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劉司直赴安西

鎖定
《送劉司直赴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作於詩人送友人劉司直赴邊時。前兩聯寫景,介紹友人赴邊的道路情況,指出路途遙遠,寂寞荒涼,環境惡劣;第三聯以想象描繪了絲綢路上的特異風光,仍是寫景,但色調感情陡轉;最後一聯希望劉司直出塞建功立業,弘揚國威,同時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報國豪情。全詩熔寫景、説史、抒情於一爐,字裏行間流淌着作者對友人始終如一的深情。
作品名稱
送劉司直赴安西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題    材
送別詩

送劉司直赴安西作品原文

送劉司直赴安西
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1] 

送劉司直赴安西註釋譯文

送劉司直赴安西詞句註釋

⑴劉司直:作者友人,生平字號不詳。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獄)有司直六人,從六品上。安西:指安西都護府
⑵絕域:指極遠的地域,此指西域。《管子·七法》:“不遠道里,故能威絕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陽關道:指古代經過陽關通往西域的大道。陽關: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⑶沙:一作“煙”。塞塵:塞外的風塵。代指對外族的戰事。唐韓愈烽火》詩:“登高望烽火,誰謂塞塵飛。”
⑷三春: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漢班固《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⑸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輕重己》:“十日之內,室無處女,路無行人。”
⑹苜蓿(mùxu):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產西域各國,漢武帝時,張騫使西域,始從大宛傳入。《史記·大宛列傳》:“(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萄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天馬:駿馬的美稱。漢武帝聽張騫説大宛出產良馬,便遣使持千金及金馬赴大宛求購。大宛王毋寡愛其寶馬,不願給漢使,漢使以大軍將至相威脅。毋寡認為西漢遠在東方,不會派大軍遠襲大宛,乃襲殺漢使,掠走其財物。漢武帝聞使者被殺,財物被劫,先後兩次征討大宛,攻至大宛都城貴山後,漢軍與大宛議和,取其寶馬數十匹,中等以下馬三千餘匹。大宛駿馬因品種優良,被稱為“天馬”。
⑺蒲桃:即葡萄,原產西域,西域人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逐:隨。漢臣:漢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漢族政權的臣子。《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
⑻當:應當。令:使。外國: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權。後以指本國以外的國家。《史記·大宛列傳》:“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
⑼覓:尋求。和親: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關係與邊疆各族統治者結親和好。歷史上大多以公主或將宗室女子封為公主遠嫁異國,以換取一定時間的邊疆和平。唐蘇鬱詠和親》:“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 [1]  [2]  [3] 

送劉司直赴安西白話譯文

通往西域遙遠的陽關道上,舉目惟見邊塞的煙氣和沙塵。
整個春天只偶有大雁飛過,萬里路上很少見到行人。
苜蓿草將隨着汗血馬傳入,葡萄種也帶隨着漢家使臣。
這一去自應讓外族害怕,使他們不敢再強求和親。 [2] 

送劉司直赴安西創作背景

王維的友人劉司直赴邊疆參加都護幕府,王維作這首詩送別。當時唐朝與突厥、契丹締結和親之約,都缺乏成效,因此有結聯的議論。 [2] 

送劉司直赴安西作品鑑賞

送劉司直赴安西整體賞析

此詩對塞外景緻的描寫讀來讓人覺得酸楚。漫天的沙塵、無邊的沙漠、行人稀少的道路、鳴叫高翔的大雁,都是塞外的實境實事。因其景真,故而讀者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塞外使臣的艱辛。
“苜蓿隨天馬,葡桃逐漢臣”兩句皆與張騫出使西域有關。苜蓿、天馬、葡桃(葡萄)都是以西域傳入中國,在中原廣受歡迎的西域物種。和西域的友好交流對中原文明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張騫與西域結盟的過程比較曲折。漢朝聽説匈奴殺了大月氏的國王、侵佔了大月氏的領土並用大月氏國王的頭骨作飲器,希望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但張騫歷經艱辛來到大月氏,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多,發現大月氏新國王滿足於新的國土,既無意東還抗擊匈奴,也不與漢朝結盟。後來漢朝攻下河西之地,並在漠南大敗匈奴主力。張騫此時再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國,不僅僅是大月氏,都積極與漢朝結盟。故此詩結句感慨“當令外國懼”。使者此去西域,也是希望與西域民族結盟,但結盟有不同的形式,而和親是一種不理想的結盟形式。和親的公主往往要屈從於一些在中原人看來非常屈辱、匪夷所思的習俗,比如王昭君先後嫁給呼韓邪單于和他的兒子,劉細君先後嫁給烏孫王獵驕靡和他的孫子。和親公主還會攜帶大量的財物、僕從作為陪嫁。對於朝廷來説,和親是一種耗費巨大且不甚體面的結盟方式,故而王維希望使臣這次能夠談得更好的結盟條件。
這首詩將史事融入送行時對路途險遠的渲染中,全詩從寫景到説史,又從説史到抒情,曲曲折折,而於字句之間流淌不絕的,則是詩人對於友人始終如一的深情。 [2]  [3] 

送劉司直赴安西名家點評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劉雲:無意之意。 [4]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蔣春甫曰:是安西語。 [4]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起便酸楚,中俱實境實事。 [4]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三四清警自在。 [4]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結語壯。與《送平澹然》詩同調。周珽曰:唐時吐蕃強盛,每爭安兩,中國常與之和親,以公主嫁吐蕃,大損國威。故此詩結勵劉司直當別建遠漠,俾夷人畏服,勿敢希蹈前圖,致重國恥。通篇典雅醇正,音合大調。黃家鼎曰:慘淡。 [4] 
清代吳煊、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註》:氣此是雄渾一派,所謂五言長城也。 [4]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一氣渾淪,神勇之技。 [4] 
清代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起二已是縱筆。三四亦錯落作對。評:入手蒼莽,承以悽楚之聯,便覺滿目蕭條。五六如是直置,引起結緒,章法渾成。 [4] 
清代胡本淵《唐詩近體》:末用勉以送之,結得雄健。 [4] 

送劉司直赴安西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2
  • 2.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M].成都:巴蜀書社,1990:136-137
  • 3.    張 晨.王維詩全鑑[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12-113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05-306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