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賈閣老出汝州

鎖定
《送賈閣老出汝州》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送賈閣老出汝州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送賈閣老出汝州作品原文

送賈閣老出汝州
西掖梧桐樹,空留一院陰。
艱難歸故里,去住損春心。
宮殿青門隔,雲山紫邏深。
人生五馬貴,莫受二毛侵。 [1] 

送賈閣老出汝州註釋譯文

①賈閣老:即賈至。②西掖:中書省在右,因稱之為右曹,又稱西掖。③二毛:指頭髮斑白。 [1] 

送賈閣老出汝州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在“樂充宮廷,芬樹羽林”,一派和平肅穆的景象背後,卻隱藏着日益尖鋭的政治衝突。這年春天,賈至由中書舍人出為汝州刺史,,就是這一衝突的表面化。此事新舊《唐書》賈至本傳均漏載,最早見於杜甫這首《送賈閣老出汝州》。
仇兆鰲注:“據此詩,賈出汝州,在乾元元年之春。考《肅宗本紀》,九節度師潰,刺史賈至,奔於襄鄧,在次年三月,與此詩前後相合。” [1] 

送賈閣老出汝州作品鑑賞

首聯有人去樓空之感。賈至洛陽人,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與洛陽鄰近,故曰“故里”。《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頷聯言中途跋涉艱難、彼此相思腸斷。汝州梁縣(今臨汝)有紫邏山(見《九域志》)。頸聯言去者不見長安(漢代長安霸城門俗稱青門),住者不見汝州。古代諸侯乘車套五匹馬,太守為一地的長官,亦用五馬,故以五馬為太守的美稱。尾聯表示安慰的意思,是説人生在世能做到刺史也很高貴了,千萬不要因此感到難過而變老。錢謙益説:“賈至本傳不載出守之故,杜有《別賈嚴二閣老》及《寄嶽州兩閣老》詩,知其為房琯黨也。琯與武尚未貶,而先出至者,以普安郡制置天下之詔,至實當制,故先去之也。嶽州之謫,亦本於此。公詩有‘艱難’、“去住’之句,情見乎詞矣。”又説:“按十五載八月,玄宗幸普安郡,制置天下之詔,房琯建議,而至當制。琯將貶而至出守,其坐琯黨無疑矣。至父子演綸,受知於玄宗,肅宗深忌蜀郡舊臣,至安能一日容於朝廷?其兩貶嶽州,雖坐小法,亦以此故也。……琯既用事,則必汲引至、武,故其貶也,亦聯翩去。”(《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箋)認為賈至、嚴武是深為肅宗所忌的房琯一黨,出賈至為汝州刺史是有計劃打擊蜀郡舊臣行動的第一步,這都是很有見地的。其實老杜在後來寫的《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中早就明白地談到了房琯同賈至、嚴武以及自己在政治上休慼與共的密切關係:“每覺升元輔,深期列大賢。秉鈞方咫尺,鎩翮再聯翩。禁掖朋從改,微班性命全。青蒲甘受戮,白髮競誰憐?”意思是説:開初每以為房琯做了宰相,將重用賈、嚴諸賢,誰知他當權不久,同官多遭遷謫;去歲我冒死疏救房琯,如今衰顏羈旅又有誰憐?——乾元元年六月,房琯貶為邠州刺史,嚴武貶為巴州刺史,杜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秋,賈至又因九節度之師潰於滏水而逃奔襄、鄧獲罪貶為嶽州司馬(詳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賈至考》)。老杜《寄賈嚴兩閣老》詩作於乾元二年秋在秦州時,其中論及房琯、嚴武和他自己“鎩翮再聯翩”連遭遷謫之事雖然都發生在出賈至為汝州刺史之後,但從他“青蒲甘受戮”的表白看來,他早就意識到這場鬥爭的嚴酷,而他也甘願冒最大風險去參與這一場鬥爭。由此可見,當賈至出守汝州、他寫送別詩時,他不會不料到隨之而來的一連串打擊。“艱難歸故里,去住損春心”!他心底的痛苦和憂傷,遠比一般離情別緒要深沉得多。有了這種粗略的瞭解,再回過頭來看他的“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之句,就覺得前面説這顯示了他為人的認真和對事的鄭重還嫌泛泛。看起來,他草諫書、上封事,十之八九是在爭取皇帝,進行嚴肅的鬥爭;只不過當時他對形勢的估計可能要好一些,詩中流露出來的情緒顯然樂觀得多。 [1] 

送賈閣老出汝州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2] 
參考資料
  • 1.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39-340
  • 2.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