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當時

鎖定
鄭當時(生卒年不詳),字莊,淮陽郡陳縣人,鄭桓公第十九世孫世孫。西漢時期大臣。 [14] 
鄭當時年輕時任俠善交,在梁地、楚地一帶很有名氣。在漢景帝時,他任太子舍人。漢武帝時,歷任魯中尉、濟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內史等職位。因在竇嬰、田蚡爭論中首鼠兩端被貶官為詹士。後來任大司農、丞相長史、汝南郡太守。他一生清正廉潔,死後家中沒有剩餘的財物。 [14] 
鄭當時為改善東西航運狀況,保證京都的糧食需要,曾向漢武帝建議開漕渠。漕渠的建成,既提高通往京城的漕運能力,縮短運輸時間,又使沿渠的萬餘頃農田得到灌溉之利,發展農業生產。從此,奠定了黃河漕運與國家政治、經濟的密切關係,促進了黃河漕運的進一步繁榮。鄭當時的功業受到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的重視,在《史記∙河渠書》和《漢書∙溝洫志》都記載了鄭當時治河開渠的事蹟,並對鄭當時治河開渠的業績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15] 
別    名
鄭莊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陳地
本    名
鄭當時
歷任官職
右內史、大農令、汝南太守
相關成語
門可羅雀

鄭當時人物生平

鄭當時早年經歷

鄭當時畫像 鄭當時畫像 [1]
鄭當時,字莊,陳(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滎陽鄭氏先祖。他的祖先鄭君曾做項羽手下的將領;項羽死後,不久就歸屬了漢朝。劉邦下令所有項羽的舊部下在提到項羽時都要直呼其名“項籍”,鄭君偏偏不服從詔令。劉邦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項籍”的人都拜為大夫,而趕走了鄭君。鄭君死於漢文帝時。 [2] 
鄭當時以仗義行俠為樂事,解救張羽的危難,聲名傳遍梁、楚之間。漢景帝時,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經常在長安四郊置備馬匹,騎着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請拜謝賓朋,夜以繼日通宵達旦,還總是擔心有所疏漏。鄭莊喜愛道家學説,仰慕年長者,那種情意殷切的勁兒,就好像惟恐見不到人家一樣。他年紀輕,官職卑微,但交遊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輩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漢武帝即位後,鄭當時由魯國中尉、濟南郡太守、江都國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內史。 [3]  [4] 

鄭當時首鼠兩端

漢武帝元光四年(前131年),因灌夫使酒罵座,竇嬰田蚡之爭愈演愈烈,漢武帝讓兩人在東宮辯論,二人針鋒相對,互相指責,於是漢武帝向在朝的大臣徵詢意見,鄭當時認為竇嬰對,但後來又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去回答漢武帝。其餘的人都不敢回答。漢武帝怒斥鄭當時説:“你平日多次説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長處和短處,今天當廷辯論,畏首畏尾地像駕在車轅下的馬駒,我將一併殺掉你們這些人。”於是將其被貶為詹事,又調任大農令。 [5-6] 

鄭當時廉潔奉公

鄭當時做右內史時,告誡屬下官吏説:“有來訪者,不論尊貴或低賤,一律不得讓人滯留門口等候。”他敬執主人待客之禮,以自己的高貴身分屈居於客人之下。鄭當時廉潔,又不添置私產,僅依靠官俸和賞賜所得供給各位年長的友人,而所饋送的禮物,只不過是用竹器盛的些許吃食。
每逢上朝,遇有向漢武帝進言的機會,他必得稱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舉士人和屬下的丞、史諸官吏,委實津津樂道,饒有興味,言語中時常稱舉他們比自己賢能。他從不對吏員直呼其名,於屬下談話時,謙和得好像生怕傷害了對方。聽到別人有高見,便馬上報告漢武帝,唯恐延遲誤事。因此,餚山以東廣大地區的士人和知名長者都眾口一詞稱讚他的美德。 [7] 

鄭當時去世

鄭當時被派遣視察黃河決口,他請求給五天時間準備行裝。漢武帝説:“我聽説‘鄭莊遠行,千里不帶糧’,為什麼還要請求準備行裝的時間?”鄭當時在外人緣雖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順從主上之意,不敢過於明確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張。到他晚年,漢朝征討匈奴,招撫各地少數民族,天下耗費財物很多,國家財力物力更加匱乏。
鄭當時保舉的人及其賓客,替大農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司馬安任淮陽郡太守,檢舉此事,鄭當時因此落下罪責,贖罪後削職為平民。不久,入丞相府暫行長史之職。漢武帝認為他年事已高,讓他去做汝南郡太守。幾年後,卒於任上。
鄭當時、汲黯當初位列九卿,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純正。這兩人中途都曾被罷官,家境清貧,賓客遂日趨沒落。待到做郡守,死後家中沒有剩餘的財物。鄭莊的兄弟子孫因他的緣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 [8] 

鄭當時歷史評價

  • 司馬遷:“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云,悲夫!” [9] 
  • 班固:“張釋之之守法,馮唐之論將,汲黯之正直,鄭當時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 [10] 
  • 司馬貞:“鄭莊推士,天下翕然。交道勢利,翟公愴旃。” [9] 

鄭當時家族成員

  • 曾祖父:鄭徵;
  • 祖父:鄭昌
  • 父親:鄭榮
  • 兒子:鄭韜;
  • 孫子:鄭仲(鄭韜長子)、鄭吉(鄭韜次子);
  • 曾孫:鄭房(鄭仲長子)、鄭遠(鄭仲次子);
魏晉隋唐時期大名鼎鼎的滎陽鄭氏即鄭當時後裔。 [11] 

鄭當時軼事典故

鄭當時鄭驛

鄭當時在景帝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假時,常常在長安四郊要路處備置車馬,來迎接賓客,晝夜不間斷,還恐怕接待不周到,由此就有“鄭驛”這一典故。 [3] 

鄭當時門可羅雀

汲黯和鄭當時是漢朝時的兩位賢臣,他們在朝廷時都曾經位列九卿,很受重視。但由於他們品行高尚,為官清廉,罷官之後,既沒有權也沒有錢,而以前位居高官時,每次熙來攘往的拜訪人潮,也因而稀少。所以當司馬遷在為他們做傳時就指出,以汲黯、鄭莊那麼賢良的人,都不免遭遇到有權勢時賓客絡繹不絕;失勢時,來訪者就稀少的情形。更何況是一般人呢?
下邽翟公曾經説過這樣的幾句話:“當我位居廷尉的時候,來拜訪我的賓客極盛,好像把大門都塞滿了。後來我失去官位在家的時候,大門外幾乎可以張起捕捉雀鳥的羅網。後來我又復官當廷尉,那些賓客又急忙想來找我。我就在門上寫了幾個大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因此司馬遷為汲黯、鄭莊作傳時指出,他們的遭遇正和翟公當時題在門上的話一樣。 [9] 

鄭當時史書記載

  • 《史記·汲鄭列傳第六十》 [9]  [12] 
  • 《漢書·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10]  [13] 
參考資料
  • 1.    鄭當時頭像取自清宣統修《江蘇常州鄭氏宗譜》。
  • 2.    《漢書·張馮汲鄭傳》:鄭當時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事項籍,籍死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鄭君死孝文時。
  • 3.    《史記·汲鄭列傳》: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羽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羽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鄭莊以任俠自喜,脱張羽於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小官薄,然其遊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史。
  • 4.    《漢書·張馮汲鄭傳》:當時以任俠自喜,脱張羽於厄,聲聞梁、楚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明旦,常恐不遍。當時好黃、老言,其慕長者,如恐不稱。自見年少官薄,然其知友皆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 5.    《史記·汲鄭列傳》:內史鄭當時是魏其,後不敢堅對。餘皆莫敢對。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如效轅下駒。吾並斬若屬矣。”
  • 6.    《史記·汲鄭列傳》: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令。
  • 7.    《史記·汲鄭列傳》: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業,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説,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於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後。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 8.    《史記·汲鄭列傳》: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齎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及晚節,漢徵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歲,以官卒。卒後家無餘貲財。
  • 9.    《史記·汲鄭列傳第六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10]
  • 10.    《漢書·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10]
  • 11.    史上滎陽鄭氏曾為漢姓最高門出6狀元8駙馬9宰相  .騰訊:儒學資訊.2014-03-13[引用日期2020-04-28]
  • 12.    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第六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1-29]
  • 13.    漢書卷五十·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1-29]
  • 14.    廉潔自律的鄭當時  .周口市監察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06-15]
  • 15.    鄭當時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