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家驤

(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鎖定
趙家驤(1910年10月24日—1958年8月23日),字大偉,陸軍中將。生於河南汲縣(今衞輝市),先後擔任過國民黨第十一軍團參謀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參謀長、第六兵團副司令官、徐州“剿匪”前進指揮所副主任。去台灣後任台軍陸軍副總司令兼代參謀長、金門防衞司令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趙家驤在逃往防空洞時,被炮彈擊中身亡,時年四十八歲。死後,追台灣當局晉為台軍陸軍上將。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趙家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0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1958年8月23日
出生地
河南汲縣

趙家驤人物生平

趙家驤,1910年10月24日生於河南汲縣(今衞輝市)一個士紳地主家庭。其先世是浙江紹興的漓渚人,世代書香傳家。到趙家驤的祖父趙少壯、祖母饒氏時,趙家由紹興遷至河南汲縣。趙家驤的父親趙筱泉自幼受家庭薰陶,雅好詩文,通儒碩學。遷至汲縣後,趙筱泉在省試中舉,被任為河南汲縣知縣。趙家驤的母親章培貞,字幼闌,出自豫北望族,賢淑潔雅,熟詩書,且頗有文名。章氏共生三子二女,趙家驤居中,其兄伊生,姊家珩,弟踵武,妹家瑜。趙家除宅院外,擁有田產一百餘頃,家裏還僱有長工。趙家驤少年時代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優裕的環境中。
及長,趙筱泉望子成龍心切,讓趙家驤進私塾瀆書。後入汲縣高等小學上學,卒業後又入河南省立第二中學。
1923年,曹錕賄選成功,吳佩孚曾向其建議尊重段祺瑞,聯絡盧永祥等東南實力派,曹不聽。吳佩孚一氣之下離開北京,率部到洛陽一帶埋頭練兵,先後成立了幼年兵學校、學兵團、講武堂、軍官講習所等軍校,擴大鞏縣兵工廠的規模,並在報紙上刊登招收新兵的啓事。趙家驤看到吳佩孚的啓事後,產生了加入幼年兵學校學習的念頭。一天夜裏,他趁家人不注意,從汲縣兩丈多高的城牆上躍入護城河,涉水逃到洛陽,旋即考入幼年兵學校。自此,趙家驤投筆從戎,開始了軍旅生涯。
1924年10月,馮玉祥等發動“北京政變”,吳佩孚所部潰散,吳被迫通電下野。吳佩孚下野後,趙家驤所在的幼年兵學校被張作霖改編,趙家驤也隨之進入東北講武堂第九期學習,後以第四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1929年7月10日,國民黨政府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挑起“中東路事件”。7月19日,蘇聯以飛機、坦克、軍艦向我國東北沿邊綏芬河、滿洲里等地發動進攻。當時駐滿洲里守軍奉系第二十旅旅長梁忠甲急電調剛剛從講武堂畢業的趙家驤為作戰參謀。趙家驤協助梁忠甲指揮作戰二月餘。12月,中、蘇雙方簽訂《伯力會議議定書》,宣佈休戰。雙方休戰後,因趙在梁部占上尉缺,就被分配在第十二旅做上尉連長。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預謀炸死後,北方各大派系展開了激烈的爭鬥,經過幾番權力再分配的爭執,各派臨時達成協議:閻錫山據有晉、冀、察、綏四省及平津兩市,趙家驤隨之也調入駐北平之晉軍第二十七師楚溪春部,任少校營長。1930年,趙家驤調任該師中校參謀。
中原大戰爆發後不久,由於張學良突然出兵擁蔣,招致閻錫山、馮玉祥集團大敗。蔣介石責成商震負責整編山西軍隊,不久,晉軍改編為四個軍,商震、徐永昌、楊愛源、傅作義分任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軍軍長。晉軍改編後,趙家驤所在的第二十七師隸屬商震部第三十二軍。自此,趙家驤開始參加國民黨正規軍。
日本侵略軍自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不斷向關內進攻。長城抗戰爆發時,趙家驤已被調任第一四二師中校營長,他率一營兵力不顧槍枝陳舊、裝備簡陋,用近戰、夜襲戰術,以大刀與日軍展開血戰。在仰望口與日軍鈴木旅團爭奪正面高地,重創日軍,挫傷了敵軍進犯關內的鋭氣。趙家驤也以戰功調任第四十七師某團副團長。
1934年,趙家驤所部奉命溯長江入四川,再由四川轉入貴州境內,堵截長征途中的中國工農紅軍。次年1月,因“圍堵”有功升任第一八四師上校參謀長,旋又考入國民黨陸軍大學第十四期,學習戰術理論。畢業後於1938年初,調升第十一軍團第二軍(軍長李延年)少將參謀長。
1938年6月12日,日軍佔領安徽省會安慶以及潛山後,打開了沿江北岸西進的通道,在日軍中向有精鋭之稱的第六師團在海空軍的直接支援下,從大別山南及長江北岸間的長條地帶大舉西犯,直接威脅武漢。7月14日,趙家驤命所部第九師鄭作民部和第五十七師分別守備田家鎮要塞西北面和東南面,此次戰役打得相當艱苦,曾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但在日軍的大舉進攻下,趙家驤率部與敵軍苦戰十九日之久,後漸感不支,加之南岸半壁山失守,戰鬥到9月28日,趙家驤奉命撤出陣地。這次戰役,是趙家驤初次指揮大兵團作戰,他以孤軍獨當優勢敵兵,身先士卒,奮勇反擊,受到李延年及戰區李宗仁司令長官的表彰。1938年10月,趙家驤因指揮有方升任第十一軍團部參謀長。
1938年10月29日,武漢失陷後,趙家驤指揮第十一軍團第二、第七十九兩軍,在鄂南陽新、咸寧地區繼續與日軍周旋,繼又指揮第二軍、第三十七軍及第一〇四師、第一五六師,掩護國民黨大軍南撤部隊,從崇陽、通城以至湖南北部汨羅江一線逐次阻遏日軍的瘋狂南侵,為國民黨從容佈置長沙會戰作出了貢獻。在此期間,趙家驤還協助李延年悉心“剿撫”鄂西、湘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
1940年1月初趙家驤和李延年到達崑崙關,即以第九師接防正面,協助第五軍,向崑崙關之敵發起攻擊,中國軍隊全軍戰士同仇敵愾,不顧生死,發起一陣陣猛攻,終於將崑崙關收復。但之後崑崙關再次落入敵手。1940年春,趙家驤進入國民黨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十期受訓,後奉命率第二軍調駐常德;改隸第二十集團軍司令商震指揮,很快參加宜昌會戰。
1942年9月,第六戰區為策應湘北抗日戰場,加之日軍佔領宜昌後,不斷對重慶進行襲擾,決定對宜昌日軍展開進攻。10月6日,趙家驤率第九師、新編第三十三師、第七十六師猛攻宜昌,克復了宜昌近郊的胡家大坡、大娘子岡、慈雲寺等重要據點,並以熾烈的炮火轟擊宜昌城。後趙家驤奉李延年軍團長電話指示撤退。
1943年春,趙家驤奉命調任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一廳第三處處長,策劃抗日戰略。是年2月,國民黨赴緬遠征軍司令部成立,趙家驤應陳誠之邀赴滇,任中美合辦的國民黨駐滇幹訓團步兵大隊少將大隊長。·1944年1月,幹訓團改組為中美參謀學校,趙家驤與美國將軍魏德邁共主其事,訓練參謀人員,溝通戰略戰術思想。在此期間,趙家驤為培訓參謀人員出了大力,曾受到盟軍的表揚。
1943年9月,趙家驤任第五集團軍少將參謀長,策應反共,後未果而終。
1945年6月,趙家驤升任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所部中將參謀長。是年8月9日,蔣介石一面忙於接受日軍投降事宜,一面電召杜聿明至重慶面授機宜,策劃“倒龍事變”。這次“倒龍事變”,趙家驤協助杜聿明乾脆利索地解決了“雲南王”,為蔣介石去除了一個肘腋大患。蔣介石曾稱讚趙果斷剛毅,是個將材。
1945年10月18日,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成立。趙家驤因在昆明協助杜聿明解決龍雲有功,被調升為長官部參謀長,跟隨杜聿明赴東北“接收”日軍佔領地。國民黨軍長驅直入,先後攻佔了興城、錦西和葫蘆島。到1946年1月15日,趙家驤率部攻佔了瀋陽,次又佔領了幹泉等地。繼之又在佔領區奉命停休待命。趙家驤還兼任瀋陽警備司令。在瀋陽期間,趙家驤在鄰近各縣強徵壯丁補充缺額,收編偽軍及土劣武裝,積極備戰。
1946年4月中旬,國民黨由美艦運送,從上海、廣州、越南等地抽調五個軍到達東北,向解放區猖狂進攻。此後,國民黨軍繼續北犯,雙方發生激烈戰鬥,共進行了遼南會戰、四平街會戰、開源會戰、臨江會戰、吉長會戰等大小數十役,趙家驤均參與指揮。
1947年秋,趙家驤奉調第六兵團副司令官兼第三訓練處處長,轄四個師瘋狂進攻解放軍,迭遭慘敗,憂鬱成疾。
1948年1月,在遼西公主屯,國民黨軍精鋭部隊之一的新編第五軍被全殲,軍長陳林達被俘。蔣介石慌忙飛到瀋陽召集將領,打氣安撫,並明令設置東北“剿匪”總司令部,趙家驤應蔣介石電召由遼西趕到瀋陽就任司令部參謀長兼政務委員。
1948年10月27日,廖耀湘兵團被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圍殲後,趙逃往北平。同年11月6日,解放軍發起淮海戰役。趙家驤時任徐州“剿匪”前進指揮所副主任,負責後方補給。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趙慌忙逃到南京。
1949年4月,趙家驤攜眷屬從南京飛到台北。8月下旬,被蔣介石委以“國防部”部員,並令其到重慶、成都收攏部,繼續與解放軍作戰。不久,解放軍挺進西南,國民黨軍殘部紛紛南竄,趙去了台灣。
1951年,趙出任台軍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並代理參謀長。1952年,實任參謀長之職。1954年,調任台灣當局防務部門戰略計劃研究委員會委員。1955年4月1日,改任台軍第一軍團副司令長官兼任參謀長。1957年6月,調任台軍金門防衞司令部司令長官。
1958年8月23日,俞大維到金門視察。這天晚上,美國駐金門顧問團欲在太武山水上餐廳舉行宴會,趙家驤與吉星文等4人先去餐廳查看。晚6時30分,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趙家驤在逃往防空洞時,被炮彈擊中身亡,時年四十八歲。
1958年9月,趙家驤被蔣介石追晉為陸軍二級上將。 [1]  [2] 

趙家驤主要事蹟

趙家驤扎蘭諾爾一戰成名

19世紀末,蘇俄為侵略中國東北,在中國的土地上大肆修建鐵路。1929年7月10日,張學良為收復我國中東鐵路主權,與蘇軍發生軍事衝突,史稱“中東路事件”。發生武裝衝突後,國民政府對蘇宣戰。東北邊防軍司令張學良於8月15日下達動員令,任命陸軍第十五旅旅長梁忠甲擔任中東鐵路西線護路司令,抵禦蘇軍進攻。大戰在即,梁忠甲相中了正在東北講武堂學習的趙家驤,急電張學良,調趙家驤為前線上尉作戰參謀
這一年,趙家驤年僅19歲。他一到軍營,就呈上精確的作戰地圖、軍用沙盤、作戰計劃,還親率騎兵敢死隊,奇襲蘇軍,炸燬敵方的軍火庫。
11月17日,蘇軍7萬多人猛攻扎蘭諾爾,並派出相當兵力包圍滿洲里,切斷中國軍隊後援。扎蘭諾爾車站失陷之際,趙家驤隨軍在扎蘭諾爾血戰。蘇軍軍事力量強大,武器精良,相較之下,中方傷亡慘烈,多名將領陣亡。12月,中蘇雙方簽定《伯利會議議定書》,中國版圖痛失“雞冠”。
雖然中方在戰爭中失利,趙家驤的驍勇善戰卻贏得了梁忠甲極高的評價:“趙家驤雖參戰僅三月,戰功甚偉,膽識過人,實為軍事奇才。”趙家驤自此成名。
1930年,趙家驤調入晉軍32軍擔任營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營長之一。1933年,在長城抗戰中,他率部與日軍用大刀近身肉搏,奪回冷口陣地,取得了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唯一也是第一次奪回陣地的勝利戰。 [3] 

趙家驤血戰崑崙關

1935年秋,趙家驤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陸軍大學第十四期學習。畢業後,正值抗戰前方急需人才,他隨即被任命為184師少將參謀長,後又調至第二軍任少將參謀長,旋即委任十一軍團參謀長。
廣州、武漢失守後,滇越鐵路成為中國外援的主要通道。日本侵略軍為切斷這條補給線,採取了瘋狂的軍事行動,並於1939年12月4日攻佔了軍事要地崑崙關。眼看形勢危急,蔣介石下令反攻,戰略目標是“攻略崑崙關而後收復南寧”。收到命令後,趙家驤奉命率第2軍第9師晝夜兼程自貴州都勻出發,開赴崑崙關前線。12月31日,杜聿明第5軍攻佔崑崙關主陣地,趙家驤與鄭作民率9師立刻接替第5軍正面防禦陣地,隨即向日軍展開攻擊,全面收復崑崙關各處陣地。
1月27日,日軍開始反攻,並於4日後發動總攻。中國軍隊倉促應戰,第2軍9師師長鄭作民在撤往上林途時被炮彈擊中,壯烈犧牲。趙家驤和第二軍軍長被圍困在白鶴山天堂頂,兩人相約如果不成功,就成仁。後來,兩人僥倖突圍。
日軍戰史稱:“崑崙關戰役是中國事變以來日本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其戰鬥意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在歷來的攻勢中少見。”此戰雖敗猶榮。
蔣介石與趙家驤 蔣介石與趙家驤 [3]
2月21日,蔣介石飛到柳州下榻羊角山召開會議,宣佈一大批高級將領受到處分,而對趙家驤則大加慰撫。蔣介石認為軍事參謀人員不只是運籌帷幄,而要親臨前敵,實地指揮作戰才行。趙家驤恰恰兩者兼備,蔣介石對趙家驤的看重也由此開始。 [3] 

趙家驤赴緬遠征

1943年初,趙家驤奉調軍令部,任第三處處長,負責“主持策劃全國抗日戰略及訓練軍隊”工作。3月,赴緬遠征軍司令部組成,趙家驤名列其中,在陳誠邀請下,他又兼任中美合辦的駐滇幹訓團少將大隊長。
1944年1月,幹訓團改組為“中美高級參謀研究訓練班”,由趙家驤與魏德曼共同主持。不久後,趙家驤又兼任中印緬戰區副參謀長(參謀長為魏德曼)。趙家驤結合國情大幅度修改了美軍送來的軍事訓練教材,制訂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戰役、指揮、後勤、參謀作業等軍事教材,培訓出400餘名師以上高級指揮官。
這個訓練班的出現,迅速改變了中國軍隊戰術落後的狀況,使得中緬戰區敵我傷亡比例從1:7降至2:3。趙家驤也因此名聲大振,連續受到美國授予的各種勳章。時任中央社記者的陳香梅更是讚譽道:“滿腹經綸,儒雅風度的少壯派趙家驤將軍是國軍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3] 

趙家驤人物成就

趙家驤曾先後獲取四等寶鼎、四等雲麾、勝利、忠勤、國華、陸甲二級、陸甲一級等勳章十枚,美國也曾受予他銀星、功績、自由等勳章。 [1] 

趙家驤親屬成員

趙家驤早在河南汲縣老家時,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一女結合,生女趙平,後雙方感情不合,中道離異。1930年,趙家驤任晉軍第二十七師楚溪春部中校參謀時,楚見他為人幹練果敢,作戰勇敢,把女兒楚瑞延許配給他。楚瑞延,北京大學畢業,端莊賢淑,善理家務,婚後二人相敬如賓,感情甚篤,相約白頭偕老,他們生了三個女兒,長練石,次漱石,三燕石。 [1] 

趙家驤主要作品

趙家驤一生著有《歷史上之中國邊防》、《步兵射擊與運動之聯繫淨》、《近代步兵》、《中美參謀業務及其教育之異同》、《抗戰述評》、《參觀美國陸軍觀感》以及《自傳》等,趙家驤死後,胡璉主持“趙上將遺著編印委員會”,蒐集趙家驤全部詩文、筆記、日記、函牘,彙輯為《趙家驤將軍詩文集》共三卷,於其死後兩週年紀念日出版問世。由於趙家驤不僅能在戰場上帶兵,而且還寫出了許多軍事理論著作,深得蔣介石賞識。早在1951年2月蔣特手令趙家驤入台灣“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4月入“園山軍官訓練團高級班”一期受訓,並任副班長,受蔣介石之命列為台灣十大將領,撰寫回憶錄。1954年5月,趙家驤再受蔣介石手諭入台灣“國防大學”聯戰系第三期受訓,並以優異成績結業,頗受蔣介石讚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