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遺傳

(生物學名詞)

鎖定
遺傳(英文名heredity),也稱為繼承(英文名inheritance)或生物遺傳(biological inheritance),是指親代表達相應性狀的基因通過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獲得其父母遺傳信息的現象。
通過遺傳,個體之間的差異可以積累並通過自然選擇使物種進化
生物學中研究遺傳科學稱為遺傳學。
中文名
遺傳
外文名
heredity
拼    音
yí chuán
學    科
遺傳學

遺傳簡介

遺傳釋義

遺傳是指父母性狀通過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獲得其父母遺傳信息的現象。
例如,人眼睛顏色就是一個典型的遺傳例子。個體可能從父親或母親那裏繼承“棕色眼睛”的特徵。 [1] 

遺傳性狀和基因型

遺傳性狀由基因控制,生物體基因組中所有基因統稱為基因型
生物體表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2]  [3]  因此,生物體的表型並不都是可以遺傳的。
例如,人的曬黑的皮膚來自表型和陽光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曬黑不會傳遞給後代。然而,由於基因型的差異,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曬黑。 [4] 

遺傳遺傳的分子機制

父母的性狀是通過DNA(一種編碼遺傳信息的分子)從一代遺傳傳遞到下一代的。 [2]  DNA是含有四種可互換的鹼基,特定DNA分子上鹼基的排列序列決定了遺傳信息 [5]  在細胞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分裂之前,DNA被複制,因此,每一個子細胞都含有親本的DNA序列
DNA分子中具有功能單元的一部分序列稱為基因,不同的基因具有不同的鹼基序列。在細胞內,長鏈DNA形成稱為染色體的濃縮結構。生物以同源染色體的形式從父母那裏繼承遺傳物質,這些同源染色體含有編碼基因的DNA序列的獨特組合。
染色體內DNA序列的特定位置稱為基因位點/基因座。如果特定基因座的DNA序列在個體之間不同,則該序列的不同形式稱為等位基因。突變可以改變DNA序列,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如果基因內發生突變,新的等位基因可能會影響該基因控制的特性,從而改變生物體的表型。 [6] 
雖然等位基因和性狀之間的這種簡單對應在某些情況下起作用,但生物體的大多數性狀更復雜,它們由生物體內部和之間的多個相互作用基因控制。 [7] 
發育生物學家認為,遺傳網絡中的複雜相互作用和細胞間的交流可能導致遺傳變異,可能是生物發育可塑性和定向性的基礎。 [8] 

遺傳學説歷史

遺傳傳統遺傳學

古代對遺傳的理解在18世紀轉變為兩種有爭議的學説:漸成論學説和先成論學説,它們所代表的是對遺傳理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亞里士多德創立的漸成論學説認為胚胎不斷髮育,而對父母特徵的修飾可以在其生命週期中傳遞給胚胎。這一學説的基礎是基於獲得性狀的遺傳理論。
先成論直接反對漸成論,認為精細胞會進化,“像生成一樣”,產生與父母相似的後代,但這種理論在19世紀遭到細胞理論的打斷,即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而不是生物體的一些預先形成的部分。儘管如此,通過人工選擇,人們能夠馴化動植物。獲得性狀的繼承也是拉馬克早期進化思想的一部分。
直到孟德爾通過其豌豆植物示範提出性狀是可遺傳的, [9]  傳統遺傳學成為孟德爾遺傳

遺傳現代遺傳學

在20世紀30年代,Fisher和其他人的工作導致孟德爾遺傳和生物識別技術的結合,形成了現代進化合成學説。該學説彌補了實驗遺傳學家和博物學家之間的差距,也彌補了兩者和古生物學家之間的差距。 [10] 
現代進化合成學説認為:
(1)所有進化現象都可以用與已知遺傳機制和博物學家的觀察證據相一致的方式來解釋。
(2)進化是漸進的:小的遺傳變化是通過自然選擇排序的重組。物種(或其他類羣)之間的不連續性被解釋為地理分離和滅絕逐漸產生的。
(3)選擇在變化發生中佔絕對優勢。選擇的目標是適應周圍環境中的表型。
(4)自然羣體中攜帶的遺傳多樣性是進化的關鍵因素。

遺傳遺傳類型

遺傳顯性和隱性遺傳

如果只要存在至少一個拷貝,某等位基因控制的表型都能表達(有表型),則該等位基因是顯性等位基因,該基因控制的遺傳是顯性遺傳。例如,在豌豆中,控制豆莢綠色的等位基因G對控制豆莢黃色的等位基因g是性的,因此,具有GG(純合子)或Gg(雜合子)等位基因對的豌豆植物將具有綠色豆莢。因為控制黃色豆莢的等位基因是隱性遺傳的的,因此,只有當gg存在(純合子)時才能看到這種等位基因的作用。

遺傳孟德爾遺傳

孟德爾遺傳是指任何性狀嚴格按照孟德爾定律分離的遺傳。比如,“B”代表紫色花的顯性等位基因,“b”代表白色花的隱性等位基因。一個親本品種有兩個等位基因用於紫色花(BB),而另一個有兩個等位基因用於白色花(bb)。受精後,F1雜種各自遺傳了紫色花的一個等位基因和白色的一個等位基因。所有F1雜種(Bb)都有紫色花,因為顯性B等位基因在雜合子中具有完全效應,而隱性b等位基因對花色沒有影響。對於F2植物,具有紫色花的植物與具有白色花的植物(3:1)的比率稱為表型比。其基因型比率為1 BB:2 Bb:1 bb。

遺傳非孟德爾遺傳

非孟德爾遺傳是指任何後代性狀不按照孟德爾定律分離的遺傳。如果已知遺傳雜交中雙親的基因型,孟德爾定律可用於確定後代羣體預期的表型分佈。後代中觀察到的表型比例與預測值不匹配的遺傳就是非孟德爾遺傳。
非孟德爾遺傳適用於共顯性遺傳和不完全不完全顯性遺傳
非孟德爾遺傳在幾種疾病過程中起作用。 [11] 

遺傳其它概念

當討論生物遺傳模式時還要考慮的三個內容是:
(1)基因位點:有單基因、寡基因多基因遺傳
(3)基因型–表型的相互關係:有顯性、中性、隱性、超顯性和顯性不足遺傳。
參考資料
  • 1.    Sturm, R.A., Frudakis, T.N .Eye colour: portals into pigmentation genes and ancestry:Trends in Genetics ,2004:20 (8),327–332
  • 2.    Pearson, H.Genetics: what is a gene?:Nature,2006:441 (7092), 398–401
  • 3.    Visscher, P.M., Hill, W.G., Wray, N.R.Heritability in the genomics era – concepts and misconceptions". :Nat. Rev. Genet,2008:9 (4), 255–266
  • 4.    Shoag, J., Haq, R., Zhang, M., Liu, L.,Rowe,G.C., Jiang, A., Koulisis, N., Farrel, C., Amos, C.I., Wei, Q., et al.PGC-1 Coactivators Regulate MITF and the Tanning Response:Molecular Cell,2013:49, (1), 145-157,
  • 5.    Griffiths, A.J.F.; Wessler, S.R., Carroll, S.B., Doebley, J.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10th ed.).New York:W.H. Freeman and Company,2012:3/
  • 6.    Futuyma, D.J..Evolution: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Sinauer Associates, Inc,2005:ISBN 978-0-87893-187-3.
  • 7.    Phillips, P.C .Epistasis – the essential role of gene interactions in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genetic systems:Nat. Rev. Genet. ,2008:9 (11), 855–867
  • 8.    Jablonka, E.; Lamb, M.J.The changing concept of epigenetic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2:981 (1), 82–96
  • 9.    Carlson, N. R.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Behavior.Toronto:Pearson Canada,2010:206
  • 10.    Mayr, E.The growth of biological thought: diversity, evolution & inheritance.Harvard:Cambs,1982:567
  • 11.    Van Heyningen, V., Yeyati, P.L.Mechanisms of non-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genetic disease: Hum. Mol. Genet,2004:13 Spec No 2, R225–23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