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家屯事件

鎖定
鄭家屯(今屬吉林省)為奉天省(今遼寧省)北部重鎮。日軍在此非法駐兵。自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失敗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掩護以巴布扎布為首的蒙匪退卻,乘機挑起事端。1916年8月13日,奉天省遼源縣鄭家屯(現吉林省雙遼市 [9]  )的日本商人吉本毆打中國兒童,引起當地中國駐軍第二十八師士兵的干預,駐鄭家屯的日軍遂乘機向中國軍隊尋釁,並首先開槍。中國軍隊奮起還擊,結果造成中國士兵亡4人傷數人、日軍亡7人傷9人的事件。21日,日本關東都督照會中國奉天督軍張作霖,要求將四平街至鄭家屯沿線30裏以內的中國駐軍全部撤出。經中國當局交涉無效,張作霖被迫命奉軍照撤。日本政府便又藉機擴大事態,向中國提出懲辦第二十八師師長等8項要求;其主要者,是要求中國承認“日本政府為保護管理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日本臣民,於認為必要之地點,派駐日本警察官,南滿洲中國官憲並增聘日本人為警察顧問”。北京政府對日本的要求雖然公開表示拒絕,但私下又予以默認。1917年1月22日,外交總長伍廷芳正式復照日本公使,應允申飭二十八師師長及處罰有責任軍官,向日方道歉並付給吉本500元撫卹金。鄭家屯事件是在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軍部直接指使下進行的,是貫徹日本侵華大陸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後來製造偽“滿州國”的最初步驟之一。 [1-2] 
中文名
鄭家屯事件
外文名
鄭家屯事件(ていかとんじけん)
發生時間
1916年8月13日
發生地點
鄭家屯(當時為遼源縣)

鄭家屯事件歷史背景

日本侵略者踐踏中國土地後,鯨吞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特別是侵佔東北部分城市後,對鄭家屯這一軍事要塞覬覦已久。
1908年(光緒24年)日本侵略者以測繪為由進入鄭家屯,為日後侵略中國做準備。1914年,鄭家屯為遼源縣(今雙遼市)縣治所在地,位於吉林、奉天(今瀋陽市)兩省交接地帶,具有相當重要的交通和戰略地位。根據早在1905年所簽訂的《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日本雖然獲得了在南滿地區有守備鐵路的駐兵權,但是,鄭家屯既不屬南滿範圍,也不是鐵路附近屬地,日本毫無駐軍理由。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利用其他帝國主義列強陷於歐洲戰事之機,陰謀擴大對中國的侵略。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的支配地位,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更加狂妄了,對鄭家屯窺視已久、垂涎三尺的日本帝國主義,對這個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這一軍事要地的侵佔野心久蓄,從20世紀初就開始向鄭家屯一帶進行經濟滲透,進而又進行了武裝侵略,為大規模侵華做充分準備。
1914年8月17日,日本駐鄭家屯大鐵橋鐵道守備隊藉口其在鄭家屯附近舉行軍事演習,時駐在鄭家屯的奉軍頭領聞訊後,立刻派駐鄭家屯警察前去,雙方在鄭家屯附近發生衝突,互有傷亡。事後,雖然奉軍頭領向日賠款謝罪,但是日本鐵道守備隊一個連的軍隊竟然以“保護居留民(日本人)”為名,悍然進駐鄭家屯。此事件是日本一手精心策劃的,妄想借此挑釁,大動干戈,大肆侵佔鄭家屯以及東北各地,但整個事件畢竟使日本侵略者領教了中國人民抗日之神威。
1915年12月25日,反袁護國運動爆發後,日本政府和軍部立即調轉風頭,企圖通過支持南方反袁的護國戰爭和伺機復清的宗社黨,以達到“滿蒙委任統治”的目的。 [3] 
1916年3月,日本內閣會議以反對袁世凱推行帝制為藉口,正式提出反袁政策,明確指出:“對於民間有志之士的反袁活動予以默認”。於是所謂大陸浪人川島浪速等人的活動更加明目張膽。日本陸軍預備役騎兵上尉青柳勝敏立即與肅親王的第七子憲奎王進入內蒙古加緊活動。同時,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派遣上校土井市之進及少校小磯國昭到達大連和川島浪速等人進行秘密聯繫。 [4] 
1916年7月,日本唆使清朝頑固分子組建的宗社黨勾結蒙匪(清末民初時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馬賊)頭子巴布扎布,伺機暴動,被稱為“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
張文琦介紹,當時巴布扎布收羅了5000餘匪幫,以“反袁復清”為由於1916年7月1日(此時袁世凱已死)出兵遼寧、吉林。奉軍將領吳俊升在突泉(位於內蒙古興安盟)阻擊了巴布扎布,擊斃500多名叛軍。隨後,張作霖急派馮麟閣的第28師阻擊巴布扎布。
巴布扎布計劃進軍鄭家屯,並在那裏補充彈藥,然後折向長春以南的郭家店(位於吉林省四平市),再沿南滿鐵路向奉天(今瀋陽)進攻。此時,駐鐵嶺的日本獨立守備隊為策應巴布扎布,以保護日僑為名,派一箇中隊來到鄭家屯,準備接應巴布扎布。 [5]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掩蓋其與蒙匪勾結的真象,並阻止二十八師的追擊,進而達到保護蒙匪和進一步製造侵華藉口的目的。利用當時一起很小的中、日人之間發生的糾紛,製造了所謂排日大暴亂的“鄭家屯事件”。 [4] 

鄭家屯事件事件經過

1916年8月13日,鄭家屯一兒童誤將瓜水潑在路經此處的日本商人吉本的衣上(另一説是因吉本欲買華童魚,華童因其出錢太少,不肯出賣),於是吉本扭住兒童痛毆。 [8]  駐鄭家屯的奉軍第二十八師馮德麟部士兵正好路過,見日商吉本喜代吉扭打中國男孩便上前勸阻,吉本喜代吉不服,將中國男孩推搡至路旁,吉本喜代吉又對中國士兵大打出手,中國士兵見吉本喜代吉如此蠻橫,忍無可忍,被迫還擊,狠狠地教訓了在中國土地上橫行霸道的吉本喜代吉,圍觀的鄭家屯羣眾紛紛討之,吉本喜代吉見寡不敵眾,逃之夭夭。
下午16時,日商吉本喜代吉、日本警士河賴以及中尉井上松尾帶日兵20餘人,全副武裝跑到二十八師辨認同其發生衝突的中國士兵,河賴和兩名日兵搶先將二十八師崗兵繳下槍支,其餘日本兵一鬨闖進院內。與此同時,一箇中國士兵身背手槍從屋內走出,日本兵立刻撲將過去爭搶槍支,爭搶中日本兵藉機開槍,奉軍被迫還擊。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混戰,擊斃日兵7人,傷9人,二十八師士兵死6人,傷3人,中國行人傷1人。
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凌晨,日本軍隊從四平街(現四平市)派來援兵,並在鄭家屯郊外架起5門大炮,揚言要炸平鄭家屯。與此同時,在鄭家屯城內的日本兵到處張貼布告,“從鄭家屯到四平街,不許華人進入,違者格殺不赦。”縣知事靖兆鳳聞訊後立即召集商務會長和當地土豪劣紳以及名流30餘人前往消爾沁日軍營地與日軍軍官談判,靖兆鳳知事首先表示歉意,並説發生這樣的事件純屬誤會,希望以和談形式解決此事件,日軍中尉井上松尾向靖兆鳳知事提出要求,把二十八師撤出遼源縣城,不得停留。靖兆鳳知事和二十八師商量,同意日軍要求。
17日19時,日軍騎兵120餘人、步兵320餘人先後到達遼源縣鄭家屯,他們搶佔了二十八師駐地。21日,日本關東軍督照令張作霖,要求鄭家屯到四平街鐵路沿線30華里內的中國軍隊全部撤離,張作霖被迫接受。23 日,日本召開內閣首相會議,商議處理“鄭家屯事件”的有關事項。 [3] 

鄭家屯事件事件結果

日本人吉本尋釁, 引起路過中國士兵的憤慨, 最終導致雙方的爭鬥。中日兩軍的衝突也是由於日本守備隊松尾中尉用軍刀砍斷中國二十八師司令部門衞的右手, 而引起兩軍的衝突。事件發生後, 日本陸軍及關東都督府以當地日本駐軍陷入中國軍隊的重圍為名, 積極派遣援軍, 並以強硬的姿態架設軍用電線, 逼迫中國軍隊後撤到三十里之外。還在當地大肆派駐警察, 實際佔領鄭家屯。從鄭家屯事件前後的日本對華政策上來看, 日本在鄭家屯事件上的強硬態度是和其在滿蒙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致的。儘管鄭家屯事件的真相如上所述, 日本大隈內閣仍然在8月29日, 以日本方面酒勾領事的事件調查報告為基礎, 作為事件的解決案, 向中國方面提出八條非常嚴苛的解決要求。9月2日, 在北京的林權助公使將此解決要求案提交中國政府。 [7] 
9月2日,駐北京的日本公使林權助向外交總長陳錦濤提出8條無理要求即:
一、嚴責28師師長馮麟閣;
二、嚴懲參與軍事衝突的軍官和士兵,將28師所有將領免職;
三、中國政府向日本士兵公開道歉,並令東北各路長官不準自己的士兵與日本軍隊發生衝突;
四、日本警察所在駐守在南滿所有地區;
五、在南滿及內蒙,中國軍隊可聘請日本人為軍事顧問;
六、聘請日本人為軍事教授;
七、給日本死者家屬以賠償;
八、奉天督軍向日本國謝罪。  
10月,日本軍國主義乘機在鄭家屯開設領事館。11月10日,又強行在鄭家屯增設警察派出所。 [6]    
1917年1月,“鄭家屯事件”交涉完結,中國政府駁回了日本關於增設警察所及聘請日人顧問等無理要求,但卻屈辱地接受了申飭二十八師師長等要求。時任奉天督軍兼省長的張作霖親赴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賠禮道歉,撫卹日商吉本喜代吉並懲辦了相關的奉軍官兵。上述五項要求實現後,1917年4月14日,日軍撤離鄭家屯。 [3] 
鄭家屯事件發生後,由於中國軍隊撤出鄭家屯,使原擬包圍巴布扎布的計劃落空。巴布扎布蒙古叛軍全部換上日軍軍服,在日本軍隊的保護下,炸燬饒陽河鐵橋,切斷奉軍北調部隊追擊的去路等,無惡不作。 [6] 

鄭家屯事件歷史評價

“鄭家屯事件”是日本軍國主義蓄謀已久的整體侵華陰謀之一,也是日本軍國主義趁西方列強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妄圖以軍事暴力迫使中國承認其“二十一條”,進而吞併“滿蒙”所實施的一個重要的侵華步驟,是15年後日本製造的“九·一八”事變的一次預演。“鄭家屯事件”發生後,雖然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但是日本不顧中國政府再三的抗議,繼續非法駐軍。日本乘機在鄭家屯設立“日本領事館”,包庇慫恿日本人在鄭家屯的一切侵略行徑,恃強保護日本駐鄭家屯的侵華機構。日本憲兵隊和守備隊兩隊也相互配合,到處放哨巡邏,戒備森嚴,並收集情報,為日本政府侵華提供信息與資料,在鄭家屯幹盡了壞事,成為日本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之一。從1908年至1937年8月,在這長達30年的歲月中,日本侵略者在鄭家屯連連發起事端,殺害無辜百姓,對鄭家屯人民實施軍事侵略、政治壓迫、經濟掠奪、精神摧殘、暴虐屠殺,製造一起起駭人聽聞的事件,對鄭家屯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髮指,罄竹難書。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