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酹,漢語二級字 [3]  ,讀作酹(lèi),是指將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均有記載。 [1] 
中文名
拼    音
lèi
部    首
五    筆
sgef
倉    頡
MWBDI
筆    劃
14
筆順編號
12535113443124
四角號碼
12649
Unicode
CJK
釋    義
將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統一漢字
U+9179
部外筆畫
7

基本釋義

詞典解釋
基本字義
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一尊還~江月”。
詳細字義
〈動〉1. 將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pour out a libation]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酹而哭者。——《明史
2. 又如:酹地(祭奠時以酒灑地);酹酒(把酒灑在地上);酹觴(把酒灑在地上時所用的酒杯)。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to make a libation

古籍解釋

唐韻》郞外切《集韻》魯外切,𠀤音頪。《説文》綴祭也。《玉篇》以酒祭地也。《廣韻》以酒沃地也。《後漢·橋𤣥傳》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
《張奐傳》召主簿於諸羌前,以酒酹地。
《集韻》盧活切,音捋。
《廣韻》《集韻》盧對切《正韻》力遂切,𠀤音纇。義𠀤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