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楊長史赴果州

鎖定
《送楊長史赴果州》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首聯二句明知故問,強調了蜀道之難,表明了對友人遠行的擔憂;頷聯二句,一為空間,一為時間,真切具體地寫出了友人行程之遠,離別之久;頸聯二句,通過對旅途情景的想象,表達了對友人入蜀旅途的關切;尾聯二句是對別後的想象和對友人的囑咐。全詩抒寫對友人遠道入蜀的關切之情,以數目字的誇張手法描繪了官橋的巫祝,樹叢的女神祠等蜀道上特有的風物,形象地表現了蜀地的險阻和風物的優美,具有超俗的畫意和詩情,渾然神秀,無跡可求。
作品名稱
送楊長史赴果州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題    材
送別詩

送楊長史赴果州作品原文

送楊長史赴果州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1] 

送楊長史赴果州註釋譯文

送楊長史赴果州詞句註釋

⑴楊長史:楊濟,後來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長史,官名,秦置。漢相國、丞相,後漢太尉、司徒、司空、將軍府各有長史。參閲《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一》。其後,為郡府官,掌兵馬。唐制,上州刺史別駕下,有長史一人,從五品。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因南充城西有盛產柑橘的果山,故名為果州。
⑵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秦嶺太白山:褒水南注漢水 ,谷口在今陝西省勉縣褒城鎮北;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今陝西省眉縣西南。通道山勢險峻,歷代鑿山架木,於絕壁修成棧道,舊時為川陝交通要道。幰(xiǎn):古代車上的帷幔,代指車輛。
⑶之子:這個人,指楊長史。
⑷鳥道:形容道路險峻狹窄,似乎只有鳥能飛過。
⑸猿聲:一種“猿啼”。十二時:古時分一晝夜為十二時,以干支為記。《左傳·昭公五年》杜預注有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映、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名目,雖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時。至以十二支記時,《南齊書·天文志》始有之。
⑹官橋:官路上的橋樑。祭酒:酹酒祭神靈,古人出行前祭祀路神。清人高步瀛認為,“祭酒”用張魯的典故。張魯以五斗米道收攏人心,稱受道之人為祭酒。他的祭酒們主持建造義舍,供路人使用。張魯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教祖張陵之孫,一開始投靠益州牧劉焉,劉焉死後與其子劉璋失和,割據漢中地區,後投降曹操。
⑺山木:山中的樹木。女郎祠:張魯女之祠堂。《水經注》載,五丈溪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女郎道,山下有女郎廟及搗衣石,傳言是為紀念張魯的女兒。
⑻子規:杜鵑鳥的別名,又名蜀魄、蜀魂、催歸。傳説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它總是朝着北方鳴叫,六、七月鳴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迴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 [2]  [3] 

送楊長史赴果州白話譯文

褒斜道狹險容不下車輛,你這位君子離京將去哪裏?
險絕的鳥道綿延千餘里,兩岸猿啼會連續晝夜十二時!
官橋邊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山林中掩映着女神的廟祠。
分手之後我們只能同看明月,你且多聽子規而生歸思! [2]  [3] 

送楊長史赴果州創作背景

《送楊長史赴果州》是王維晚年時期的作品,為送別友人楊濟入蜀而作,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 [2] 

送楊長史赴果州作品鑑賞

送楊長史赴果州整體賞析

詩歌以著名的險峻要道“褒斜”開篇,簡要寫出行人道路險阻難行。對於不瞭解蜀道的讀者來説,“不容幰”即道路容不下車的帷幔(也即容不下車)的描寫,足以讓讀者想象出褒斜險徑的狹窄難行。第二句以一聲嘆息,傳達出作者的擔憂之情。三、四兩句只是徑筆直敍,卻寫得分外生動、精彩。因為三、四兩句提出蜀道之行的兩個要點:險絕的道路非常漫長、沿途比較荒涼。“一千里”“十二時”既對仗工穩精妙,又極其貼合所要表達的句意。恰當的語詞組合讓此聯讀來渾然天成。五、六兩句反覆用張魯的典故。高步瀛認為,張魯的祭酒開的義舍、為女兒建的寺廟都屬於義俗荒陋”,按照正統讀書人的理解,五斗米教實際上就是一種迷惑百姓的邪教。這兩句以典故寫出沿途景緻,突出一種不同於京城地區的巴蜀風情。“別後”一句意與南朝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相近。結句“子規”一詞既突出蜀地風情,又寫出詩人盼望友人歸來的情感。
此詩起句“褒斜”古徑以陝西為起點,經“一千里”推進到漢中地區(頸聯),進而到達果州(尾聯)。“褒斜”“鳥道”“官橋”照應緊密,“山木”“猿聲”“子規”互相映襯。首聯以“去何之”送別,末句以“聽子規盼歸。可以説全詩章法極其緊密精巧。
隨着閲歷的加深和藝術上的成熟,王維晚年的作品審美選擇更加入妙,點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這首詩興韻寄於風土,詩中官橋的巫祝,樹叢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風物。作者又善於用數目字加以誇張,一千里寫盡鳥道,十二時寫盡猿啼,完全避開了送別俗套,寥寥幾筆就把蜀地的險阻和風物的優美寫出來,具有超俗的畫意和詩情。首尾兩聯寫盡的關切和相思,渾然神秀,無跡可求。紀曉嵐説“一片神骨,不必凡馬空多肉”,的確道出了此詩的妙處。 [2]  [3] 

送楊長史赴果州名家點評

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此等絕似太白。譚雲:“君應”二字,吞吐難言(末句下)。 [4] 
明末清初·唐汝詢唐詩解》:首聯親知想頭,次聯無然渾成。三聯紀道所歷,以想其頓舍。 [4]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陳繼儒曰:三四清絕。徐充曰:司空曙《送流人》詩云“山村楓子鬼,江廟石郎神”,近此五六句法。末二句言見月則同,聽子規則異,意妙。 [4] 
明末清初·邢昉唐風定》:摩詰包孕甚廣。精麗近沈、宋,沈、宋無其閒澹;空秀似襄陽,襄陽遜以菁英。此體中神聖工巧備矣。 [4] 
清·姚鼐五七言今體詩鈔》:已似大曆間人。 [4] 
清·吳煊、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註》:收忌太平熟,此惟得之。顧雲:荒落之景、悽楚之情可想。清古。 [4] 
清·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佻倩之章。三四最異,徑筆能寫出。三四是此家直置一種本色,五六亦爾,乃以過出結緒。 [4]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曰:高華俊爽。 [4] 

送楊長史赴果州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
  • 2.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59-160
  • 3.    張 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291-293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08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