情於其兄者,以鍾厚尚畏義自惜也。元嬪喪,廷臣進輓詩,輒頌國榮,鍾厚所為無一語及之,人或奪之。國榮退朝廷,爭上章乞留,李奎緯以外官,亦上疏,奎緯子定載,鍾厚門徒,鍾厚貽書定載,責不能諫止,已而鍾厚忽自上疏,稱國榮“千古奇男子”,鍾秀嗾也。國榮事發,鍾秀上札討之,鍾厚亦上疏自言見欺。上批:“爾第一札,於爾光鮮。”鍾厚慚恨隘性,勃勃焦心,逾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