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花草

(烏蕨的別名)

鎖定
金花草清熱,解毒,利濕,止血。治風熱感冒,中暑發痧泄瀉痢疾白濁白帶,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癰腫
別    名
烏韭
雉雞尾
孔雀尾
大葉金花草 [1] 
別    名
小葉野雞尾 展開
別名
小葉野雞尾
蜢蚱參
石青葦 收起
中文學名
金花草
拉丁學名
Caenopteris japonica Thunb.
植物界
金花草

金花草形態特徵

烏蕨多年生草本,高可達65釐米。根莖堅硬而短,橫走,密被赤褐色鑽狀鱗片。葉近生,葉柄長達25釐米,禾稈色,光亮,直立;葉近革質,無毛;3~4回羽狀分裂,披針形,長20~40釐米,寬5~12釐米;下部羽片卵狀技針形,斜展,長5~10釐米,寬2~5釐米;小羽片矩圓形或披針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牙齒,基部楔形,下延,葉脈下面明顯,2叉狀分枝。孢子囊羣頂生,每裂片上1~2枚,囊羣蓋灰棕色,半杯形,寬與葉緣等長,向外開裂。

金花草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或灌叢中濕地。

金花草主要價值

【來源】鱗始蕨科烏蕨屬植物烏蕨Stenoloma chusanum (L.) Ching [Sphenomeris chusana Cope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採,夏秋較佳。洗淨,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用於感冒發熱,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農藥中毒;外用治燒燙傷,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 0.5~1兩;解食物中毒,用鮮葉絞汁服;外用適量,鮮草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化學成分】葉含牡荊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和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含牡荊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chu aldehyde)及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
相關選方
① 治中暑發痧:鮮烏韭葉四兩。搗爛絞汁服。(《福建中草藥》)
② 治痢疾:鮮烏韭全草、鮮水娛蚣全草各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 治肝炎(急性黃疽型和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烏韭全草三兩。水煎汁分三次服,連服十至十五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 治急性支氣管炎:烏韭鮮葉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⑤ 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鮮品加倍)。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⑥ 治白濁、濕熱帶下:烏韭鮮全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米泔水服。(《福建中草藥》)
金華草 金華草
⑦ 治對口瘡:烏韭鮮葉,以蜜或鹽同搗外敷。(《福建中草藥》)
⑧ 治乳癰:烏韭根莖一兩.水煎,衝黃酒服;鮮葉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⑨ 治結合膜炎:烏韭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⑩ 治牙疳:雪仙草根莖燒灰存性三錢,冰片一分。共研細末,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⑾ 治腳癬糜爛:烏韭全草水煎燻洗。(《福建中草藥》)
⑿ 治跌打損傷: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酒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⒀ 治跌打刀傷出血或腫痛,或傷口潰爛:大全花草葉,石仙桃葉,共搗爛敷患處。用大金花草乾粉撒佈傷口,能止血,生肌,收口。(《廣西中草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