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楊少府貶郴州

鎖定
《送楊少府貶郴州》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寫給被貶謫異地的友人楊少府。前四句想象朋友途中經過的名山大川,表現了旅人的愁苦之情;後四句想象旅途中實際存在的兇險,並用賈誼的典故以寬慰朋友。全詩融情於景,用典恰切,意味深長,形象地表現了對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寬慰。
作品名稱
送楊少府貶郴州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題    材
送別詩

送楊少府貶郴州作品原文

送楊少府貶郴州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近,惡説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裏出湓城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1] 

送楊少府貶郴州註釋譯文

送楊少府貶郴州詞句註釋

①楊少府:名不詳。郴州:今屬湖南省。
②若為:猶言“怎堪”。
③北渚:北面的水涯。三湘:指沅湘、瀟湘、資湘。湘水發源匯瀟水,謂之瀟湘;及至洞庭陵子口,匯資江,謂之資湘;又北與沅水匯於湖中,謂之沅湘。
④五兩:古代候風的用具。用五兩(一説八兩)雞毛製成。許慎《淮南子注》:“綄,候風也。楚人謂之五兩也。”
⑤青草瘴:春夏之交時所生的瘴氣。夏口:古地名,位於漢水下游入長江處,由於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故名。
⑥湓城(pén):歷史古縣名,隋大業二年(606年),改彭蠡縣為濫城縣,均屬九江郡。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內。
⑦長沙:此用西漢賈誼典故。賈誼受到漢文帝賞識,很快升任太中大夫,但也因此受到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被謫為長沙王太傅,後世因此稱賈誼為賈長沙、賈太傅。
⑧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國詩人屈原。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及渡湘水,歷屈原放逐所經之地,對前代這位竭誠盡忠以事其君的詩人的不幸遭遇深致傷悼,作《吊屈原賦》。 [2] 

送楊少府貶郴州白話譯文

明天您就要到衡山和洞庭湖那邊去了,怎堪對着秋天的月亮,聽着淒厲的猿聲呢。
憂愁地看着北面水涯,三湘路途遙遠,厭惡地説起楚國正是候風吹拂。
瘴氣瀰漫青草的時候經過夏口,浪花如白頭時離開湓城。
長沙不會久留才子的,不必像賈誼一樣憑弔屈原。 [2] 

送楊少府貶郴州創作背景

郴州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唐代時期的氣候和現在的氣候有一定差異處。竺可楨認為,公元七世紀是一個温暖濕潤的時代。高温濕潤的南方地區在當時被認為氣候不太宜人,瘴氣叢生。王維的朋友被任命為郴州知府,即朝廷將此人排擠到了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當官。王維作此詩送別朋友。 [2] 

送楊少府貶郴州作品鑑賞

送楊少府貶郴州整體賞析

此詩首句首先排列出朋友途中經過的名山大川:衡山與洞庭,在崇山峻嶺與漭漭湖澤間,伴隨朋友的是淒厲的猿聲。古人認為,猿叫聲淒涼哀婉,引人落淚。酈道元水經注》引民歌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遠謫之人,望着秋月,聽着猿聲,心中無限孤寂愁苦。由於人心中的愁苦,所以看到湘水,吹到楚風,都覺得難受。
頸聯繼續描寫朋友旅遊的艱辛。作者採取了類似作畫的手法,第五句“青草瘴”將夏口地區寫入一片青翠朦朧之中,然而,這種青草色中,卻伴隨着致命的瘴氣。第六句將湓城置於白浪滔天的景象中。若只是觀景,尚覺景色壯麗,可是作為乘坐小船的乘客來説,這一景象足以讓他提心吊膽。前四句只是寫旅人的愁苦之情,而五六兩句,則寫到了旅途中實際存在的兇險,將詩意更推進一層。尾聯作者沒有繼續對朋友旅途中的見聞、感受和遭遇進行想象描寫,筆鋒一轉,用賈誼的典故寬慰朋友。賈誼任長沙王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但不幸的是,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感歉疚,抑鬱而亡,年僅三十三歲。賈誼曾在長沙王太傅任內,憑弔同樣遭受朝廷排擠的詩人屈原。賈誼自入朝之後一直受皇帝賞識,他被貶謫是朝廷勢力角逐的結果,皇帝本人是有意重用賈誼的,所以僅三年之後就召回了賈誼。詩人最後用賈誼的典故寬慰朋友作為受到賞識的才子,遠謫郴州的日子並不會太久。
無論人生境遇如何,一個人是不宜一直沉溺於悲傷之中的,作詩亦如此。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應該自己去想開、看開,作詩也不宜一味地悲傷淒涼,尤其是贈予逆境中的朋友的詩歌,應當像王維在這首詩中一樣,嘗試寫出了對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寬慰。 [2] 

送楊少府貶郴州名家點評

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顧雲:善賦矣。臨結又用一故實翻繳公案,用意忠厚,其味深長,他作所無。 [3]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維詩調清氣逸,諸律中之佳者。 [3]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五六語非漫下,正是別情種處。氣自項聯貫下,與“黃河磧裏沙為岸、白馬津邊柳南城”者自別。 [3] 
明末唐汝詢唐詩解》:三四弱在“愁看”、“惡説”四字。五六濫觴晚唐。 [3] 
明末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悽楚自在,結不沾惹君上,渾厚。 [3] 
清初錢牧齋、何義門《錢何評註唐詩鼓吹》:三四抽出筆來,曰“愁看”,曰“惡説”,又重寫一段惜別光景,此真絕妙文章,絕細手筆也。 [3] 
清初金聖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此前解,手法最奇。看他一二,公然便向並未曾別之人,預先用勾魂攝魄之筆深探入去,逆料其後來到衡山,到洞庭,必不能對秋月而聽猿聲者。於是三四方更抽筆出來,重寫“愁看北渚”、“惡説南風”,目今一段惜別光景。此皆是先生一生學佛,探入旋陀羅尼法門,故能有如此精深曲暢之文也。 [3] 
清代毛奇齡、王錫《唐七律選》:詩律至此,椎重之氣稍息矣,然故未佻也。 [3] 
清代毛張健《唐體膚詮》:六句彬州,尾聯結出貶謫,易明。妙在六句中寫景物風波之異,貶謫意已動。 [3] 
清代屈復唐詩成法》:六句寫愁景,句句令貶郴州者愁死,至七八方逼出“不久”、“何須”四字,足令少府開顏。此前六一段,後二一段,格奇。然一首中七用地名,雖氣逸不覺,必竟非法。 [3] 
清代吳煊、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註》:顧雲:清響。此,(按指“惡説”)是字法,極有關鍵,不同挑弄之虛字也。音節甚高,筋節亦動盪。 [3]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不能北歸,反惡南風,語妙意曲。 [3] 
清代譚宗《近體秋陽》:悲者語多婉,憤者氣多直。二句直起,既浩而憤,復險而悲(首二句下)。 [3] 
清末王闓運湘綺樓説詩》:起不作勢,卻掃除門面語。 [3] 

送楊少府貶郴州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8
  • 2.    張 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21-124
  • 3.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34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