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玉琢

鎖定
鄧玉琢(1903年—1937年11月9日),字温璞,1903年生於安東縣前陽鄉石門村(現遼寧省東港市前陽鎮石門村)。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7軍107師參謀長。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鄧玉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東縣前陽鄉石門村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37年11月9日
畢業院校
東北講武堂
主要功績
淞滬會戰壯烈殉國

鄧玉琢人物生平

由於受到老師的愛國思想薰陶,鄧玉琢自幼胸懷壯志,崇尚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常組織同學列隊習武,相約當兵報國殺敵。中學畢業後,鄧玉琢考入東北講武堂 [1]  1925年10月,畢業後被張學良要到新開辦的軍官教育班學員第4隊擔任隊附,從事教育工作,一年後調到第3、4聯合方面軍團參謀處任參謀。1927年8月,鄧玉琢考入陸軍大學第八期深造,1930年11月,畢業後派任東北講武堂步兵研究班教官,教授應用戰術。1931年起,歷任張學良的衞隊統帶部步兵總隊第2隊隊附、獨立第16旅參謀長等職。 [3] 
1933年3月,長城抗戰爆發,獨16旅改編為第116師,鄧玉琢仍任參謀長。由於他在長城抗戰中恪盡職守,輔佐師長繆澄流在喇嘛洞抗擊日軍建功,被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並調任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第1處第2組組長。 [3] 
1936年,鄧玉琢出任西北抗日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同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後,他在王以哲軍中, [2]  積極協助張學良將軍策劃實施了一系列軍政措施,並親自到雁門關佈防,指揮東北軍官兵,防止親日派何應欽派兵進攻西安,從而為推動全國人民抗日、防止內戰,作出了貢獻。 [1]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鄧玉琢時任陸軍第67軍第107師參謀長。在軍長吳克仁率領下沿津浦路北上抗日,在滄州接應第二十九軍於子牙河大城一帶對日軍第十師團作戰。第二十九軍在減馬河節節抵抗,傷亡慘重。於9月11日放棄馬廠、退守滄州。由此第六十七軍右翼暴露,防守空虛。9月15日,日軍第十師團向第六十七軍右翼猛攻。吳克仁率軍在姚馬渡、中扶趙逐次抵抗,第107師當夜亦佔領東西次河。因部隊過於突出,吳軍長下令天明前撤回原陣地。17日後,第六十七軍與日軍第10師團再次在南扶趙、姚馬渡一帶形成對峙。第六十七軍在子牙河一帶孤軍頑強奮戰月餘,連續作戰,傷亡甚大,未得休整補充,勢不能支。10月下旬,奉蔣介石令吳克仁軍調淞滬戰場,編為右翼軍預備隊,駐青浦附近。 [2] 
1937年11月5日,侵華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衞登陸,企圖切斷中國守軍的後路。危難時刻,第67軍受命擔負掩護上海主戰場中國軍隊撤退的任務。鄧玉琢率領第107師官兵冒雨進軍,搶佔了松江縣(今松江區)城。11月6日晚,在松江東南米市渡附近的陣地上與登陸日軍浴血奮戰,打退日軍多次進攻。1I月8日夜12時許,第107師已完成了阻擊任務,上海主戰場中國軍隊大部隊已安全撤離。但此時,侵華日軍已將松江縣城三面包圍,僅剩的蘇州河大橋又被敵機炸燬。11月9日傍晚,鄧玉琢在白鶴港組織部隊渡河突圍,他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正在這時,突遭日本便衣隊襲擊,鄧玉琢及軍長吳克仁、軍參謀長吳桐崗等人壯烈殉國,鄧玉琢所率領的第107師將士也大都為國捐軀。 [1] 

鄧玉琢後世評價

然而,這悲壯的“松江三日”,在當時不僅未得到國民政府的表彰,反而被誣陷為投敵叛變,撤銷了第107師番號,鄧玉琢和他領導的第107師蒙冤長達40年之久。
1988年9月,《人民日報》發表了老一輩革命家呂正操方毅宋黎撰寫的《血戰失地、貢獻中華》的抗日戰爭回憶錄,詳盡追述了東北軍第67軍將士英勇抗戰、血染疆場的事蹟和鄧玉琢將軍對日作戰犧牲的經過。1993年3月,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鄧玉琢為革命烈士。同年6月,東港市前陽鎮人民政府在烈士的家鄉修建了鄧玉琢烈士紀念碑,並將烈士陵園開闢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著,抗戰英烈譜,團結出版社,2017.01,第25頁
  • 2.    何蘭生編著,中國抗日將領英烈譜 上,團結出版社,2014.01,第120頁
  • 3.    胡博、王戡著,碧血千秋 抗日陣亡將軍錄,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06,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