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鎖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中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
哲學研究所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科技哲學以及文化問題、價值問題、社會發展問題等。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哲學研究所形成了辦所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充分發揮基礎理論研究的優勢,以基礎理論研究支撐和推動應用對策研究,以應用對策研究促進基礎理論研究;充分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創造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和科學價值的科研成果,培養政治和業務素質高的優秀人才,把哲學研究所建成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充分發揮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 [2] 
中文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主管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成立時間
1955年9月
地    址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歷史沿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羣、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哲學理論研究的組織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務會議決定成立哲學研究所籌備委員會,由潘梓年、胡繩、李達、馮定、杜國庠、楊獻珍、艾思奇、金嶽霖、馮友蘭、趙紀彬等著名學者組成。自1955年開始,經過半年多的籌建,於1955年9月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77年5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改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即隸屬於其下。
哲學研究所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1957年4月,毛澤東主席邀請哲學研究所著名哲學家金嶽霖、馮友蘭、賀麟等到中南海做客,討論學術問題。197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因“文化大革命”停刊的《哲學研究》復刊。2002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視察,聽取了包括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筠泉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學者的發言,發表了重要講話。200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26次集體學習,哲學研究所所長李景源研究員就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問題作了講解,胡錦濤總書記在會後與他進行了親切交談。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要任務

哲學研究所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科技哲學以及文化問題、價值問題、社會發展問題等。哲學研究所形成了辦所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充分發揮基礎理論研究的優勢,以基礎理論研究支撐和推動應用對策研究,以應用對策研究促進基礎理論研究;充分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創造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和科學價值的科研成果,培養政治和業務素質高的優秀人才,把哲學研究所建成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充分發揮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科研平台

哲學研究所現有12個研究室;設有哲學系、圖書資料室、哲學中國網和4個刊物編輯部;管理院級研究中心6個,主管全國性學會、研究會9個。
到2007年5月,哲學研究所有人員276人,其中在職人員141人,離退休人員135人。在職人員中專業人員129人,佔全所在職人員總數的91.5%;管理人員12人,佔8.5%。在專業人員中,高級研究人員89人,佔全所專業人員總數的69%;40歲以下青年研究人員39人,佔專業人員總數的30.2%。
建所50多年來,哲學研究所組織研究人員完成了大量科研任務,取得了大量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據不完全統計,自1955年以來,共完成和出版學術著作1200餘部、論文近19000篇、研究報告200餘份,還有學術資料整理、譯著、教材、學術工具書、計算機軟件等其他形式的成果,總字數超過4億。1977年以來,有近百部(篇)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
哲學研究所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1978年積極組織和參與學術界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全國範圍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組織和參與了一批全國性的大型研究項目,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等;組織研究和取得了一批對學科建設和文化積累具有重大意義、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成果,如金嶽霖著《邏輯》、《論道》、《知識論》,賀麟著《近代唯心論簡釋》,賀麟譯《小邏輯》,賀麟、王玖興譯《精神現象學》,王玖興譯《全部知識學的基礎》,楊一之譯《邏輯學》,陳元暉著《馬赫主義批判》,劉及辰著《京都學派哲學》,容肇祖著《明代思想史》,汪奠基著《中國邏輯思想史》,王明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李澤厚著《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葉秀山著《思•史•詩》、《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希臘哲學從宇宙論到倫理學的過渡》,葉秀山、王樹人等著《西方哲學史》,蒙培元著《理學的演變》、《心靈超越與境界》,李存山、鄺柏林等著《中華文化通志•哲學志》,李德順、孫偉平著《家園:文化建設論綱》,李德順著《道德讀本》,劉奔著《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吳國盛著《科學的歷程》,陳瑛著《人生幸福論》,徐崇温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諸葛殷同、張家龍等著《形式邏輯原理》,李景源著《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胡文耕著《科學前沿與哲學》,周禮全主編《邏輯百科辭典》,梁存秀譯《自然哲學》、《邏輯學》,張清宇著《哲學邏輯研究》,塗紀亮著《美國哲學史》,等等。此外,還主辦了一批有重大學術影響的學術期刊,如《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世界哲學》(哲學譯叢)、《中國哲學年鑑》等。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哲學研究所曾聚集了一批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有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和一級研究員潘梓年、金嶽霖、賀麟等;改革開放以來,又湧現出一批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優秀學科帶頭人。目前,該所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人,榮譽學部委員8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人員80人,獲得人事部等部委批准授予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的1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2人,博士生導師27人。此外,還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許多高水平的研究和管理人才,有些已成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黨政部門的骨幹和領導。
哲學研究所同國外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基金會和政府部門有廣泛的學術交流關係,近年來每年對外學術交流總量達170人次左右。本所是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FISP)成員,與國外哲學界有定期性的合作項目,如與英國皇家哲學研究所牛津大學等機構共同舉辦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與美國、俄羅斯、越南、法國、德國等國大學和科研單位雙邊互訪等。本所曾邀請哈貝馬斯、德里達、利科等著名哲學家來華訪問,有11位國際知名學者被聘為外籍客座研究員。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歷任領導

歷屆行政和黨的負責人名錄
所 長:
潘梓年(1955~1972年)
許立羣(1978~1981年)
邢賁思(1982~1987年)
汝信(1988~1990年兼)
陳筠泉(1990~1998年)
李景源(2002~2008年)
謝地坤(2008~2017年)
張志強(2020~)
-
副所長:
金嶽霖(1955~1984年)
張鏞(1956~1959年)
陳冷(1962~1975年)
楊獻珍(1964~1978年)
邢賁思(1978~1981年)
汝信(1978~1981年)
李奇(1978~1981年)
孫耕夫(1979~1981年)
齊一(1982~1984年)
劉樹勳(1983~1985年)
陳筠泉(1983~1990年)
倪鼎夫(1985~1988年)
李惠國(1985~1988年)
於良華(1988~1994年)
姚介厚(1988~1998年)
傅青元(1991~1998年)
王茂珍(1994~1998年)
李景源(1994~1998年)
李德順(1998~2005年)
李鵬程(1998~2005年)
邵波(1998~2002年)
葛良志(1999~2005年)
吳尚民(2005~)
謝地坤(2005~2008年)
餘湧(2007~2014年)
孫偉平(2008~)
王立民(2014~2016年)
崔唯航(2014~2019年)
王海生(2015~2017年)
孫海泉(2016~2018年)
馮顏利(2017~)
張志強(2017~2020)
王立勝(2018~)
於曉丹(2020~)
單繼剛(2020~)
-
名譽所長:
許立羣(1981~2000年)
顧 問:
李奇(1982~)
陳元暉(1982~1995年)
書記:
周宜明(支部書記,1955~1956年,1959年,1961~1962年)
張鏞(支部書記,1956~1958年)
餘勵予(支部書記,1960~1961年)
陳冷(總支書記,1963~1966年)
周平(總支書記,1975~1976年)
許立羣(總支書記,1977~1978年)
孫耕夫(總支書記,1978—1982年)
齊一(分黨組書記,1982~1984年)
邢賁思(分黨組書記,1985~1988年)
傅青元(黨委書記,1991~1998年)
葛良志(黨委書記,1999~2005年)
吳尚民(黨委書記,2005~)
副書記
周宜明(支部副書記,1956~1958年,總支副書記,1963~1964年)
李明(支部副書記,1960~1961年)
王福建(總支副書記,1965~1966年,1978~1979年)
燕宏遠(總支副書記,1975~1976年)
楊友吾(總支副書記,1978~1979年)
倪鼎夫(分黨組副書記,1983~1988年)
章紹武(黨委副書記,1992~1994年)
王茂珍(黨委副書記,1994~1998年)
邵波(黨委副書記,1998~2002年) [1] 
-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館藏資源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於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併之後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閲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由於改革剛剛起步,與院圖書館的協調等工作正在進行,因此哲學專業書庫的藏書僅限於1994年之前出版的專業學術著作和有關報刊。
建館初期,哲學所圖書館收購了著名哲學家張東蓀的藏書;中國哲學史學專家、目錄學家容肇祖先生又親自帶領圖書館人員跑遍北京各書店,購進基礎藏書5萬餘冊。以此為基礎,哲學所圖書館幾代工作人員在哲學界專家、學者的幫助、指導下,依託研究人員的鼎力支持,在40餘年的歲月中,殫精竭慮,艱苦努力,將本館建成具有22萬冊藏書的哲學專業圖書館,成為在我國哲學界頗具影響的圖書資料中心。在藏書建設中,始終得以貫徹的方針是:按照科研需求,專業藏書力求完整系統,相關學科藏書力求實用豐富。這也是哲學專業書庫最大的藏書特色。
館藏統計
哲學書庫現有藏書223182冊,其中中文平裝書87587冊、中文線裝古籍58158冊、西文書24440冊、俄文書17166冊、日文書7239冊;中文報刊1377種15190冊、外文報刊1221種13404冊。
在館藏圖書中,中文平裝書的近40%是“純”專業書,其餘是相關學科圖書和工具書;外文書中的“純”專業書佔60%以上。需要説明的是,對“專業書”的看法是不盡相同的,這裏把對哲學及其分支學科研究有重要作用,但在分類上卻分到非哲學類的圖書,算作是“非專業書” 。如果不是這樣,上述比例將會大不相同。
哲學專業書庫向院內外的廣大讀者開放。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