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國藩

鎖定
金國藩,男,漢族,1929年1月7日出生於瀋陽,浙江紹興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光學儀器與光學信息處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 [1-2] 
1950年,金國藩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1950年—1952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工作;1952年—1954年,成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講師;1961年—1982年,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工作;1983年—1990年,擔任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主任;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1998年,擔任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1998年,成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 [1] 
金國藩長期從事光學工程與光學信息處理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金國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瀋陽
出生日期
1929年1月7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工學院
主要成就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籍    貫
浙江紹興

金國藩人物經歷

1929年1月7日,金國藩出生於瀋陽,浙江紹興人。 [1] 
1946年—1950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3] 
1950年—1952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工作。
金國藩
金國藩(8張)
1952年—1954年,成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講師。
1961年—1982年,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工作。
1983年—1990年,擔任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主任。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995年—1998年,擔任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
1998年,成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 [4] 

金國藩主要成就

金國藩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60年代起,金國藩開始從事光學儀器及應用光學的研究,側重於精密測試技術與光學信息處理,先後主持20餘項科研項目,尤其在光柵測量機、光盤技術、激光陀螺、計算全息、雙折射雙頻激光器、新型印刷網屏、舌診自動識別系統、光計算及二元光學等科技領域取得成就,金國藩主持並參加的國防工業重點項目“劈錐三座標光柵測量機”,是中國研製成功的第一台大型精密光柵測量儀器。
20世紀70年代,金國藩主持開展了現代光學及其應用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課題研究,出版了《計算機制全息圖》專著,開創性地將計算全息用於製作凹面全息光柵及合成孔徑雷達信號光學處理等方面。 [5]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國藩率先開展了光信息處理及微光學領域的研究,先後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863項目,取得一系列開創性成果:
(1)採用摻鐵鈮酸鋰晶體及角度複用技術在國內首先實現了在單點位置上存儲並恢復了1000幅數字圖象。為了承接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新型超高密使超快速光信息存儲與處理的基礎研究”奠定了基礎。
(2)光學子波變換及其在圖象的紋理分割,特徵提取,目標識別等方向進行了創新性研究。
(3)在光計算“光子二維並行處理系統”的研究中採用數學形態學原理及子波特徵提取實現了快速目標識別,在用光學數學形態學方法實現了人臉識別方面屬國際首創。
(4)提出了應用雙折射原理實現頻率分裂的新技術,研製出構思新穎的雙頻激光器。
(5)基於衍射光學理論,創立了多種二元光學器件的物理模型及優化算法,為光互連、光通信、慣性約束核聚變及精密測量等領域設計研製了實現光束變換與校正、分束與合束、準直與長焦深等特殊功能的十餘種器件。 [6] 
  • 學術論著&發明專利
截至2015年1月,金國藩發表文章300餘篇,有專利100多項。 [7]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08年《工程前沿》金國藩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年3月《Mobil Display(部分章節)》金國藩Willey出版社
1998年《激光測量學》金國藩科學出版社
1998年《二元光學》金國藩國防工業出版社
1985年《信息光學基礎(部分章節)》金國藩機械工業出版社
1984年《計算機制全息圖》金國藩清華大學出版社 [8] 
  • 科研獲獎
據2020年6月清華大學官網顯示,金國藩獲得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等系列獎項,金國藩與李景鎮等人合著的《激光測量學》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及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獎(科技著作)二等獎。 [2]  [6]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2013年體全息光學相關器及其在高速圖像處理中的應用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年正交偏振激光器及基於其振盪特性的精密測量儀器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6年座力雙折射雙頻激光器及系統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2000年兩偏振競爭位設傳感器激光器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0年光華工程科技獎
1999年駐波激光器縱模分裂原理、現象及其在激光物理和計量中的應用基礎研究中國高校科學技術(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996年高衍射率二元光學器件的設計與製備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78年XPK-01數控機牀和102型測量機全國科學大會獎 [9] 

金國藩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金國藩認為,人才的培養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對比前蘇聯培養模式和西方部分高校培養模式可以看出,前蘇聯模式培養出的人才知識面窄、專業性強、基礎相對不足,很少能夠獨當一面,西方培養模式則重視基礎,方向確立晚但更明確,作為當代教師和研究生,應當看到這些問題,注重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打好基礎、注重創新,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資質而在於刻苦,要做到三好:身體好、學習好、思想好,為清華為國家爭光。
對於科研,金國藩提到,論文的撰寫與發表對於一個研究生,一個課題組,乃至一所大學固然重要,但是,同學們不能忘記作為工科人,在注重研究的前沿性的同時還要注重工程實踐,很多創新性的課題,最終還要轉化成為工程現實才能對國民經濟、國防建設起到推動作用,對於知識的獲取,則一定要做到廣泛涉獵、精選精讀,並努力將知識融會貫通。 [10] 
  • 講座報告
2004年6月18日下午,應山東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邀請,金國藩在山東大學邵逸夫科學館第二會議室作了一次關於BOE(BINARY OPTICS EQUIPMENT)的學術報告。 [11] 
2007年11月30日,應安徽大學邀請,金國藩在安徽大學逸夫樓圖書館為該校師生作了一場學術報告。 [12] 
2010年6月8日上午,金國藩做客哈爾濱工業大學“90週年校慶·90名家講壇”並作了關於體全息存儲和體全息相關器的學術報告。 [13] 
2018年7月17日,金國藩院士報告會在長春理工大學南區學術報告廳舉行,金國藩以“光學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題,從高光譜遙感成像、偏振成像、計算成像學、數字全息成像、壓縮感知5個方面展開,對光學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講解。 [14] 
  • 指導學生
截至2014年3月,金國藩培養碩士生博士生共40餘名,其中有多名研究生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學位論文的榮譽,先後有兩位博士生的論文被評選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6-7] 

金國藩榮譽表彰

年份榮譽稱號
2013年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 [9]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1] 

金國藩社會任職

金國藩擔任北京光學學會理事長,世界光學學會副主席,國家教委科學與技術部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名譽副理事長,《儀器儀表學報》主編,中國工程院電子儀器學部副主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國際光學委員會(ICC)副主席。 [15] 

金國藩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金國藩出生在書香門第,金國藩的父親是庚子賠款第一期赴美留學生,長期在鐵路上工作,直至晚年才在北大,清華任教,金國藩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天下父母總是想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超人”,金國藩的父親更是如此,倍加教育,金國藩及兄弟姐妹是學校放了署假,緊接若家教“開學”,學古文,學英文,學算術,……若在校學習較差,父親則是“恨鐵不成鋼”,金國藩及兄弟姐妹免不了進受皮肉之苦,嚴格的家教使金國藩在幼年就打下良好的基礎。父親經常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寧人負我,我勿負人”,“立大志,不怕受胯下之辱”等哲理教育孩子們,更重要的是他那嚴格認真、一絲不苟的學風,對金國藩潛移默化,終生受益。 [16] 

金國藩人物評價

金國藩敢為人先,承擔起中國光學儀器發展的重任,刻苦鑽研,成為中國光學儀器研究的奠基人,為中國工程發展、國防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0] 清華大學評)
金國藩院士是中國乃至世界光學界很有影響的學者 [11] 山東大學評)
金國藩先生於1952年來到清華,對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金國藩先生碩果累累、桃李滿園,是中國光學工程學科的帶頭人 [17]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汪勁松評)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首創人之一,精密儀器領域界的著名科教導師 [17]  王大珩院士為祝賀金國藩院士八十壽辰題詞)
近悦遠來,博學延年 [17]  潘雲鶴院士為祝賀金國藩院士八十壽辰題詞)
金國藩院士秀冠羣芳 [17]  母國光院士為祝賀金國藩院士八十壽辰題詞)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