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偪仄行贈畢曜

鎖定
《逼仄行贈畢曜》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向友人感嘆生平不遇和貧窮,並邀請友人來飲酒,是詩人率意之作。全詩以速寫的筆觸真實而具體地寫出了詩人居官和日常生活的窘狀,以及思友之情,語言通俗,筆調詼諧,詩人的言談笑貌躍然紙上,藝術上頗為成功。
作品名稱
偪仄行贈畢曜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作品別名
偪側行贈畢四曜
贈畢四曜

偪仄行贈畢曜作品原文

逼仄行贈畢曜
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
可恨鄰里間,十日不一見顏色
自從官馬送還官,行路難行澀如棘。
我貧無乘非無足,昔者相過今不得。
實不是愛微軀,又非關足無力
徒步翻愁官長怒,此心炯炯君應識
曉來急雨春風顛,睡美不聞鐘鼓傳。
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
已令請急會通籍,男兒性命絕可憐
焉能終日心拳拳,憶君誦詩神凜然
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街頭酒價常苦貴,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1] 

偪仄行贈畢曜註釋譯文

偪仄行贈畢曜詞句註釋

⑴逼仄:謂居住密近。一説所居巷子狹隘簡陋,一説為相逼之意。仄,一作“側。”畢曜:乾元二年(759)後任監察御史,此前情況不詳。
⑵子:指畢曜。
⑶鄰里:鄰居。古以五家為鄰,五鄰為裏。
⑷不一見顏色:不見一面。
⑸“自從”句:指至德二載(757)二月,唐肅宗議收復兩京,盡括公私馬以助軍。
⑹無乘:無馬可騎。
⑺“實不”二句:一本二句起處無“實”“又”二字。不是,一作“未敢”。愛微軀,一作“慵相訪”。
⑻炯炯:明亮的樣子。
⑼蹇(jiǎn)驢:跛驢。蹇,跛足。
⑽朝天:朝見皇帝。
⑾“已令”句:一作“已令把牒還請假。”請急,請假。通籍,即註冊。官員入朝,將記有姓名、年齡、身份的竹片掛在宮門外,經核對,合者乃得入宮。記名於門籍稱通籍。
⑿性:一作“信”。
⒀拳拳:懇切、忠謹的樣子。
⒁凜然:嚴肅的樣子。
⒂辛夷:香木名,又稱木蘭,落葉喬木,花大,外紫內白。亦:一作“又”。
⒃方外:世俗之外。
⒄速宜:一作“徑須”。
⒅“恰有”句:《全唐詩》注:建中三年,置肆釀酒,斛收直三千。 [2] 

偪仄行贈畢曜白話譯文

要説鄰近,你我住得多麼近,我住巷南你就在巷北。
可惜我們雖然是鄰居,但十天都沒有見到一次面。
自從把官馬交還了官家,道路就像佈滿荊棘般艱難。
我家貧窮沒有車馬,我倒不是沒有腳,以前能夠拜訪你,但如今不行了!
這倒不是珍惜微賤之身駆,也不關腿腳無力走不動;
只因徒步行路會有損官家體面,擔心官長髮怒,所以只好躲在家中不能去看你。
害得我因為想念您通宵眼巴巴地睡不着,您可知道。
今天黎明下了一陣急雨,春風狂吹,我睡得很甜沒有聽到報曉的鐘鼓聲。
東家答應把一頭瘦驢借我,可是道路太滑,還是沒騎着去上班。
我已派人去請假,登記注了冊。唉,男兒的性命真可憐!
豈能整天網在家中空想您?想您朗誦詩篇那種嚴肅的神情就愈發希望見面。
辛夷花剛開花就要凋謝,何況我和您都不是壯年。
街頭的酒價苦於太昂貴,連那些闊氣的域外酒徒也很少能醉眠。
請您快來跟我喝一斗,我現在恰好還有三百青銅錢。 [2]  [3] 

偪仄行贈畢曜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時杜甫在左拾遺任上。這是作者感嘆生平不遇和貧窮的率意之作。 [2]  [3] 

偪仄行贈畢曜作品鑑賞

偪仄行贈畢曜整體賞析

此詩以詼諧的筆調,寫作者居官窘狀和思友之情,用速寫的筆觸真實而具體地勾勒出他日常生活的情況。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是以詩當簡,要畢曜到他的住處喝酒,但寫得拐彎抹角,頗有意思。
詩人一上來就訴苦,等到他的苦訴得差不多了,這才情真理足地提出邀請,令對方推辭不得。“逼仄何逼仄”,是説逼得沒辦法了。起得突然,引人入勝。後面接連訴説幾件不順心的事,揭出“逼仄”的緣由。最後誠摯地發出邀請,水到渠成。
全詩寫得真率、親切、幽默而略帶苦澀味,詩人的言談笑貌躍然紙上,讀之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甚至連並未明言的滿肚皮不合時宜的情緒也隱約可觸,藝術上頗為成功。 [3] 

偪仄行贈畢曜名家點評

宋·範晞文對牀夜語》:老杜《鼻仄行》:“自從官巧送還官,行路難行澀如棘。”……下三字似乎趁韻,而實有工於押韻者。
明·王嗣奭杜臆》:信筆寫意,俗語皆詩,他人反不能到。真情實事,不嫌其俗。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學鮑。
清·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杜五言力追漢魏,可謂毫髮無憾、波瀾老成矣。七言間有頹然自放,工拙互陳。宋儒自以才力所及,專取此種為詩派,終覺入眼塵氣。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大旨只是傷貧。率意之作,宋人每效之。
清·楊倫杜詩鏡銓》:五字突然而起,下意俱從此生出。轉(“我貧無乘”句下)。又翻一波(“東家蹇驢”二句下)。二句倒文(“已令請急”二句下)。蔣雲:住得脱灑,亦復蕭瑟(末二句下)。只是不能親來訪畢一意,既貧難具馬,又不可徒步,至告假後更不便出門,作三層寫出,語意曲折。是招畢飲小簡,坦率開宋人之先。 [4] 

偪仄行贈畢曜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5
  • 2.    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05-206
  • 3.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44-345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962-963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