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彥昇

鎖定
金彥昇(?—826年),即新羅憲德王,新羅第41代君主(809年—826年在位)。新羅元聖王金敬信之孫,惠忠太子金仁謙之子,昭聖王金俊邕之弟,興德王金景徽之兄。元和四年(809年),他弒殺侄子哀莊王金重熙而自立,任內新羅內憂外患,曾爆發金憲昌之亂,並被渤海國擊敗。寶曆二年(826年),金彥昇去世,傳位同母弟金秀宗(興德王金景徽)。
本    名
金彥昇
所處時代
統一新羅時代
逝世日期
826年
主要成就
鎮壓金憲昌之亂
諡    號
憲德王

金彥昇人物生平

金彥昇曾於貞元六年(790年)出使唐朝,受位大阿餐(第五等)。翌年參與鎮壓悌恭之亂,升迊餐(第三等)。貞元十年(794年),升任侍中。貞元十二年(796年),調任兵部令。貞元十四年(798年),祖父元聖王金敬信去世。兩年後,兄長昭聖王金俊邕也過世,年幼的侄子金清明(金重熙)繼位,是為哀莊王,由金彥昇攝政,升最高官階——角幹。貞元十七年(801年),拜御龍省私臣,不久又任上大等。元和三年(808年),經過唐朝批准,金彥昇獲得門戟 [1-3] 
元和四年(809年)七月,金彥昇與弟弟金悌邕帶兵入宮,弒殺侄子金重熙。 [4]  他繼位後,並未立即將自己襲位之事通報宗主國唐朝,仍以金重熙的名義派遣金憲章(金獻章)等向唐朝貢。直到元和七年(812年),他才派遣金昌南向唐朝告哀稱嗣。同年七月,唐憲宗正式冊封金彥昇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刺史兼寧海軍使、上柱國、新羅王,冊其夫人貞氏(實為金氏)為王妃,命職方員外郎崔廷攝御史中丞,充正使,新羅質子金士信充副使,持節赴新羅弔祭冊立。 [5-6] 
金彥昇在位時,天災連年,尤其是元和九年(814年)到長慶元年(821年)間,除了一年外,每年都發生大災和大飢。一些新羅百姓甚至流落到中國浙東乞食。 [5]  在這種情況下,新羅“草賊遍起”,金彥昇不得不要求各州郡都督、太守加緊鎮壓。 [7]  對金彥昇統治威脅最大的當屬長慶二年(822年)熊川州(今韓國公州)都督金憲昌掀起的叛亂。金憲昌出身武烈王系,是金仁問(一説金文王)的後裔。當初宣德王金良相死後,本來羣臣打算立金憲昌的父親金周元為王,但卻因大雨而沒能及時趕到金城,於是改立金敬信為王。金憲昌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到長慶二年(822年)三月正式起兵,建立長安國,年號慶雲。除了熊川州外,還波及了新羅九州中的武珍、完山、菁、沙伐四州及五京中的國原、西原、金官三京。完山州長史崔雄逃到金城,通報情況,金彥昇選拔八名將領防守金城,然後派張雄、衞恭、悌凌等帶兵平叛,其後安排金均貞、金雄元、金祐徵統率三軍。他們接連在三年山城、俗離山、星山、熊津等地擊潰叛軍,金憲昌僅以身免。熊津城破前,金憲昌自殺。城破後有二百三十九人伏誅。 [8-9]  倖存的金憲昌之子金梵文與高達山賊神壽等百餘人於寶曆元年(825年)正月捲土重來,準備定都平壤(今韓國京畿道楊州市),途中在北漢山州被該州都督聰明剿滅。 [10] 
在對外方面,金彥昇繼續奉行親唐政策,並在元和十四年(819年)派順天軍將軍金雄元率兵三萬配合唐軍平定李師道 [11]  他與北方的渤海國起初保持睦鄰關係,在元和七年(812年)九月派崇正出使渤海。 [12]  後渤海王大仁秀發兵南征新羅,新羅失敗。 [13]  金彥昇不得不在寶曆二年(826年)七月命牛岑太守白永徵漢山北諸州郡人一萬人築浿江長城三百里。 [14] 
寶曆二年(826年)十月,金彥昇薨逝,諡號憲德,葬於林泉寺北。 [15]  其弟金秀宗繼位,是為興德王。唐廷直到太和五年(831年)春才得知他的死訊,唐文宗為之廢朝 [16] 

金彥昇人際關係

  • 父親:金仁謙(惠忠太子)
  • 母親:聖穆太后金氏
  • 妻子:皇娥王后金氏(又稱貴勝夫人,一説其叔父金禮英之女 [1]  ,一説其弟金忠恭之女 [20]  ,對唐朝稱“貞氏” [6] 
  • 兒子:一説無子 [17]  ,但有“太子妃” [18]  、王子金張廉 [21]  及一名出家為僧的兒子(法號心地) [19]  的記載

金彥昇後世紀念

憲德王陵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東川洞,有十二支神像及胡人石像生等遺物。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