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蓐,漢語二級字 [4]  ,讀作蓐(rù),形聲。從艸,辱聲。本義指陳草復生。 [1]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ADFF
鄭    碼
EGDS
釋    義
陳草復生,引申為草墊子
出    處
《説文》
注    音
ㄖㄨˋ
U
84D0
GBK
DDEA
筆畫數
13

簡介

陳草復生,引申為草墊子,草蓆:~婦(產婦)。~母(接生婆)。坐~(臨產)。

詳細註解

[動]
⑴ (形聲。從艹,辱聲。本義:陳草復生)
⑵ 同本義 [grow aftergrass]
蓐,陳草復生也。——《説文》。徐鍇系傳:“陳根更生繁縟也。…言草繁多也。”

詞性變化

[名]
⑴ 草蓆;草墊 [straw mat]
蓐謂之茲。——《爾雅》。注;“茲者,蓐席也。”
追蓐。——《左傳·宣公十二年》。注:“在左者追求草蓐為宿備。”疏:“蓐,謂卧土之草。”
範乃令軍中蓐食。——《後漢書·廉範傳》
⑵ 又如:蓐母產婆,接生婆);蓐婦產婦;生產之婦女);蓐勞(中醫病名。此病因產時不順,疲累過度,產後氣血衰弱,調養失宜,導致虛邪侵入,陰虛成勞);蓐食(早晨未起身,在牀蓆上進餐。謂早餐時間很早)
⑶ 通“褥”。坐卧時鋪在牀椅上面的墊子,褥子 [mattress]
有重疾,卧蓐七年。——《後漢書·趙岐傳》
蠶蔟。用麥稈等做成,蠶在上面做繭 [a small bundle of straw]
蓐,蔟也。——《説文
⑸ 古國名 [Ru State]。地在汾水流域,春秋時為晉國所滅

常用詞組

蓐瘡
rùchuāng
[bedsore] 病名。因久病卧牀,皮膚被壓而發炎,乃至組織潰爛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而蜀切《韻會》如欲切,𠀤音辱。《説文》陳草復生繁縟也。
《篇海》猶蠶蔟也。
薦也。《禮·少儀》《注》:茵著,蓐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注》《公羊傳》屬負茲。茲者,蓐席也。
馬藉草曰蓐。《周禮·夏官·圉師》春除蓐釁廄,始牧。《注》蓐,馬茲也。馬旣出而除之。
《博雅》厚也。
《禮·月令》孟秋,其神蓐收。《左傳注》秋物摧蓐而可收也。
國名。《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注》四國台駘之後。
姓。見《氏族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