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形態特徵
編輯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長或短匍匐莖。莖直立或鋪散,分枝或僅在莖頂有傘房狀花序分枝。莖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較多。基生葉和下部葉花期脱落。中部莖葉卵形、長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7(10)釐米,寬2-4(7)釐米,羽狀半裂、淺裂或分裂不明顯而邊緣有淺鋸齒。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或寬楔形,葉柄長1-2釐米,柄基無耳或有分裂的葉耳。兩面同色或幾同色,淡綠色,或幹後兩面成橄欖色,有稀疏的短柔毛,或下面的毛稍多。頭狀花序直徑1.5-2.5釐米,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圓錐花序或少數在莖頂排成傘房花序。總苞片約5層,外層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3毫米,中層卵形,內層長橢圓形,長11毫米。全部苞片邊緣白色或褐色寬膜質,頂端鈍或圓。舌狀花黃色,舌片長10-13毫米,頂端全緣或2-3齒。瘦果長1.5-1.8毫米。花期6-11月。
[1-2]
野菊花生長環境
編輯野菊花分佈範圍
編輯野菊是一個多型性的種,有許多生態的、地理的或生態地理的居羣,表現出體態、葉形、葉序、傘房花序式樣以及莖葉毛被性等諸特徵上的極大的多樣性。山東、河北濱海鹽漬土上的野菊,全形矮小,侏儒狀,葉肥厚,註定是一種濱海生態型;江西廬山地區的野菊,顯示出葉下面有較多的毛被物;江蘇南京地區及浙江的野菊中,有一類葉在幹後成橄欖色的。
[2]
野菊花主要價值
編輯野菊的葉、花及全草入藥。味苦、辛、涼,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散瘀,明目,降血壓。防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療高血壓、肝炎、痢疾、癰癤療瘡都有明顯效果。野菊花的浸液對殺滅孑孓及蠅蛆也非常有效。
野菊花對夏季蚊蟲叮咬後的紅腫膿包具有殺菌去腫的作用。
1、無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出;另以藥渣敷患處。又方: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把,共搗爛,加入酒一碗,絞取汁取;仍以藥渣敷患處。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採蒼耳葉,秋日採野菊花,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共煎湯洗患處。
3、瘰癧末破。用野菊花根搗爛,煎酒內服;以藥渣敷患處。
妙用
具體方法:
1、用野菊花50克煎水成200毫升溶液後,將溶液冷卻後放入冰箱的冷凍室裏凍成許多小冰塊備用(一般的冰箱都配有做小冰塊的模具)。
2、每天用洗面奶洗過臉後,用一塊冰塊塗擦面部,每次塗擦10分鐘左右,每日二次。堅持一週即可見效,如果能長期堅持這一方法便可控制痤瘡的復發。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01%~0.2%,油中含白菊醇(chrysol)、白菊酮(chrysantone),尚含dl-樟腦、β-3-蒈烯(β-3-carene)、檜烯(sabinene)及香草醇(carvol)。此外,花中分離得野菊花內酯(yejuhualactone)約0.1%,密蒙花甙(acacetin-7-rhamnoglucoside)約0.72%.另含木犀草素葡萄糖甙(luteolin glucoside)、菊紅甙(chrysanthemin,asterin)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環氧葉黃素(xanthophyllepoxide)、木犀草素、野菊花酮(沒藥烷酮二醇),及野菊花醇、胡蘿蔔甙、豚草素、金合歡素、山俞酸甘油酯、棕櫚酸等.
含野菊花內酯(handelin chrysanthelide),野菊花醇(chrysanthemol),野菊花三醇(chrysanthetriol),野菊花酮(indicumeneone),菊油環酮(chrysanthenone),順-螺烯醇醚(cis-spiroenol ether),反-螺烯醇醚(trans-spiroenol ether),當歸酰豚草素(angeloylcumambrin)B,當歸酰亞菊素(angeloylajadin),蘇格蘭蒿素(arteglasin)A,刺槐甙(aca-ciin),木犀草素(luteolin)[11],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side),槲皮素-β-D-葡萄糖甙(quercitin-β-D-gluco-side),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胡蘿蔔甙(daucosterol),豚草素(cumambrin)S,刺槐素(acacetin),刺槐素-7-O-β-D-吡喃半乳糖甙(acacetin-7-O-β-D-galactopyranoside),1-單山萮酸甘油(glyceryl-1-monobehe-nate),棕櫚酸(palmit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房豆醇(lupeol),正二十八烷醇(octacosylalcohol)以及揮發油等。
野菊花物種分類
編輯野菊花野菊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基生葉脱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cm,寬1-2.5cm,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小;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面灰綠色,毛較多,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托葉具鋸齒。
頭狀花序直徑2.5-4(-5)cm,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圓錐花或不規則的傘房花序;總苞直徑8-20mm,長5-6mm;總苞片邊緣寬膜質;舌狀花黃色,雌性;盤花兩性,筒狀。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的縱肋,無冠狀冠毛。花期9-10月。
[3]
野菊花巖香菊
本種與野菊的區別在於:葉為羽狀深裂,綠色或淡綠色,兩面被稀疏的芽下面稍多膨鬆的柔毛;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或復傘房花序,舌狀花黃色。花果期5-11月。
[4]
- 參考資料
-
- 1. 野菊花種子 .花草種子網[引用日期2018-11-26]
- 2. 野菊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6-28]
- 3. 《中國藥典》:野菊花 .百度.2001-2-14[引用日期2015-04-14]
- 4.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生物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