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

鎖定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 [1]  位於靠近重慶西南郊的白沙沱和江津區珞璜鎮之間,是一座雙線鐵路橋,開工時間1958年6月,1960年12月竣工,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後的第二座長江大橋又名小南海大橋。 [1] 
它是重慶最早修建的長江大橋,也是萬里長江第二橋。白沙沱長江大橋解決了長江天塹的阻隔不再靠車船如此上下轉運,既耗人力物力,效率低下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大大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1]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被列為重慶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
地理位置
重慶白沙沱
建設時間
1958年6月
通車時間
1959年12月10日
列車限速
70KM/H
橋樑長度
820.3米
承建單位
中鐵大橋局
橋樑類型
雙線鐵路橋
所屬國家
中國
停用時間
2019年4月23日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建設歷程

1952年7月1日,號稱新中國首條鋼鐵大動脈的成渝鐵路建成並全線通車後,鄧小平在西南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提出:“成渝路修好了,我們還應當修一座大橋把成渝鐵路川黔鐵路連接起來,讓這段長江天塹也變通途! [1] 
白沙沱大橋
白沙沱大橋(2張)
據參與此橋建設如今還健在的一些老同志回憶,當時由於長江天塹的阻隔,從川渝運往滇黔桂等地的大批物資,到了銅罐驛火車站後,還得由人工搬運到冬筍壩長江北岸,裝上輪渡橫過長江,至南岸貓兒沱港務局碼頭後,再用人力或絞車拖上岸,通過幾番轉運,方能裝載到川黔線趕水段的火車上。而從南面各省運到川渝的大量物資,也得在貓兒沱港口下貨,用船渡過長江,再通過冬筍壩碼頭,轉裝到停靠在銅罐驛火車站的一輛輛貨車上。 [1] 
1953年,專家經過選址,把重慶首座長江大橋敲定在了當時的巴縣小南海白沙沱和長江南岸江津縣珞璜鎮之間。此橋從1955年10月開工,到1959年12月建成通車,共歷時四年零兩個月。它北接成渝鐵路,南通川黔鐵路,全長820.3米,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屬雙線橋(先是單線架樑,1978年時才增設為雙線)。
由於小南海水電站正處於擬建中,建成後水位會上升約20米,將致白沙沱長江大橋橋洞高度受限,達不到通航標準,故待新橋通車後,它最終將被拆除。 [1] 
白沙沱長江大橋新舊二橋 白沙沱長江大橋新舊二橋 [2]
2015年12月30日,世界首座雙層六線鋼樑鐵路斜拉橋——渝黔鐵路新線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成功合龍。
2017年底,渝黔鐵路新線建成通車。
2019年4月23日17點42分,一輛遵義至重慶的5630次列車,從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上呼嘯而過,這是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上駛過的最後一趟列車,從此白沙沱長江大橋廢棄。
2022年10月25日進行封閉施工,禁止人員通行。 [2]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橋樑設計

新白沙沱長江大橋位於江津珞璜是渝黔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引入重慶樞紐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遠期渝湘客車線的過江通道。全長5.3公里,主橋位於重慶西南郊的白沙沱和江津區珞璜鎮之間(一端位於江津區珞璜鎮,另一端坐落在大渡口區跳磴鎮)。該橋是世界上首座雙層六線雙塔雙索麪鋼桁梁斜拉橋,其中上層為四線鐵路客運專線,包括兩線渝黔客車線及兩線預留渝湘客車線,設計時速200公里;下層是雙線渝黔貨車線,設計時速120公里。相比舊橋,新橋客貨運載力有極大提升。 [1]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橋樑建築

白沙沱大橋
白沙沱大橋(2張)
白沙沱長江大橋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全長820.3m。由中鐵大橋局承建。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80m一聯下承鉚接連續鋼桁梁,北3孔、南9孔均為40m上承式鋼板梁。修建雙線橋(先單線架樑),1978年增設雙線。原設計載重為中-22級,施工中下部結構同時按中-26級設計。由中鐵大橋局設計施工。 [1]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重要意義

修建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的這座鐵路大橋,形態古樸,面貌依舊,撤去了在橋頭站崗把守幾十年如一日的護橋衞士後,行人可從橋上隨便穿越,讓人感覺一旦拂去了神秘面紗,先前的所有光華都已不再。不過,它卻是重慶最早修建的長江大橋,也是萬里長江第二橋。 [1] 
由於長江天塹的阻隔,當時靠車船如此上下轉運,既耗人力物力,效率又不高,毋庸置疑地制約着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白沙沱長江大橋一定程度上大大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1] 
渝黔鐵路建成通車後,重慶至貴陽客車平均旅行時間將由10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成為重慶經遵義至貴陽間高效便捷的鐵路通道,並使該線路與蘭渝鐵路、貴廣鐵路共同構成高標準、大能力、快速度的鐵路通道,促進西南、西北與珠三角、港澳等地區人員、物資交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