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徵宇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

鎖定
金徵宇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導師 [1]  。第十五屆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 [2]  江蘇省南通人,1960年10月21日生於北京,1984年7月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醫學系,獲學士學位。中共黨員。從事影像診斷及介入放射工作30餘年 [3]  ,於1996年晉升為教授、主任醫師,於1995年開始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始任博士生導師。曾分別赴美國、德國學習專業技術,在美國完成Fellowship學業,獲畢業證書。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系系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影像研究中心主任。 [1]  [3] 
2020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4] 
中文名
金徵宇
外文名
Zhengyu Ji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0年10月21日
畢業院校
河北醫科大學 [5] 
職    業
醫生
主要成就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 [6] 
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候任會長 [7] 
北美放射學會(RSNA)終身榮譽會員 [8] 
歐洲放射學會(ECR)終身榮譽會員 [9] 
第十八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 [10]  展開
主要成就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 [6] 
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候任會長 [7] 
北美放射學會(RSNA)終身榮譽會員 [8] 
歐洲放射學會(ECR)終身榮譽會員 [9] 
第十八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 [10] 
法國放射學會(SFR)終身榮譽會員 [11] 
德國放射學會(DRG)終身榮譽會員 [12]  收起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醫學影像學》(第三版),2015年7月,主編,人民衞生出版社 [13] 

金徵宇人物履歷

現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醫療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教材委員會委員,第十五屆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放射學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誌副主編,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雜誌主編,中華放射學雜誌編委,臨牀放射學雜誌編委,實用放射學雜誌編委,介入放射學雜誌編委,國外醫學-臨牀放射學分冊編委,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系)負責人,北美放射學會(RSNA)會員,美國倫琴放射學會(ARRS)會員,歐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學會(CIRSE)會員。 [14] 
金徵宇主任委員接受新華訪談採訪 金徵宇主任委員接受新華訪談採訪

金徵宇專業技術

主要從事臨牀醫學影像診斷(包括普通X線、各種傳統造影、CT、MRI等)及介入治療工作。臨牀醫學影像診斷方面主要從事普通及疑難重症病例的會診工作,側重於心血管系統、腦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腹部實質臟器及胃腸道系統,能熟練運用各種先進的檢查手段診斷臨牀疑難病例,應用國際前沿影像檢查技術對早期病變提出預警,為預防工作提供形態及功能學的客觀依據。在介入治療方面主要從事腫瘤及心、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對於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療主要有支氣管大咯血、消化道出血、子宮大出血、外傷性大出血的造影及栓塞術;尤其在鎖骨下動脈、頸動脈及腎動脈完全閉塞逆行途徑成形術,在移植腎動脈成形術、腎透析通路失功的介入治療、急性腦卒中的介入治療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擔任醫學教育工作的18年裏,曾三次獲得院校級優秀教師獎,現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系負責人。

金徵宇科研工作

作為課題負責人已完成衞生部級及醫科院級課題各一項、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二項、醫科院級課題一項; 受到 CMB 基金資助課題二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完成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二項,衞生部藥政司臨牀藥物驗證一項。在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二項,衞生部重點課題二項,院內重點科研課題一項。作為課題負責人在研科技部攻關課題一項,作為教育部重點學科負責人承擔“211”工程一項、“十五”攻關課題一項。獲衞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青年科技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一項、中華科技三等獎一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在醫療工作方面共獲得醫科院級醫療成果獎三項(其中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醫院級醫療成果獎9項 (其中一等獎一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其中5項為第一完成者。
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參加編寫專著6部,並在其中一部中任主編,一部中任副主編。

金徵宇團體任職

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放射學會常務委員/秘書長、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放射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雜誌副總編輯/常務編委、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誌副主編、介入放射學雜誌副主編、臨牀放射學雜誌編委、磁共振成像雜誌副主編、實用放射學雜誌編委、放射學實踐雜誌編委、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編委、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編委、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雜誌主編、國外醫學-臨牀放射學分冊編委、北美放射學會(RSNA)會員、美國倫琴放射學會(ARRS)會員、歐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學會(CIRSE)會員。

金徵宇所獲榮譽

2021年9月26日,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15] 

金徵宇新華訪談

金徵宇:放射學診斷是新冠肺炎診療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2] 
——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説
近年來,隨着數字化技術與設備的日趨完善,醫學影像已步入數據驅動時代。在海量影像數據中挖掘有效信息,以此優化診斷和治療方法,使臨牀醫學影像診斷有了質的飛躍,對疾病的診斷也越來越精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系系主任金徵宇及其團隊通過論文及臨牀實踐經驗,論述了新冠肺炎的影像學特徵,為新冠肺炎的早期診斷與鑑別、病情嚴重程度評估、及時防控、診療決策及治療評估提供了重要依據。金徵宇及其團隊研究的這一成果將在今年進博會首次設置的“公共衞生防疫專區”進行集中展示。近日,金徵宇做客新華訪談,就CT影像在新冠肺炎診斷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放射醫學近年來在我國的發展、行業面臨的現狀及挑戰等方面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2] 
新華網: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同許多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您作為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您能分享一下我國放射學專家如何將我國的抗疫經驗傳遞,為全球抗疫貢獻智慧與力量的嗎?
金徵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放射學界一直是走在抗擊疫情的前列。為什麼這麼説?在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我國放射專家就發現新冠肺炎在CT圖像上有一些特徵性的顯示,他們第一時間將這一情況反饋給國內專家組。與此同時,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也迅速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國際上的其他專家。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放射學科專家也及時總結經驗,在國內和國際期刊雜誌上發表了一批時效性很強的論文。此外,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組織了80多場交流會,與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組織、不同學會進行溝通交流,把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傳遞給世界。
2020年4月初,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放射學診斷: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專家推薦意見(第一版)》。在推薦意見裏,充分總結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影像學中呈現的特徵性,將這些防疫指南和初步的經驗製作成小冊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放射專業領域防治科普問答》),並同步翻譯成英文與其他國家分享這一經驗。這給很多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不僅是歐美國家,還有“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都進行了分享交流。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學會、不同的人羣進行分享交流,使他們更早地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充分做好抗擊疫情的準備。 [2] 
新華網:能否給我們解讀一下,CT影像在新冠肺炎的診斷中到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如何從客觀角度看待其價值?
金徵宇:這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經驗。早期我們就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冠肺炎早期可能在肺部的CT圖像裏可以看到胸膜下一些小的毛玻璃樣影,到中期可能連成片,到後期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識辨特徵。在這個過程中的這一發現,對整個的診斷和治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診斷經驗不足,有些核酸檢測不夠及時,有些疑似病人會出現假陰性的情況。這時我們會參考CT圖像,一旦發現與新冠肺炎相對應的圖像特徵時,我們會把病人留下來觀察,重複核酸的檢測。而在治療過程中,治療方法是否對頭?病人病情是向好轉的方向發展,還是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如何指導治療?什麼時候患者能夠治癒出院?以及治癒出院患者後期的隨訪,這一系列問題都離不開CT影像在其間發揮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設立方艙CT,這些具有獨立性的方艙CT的建立,不僅與其他的病人隔離開來,切斷了傳染源,又可以迅速對這部分病人進行診斷,由此還推動了“中國標準”的制定。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