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沱茶

鎖定
重慶沱茶,重慶茶廠於1953年開始生產,屬上乘緊壓茶。製作時選用中上等曬青、烘青和炒青毛茶,運用傳統工藝和現代化生產手段,對原料進行搭配、篩分、整形,再進行大拼堆、稱料、蒸制、揉袋壓形。其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澤烏黑油潤,湯色澄黃明亮,葉底較嫩勻,滋味醇厚甘和,香氣馥郁陳香。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咖啡鹼、茶多酚、礦物質等多種元素。五十年以來,重慶沱茶由盛而衰,道路艱難,發展瓶頸很多,在困境中緩慢發展。
中文名
重慶沱茶
實    質
黑茶
產    地
重慶
開始於
1953年

重慶沱茶獨特風味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重慶茶廠於1953年開始生產,以重慶、四川南部地區14個產茶區的優質茶葉為原料,優質原料與精工製作:製作時選用中上等曬青、烘青和炒青毛茶,運用傳統工藝和現代化生產手段,對原料進行搭配、篩分、整形,再進行大拼堆、稱料、蒸制、揉袋壓形,屬上乘緊壓茶。
重慶沱茶品質特性:其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澤烏黑油潤,湯色澄黃明亮,葉底較嫩勻,滋味醇厚甘和,香氣馥郁陳香。茶中含為3%,灰分7%,雜子0.2%。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咖啡鹼、茶多酚、礦物質等多種元素,具有提神益腦,生津止渴,醒酒利尿,去膩消食,防止血管硬化膽固醇增高之功效。沱茶每個淨重100毫克,分筒裝、六角形和組合形精包裝三種,暢銷國內。 [1] 

重慶沱茶營養價值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咖啡鹼茶多酚、礦物質等多種元素,具有提神益腦,生津止渴,醒酒利尿,去膩消食,防止血管硬化和膽固醇增高之功效。還能明目清心,解渴利尿,還有止胃出血、止腹脹、止頭痛、降低膽固醇含量等療效。另外,所含天然成份有益於美容健康。 [1] 

重慶沱茶製作方法

沱茶是緊壓茶中最好的一種。是以曬青毛茶作原料加工而成的。
製作過程:
1、製坯。
2、蒸壓成型。
3、乾燥。
產品特點:沱茶為碗臼型,色澤暗綠露毫,香氣清正,滋味濃厚甘和,湯色黃明,葉底嫩勻。茶中含梗為3%,灰分7%,雜子0.2%。

重慶沱茶飲用方法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先將沱茶掰成碎塊,也可用蒸汽蒸熱後一次性把沱茶解散晾乾,每次取3克,用開水沖泡5分鐘後飲用。也有將掰成碎塊的沱茶放入小瓦罐中在火膛上烤香後衝進沸水燒脹後飲用,還可在煮烤沱茶的小瓦罐中加入油、鹽、糖後飲用

重慶沱茶輝煌歷史

[1]  重慶沱茶1980年出口
重慶沱茶1980年起出口日本意大利香港等 1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3年8月在羅馬舉行的第22屆世界食品評選會上,經大會常務組織委員會評定:"峨眉牌沱茶,經實驗室分析測驗及獨立評判委員會對產品有機生化、工藝過程、外觀和產品商品的審定證明,本品完全符合有關規定",被授予金質獎章。1985年12月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
解放初期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劉鄧大軍在重慶組建了西南區茶葉公司,成立不久後,1951年8月改建成重慶茶廠。這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茶葉加工企業,其投資達到了1000多萬元,職工2000多人,年產量7000多噸。作為全國最大的茶葉加工企業,當時的重慶茶廠享盡了計劃經濟的各種好處。西南地區的茶原料雲集重慶茶廠,由國家實行統購統銷,重慶茶廠從來就不缺茶葉原材料,更不用擔心生產出來的茶葉沒有人買,就連自己的職工想買茶葉也得找主管部門批條子。1952年,國家曾用了 4000噸重慶茶葉與蘇聯換回了136架戰鬥機,這讓他一直覺得很驕傲。據他回憶説,當時的大米才幾分錢一斤,而茶葉則可以賣到兩三元一斤。這樣的價格差距,凸顯了茶葉對當時以農業為主的中國經濟的重要性。 “那個時候,中央號召要建立500個年產量1萬擔(一擔相當於現在的100斤)以上的茶葉基地。”闕成清告訴信報記者説,最初重慶有茶園10萬畝,到上個世紀70年代,茶葉種植面積翻了一番,達到20萬畝。
上個世紀50年代初
重慶茶廠開始研製生產重慶沱茶,這款茶葉以川東、川南地區14個產茶區的優質茶葉為原料,經精製加工而成,屬於上乘緊壓茶。當時的加工技術比較落後,茶葉生產基本上屬於半作坊式。直至上世紀70年代,重慶茶廠才擁有了一條立體生產線, “這條立體生產線是從意大利進口,當時的價值約為700萬元左右。”據瞭解,在那一時期,全國只有兩條立體生產線,除重慶茶廠外,另一條生產線也落户在重慶。獲得立體生產線對於重慶茶廠而言意義重大,這使得重慶茶廠在當時快速超越了其他茶葉生產企業。當時大多數茶葉生產企業仍然是手工作坊生產,相對於這些企業而言,重慶茶廠的立體生產線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而且標準化程度更高:“每一包成品茶葉的大小、重量以及口味都差不多,這是手工作坊難以做到的。”闕成清説。這條生產線極大地提高了重慶沱茶的質量,技術改造使重慶沱茶將其他茶葉遠遠落在了後面。到上世紀70年代末,重慶茶廠的沱茶年銷售量已達8000 多噸,數倍於雲南“下關”沱茶產量。
經過近30年的發展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聲名遠揚。1983年8月23日,在意大利羅馬舉辦的第22屆世界優質食品評選大會上,重慶茶廠生產的“峨眉牌重慶沱茶”獲得金質獎,這是建國後中國獲得的第一塊茶葉類世界金獎。獲獎後,重慶沱茶的發展更是如日中天,其他各種獎項也紛至沓來,其口碑聲名,再一次遠超“下關”沱茶。與此同時,重慶沱茶的生產能力也達到一個頂峯,最高時年產量達到2000噸,其營業額若以如今的市值計算,已經達到了近1億元。而且,隨着國際聲譽的建立,重慶沱茶已經走出國門,出口到歐洲、日本等30多個國家,出口金額每年達到了600萬美元。
國際金獎
重慶沱茶獲得這枚國際金獎,對重慶茶廠並無意外可言,闕成清對當時的重慶沱茶充滿信心:“這款積聚了計劃經濟時代所有寵愛的茶葉,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遠遠超過了其他茶葉。”那一時期,對重慶市民而言,外形酷似圓麪包、底下看似厚壁碗的重慶沱茶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當時,火車、輪船到達重慶時,廣播裏最先介紹的特產就是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慘淡經營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的好運,伴隨着計劃經濟背影的遠去,逐漸走到了盡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經濟體制開始逐漸轉向市場經濟。茶葉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大量興起,一口一口地搶食重慶沱茶的市場。闕成清説回憶説,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重慶茶廠迎來了最為猛烈的一場暴風雨:不但要面臨滿地開花的私營茶廠的競爭,而且它長期享受的統購統銷待遇也突然被取消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國營企業的利税全部上繳給了國家。所以轉制之後的重慶茶廠擁有資金很少,更讓經營管理層焦心的是,這個企業還遺留了大量老職工。 “在我們的職工隊伍中,小學及中學學歷的職工居多;而在文革前顯赫一時的中國首條立體生產線,在此時也已顯得格外寒磣陳舊。”
就在這個時候,重慶茶廠在原料採購上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茶廠以前的原料來自全國各地,在國家取消統購政策後,原料採購成本急劇上升。“一些私營企業比較靈活,馬上就提高了收購價搶奪茶葉原材料。”重慶茶廠一位老職工告訴信報記者,“重慶茶廠屬於國有企業,在採購上一直採用國家規定的價格,因此馬上就喪失了大量茶源。當時我們的茶葉仍然很受歡迎,但是由於缺少原材料,造成了生產上的嚴重脱節。”
屋漏偏遭連夜雨,就在重慶茶廠連續下滑的同時,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具有茶葉產地優勢的“下關”沱茶趁勢衝擊重慶市場,其來勢兇猛。據瞭解,到上世紀90年代末,重慶茶廠生產的“山城”沱茶的年銷售量已不足100噸,而“下關”沱茶在重慶市場的年銷售量則超過了2000噸!同時,從2000年開始,歐盟對茶葉中農藥殘留限量的規定門檻不斷加高,出口配額巨減,嚴重阻礙了我國茶葉的對歐出口,重慶沱茶地出口也受到衝擊。
2001年,位於南岸區彈子石的重慶茶廠被迫關門。這個在計劃經濟時代曾“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明星企業———就此退出歷史舞台。

重慶沱茶發展瓶頸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40歲以下的重慶市民,恐怕已經沒有多少人還記得重慶沱茶這個一度紅遍大江南北的品牌了;而留在老茶客唇齒之間的那一點與重慶沱茶有關的美好記憶,也正被風吹雨打去……
2002年,為了拯救重慶沱茶,重慶茶厂部分老員工集資50萬元成立了新公司———重慶益豐茶葉有限公司,這家新公司的職員僅數十人。闕成清説,當時大家成立這個公司時,就是想背水一戰,重拾舊山河,恢復重慶沱茶昔日的輝煌。 這羣背水一戰的人是否能重新拯救重慶沱茶?市場上還有重慶沱茶的發展空間嗎?
2004年,重慶益豐茶葉公司生產的重慶沱茶正式恢復生產。據重慶一家經營高檔茶葉進出口公司———重慶聯益公司稱,該公司這兩年出口的高檔重慶沱茶,出口量保持在30-40噸,佔全公司高檔茶葉出口的90%以上。不過由於本地茶葉多屬中小葉種,茶多酚、咖啡因等內含物質不及大葉種的雲南茶豐富,用來生產沱茶的本地茶葉先天不足,加上茶重金屬及農藥殘留超標,無法闖過國外條件苛刻的環保關,所以用於出口的重慶沱茶,其原料茶葉絕大多數採購自雲南,這肯定就增加了生產成本———沒有茶葉基地的支撐,成為本土茶葉品牌發展的一大障礙。
此外,在出口價格上,由於重慶沱茶多是傳統的“半成品包裝”(大坨盒裝),其出口價格僅為雲南沱茶的1/4———僅僅因為雲南沱茶多為袋泡茶包裝。
闕成清介紹説,你看看如今在市面上銷售的下關沱茶,早就憑藉資金實力,不斷開發新品,演變出了多種造型的外觀與包裝,其中一些產品的精緻程度,堪比工藝品。 闕成清無奈地説,如果重慶沱茶要生產小袋裝茶,必須引進相應機器設備,建設恆温車間,設備加廠房至少要投入500萬元。而這筆資金,對公司來講並不是小數目。“其實這兩年我也在思考製作些新品種,或對原有沱茶進行重新包裝,只是囊中羞澀。” 同時,茶葉原材料價格也在這兩年急劇上升。據闕成清介紹,2006年,公司沱茶經營額在500萬元左右,雖然每年出口量大約在100噸左右,也無法與當年相比。“出口造成的資金滯壓比較大,而貸款困難,則是遇到的最大難題。”

重慶沱茶新的機遇

重慶沱茶 重慶沱茶
沉寂了20多年的“重慶南川茶葉”再次敲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日前,南川市正式同法國簽訂了7年、每年至少提供35噸茶葉的出口合同,這是該市繼上個世紀出口紅茶後第一次出口綠茶。 據南川市農業局提供的數字表明,該市茶葉總產量達到2200噸,實現茶葉總產值525萬元,茶農人平增收35元以上。
“南川茶葉”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南川炒青茶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被定為四川省綠茶炒青收購標準;1985年,南川被正式命名為全國優質紅碎茶基地,同年南川紅碎茶被評為第25屆日內瓦食品博覽會金質獎章。但上世紀90年代初,南川茶葉開始滯銷,到2000年該市茶葉總產量不足1000噸,跌到了歷史最低點。 2002年,南川市邁出了重振南川茶葉雄風的第一步:對本市低產茶園進行改造。經過改造後的大觀茶園畝產鮮葉達到1250公斤,比2001年增加了近1000公斤。如今,南川市已累計改造低產茶園兩萬餘畝,5萬畝低產茶園將全部改造完畢。
與此同時,南川把零星分散、荒蕪的低產茶園集中連片承包給有實力的業主。南城辦事處3000畝茶園被種茶能手周華全部承包後進行統一管理,產鮮葉120萬公斤,比1999年增加60萬公斤。從2002年開始,南川還引進了福鼎大白茶等優質品種,加速老茶園品種的更新。並且每年恢復發展無性良種茶園5000畝,到2007年該市5萬畝茶園將全部實現良種化。該市無性系良種茶園已初嘗甜頭,比江浙、福建茶提早20至30天上市,搶佔了市場先機。
此外,該市還投入500餘萬元更新茶葉加工設備。大觀益川茶葉有限公司更新設備後,採用最新茶葉加工技術生產的沱茶,達到了國際市場對茶葉的143 項指標要求。9月27日,該公司生產的18噸“重慶沱茶”正式裝箱出口法國。

重慶沱茶獲得榮譽

2021年12月22日,入選2021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