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隆

鎖定
邵隆,原名邵興,字晉卿,解州安邑(今山西運城)人,因與年號重而改名。南宋初年在解州神稷山舉義兵,人稱“邵大伯”,李彥仙收復陝州後率兵來投,駐屯虢州。陝州、虢州相繼陷落後駐守商州十餘年,屢敗金兵,在紹興十一年收復虢州、陝州。紹興和議後在金國要求下調離前線,因酗酒暴亡於敍州(今四川宜賓),時年五十一。
本    名
邵隆
別    名
邵興、邵大伯
晉卿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西運城
出生日期
1095年
逝世日期
1146年
主要成就
守商州十餘年

邵隆人物經歷

邵隆守衞陝虢

邵隆,原名“邵興”,解州安邑人。蒲州陷落後與弟弟邵翼起兵,在神稷山(今萬榮稷王山)安寨,人稱“邵大伯”,曾多次擊敗金軍。一次金朝人抓住邵翼,想要逼迫邵興投降,但他不顧其弟性命,飲泣死戰,最終大破金軍 [14]  。而邵翼則因大罵敵人,慘遭殺害。
後來與同舉義兵抗金的邵雲結拜為兄弟,並一同投奔當時河東義軍的首領胡夜義。建炎二年,李彥仙收復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召集各路義軍共同守城,任命胡夜義為“防河提舉”,夜義不滿,劫掠陝州南原,因而被李彥仙殺死 [4]  。邵隆、邵雲本想復仇,但被彥仙説服 [3]  ,隨後率軍來投,並奉彥仙命渡河收復平陸縣、三門集、津洄山、張店鎮四處,被任命為統制 [15]  ,統領河北義軍,屯駐三門峽(即今砥柱山 [10] 
建炎二年期間奉李彥仙命進攻河東地區。七月,在解州朱家山擊敗婁室;十一月,又在絳州曲沃擊敗金軍 [17]  。彥仙將他升為從義郎都統制 [16]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十二日,邵興率部攻下潼關、收復虢州(今河南靈寶一帶) [12]  ,任虢州知州 [13] 
建炎三年冬,金軍圍攻陝州,邵興幾次帶兵入援陝州都被攔在城外。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陝州失陷。正月十八日,金軍圍攻虢州盧氏縣,被守將耿嗣宗擊敗。邵興聽聞後退往盧氏縣與嗣宗部會合 [18]  。紹興元年(1131年)六月,知河南府翟興麾下統制董先強佔盧氏,邵興與部將馮賽 [20]  等突圍南下至川中興元府(今陝西漢中)與安撫使王彥會合。

邵隆駐守商州

參見詞條:紹興和議
宣撫張浚因為他的姓名與年號偶同,於是改其名為“邵隆” [19]  ,隨王彥金州(今陝西安康)駐紮。紹興二年(1132年)十一月,王彥進攻商州(今陝西商洛),董先此時已投降偽齊,於是從商州退回汴京。戰後王彥任命邵隆為商州知州 [9]  ,紹興六年(1136年)七月命其受郭浩節制 [2]  ,官至武功大夫、忠州團練使、商州管內安撫使 [6] 
邵隆預料金人有交還河南之意,但一定會在不久之後再次攻取,於是撰寫了守衞河南的策略,並派幕下王湛送至行在,不料被王湛換成自己所寫的文章 [8]  。紹興十一年(1141年)九月三十日收復虢州、十月收復陝州 [5]  ,官至左武大夫、榮州防禦使 [7]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宋金達成和議,宋朝割讓商州等地。
和議後邵隆徙知金州。因為他常派士兵化裝出境襲擊金人,使金人不堪其擾,於是被迫調走 [11]  ,任達州安撫司統制、知辰州(今湖南懷化),尚未赴任便於紹興十三年(1144年)改知敍州(今四川宜賓)。紹興十五年三月在敍州飲酒暴卒,年五十一。也有傳言稱是秦檜暗中派人毒死他的。死後人們都在街巷中哭泣,為之罷市。其部曲陳簡在金州為他立祠,以示紀念 [11] 

邵隆人物評價

隆知兵機,善料敵,能得士卒心,每戰必鼓作忠義之氣,故戰和有功雲 [11] 

邵隆人物軼事

紹興十一年正月十七日,金將完顏摺合率步騎五萬進攻商州(今陝西商洛),邵隆知商州城已不可守,於是焚倉庫、毀廬舍,棄城而去。撤退之後,邵隆屯兵與於城外的山嶺之間。正月二十九日,邵隆派他的兒子邵繼春率兵出商州之北佯攻商州城,而親自率領主力進攻鴻門,並在金軍的進攻路線山設置了三道埋伏。金人以精兵五千來攻,兩軍鏖戰約兩個時辰,邵隆大破金軍,生擒金將阿沒。撤軍時,邵隆只屯有十日份的乾糧,之後士兵飢餓,只能靠吃死屍、草木充飢,日漸疲睏。等到戰爭開始,邵隆親自擊鼓,宋軍呼聲震動山谷,各個以一當百,最終獲得大捷,收復商州。在北部的邵繼春也攻破了洛南縣,收復商州全境 [21] 

邵隆家庭成員

兒子:邵繼春 [21] 

邵隆主要作品

邵隆戎馬之餘,喜吟詠,其詩多憂國憂民之作。
《筆架山》
金虜寇陝西,豫賊侵河南。
何處乾淨土,惟有筆架山。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