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邱士傑

(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鎖定
邱士傑,201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領域涉及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二十世紀中國經濟思想史、台灣社會主義運動史、台灣近現代史。 [1] 
中文名
邱士傑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台灣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
學術代表作
《一九二四年以前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萌芽》 [1] 
《戰後台灣經濟的左翼分析:劉進慶思想評傳》

邱士傑教育背景

1.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班(2002.9~2005.6)畢業,文學學士。
2.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05.9~2008.6)畢業,文學碩士。
──學位論文:〈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起源及其資本主義論(1920-1924)〉。DOI:10.6342/NTU.2008.03119
3.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2008.9~2017.1)畢業,文學博士。
──學位論文:〈經濟學的「民族形式」道路:中國革命裏的馬克思經濟學説(1927-1949)〉。DOI:10.6342/NTU201700085 [1] 

邱士傑科研領域

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
二十世紀中國經濟思想史
台灣社會主義運動史
台灣近現代史 [1] 

邱士傑在研情況

1.《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與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研究》。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18BZS008)。
2.《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世紀台灣的傳播》。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批准號:0640-2k1147)。 [1] 

邱士傑科研發表

邱士傑專著

《一九二四年以前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萌芽》。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
《戰後台灣經濟的左翼分析:劉進慶思想評傳》。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22。

邱士傑期刊論文

(2007)。〈從〈黎明期的台灣〉走向「中國改造論」——由許乃昌的思想經歷看兩岸變革運動與論爭(1923-1927)〉。《史繹》,第35期(台北),頁69-140。本文為台大第二屆史學論文獎(2004年)第二名作品。
(2009)。〈一九二○年代台灣社會運動中的「大眾黨」問題〉。收錄於:若林正丈、松永正義、薛化元(編),《跨域青年學者台灣史研究續集》(頁129-184)。台北:稻鄉出版社。本文原為2009年台北「台灣史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與會論文。
(2010)。〈《台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若干考訂之辨析──以翁澤生新見逸文〈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台灣〉為中心的討論〉。《史原》復刊第1期[總第22期](台北),頁259-292。
(2011)。〈有政治視野,才有跨地域統一戰線: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無政府主義活動素描〉。《藝術觀點ACT》(台南藝術大學學報),第47期(2010,台南),頁87-95。
(2013a)。〈陳映真與台灣的階級認同和民族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3期(台北),頁245-259。
(2013b)。〈試論陳映真的社會性質論〉。《現代中文學刊》,第5卷第6期(上海),頁48-67。
(2013c)。〈思考琉球命運的歷史資源〉。《南風窗》,2013年第13期。
(2013d)。〈他終於全都是革命:記林書揚先生〉。《人間思想》第三期(台北),頁4~50
(2014a)。〈대만지구중등학교역사교육의쟁점―중일갑오전쟁120주년에즈음하여〉(台灣歷史教育諸問題之研究)(주윤정翻譯)。《역사비평歴史批評》,2014년겨울호(109호)。本文原以〈타이완중등학교역사교육쟁점에대한고찰-중일갑오전쟁120주년에즈음하여〉為題宣讀於2014年韓國獨立運動研究所「동학농민운동120년·청일전쟁120년기념국제학술회의개최안내–1894·5년의역사상(歴史像)과동아시아의역사교육-」。
(2014b)。《台灣中等學校歴史教育論爭に関する考察――日清戦爭120週年にあたって》(徐勝譯),《コリア研究》,第6號(京都)
(2015)。〈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明清史迴響:從吳承明及其論述先行者談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9期(台北)。
(2017a)。《日據時期朝鮮與台灣的無政府主義者交流》,《台灣研究集刊》2017年第2期(即刊)。
(2017b)。〈重温「經濟學的民族形式」〉,《讀書》,2017年第6期(北京)。
(2018)。〈工會聯盟串聯與工運策動──以台灣工友總聯盟為例〉,《台灣學通訊》第105期(台北)。

邱士傑編著

劉進慶著、邱士傑主編,《我的抵抗與學問:劉進慶文選》。台北:人間出版社,2015。

邱士傑論文集中的論文

(2009a)。〈從中國革命風暴而來──陳映真的「社會性質論」與他的馬克思主義觀〉。收錄於。文訊雜誌社(編),《陳映真創作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1-299)。台北:文訊雜誌社。本文原為2009年台北「陳映真創作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論文。
(2009b)。〈蔣渭水與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起源──從「新台灣聯盟」、「社會問題研究會」到「無產青年」〉。收錄於:蔣朝根(編),《第一屆蔣渭水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7-47)。台北: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本文原為2008年台北「第一屆蔣渭水研究學術研討會」與會論文。
(2011)。〈「政治經濟學批判」與一九二○年代的台灣──以幾種「過渡」(transition)論述為對象的考察〉。收錄於:胡春惠、呂紹理(編),《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基層社會》(頁219-240)。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本文為2010年天津南開大學「第十一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與會論文。
(2012)。〈中華蘇維埃與台灣(1930—1931)〉。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編),《台灣光復六十五週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本文原為2010年重慶「第一屆台灣史研究論壇——台灣光復六十五週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與會論文。
(2015)。〈鴉片戰爭同期聲:道光十九年貢期更改事件札記〉。收錄於:寧應斌(編),《重新認識中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本文原為2014年中壢中央大學「重新認識中國研討會」與會論文。

邱士傑會議論文

(以下不包含已經收入期刊/論文集的論文)
(2010)。〈回首海天相接處:試論島外「釣運」及島內「統運」的論述接點〉。論文發表於:江西南昌「紀念保衞釣魚台運動四十年研討會」。
(2012a)。〈階級分析的隱沒:試論台灣政治經濟學討論之一側面〉。論文發表於:新竹交通大學社文所「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rxisms in East Asia(「馬克思主義在東亞」國際學術工作坊)。
(2012b)。〈試論林書揚先生的基本思想〉。本文先後宣讀於2012年11月台北「林書揚追思紀念暨文集發表會」以及2013年台北「林書揚先生著述與實踐研討會」。
(2015)。〈사회변혁인가현상유지인가?──대만사회주의운동의중국전망과그소실로부터〉(社會變革抑或維持現狀?──台灣社會的中國視野及其現狀)。
本文為2015年韓國首爾聖公會大學「아시아사회주의워크숍:홍콩/대만」(亞洲社會主義工作坊:香港/台灣)與會論文。
(2016a)。〈試論福本和夫與河上肇的「唯物史觀公式」論爭(1926-1927)〉。本文為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6年訪問學者歡迎會暨青年學者東亞儒學論壇」(2016年8月2日-3日)與會論文。
(2016b)。〈待機和彷徨:試論 1930-40年 代的台灣島內左翼〉。本文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研究基金會等合辦「『台灣的悲愴年代』研討會」(2016年9月10日)與會論文。
(2017a)。〈左翼之間的競逐──重探1920年代台共黨內爭論〉。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貴州省台灣同胞聯誼會、遵義師範學院「台灣歷史與兩岸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10月14日-15日)與會論文。
(2017b)。〈我們的抵抗與學問〉本文為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劉進慶戴國輝陳逸松紀念會」(2017年10月25日)與會論文。
(2017c)。〈許南村與陳映真〉。本文為「第一屆陳映真思想研討會」(2017年11月5日)與會論文。
(2017d)。〈經濟學的民族形式之路:以王亞南《中國經濟原論 》為線索的經濟思想史考察〉。本文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研討會」(2017年11月11日)與會論文。
(2018a)。〈“近代中國”的自我批判和認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論形成史的片斷考察(1927-1930)〉。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的理論建構與學術反思研討會」(5月5日至5月6日)與會論文。
(2018b)。〈不平衡與綜合發展:「封建」概念在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中的意涵轉換〉。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重新認識傳統研討會」(9月6日至9日)與會論文
(2018c)。〈台灣與韓國無政府主義者之交流〉。本文為政治大學韓文系主辦「趙明河烈士義舉90週年研討會」與會論文。
(2018d)。〈1928年台灣共產黨建黨會議新探〉。本文為「2018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10月13日)與會論文。
(2018e)。〈王亞南與蔣介石《中國經濟學説》之辯〉。本文為浙江大學歷史系主辦第二屆“戰後蔣介石研究”學術討論會(10月20日)與會論文。
(2018f)。〈佐爾格、陳翰笙、王學文與日據時期台灣左翼運動的文獻彙集〉。本文為「紅色文獻整理與共和國精神的歷史與未來」學術沙龍(10月24日)與會論文。
(2018g)。〈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傳播的早期狀況〉。本文為「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亞洲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所成立研討會」(11月17日)與會論文。
(2018h)。〈與陳映真同行〉。本文為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陳映真紀念會」(11月29日)與會論文。
(2018i)。〈依附理論與80年代台灣〉。本文為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所主辦之「全球化的歷史脈絡與第三世界的經驗教訓──薩米爾阿明及其思想遺產的再探討」研討會(12月7日至8日)與會論文。 [1] 
參考資料
  • 1.    邱士傑  .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引用日期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