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避地日本感賦

鎖定
《避地日本感賦》 作者是朱之瑜 ,是一首明末時期的詩詞。
作品名稱
避地日本感賦
作    者
朱之瑜
創作年代
明末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避地日本感賦作品原文

其一 漢土西看白日昏,傷心胡虜據中原。
衣冠雖有先朝制,東海幡然認故國。
其二 廿年家國今何在?又報東胡設偽官。
起看漢家天子氣,橫刀大海夜漫漫。

避地日本感賦作者簡介

明·朱之瑜(1600年-1682年),字魯璵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號,意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浙江餘姚人,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
朱曾參加抗活動,也曾助鄭成功北伐南明滅亡後,不願降清,東渡日本。於日本和德川光圀接觸,其遺臣性格與儒家思想讓德川光圀深感未有易姓革命和異族統治的日本方是中華思想的正統繼承者,遂發奮編纂《大日本史》,以揚正統,導致尊王攘夷思想之催生。他更對水户學擁有不可磨滅之影響。
崇禎17年(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推翻,隨即滿清入關,又驅逐李自成。朱舜水雖然不是明朝命官仍然以華南為中心奮力奔走力圖恢復明朝。朱舜水為了反清的資金來往貿易與華南,日本和越南,用以支持南明魯王朱以海和台灣的鄭成功、他還參加了永曆13年(1659年)7月的南京攻略戰。
南京攻略戰失敗之後,朱舜水作為鄭成功的使者向實行鎖國政策的日本求援,萬治2年(1659年)冬來到日本長崎。萬治3年(1660年)在筑後國(今福岡縣南部地區)柳川藩學者安東省庵的幫助下結束流亡生活。明末清初有很多中國文人為避戰禍來到日本,當時日本的大名家收用他們作為自己的幕僚。寛文5年(1665年)6月常陸國(今茨城縣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派彰考館小宅處齋拜訪朱舜水、朱舜水接受邀請同年7月抵達江户
德川光圀對朱舜水敬愛有嘉、朱舜水也對水户學的思想產生很大影響、德川光圀就任藩主之際朱舜水也隨同前往水户、同為德川光圀編撰《大日本史》的安積澹泊、木下道順、山鹿素行都是好友、在日本傳播漢學文化直至83歲去世。
死後德川光圀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正德5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東京大學農學院內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朱舜水先生臨終之地)的石碑。
朱舜水像,1872年 ,草川重遠繪
朱舜水之墓在歷代水户藩主的墓地瑞龍山(位於茨城縣常陸太田市)。為了紀念他不忘故國,墓特地建為明朝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