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酌酒與裴迪

鎖定
《酌酒與裴迪》是唐代詩人王維為勸慰友人裴迪而創作的拗體七律。此詩用憤慨之語對友人進行勸解,似道盡世間不平之意,表現了王維欲用世而未能的憤激之情。全詩風格清健,託比深婉,前後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思佈局縝密精妙。
作品名稱
酌酒與裴迪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酌酒與裴迪作品原文

酌酒與裴迪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卧且加餐 [1] 

酌酒與裴迪註釋譯文

酌酒與裴迪詞句註釋

⑴裴迪:唐代詩人。字、號均不詳,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好友。
⑵自寬:自我寬慰。
⑶人情:人心。翻覆:謂反覆無常;變化不定。
⑷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按劍: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表示提防。
⑸朱門:紅漆大門。指貴族豪富之家。先達:有德行學問的前輩。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出來做官。典出《漢書·王吉傳》:“王陽在位,貢公彈冠。”漢代王吉與貢禹是好朋友,貢禹多次被免職,王吉也不得志。漢元帝時,王吉被召去任諫議大夫,貢禹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拿出官帽,撣去多年佈滿的塵土,準備戴用。果然沒多久,貢禹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後用“彈冠”一詞指出仕做官,或者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⑹經:一作“輕”。
⑺花枝:開有花的枝條。
⑻世事:世務,世上的事。何足問:不值得一顧。何足,猶言哪裏值得。
⑼高卧:安卧;悠閒地躺着。指隱居不仕。《晉書·隱逸傳·陶潛》:“嘗言夏月虛閒,高卧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加餐:慰勸之辭。謂多進飲食,保重身體。 [2]  [3] 

酌酒與裴迪白話譯文

斟酒給你請你自慰自寬,人情反覆無常就像波瀾。
相交到老還要按劍提防,先貴者卻笑我突然彈冠。
野草新綠全經細雨滋潤,花枝欲展卻遇春風正寒。
世事浮雲過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2] 

酌酒與裴迪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王維隱居輞川時期,大約於《輞川集》寫於同時。王維一生沉浮宦海。他早年正逢開元盛世,既負才名,又得賢相張九齡賞識,本是打算一展才華,為朝廷出力,但步入仕途不久,唐玄宗卻開始親小人,遠賢臣,並愈演愈烈。在政治環境惡化時,王維選擇了隱居。安史之亂後,他“在輞口,其水舟於舍下,別置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在京師;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舊唐書·王維傳》)此詩為王維勸慰裴迪而作。 [3]  [4] 

酌酒與裴迪作品鑑賞

酌酒與裴迪整體賞析

此詩是王維晚年詩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首句“酌酒與君君自寬”,作者給朋友斟酒,希望朋友能夠藉着酒力自我寬慰。然而,需要借酒澆愁的事情,往往是“舉杯澆愁愁更愁”,説是讓友人自寬,其實在這裏對飲的兩個人,遭遇、心境是很相似的。“君”字重複強調,這是障眼法;骨子裏其實是胸中鬱積憤懣,需與摯友一起借酒澆化。所謂“寬”者,寬人也即寬己,正是因為無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瀾”,一曰翻覆,二曰波瀾,足見心中憤激之情。
三四句緊承“人情翻覆”,照應止水波瀾的外部刺激,強調矛盾兩端,鋪敍反目成仇,人心無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説了。相知成仇,先達不用,説盡了世態炎涼,當是實有所指。前四句關鍵在“笑”字。彈冠”本為援手薦引乃同契之義,此處則反用其意,一旦“先達”即笑侮後來彈冠(出仕)者,輕薄排擠,乃至下井落石,此為淋漓之戟罵。金聖嘆以為“自是千古至今絕妙地獄變相”,誠為得言。
從內容上説,五六兩句是即景即情,從户內至室外,為酌酒時舉目所見,由世態炎涼,人情翻覆展示天地無私,萬物親仁,豁然呈現一新境界。被王國維譽為“攝春草之魂”的“細雨濕流光”,詩人用以描寫映窗草色;禪宗關於“心動”“物動”的著名偈語,詩人藉以描繪照眼花枝,即使單純作“景語”看,也屬上乘。而其藴涵則在“全經”,“欲動”,由彰顯至深密,從象外到象內,大千世界,無所不容;僅觀人間之蠅營狗苟,於義憤之外,恍然頓悟。從章法上説,律詩中間兩聯要求虛實相生,三四句實寫,五六句則應當化實為虛,措辭表意不可復犯,方能體現“神韻”“氣象”之妙。從禪學上説,佛家主“虛靜”,尚“自然”,和光同塵;深一層探求,五六句似還參合“有無”“生滅”“變常”之理;即處“靜觀”“達觀”態度,與三四句世俗的“勢利”“涼薄”恰成對照。
末兩句“世事浮雲”與“高卧加餐”由禪意而來。在當時的環境下,詩人與朋友都無力改變小人得志的現狀,所以選擇不問世事,隱居高卧,保養身心。如果不想與小人同流合污,君子隱居蟄伏,等待時機,可能是當時最為現實可行的選擇。“何足問”有不屑一顧的鄙薄之意,所指實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後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思佈局縝密精妙。
亦顯亦隱、半儒半釋的人生經歷與處世態度,給王維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猶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靜觀;但仰望高谷急湍,依舊凜然飛動,怵目驚心。王維全部詩作均可作如是觀,通過《酌酒與裴迪》一詩即可透視此種矛盾心態。 [3]  [4] 

酌酒與裴迪名家點評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草色”“花枝”固是時景,然亦託喻小人冒寵、君子顛危耳。 [5] 
明·郭濬《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雲:“風”“雨”託比深婉。 [5] 
明·凌宏憲唐詩廣選》:王元美曰:王維七言律,自《早朝》諸篇外,往往不拘常調,至此篇四聯皆用反法,亦初盛唐所無。 [5] 
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直直命題,便藏感慨。鍾雲:好起(“酌酒與君”句下)。鍾雲:感慨矣,忽着此和細語。此詩去粗露一途亦近矣,此二語救之(“草色全經”二句下)。 [5] 
明末清初·唐汝詢《唐詩解》:五六賦時景為此。結在王不淺,今人學之便淺。 [5]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此詩洞徹世態,發語悽愴。中四句正説人情反覆,託意宏深。結束處便有厭棄塵世之思。又曰:五六清健、氣格矯矯。 [5] 
清·吳煊、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註》:爐火純青,妙極矣。此又七律中高一着者也。極舒徐淡與之致,立論故不見其輕薄。第七句“世事浮雲”,妙與“春風”“細雨”相為映帶。“何所問”三字,將上所論人情世事一切消納。第八句乃為繳足,去路悠然。 [5]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四聯皆用拗體,另是一法。 [5] 

酌酒與裴迪作者簡介

王維像 王維像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8
  • 2.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69-170
  • 3.    張 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215-216
  • 4.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20-122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36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