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辱(拼音:rǔ)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辱本指耕作,這個意思被後起的“”字所取代。許慎《説文解字》認為,誤了農時,耽擱了耕作大事,有殺頭之罪,所以“辱”字又有“羞恥”之義。又指使人受到羞辱,用作動詞。
辱是上下結構,但是辱用作偏旁時,左上的撇拉長,包住下邊的“寸”。如蓐、褥、縟等。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辰、寸
五    筆
DFEF [17] 
倉    頡
MVDI [17] 
鄭    碼
GHDS [17] 
筆    順
橫、撇、橫、橫、豎提、撇、捺、橫、豎鈎、點
字    級
一級(1860) [1] 
平水韻
入聲二沃 [5]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總筆畫
7+3(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7134₃
異    體
𢛚、𢟲、𢟹、𧗈
統一碼
8FB1 [17] 
注音字母
ㄖㄨˇ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會意字。“辱”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作圖A、B [2]  。上面是“”字,“辰”一説是“蜃”字的象形初文。蜃指一種大蛤蜊,蛤蚌外殼堅硬,先民們用它的殼製成除草的農具。“辱”字下面是手形(又),指用手持蚌鐮耕作鋤草之意。可能為“”或“耨”的初文。文獻中也有先民“摩蜃而耨”的記載(《淮南子·汜論訓》),就是將蛤殼磨鋒利用以除草。 [7]  文字學家林義光認為“辱”是“農()”的本字。“農(農)”,甲骨文寫作圖C,正象手持“辰”除草之形。許慎《説文解字》認為“辰”指農時,失去耕種的時機,就會受到羞辱。但是多數學者不認可許慎的説法。 [6]  [8-9] 
“辱”字金文暫缺。小篆(圖2)下部的“又”變為“寸”,已與今文無太大區別。隸書(圖3)、楷書再一次平直化,成為今天的“辱”。 [7] 
辱字的常用意義是恥辱、屈辱。辱字由恥辱的意義可以引申出侮辱的意思。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説:“我見相如,必辱之。”其中,辱字就是侮辱的意思。辱字又可以引申為辜負、玷辱。《戰國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辱字就當辜負講。它的意思是:唐雎不辜負做使臣的委命。辱字還可以引申為辱沒、埋沒。韓愈《馬説》:“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其中的辱字,就當埋沒講。 [2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聲譽上所受的損害。
disgrace;
humiliation
《周易·繫辭上》:“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恥辱;屈辱;忍辱負重寵辱不驚
〈文言〉過失。

左傳·成公十七年》:“公使辭於二子曰:‘……大夫無辱,其復職位。’”

動詞
使受恥辱
insult;
humiliate
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辱罵;侮辱;折辱;喪權辱國
玷污;辜負。

論語·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辱沒;辱命
〈文言〉勞駕;降臨。

史記·汲鄭列傳》:“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文言〉委屈;埋沒。
stifle
唐·韓愈《雜説四首(馬説)》:“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形容詞
〈文言〉污濁;混濁。

《老子》:“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副詞
〈文言〉謙詞。表示承蒙。
be indebted to sb

辱臨
動詞
〈文言〉通“”。濕潤。
moist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10]  《現代漢語詞典》 [20] 

近字辨析

侮、辱
這兩個字都有侮辱的意思。不過侮程度輕,辱程度重。《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這裏的“侮”意思是輕視,“辱”的意思是羞辱。 [11] 
恥、辱、羞
“羞”是羞慚、羞愧,詞義要比“恥”“辱”輕。“恥”與“辱”是同義詞,當它們活用作動詞時,有很大差別:“恥”常用作意動,意為“對……感到恥辱”;“辱”則表示受辱或侮辱。另外,“辱”的辱沒義,用作謙詞,也是“恥”所不具備的。 [12]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四】【辰部】而蜀切(rǔ)
,恥也。從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畺上戮之也。辰者,農之時也。故房星為辰,田候也。
【註釋】①辱:徐灝《説文段注箋》:“此字義不曉。從辰,從寸,蓋無失時之意也。”②戮:《廣雅·釋詁》:“辱也。” [13] 

説文解字注

“恥也”注:心部曰:恥,辱也,此之謂轉註。《儀禮》注曰:以白造緇曰辱。
“從寸在辰下”注:會意。寸者,法度也。而蜀切。三部。
“失耕時”注:故從辰。
“於封畺上戮之也”注:故從寸。
“辰者,農之時也。故房星為辰”注:説從辰之意。 [14]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辰字部】辱;部外筆畫:3
古文:𢟲
《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竝音蓐。《廣韻》:恥也。《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
又污也。《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
又屈也。《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注:屈辱尊命之臨也。
又僇也。《説文》:辱,從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
又姓,見《姓苑》。 [15] 

廣韻

而蜀切,入燭日 ‖辱聲屋部
辱,恥辱。又汚也,惡也。又姓,出《姓苑》。而蜀切。十一。 [16]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宋體) 字形對比(宋體) [17]

書寫提示

“辱”書寫筆順 “辱”書寫筆順
❶上下結構,“辰”的第二筆撇不包圍“寸”。❷“辰”“寸”寬窄相當。❸首筆橫居上居中;第二筆撇的撇尖過橫中線;第三、四筆橫上短下長;㇙和捺收筆於橫中線。❹“寸”,橫筆長,與“辰”的下部等寬;」的豎段在豎中線右側,鈎在豎中線。 [18]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9]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三燭
合口呼
次濁
而蜀切
ȵjuok
集韻
入聲
三燭
合口呼
次濁
儒欲切
nʑiok
禮部韻略

入聲




儒欲切

增韻

入聲




儒欲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去聲
魚模
撮口呼

次濁

ɽiu
中州音韻

入聲作去聲
魚模




葉如去聲

洪武正韻

入聲
一屋


次濁
而六切
ȵyu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六東董凍篤





(參考資料:漢典 [4]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ȵ
i̯uk
先秦
王力系統
ȵ
ǐwɔ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ȵ
ju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n
jew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n
juk
西漢



東漢





juk


ju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燭覺

jo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沃燭

jwo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沃燭

jwo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ȵʑ
i̯wok
隋唐
王力系統

ɽ
ǐwok
隋唐
董同龢系統

ȵ
juok
隋唐
周法高系統

ȵ
iuok
隋唐
李方桂系統

ńź
jwok
隋唐
陳新雄系統
ǐuk
(參考資料:漢典 [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ʐu
214
上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ʐu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lu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ʐou
53
上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vu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nou
213
陽平

成都
zu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ʐuəʔ
4
入聲

揚州
lɔ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zu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zoʔ
23
陽入

温州
jiəu
212
陽入

湘語
長沙
zəu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luk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iuk
5
陽入

粵語
廣州
jʊk
2
陽入

陽江
jʊk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片)
廈門
liɔk
5
陽入

潮州
zok
4
陽入

閩語(閩東片)
福州
4
陽入

閩語(閩北片)
建甌
y
42
陽入

y
24
陰入
新讀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21]  、漢典 [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2-23]
  • 2.    劉釗 編纂.新甲骨文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2:829
  • 3.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620
  • 4.    音韻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03]
  • 5.    [清]阮元.經籍籑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2.04:8461
  • 6.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85
  • 7.    顏煦之 編著.一字一世界QRS[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01:140
  • 8.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古文字詁林 第10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1127-1128
  • 9.    谷衍奎編.漢字源流字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01:1016
  • 10.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10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
  • 11.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759
  • 12.    張雙棣 編著.古漢語小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6:49
  • 13.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40
  • 14.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980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236
  • 16.    蔡夢麒 校釋.廣韻校釋[M].長沙:嶽麓書社,2007.06
  • 17.      .漢典[引用日期2019-03-01]
  • 18.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95-296
  • 19.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3-01]
  • 2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06
  • 2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24
  • 22.    丁義誠,張國慶,富金壁等主編.全解漢字 詳釋1500個常用漢字的音、形、義、用 第1輯 下 第2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05:524-5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