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讓鄉

鎖定
道讓鄉(已撤銷),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下轄鄉,地處達川區西北部,鐵山以西,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7°15′20″至107°19′25″之間,北緯31°22′50″至31°26′之間。東鄰江陵鎮,南與虎讓鄉毗鄰,西與巴中市平昌縣涵水鎮接壤,北鄰江陵鎮。 [2]  轄區總面積25.7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道讓鄉户籍總人口8353人。 [3]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道讓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道讓鄉併入虎讓鄉。1952年3月,復置道讓鄉。1958年9月,改鄉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2]  截至2019年10月,道讓鄉轄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中心街8號。 [2]  2020年1月14日,撤銷原道讓鄉,將原道讓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橋鎮管轄。 [5] 
2011年,道讓鄉農業總產值7452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5.7%。農民人均純收入4870元。財政總收入393萬元。 [2]  2015年,道讓鄉生產總值9600萬元,人均GDP128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元。
中文名
道讓鄉
行政區劃代碼
51170323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
地理位置
達川區西北部,鐵山以西
面    積
25.79 km²
下轄地區
7個村和1個社區
政府駐地
道讓鄉中心街18號
電話區號
0818
郵政區碼
635039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巴河
車牌代碼
川S
人    口
8353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總人口)

道讓鄉歷史沿革

道讓鄉 道讓鄉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明萬曆年間,時建場
清至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道讓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道讓鄉併入虎讓鄉。
1952年3月,復置道讓鄉。
1958年9月,改鄉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2] 
2020年1月14日,撤銷原道讓鄉,將原道讓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橋鎮管轄。 [5] 

道讓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道讓鄉轄道讓1個居民委員會,五童坪、山峽、燕子、白馬梁、迎河、白廟、靳家坪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8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19年10月,道讓鄉轄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中心街8號。 [2] 
道讓鄉區劃詳情
街道社區
山峽村
迎河村
白馬梁村
五童坪村
燕子村
白廟村
靳家坪村

道讓鄉地理環境

道讓鄉位置境域

道讓鄉地處達川區西北部,鐵山以西,距達川區城區87千米,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7°15′20″至107°19′25″之間,北緯31°22′50″至31°26′之間。東鄰江陵鎮,南與虎讓鄉毗鄰,西與巴中市平昌縣涵水鎮接壤,北鄰江陵鎮。 [2]  轄區總面積25.79平方千米。 [3] 
道讓鄉中心學校

道讓鄉地形地貌

道讓鄉地處四川盆東平行嶺谷區、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接地帶。地處山區。主要山脈有爛寨子,境內最高點位於尖子山,海拔668米;最低點位於道讓鄉街道碼頭,海拔266米。 [2] 
道讓鄉 道讓鄉

道讓鄉氣候

道讓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17.3℃,1月平均氣温6.2℃;8月平均氣温27.3℃。平均氣温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無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15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2] 

道讓鄉水文

道讓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巴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06億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每秒3萬立方米。 [2] 

道讓鄉自然災害

道讓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滑坡年均發生0.5次,最嚴重的一次滑坡發生在2007年7月18日,白馬梁村2社螺姍灣,由於連續的強降雨,造成整體滑坡,垮塌房屋275間,經濟損失5000萬元。 [2] 

道讓鄉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道讓鄉耕地面積8280畝。 [2] 
2016年,道讓鄉土地面積3.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0294畝(田7186畝,地3108畝),25度以上坡地1636畝,林地面積6039畝(森林2960畝,疏林907畝,灌木林2172畝),交通用地200畝,公路用地110.4畝,農村道路876畝,裸岩面積1505畝,住宅地1300畝。

道讓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道讓鄉轄區總人口923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4人,城鎮化率4.3%。總人口中,男性4695人,佔51%;女性4542人,佔4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道讓鄉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8人。 [2] 
截至2015年末,道讓鄉總人口8752人,總户數2342户,其中男4811人,女3941人。
截至2017年末,道讓鄉常住總人口6203人。 [1] 
截至2019年末,道讓鄉户籍總人口8353人。 [3] 

道讓鄉經濟

道讓鄉綜述

2011年,道讓鄉農業總產值7452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5.7%。農民人均純收入4870元。財政總收入393萬元。 [2] 
2015年,道讓鄉生產總值9600萬元,人均GDP128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元。

道讓鄉第一產業

道讓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道讓鄉生產糧食6352噸。
道讓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道讓鄉生豬飼養量2000頭,年末出欄1800頭;牛飼養1000頭;羊飼養5000只,年末出欄4900只。
2011年,道讓鄉水產品總產量10萬噸。
截至2011年末,道讓鄉累計造林1600畝,道讓鄉林木覆蓋率39.24%。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59畝,產量231噸。 [2] 
2015年,道讓鄉完成小麥播種2281畝,油菜3360畝,馬鈴薯1000畝,實現小春糧食產量888噸,油菜籽520噸。大春完成栽插水稻6919畝,玉米2536畝,紅薯648畝,大豆215畝,高粱170畝,大春糧食總產達5227噸。全年生豬存欄6245頭,肉牛存欄1167頭,肉羊1385頭,家禽3.35萬隻,其中:專業合作社1個,家庭農場4個,規模化養雞場2個,規模化養鴨場1個,大型魚塘1個,中小型魚塘8個。共計投入1400餘萬元,實施金土地工程和農業用水保障工程。累計建成蓄水池24個,改造堰塘32個。

道讓鄉第三產業

2011年末,道讓鄉有商業網點85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00萬元,鄉鎮集市農貿市場1個。 [2] 

道讓鄉交通運輸

道讓鄉 道讓鄉
2011年末,道讓鄉有縣鄉級公路1條,總長11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20輛,貨運總量2.5萬噸;客運汽車2輛,客運總量4.5萬人次。 [2] 
2015年,從達川區到道讓鄉的交通路線有兩條,一條是達州市通川區—石橋鎮—道讓鄉,全程2小時;一條是達州市達川區—巴中市平昌縣青鳳鎮—通川區江陵鎮——道讓鄉,全程1小時。
截至2015年,道讓鄉村社道路交通網基本形成,場鎮至山峽村5.1千米,場鎮至靳家坪村3.6千米,場鎮至燕子村4千米,場鎮至白馬梁村5.2千米,場鎮至白廟村3.8千米,五童坪村社道路21千米,山峽村社道路4.2千米,燕子村社道路12千米,白馬梁村社道路18千米,迎河村社道路6千米,白廟村社道路22千米,靳家坪村社道路6.5千米,道路已全部硬化為水泥砼路面。

道讓鄉社會事業

道讓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道讓鄉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120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4所,在校生351人,專任教師26人;初中1所,在校生170人,專任教師2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道讓鄉教育經費達106萬元。 [2] 
截至2015年末,道讓鄉有中學1所,教師人數33人,其中高級教師5人,中級教師12人。全校小學6個班級,初中3個班級,每年都有10多名優秀學生升入重點學校學習。村級小學6所,即五童坪村小、山峽村小、燕子村小、白馬梁村小、白廟村小、靳家坪村小。

道讓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道讓鄉有線電視用户5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82%。
2011年末,道讓鄉有鄉文化站1個。 [2] 
截至2015年末,道讓鄉共建成文化活動室7個,農家書屋8個,每個文化活動室配置了影響設備,投影設備,每個農家書屋配備各類書籍達2000多本。配套了籃球場、室外體育健身場等設施。有綜合文化中心大樓一棟,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內設圖書室、閲覽室、多功能廳等,室外有200多平方米活動場所,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一套。

道讓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道讓鄉有鄉衞生院1個。專業衞生人員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5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843人。 [2] 
道讓鄉衞生院位於道讓場鎮大橋橋北,緊挨政府綜合樓。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和計劃生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國有醫療機構,達到一級甲等綜合性衞生院標準,也是新農合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2013年9月更名為達州市達川區道讓鄉衞生院。全鄉共有7個村級衞生站,專職醫生各一名。截至2015年末,道讓鄉衞生院建築面積1100多平方米,職工13名,牀位16張。

道讓鄉社會保障

2011年末,道讓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3户,人數105人,支出20.2萬元,月人均160元。
2011年末,道讓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55户,人數824人,支出59.4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8人,支出23.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8人,支出23.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24人次,共支出4.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60人次,支出6.5萬元。
2011年末,道讓鄉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9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2.6萬元。 [2] 

道讓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道讓鄉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220户,移動電話用户4200户,寬帶接入用户65户。 [2] 

道讓鄉歷史文化

道讓鄉地名由來

道讓鄉因巴河水流經此地倒讓進小溪,取同音而得名。 [2] 

道讓鄉文物古蹟

  • 綜述
道讓鄉有騎龍寺、王爺廟等文物古蹟。
  • 騎龍寺
騎龍寺,位於道讓鄉白馬梁村5組,原名騎架罐,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本鄉最大古寺,佔地10餘畝。全寺主體建築分大佛殿、三清殿、十殿、戲樓四重組成的兩個嚴整的四合院,坐西向東,後高前低,以區分君臣尊卑的泥塑、木雕、石刻像體。大佛殿內的三尊古佛(如來、釋迦牟尼、關羽)全身披金,赤足盤坐,莊重嚴肅;下有十八羅漢,衣裙條紋清晰,姿態各異,神情生動;護法韋陀端立於前,兩眼疑視,令人望而生畏;殿前兩滾龍抱柱,工藝精巧,形色動人。三清殿左側的武聖神像巍峨,腰粗、棗紅臉、卧蠶眉,體態威武。清同治年間在此殿前修的十殿並排兩邊,塑像雜多,千姿百態;中堂的觀音慈像塑形逼真,左側的七天大聖,前排的吳氏夫婦和城隍土地,污嘴魚舌,牛頭馬身,皆畫棟雕樑;內設大鐘、巨鼓。山門附近的雞腳神像設計巧妙。
  • 王爺廟
王爺廟,道讓鄉鄉政府駐地,古廟三間,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重建。王爺、觀音、關羽三尊塑像各別,王爺木雕,頂盔穿甲,神態如生,廟置大鐘、大鼓各一,春節或聖會,香火通行。
  • 古石窟
古石窟,柱圓形,深2米,位於道讓鄉白馬梁村5組騎龍寺。
  • 古萬洞
古萬洞,長拱形,高1.2米,寬1.5米,深2米,位於道讓鄉白馬梁村2組,古墓田背。
  • 漢代磚窯
漢代磚窯,長方形,長3米,寬2米,位於道讓鄉白馬梁村四組。
魁字巖
魁字巖,位於道讓鄉燕子村六組,巖上一魁字,直徑丈餘,靳懷堂書。
  • 石牌坊
石牌坊,位於道讓鄉白馬梁村三組,清代,李王氏為貞潔夫人而豎石牌坊。
  • 胡家寨
胡家寨,位於道讓鄉燕子村三組,清代,胡氏置三面靠溪的山包砌石圍寨防匪。
  • 穿石洞
穿石洞,位於道讓鄉燕子村一組,山腰一古洞,深500米,與巴河相通,內有兩層土壩,歷代戰亂時人們入洞防護。

道讓鄉地方特產

  • 綜述
道讓鄉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達州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達縣苧麻和達縣烏梅。
  • 達州脆李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達州脆李
  • 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具有強度好、單纖維支數高、纖維長等特點。達縣苧麻的單纖維強度為35~40克,束纖維強度為52克左右;達縣苧麻平均單纖維支數在1900~2200米/克支,纖維支數最高可達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達縣苧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苧麻
  • 達縣烏梅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為《藥典》收載品種“耳梅”。烏梅主產在四川、貴州、福建等地,四川達川區是達縣烏梅的原生資源地和主產區,果實橢圓形,青中透黃,種核屬橢圓籽類型,兩側無稜線,呈流線型邊緣。果肉率85.5%,達縣烏梅初加工後成品呈不規則的耳扁球形,直徑1.5~2.3釐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一端有圓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軟,烏黑色或黑棕色。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小凹點。
2010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達縣烏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烏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