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橋鎮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下轄鎮)

鎖定
石橋鎮,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下轄鎮,地處達川區西部,東與橋灣鎮相鄰,南臨石梯鎮,西接渠縣義和鄉,巴中市平昌縣佛樓鎮,北與巴中市平昌縣涵水鎮接壤,東與虎讓鄉毗鄰。 [8]  [10]  轄區總面積202.7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石橋鎮户籍總人口共計91866人。 [6]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石橋鎮,屬達川區第五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改鄉。1953年3月,鄉改鎮。1956年7月,復為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3年4月,公社改鄉。1985年1月,鄉改鎮。 [8]  2019年12月20日,撤銷原香隆鄉沿河鄉永進鄉洛車鄉道讓鄉。將原洛車鄉、永進鄉、道讓鄉、香隆鄉、沿河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橋鎮管轄。 [2]  [9]  截至2020年6月,石橋鎮轄12個社區和32個行政村, [7]  鎮人民政府駐園丁街148號。 [2]  2019年1月,石橋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2021年,石橋鎮入選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鎮”名單。 [11] 
2011年,原石橋鎮農業總產值13310萬元,工業總產值16800萬元,財政總收入2413.5萬元。 [8]  2015年,原石橋鎮經濟生產總值實現4.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值1.5億元。2016年,原石橋鎮經濟生產總值實現4.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值1.5億元,完成工業投入610萬元,人均純收入增加4449元。 [12]  2019年,原石橋鎮有工業企業5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6] 
中文名
石橋鎮
行政區劃代碼
51170311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
地理位置
達川區西部
面    積
202.78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3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石橋鎮園丁街148號
電話區號
0818
郵政編碼
635039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倒石橋、孝節牌坊、列寧街
車牌代碼
川S
人    口
91866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總人口共計)

石橋鎮歷史沿革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清至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 [8] 
原洛車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置洛車河鄉蘇維埃。
1952年9月,置洛車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10] 
原永進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置回龍鄉蘇維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回龍鎮,屬達川區第五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改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1年,改名永進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10] 
原道讓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道讓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道讓鄉併入虎讓鄉。
1952年3月,復置道讓鄉。
1958年9月,改鄉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10] 
原香隆鄉
1952年7月,置元山鄉。
1958年10月,鄉改公社。
1982年11月,改名香隆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鄉。 [10] 
原沿河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西雙河鄉,屬達川區第五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名雙河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1年12月,改名沿河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10] 
原石橋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紅四方面軍置區、鄉蘇維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石橋鎮,屬達川區第五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改鄉。
1953年3月,鄉改鎮。
1956年7月,復為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鄉。
1985年1月,鄉改鎮。 [8] 
2019年12月20日,撤銷原香隆鄉沿河鄉永進鄉洛車鄉道讓鄉。將原洛車鄉、永進鄉、道讓鄉、香隆鄉、沿河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橋鎮管轄。 [2]  [9] 

石橋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石橋鎮轄列寧、花市、紅衞、后街、樑子5個居民委員會,姚家坪、板凳境、麻油溝、茅坪、新場、四方井、橋樑、東昇、農豐、賴巴石、魯家坪、復興、威武寨、雙堰、百勝、柳池、馮家廟、八一、天棚寨、任家山2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0個居民小組、222個村民小組。 [8] 
截至2020年6月,石橋鎮轄12個社區和32個行政村, [7]  鎮人民政府駐園丁街148號。 [2] 
石橋鎮區劃詳情
后街社區
樑子社區
東昇社區
香隆社區
洛車社區
魯家坪農村社區
插旗山農村社區
紅衞社區
列寧社區
沿河社區
永進社區
道讓社區
中文農村社區
寶井寨農村社區
雲木寨村
蓮花寺村
大林溝村
老君山村
五童坪村
威武寨村
百勝村
高峽子村
温家坪村
騎龍寨村
瓦石坪村
白馬梁村
馮家廟村
——
歇馬廟村
八一村
佛爾巖村
農豐村
關山村
賴巴石村
——
高頂子村
新場村
天棚寨村
燕子村
白廟村
板凳埡村
——

石橋鎮地理環境

石橋鎮位置境域

石橋鎮地處達川區西部,距達川區城區61千米,東與橋灣鎮相鄰,南臨石梯鎮,西接渠縣義和鄉,巴中市平昌縣佛樓鎮,北與巴中市平昌縣涵水鎮接壤,東與虎讓鄉毗鄰。 [8]  [10]  轄區總面積202.78平方千米。 [6] 

石橋鎮地形地貌

石橋鎮地處四川盆東平行嶺谷區、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接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主要為山地、丘陵。境內最高點位於九層寨,海拔960米;最低點位於石盤村,海拔98米。 [8]  [10] 

石橋鎮氣候

石橋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17.3℃,1月平均氣温6.2℃;8月平均氣温27.3℃。平均氣温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無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15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8] 

石橋鎮水文

石橋鎮境內河道屬巴河水系。挑水河自板凳埡村南入境,由南而北,經列寧街入巴河,河道長7.9千米。 [8] 
石橋鎮境 石橋鎮境

石橋鎮自然災害

石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大旱、洪澇、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滑坡災害發生在2007年6月18日,天棚寨、橋樑山體整體滑坡,使100多户無處居住,造成經濟損失約300多萬。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1年9月18日,全鎮100餘户住房受損,造成經濟損失約200餘萬元。 [8] 

石橋鎮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原石橋鎮耕地面積2.6萬畝。 [8] 

石橋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石橋鎮轄區户籍總人口5.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萬人,城鎮化率64%。另有流動人口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8萬人,佔51%;女性2.7萬人,佔49%。人口均為漢族。 [8] 
截至2017年末,原石橋鎮常住總人口39446人。 [3] 
截至2019年末,原洛車鄉户籍總人口9950人;原永進鄉户籍總人口14226人;原香隆鄉户籍總人口7566人;原沿河鄉户籍總人口11289人;原石橋鎮户籍總人口40482人,共計91866人。 [6] 

石橋鎮經濟

石橋鎮綜述

2011年,原石橋鎮農業總產值13310萬元,比上年增長9.8%。工業總產值16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5%。財政總收入2413.5萬元。 [8] 
2015年,原石橋鎮經濟生產總值實現4.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值1.5億元,完成工業投入61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600萬元,財政預算收入3439萬元。
2016年,原石橋鎮經濟生產總值實現4.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值1.5億元,完成工業投入61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600萬元,財政預算收入3439萬元;人均純收入增加4449元。 [12] 
2019年,原石橋鎮有工業企業5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6] 

石橋鎮第一產業

石橋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原石橋鎮生產糧食2.8萬噸,其中水稻2.2萬噸,小麥0.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原石橋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1200噸;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1500噸。
石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原石橋鎮生豬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牛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家禽飼養量2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2011年,原石橋鎮生產肉類2600噸,其中豬肉1500噸,牛肉3噸,羊肉0.6噸;禽蛋3噸;畜牧業總產值439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原石橋鎮累計造林2萬畝,其中防護林1.8萬畝,經濟林500畝,竹林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5萬株,林木覆蓋率46%,活立木蓄積量2萬立方米。2011年,原石橋鎮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5000噸,主要品種有李子、柑橘、西瓜等,其中柑橘2000噸,西瓜500噸。
石橋鎮漁業以人工養殖為主。2011年,原石橋鎮魚塘養殖面積200公頃,產量800噸;水產品總產量1000噸。 [8] 

石橋鎮第二產業

2011年,原石橋鎮工業總產值16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3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886萬元,比上年增長21%。 [8] 
2016年,原石橋鎮新增企業兩家,技改企業5家,新發展微型企業6家。 [12] 

石橋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原石橋鎮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8] 
2015年,原石橋鎮擁有老街和新區大小街巷41條,有上規模的大型超市5家,商貿市場2處,百貨店320個,便利店510個,旅館22家,可同時接待遊客500餘人入住。

石橋鎮交通運輸

石橋鎮境內有202省道由南向北橫穿境內,境內長7千米。巴達鐵路過境。2014年,202省道升為國道G542線。 [14] 
2011年末,原石橋鎮有通鄉公路長8千米;村道總長80千米,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 [8] 

石橋鎮社會事業

石橋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石橋鎮有幼兒8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5所,在校生4530人,專任教師14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760人,專任教師25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
2011年,原石橋鎮教育經費達1825萬元。 [8] 

石橋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原石橋鎮有線電視用户6200户,入户率16.3%。 [8] 

石橋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石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1個,其中門診部(所)21個;病牀100張,固定資產總值322萬元。專業衞生人員69人,其中執業醫師23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17人。2011年,原石橋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6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8] 

石橋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末,原石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50户,人數612人,支出102.8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長7%;城市醫療救助367人次,支出18.5萬元,比上年增長22%。
2011年末,原石橋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00户,人數2005人,支出144.4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長33%。
2011年末,原石橋鎮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3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1家,牀位80張,收養農村五保60人。 [8] 

石橋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石橋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3萬份(冊),業務收入200萬元,其中純收入80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2.4萬户,移動電話用户3.5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3萬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60萬元。 [8] 

石橋鎮基礎設施

2011年末,原石橋鎮鎮區自來水廠1家,年供水30萬立方米;排水管道5千米;鎮區供電站1個。園林綠化2011年末,鎮區綠化面積0.3公頃。 [8] 

石橋鎮歷史文化

石橋鎮地名由來

石橋鎮原名“石橋河”,因場鎮境內的15座石拱橋而得名石橋鎮。 [8] 

石橋鎮文物古蹟

  • 綜述
石橋鎮有倒石橋、孝節牌坊、列寧街、列寧公園、紅軍碑刻石林、高寺寨語錄碑、黎純墓、三教寺摩崖造像、威武寨古院落”等文物古蹟。
石牌坊
列寧街共有四座石牌坊,分別為清嘉慶、同治、光緒年間建造,依次編為一、二、三、四號坊。
一號坊:清同治八年 (1870年)正月,奉皇上"恩賜",下達"聖旨",由奉政大夫馬春芳之妻許氏所建,同治、光緒、年間建,坊寬7.04米,高7.09米。
二號坊:清嘉慶二十一年 (1817年)仲夏,為馬洲之妻郭氏所建,坊寬9.49米,高8.7米。
三號坊:清同治九年 (1871年),為故處士徐文點之妻李氏所建,坊寬9.48米,高8.7米。
四號坊: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1年),系武生徐定國之妻汪氏所建,坊寬7.5米,高8.5米。
以上四坊一色三層斗拱,層層飛檐,古樸雋秀。每坊額端分別鏤雕有"五龍捧聖"、"雙鳳朝陽"等圖案,其間浮雕"八仙過海"等神話故事,園雕"桃園結義"、"三戰呂布"、"二十四孝"等歷史故事,同時與有精雕細鏤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琴棋書畫等。
石牌坊
  • 倒石橋
倒石橋,位於場石橋鎮鎮以北1千米處,為過往行人方便,連接東西,於明朝所建,橋長18米,寬4米,高8米,為單孔石拱橋,拱背中心突出有單龍戲珠,保存完好。
  • 老街
石橋古鎮區以傳統的街巷格局保存比較完整,有長短老街道11條,分別由八省移民各姓所建。其街面排列整齊,斜坡青石板街面,街房建築多為空仿逗榫,房屋正面多有掉腳木質櫃枱,小青瓦蓋房。
撫州街(今紅衞路):由江西省撫州市的移民所建,東起文昌宮,西至場口,全長195米。
廣東街 (今花市街):由廣東的移民所建。後因長期從事棉花交易,更名花市街,下起平橋煙市街,上與列寧街相接,全長130米。樑子街、大井街、平橋街、煙市街、糖市街等,分別由各省移民建造。
  • 列寧主義街
碑文 碑文
石橋鎮內有一條石板鋪路、木板牆壁、青瓦層面、四座清代牌坊橫跨的列寧主義街,簡稱“列寧街”。全長694米,有210間街房。街上由東向西一字排開四座仿木結構的石牌坊,古僕雋秀,雕刻精美,重檐半拱。其中第二道牌坊橫額正中雕刻着“列寧主義街”,其“列寧”二字為橫書,每字約1平方米,“主義街”三字略小,為直書。鎮內尚存“打倒帝國主義、武裝擁護蘇聯”、“打倒國民黨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工農專政”、“活捉楊森,活捉劉湘”、“擁護紅軍、擴大紅軍”等38幅石刻宣傳標語,為紅軍文化特色,被譽為“中國紅色第一街”。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底,紅三十軍政治部進駐石橋鎮,組織赤衞軍、童子團、宣傳隊開展建政、擴紅宣傳活動,書寫標語口號,雕刻宣傳標語,進行街頭、鄉場宣傳表演。而由紅三十軍政治部建立,以蘇聯革命導師列寧命名的列寧主義街,則標誌着石橋鎮在當時已是蘇維埃政權的中心。
1979年,達縣革命委員會批准列寧街為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列寧主義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列寧主義街被命名為達川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達州市人民政府公佈列寧主義街為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國家旅遊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將“石橋列寧街”列入川、陝、渝紅色旅遊經典區; [12]  2005年,列寧主義街被國家旅遊局正式列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3,列寧主義街被省政府納入川陝渝紅色環形旅遊金三角。 [4]  2013年,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 三教寺摩崖造像
三教寺摩崖造像,距石橋鎮3千米處,清代鑿於高8.5米、寬13米、距地面2米的巖壁上,存有佛像260餘尊。

石橋鎮民俗文化

石橋鎮歷史文化悠久,傳統文化有煙花、龍燈、獅舞、噴吶、燒火龍、煙花架、翻山鉸子、孔明燈、小丑劇、打花鼓、金錢板、抬花轎、踩高蹺等,其中“燒火龍”和“翻山鉸子”已被確定為四川省省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
  • 燒火龍
石橋火龍鬧春已延續千年。整個活動貫穿了請龍、龍點睛、龍請水、燒火龍、送龍等民俗風情,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古時石橋是旱碼頭,古石橋人為了祈求上天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春節的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連續五夜,全鎮及方圓百里十萬羣眾燒火龍鬧新春,因此石橋古鎮素有“火龍之鄉”美譽,而且一百多年來從未間斷。“燒火龍”已列入省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
燒火龍
  • 翻山鉸子
“翻山”指舞動道具的方式,舞蹈表演擊鉸時,要揮動鉸繩,或甩過頭頂,或繞過腰、腿翻來覆去地打擊而得名;“鉸子”既是樂器,也是道具。“翻山鉸子”是一種揮舞和擊打鉸子(銅質小鑔)的漢族民間舞蹈。舞蹈通過擊鉸場面,展現了豐收後的喜悦。
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四川卷》記載,四川漢族民間舞有39種85個節目,“翻山鉸子”就是其中之一,“翻山鉸子”已列入省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
翻山鉸子 翻山鉸子

石橋鎮風景名勝

石橋鎮有挑水河、浣花溪、九層寨山、仙女山、高橋水庫等景點。

石橋鎮地方特產

  • 綜述
石橋鎮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達州脆李,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達縣苧麻和達縣烏梅。
  • 達州脆李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達州脆李
  • 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具有強度好、單纖維支數高、纖維長等特點。達縣苧麻的單纖維強度為35~40克,束纖維強度為52克左右;達縣苧麻平均單纖維支數在1900~2200米/克支,纖維支數最高可達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達縣苧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苧麻
  • 達縣烏梅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為《藥典》收載品種“耳梅”。烏梅主產在四川、貴州、福建等地,四川達川區是達縣烏梅的原生資源地和主產區,果實橢圓形,青中透黃,種核屬橢圓籽類型,兩側無稜線,呈流線型邊緣。果肉率85.5%,達縣烏梅初加工後成品呈不規則的耳扁球形,直徑1.5~2.3釐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一端有圓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軟,烏黑色或黑棕色。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小凹點。
2010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達縣烏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烏梅

石橋鎮榮譽稱號

1981年,原石橋鎮被國家文化部授予“農村文化藝術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2] 
1991年,原石橋鎮被省建設廳列入“全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 [12] 
1992年,原石橋鎮被原達縣地區選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2] 
2003年,原石橋鎮進入全省100個重點鎮之列。 [12] 
2004年,原石橋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鎮。 [12] 
2007年,原石橋鎮被四川省評為“首批民間藝術特色之鄉”。 [12] 
2014年,原石橋鎮再次列入全國重點鎮。 [12] 
2019年1月,石橋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2021年,石橋鎮入選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鎮”名單。 [5]  [11] 
2021年8月,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