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崑崙關

(中國4A級旅遊景區)

鎖定
崑崙關,位於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與南寧市崑崙鎮交界處,距廣西首府南寧市50公里。相傳賓陽崑崙關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南寧崑崙關是南寧市門户和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史記載,賓陽崑崙關曾發生過數次大規模的戰鬥,其中,最著名是宋狄青儂智高之戰和1939年中日崑崙關之戰。關門上刻有“崑崙關”三個大字,有“南方天險”之稱。
崑崙關位於興寧區與賓陽縣交界處,距崑崙鎮約3公里的暗探山和領兵山的山隘上,距市區56公里、賓陽縣城30.50公里,具有險要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中文名
崑崙關
地理位置
南寧市賓陽縣崑崙鎮崑崙關景區 [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17:00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免費 [1] 
著名景點
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
著名景點
中村正雄墓
崑崙關戰役博物館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
建議遊玩時長
1-2小時
山    體
花崗岩
官方電話
2856466 [3] 

崑崙關背景知識

崑崙關風景
崑崙關風景(2張)
元和十四年(819年)裴行立始壘石為關,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建關城,歷代均有加固、重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發生過9次戰役,最大而且十分慘烈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崑崙關之戰”。
1939年12月18日,中日雙方在這裏展開大戰,雙方主戰的都是善打硬仗的部隊:日方主力是參加過台兒莊戰役的坂垣舊部第五師團;中方主力是當時裝備最精良的、由杜聿明將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5軍。中國軍隊在當地羣眾的支援下,血戰十餘天,終於收復了賓陽崑崙關。
崑崙關紀念碑
崑崙關紀念碑(2張)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繼平型關、台兒莊作戰勝利後的又一重大勝利。戰後,人們在山下修建了一座三門四柱石碑坊,山頂上也建有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碑亭,從牌坊到山頂有一道331級的石級道。國民黨軍政要人蔣介石李宗仁李濟深白崇禧杜聿明等人有題詞、題聯或書刻碑文紀念這一戰役。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有許多學生、羣眾到這裏憑弔瞻仰和祭掃。

崑崙關地理地形

崑崙關
崑崙關(3張)
崑崙關位於南寧市東北方59公里處,崑崙山東側。它是柳(南寧--柳州)、邕梧(南寧--梧州)公路必經的隘口。崑崙山巍峨峻險,谷深坡陡,地勢險要,是南寧東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險”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2]  山體主要為花崗岩。

崑崙關歷史鈎沉

崑崙關
崑崙關(2張)
崑崙關所在的崑崙山被稱為“崑崙台地”,海拔僅有300多米,為大明山餘脈,周圍羣山環拱,層巒疊嶂,蒼峯似海,綿亙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崑崙關正覆壓在迂迴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來之要塞,民國十五年(1926年)開闢南柳公路經山下繞關而出,順坡直下,崑崙關成為桂越國際交通線上控制着賓邕公路的重要關隘,素有“雄關獨峙鎮南天”之譽,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天險,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路出崑崙關,林中不見天,巢卑幽鳥護,樹老怪藤纏。(明朝魯鐸)北水歸臨浦,南方控古邕。一關通鳥道,萬仞鎖螺峯。(清朝.張鵬展

崑崙關建置歷史

珍貴的明代關樓石刻 珍貴的明代關樓石刻
崑崙關始建於何時,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説法不一。一説是“相傳秦代尉屠睢征服嶺南後所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西甌越人終於被秦兵擊敗,秦統一了嶺南,在廣西、廣東設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修建了崑崙關。另一説是東漢時馬援所建,據《廣西一覽》:“崑崙關,在邕賓路旁,距南寧約百餘里。上有台。傳為馬援所造。”而今無法確定賓陽崑崙關設置時間,但秦漢之際,崑崙關已經設建了,這是毫無疑義的。
(1)唐代建成關塞雛形
崑崙關
崑崙關(3張)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西原州黃峒壯族首領黃少卿起兵反唐,攻陷邕管十八州,佔領賓陽賓州、巒州等地。元和十四年,桂管經略使裴行立奉命進剿黃少卿等部,在“邕管界首賓陽賓州”視察地形地勢時,看到此處險惡形勢,於是便在此地“繕兵補卒,增壘閉途”,建成既可守又可攻的互為犄角的軍事防線,不但堵截黃部由賓州經此地進攻邕管,而且還從此進軍賓州。這是唐代在崑崙關附近地段壘石為關的開始,只是還未命關之名稱而已。
(2)崑崙關名稱開始出現
景佑二年(1035),邕州仍為廣南西道、邕管的首府。為保衞廣南西道重鎮邕州的安全和加速軍情傳遞,宋皇朝在邕州東北通往汴京的宣化縣境內的陸路上,設置賓陽崑崙關、長山驛、大央嶺驛、金城驛、歸仁驛等驛站關隘。這是開始出現崑崙關名稱的時期,也就是崑崙關的鼎建時期。
(3)崑崙關聞名於世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廣源州儂智高攻廣州不下折回廣西,十月路經賓州取道崑崙關返邕州,對崑崙關毫不介意。十二月初一,在金城驛打敗宋將陳曙。後來儂智高偵悉宋仁宗派狄青率大軍南下,於是搶先派兵佔據崑崙關,加緊修建為堅固的關塞,憑藉險關來抗拒宋軍。
(4)王守仁重修古關建樓
嘉靖七年(1528),“八寨”壯族人民舉義,明嘉靖帝新建伯王守仁率兵前來鎮壓,王屯兵於崑崙關,重修關城,新建關樓,遣兵經賓州、上林進軍“八寨”。
(5)明桂王重建崑崙關
明永曆二年(1648,清順治五年),明桂王(永曆帝)朱由榔在桂林被明將郝永忠率兵入城劫驅,南下南寧,駐蹕南寧府衙設行在,命副總兵朱桓、趙康轔屯兵崑崙關,重建關城,以防南下的清軍,保衞其南寧行在的安全。(原朱桓、趙康轔所刻的“崑崙關”關名額碑倖存,今鑲於新建的關城北門上首。)
(6)宣化縣重修關城、重建關樓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宣化縣知縣柳際清,巡視崑崙關,以關城年久殘破,乃撥款重修關城,並重建關樓三楹(二柱三道桁條木),又在關南口數丈處,跨驛道建亭一座。關樓上,奉祀狄青餘靖孫沔三位徵南主將神像。清光緒年間,九塘百姓改奉關帝、關帝太子、周倉三神像。

崑崙關戰事史略

崑崙關
崑崙關(9張)
桂南天險的古戰場崑崙關,古往今來不僅是交通要道,而且是兵家必爭的戰場和要塞,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
(1)宋狄青上元間道絕崑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廣源州儂智高起兵反宋,欲得邕桂七州節度使,不果。四年(1052)佔邕州,自稱仁惠皇帝,建“大南國”,旋掠巒、橫、貴、潯等九州,圍廣州城,汴京震動。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因崑崙關被儂智高部署佔領,已修建為堅固堡壘,而且附近山頭,均駐有守兵,居高臨下,宋軍多次衝鋒,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
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狄青受命之後,鑑於歷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首先向皇帝建議停止借交趾兵馬助戰的行動。他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分之人,使軍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依智高的軍隊看到後,以為宋軍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皇佑五年(1053)元宵節,善於用兵的狄青宣佈全軍休息十天,以慶祝佳節,犒賞三軍,安排各營大事張羅,飲宴三天。正月十六日晚,部分校尉還在飲宴,狄青卻突然悄悄傳令整頓隊伍,一面派出小部隊佯攻崑崙關,一面親自率領先鋒部隊,用時一晝夜,從賓州繞道潛行崑崙關東約十華里的佛子坳,經長山驛,在關山堡消滅一守軍後,大軍直抵歸仁鋪,與儂智高親率從邕州傾巢而出的步卒展開激烈的戰鬥。狄青施用“間道絕關”的戰略,成功越過崑崙關,迫使邕州儂智高手足無措,歸仁鋪一役一敗塗地,這就是使狄青傳名於世的“上元三鼓奪崑崙”之舉。
夜襲崑崙關是儂智高與北宋作戰的轉折點。自此以後,儂智高部形勢急轉直下,最後被全部殲滅。崑崙關成為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的滑鐵盧。
(2)交趾李常傑潛兵佔崑崙
宋熙寧九年(1076),交趾(今越南北部)王李乾德派李常傑入侵廣南,圍困邕州,屠城掠婦。敵將李常傑派兵從欽廉橫巒間道潛兵襲據崑崙關,截斷從桂州(今桂林)來援邕州已進駐大夾嶺驛的宋將張守節部。張聞交寇企圖佔崑崙關斷後路,急急回兵以期保關。不料交寇已先佔據,張部至崑崙關前,被伏兵首尾夾擊。此處兩邊高山,無路可逃,全軍覆沒,張守節死陣。
(3)八塘團練固守崑崙關
清咸豐九年(1859),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金陵(今南京)率部折回廣西,其驍將賴裕新經賓州圖取南寧,領軍二萬之眾欲渡捷徑崑崙關。不料被八塘團總歐陽光、韋懷玉率團練據關守險。賴部強攻數日夜,傷亡很重,不能取勝乃退兵,只得繞道武鳴高峯隘前往南寧。
(4)桂軍勇奪崑崙關
1925年2月,滇軍進攻廣西,佔領南寧,派兵扼守崑崙關。5月16日,桂軍李宗仁等部分兵進攻崑崙關。一支由馬嶺直接正面攻擊關的北面,另一支繞道包抄九塘圩,從南面進攻崑崙關。兩軍在崑崙關地段血戰一晝夜,滇軍經受不了首尾夾擊,不得不棄關,向南逃竄。桂軍咬尾不捨,追至八塘,又勇擊滇軍一晝夜。
(5)滇軍枉守崑崙關
1930年7月,滇軍再次圍困南寧城,又派兵據守崑崙關和高峯隘。10月,駐桂林、柳州的桂軍李宗仁、白崇禧部企圖馳救南寧被困的桂軍,但因崑崙關和高峯隘駐有滇軍重兵,無法通過。李、白桂軍轉而取道忻城縣武鳴縣境,找識路徑之人當嚮導,選擇在兩處險隘之間的山林小徑,跨過高峯山脈,抵達邕郊。在內外夾攻的形勢下,滇軍終於10月13日撤離南寧。而扼守崑崙關、高峯隘的滇軍,枉然空守。
據史籍記載,崑崙關歷史上曾發生過9次戰役。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狄青夜襲崑崙關和抗戰期間的崑崙關大捷
詩人曾留詩崑崙關。
宋朝陶弼作題"早登崑崙望戍兵北歸",詩曰:
春風歸未得,默坐廢台間,
居易衷腸結,安仁兩鬢斑,
峯衝新葉去,燕引舊雛還,
帳下誰更戍,旌旗出亂山。
李東陽亦題:
崑崙關頭戰骨枯,龍衣染血紅模糊,
軍中喧言老儂死,不捉彼儂焉有此,
君不見,漢王一赦軍中守,武將紛紛皆藉口。
(6)崑崙關大捷
"上元三鼓奪崑崙",是狄青南征決勝之捷,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在近代抗日戰爭時期,崑崙關發生了一場規模更加宏大的爭奪戰--崑崙關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的“崑崙關大捷”是在這裏發生的又一次驚天動地的戰役。1939年12月18日,國民黨軍隊在廣西崑崙關殲滅日軍5000餘人的戰役,也稱桂南戰役。這是抗戰相持期間中國軍隊首次取得攻堅戰的勝利。
1939年秋,日軍為封鎖中國後方,阻止中國取道越南運送物資,同時積極準備發動桂南戰役,以侵佔中國通往西南大後方的沿海交通線。11月15日,日軍集結10餘萬人,由北部灣開拔,向廣東北海(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大舉進犯。日軍第五師團及台灣旅團主力在海、空軍掩護下,在欽州灣登陸。11月16日登陸日軍佔領防城,17日佔領欽州。11月24日,日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在空軍掩護下,攻佔南寧。隨後,日軍北犯桂南要隘崑崙關。崑崙關在南寧東北50公里處,山巒起伏,地勢險要。從南寧至柳州的公路從此通過,是由桂南進入桂中腹地必經之道,是南寧的重要門户。從11月29日起,日本空軍出動五六十架飛機分批輪番轟炸中國守軍陣地。12月4日,日軍佔領崑崙關,即以一個旅團的精鋭部隊扼守,並在該關以北的仙女山、老毛嶺、四四一、六五三、六○○、羅塘南等高地,以及立別嶺、枯桃嶺等地,修築據點式的堡壘工事,企圖固守。雙方處於對峙狀態。
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奉命率部擔任對邕(寧)賓(陽)路的正面攻擊,意在先行擊破崑崙關及八塘附近之敵。其作戰部署是:以鄭洞國榮譽第一師正面戰鬥;戴安瀾二○○師為總預備隊邱清泉新編第二十二師迂迴敵後進出南寧以北,向六塘守敵攻擊,以截斷南寧、崑崙關交通聯絡,孤立崑崙關之敵。第五軍在戰車、炮火掩護,對崑崙關日軍發起攻擊。鄭洞國師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首先佔領仙女山。當晚,各部乘勝夜襲,相繼佔領老毛嶺、萬福村、四四一等高地,最後攻佔崑崙關。19日午後,日軍在飛機掩護下,進行反撲,奪取崑崙關。雙方展開反覆爭奪。27日,是崑崙關爭奪戰最激烈的一天,中國空軍第三大隊出動6架飛機支援陸軍戰鬥。雙方傷亡甚重。杜聿明經過縝密的觀測,瞭解崑崙關周圍地形和敵陣地兵力火力,決定採取"要塞式攻擊法",逐步縮小包圍圈。其部署是:令第二○○師副師長彭壁生率部從公路左側越過崑崙關,形成包圍之勢;邱清泉師把戰車埋伏在公路兩旁的叢林地帶;鄭洞國師則加強右翼攻勢,進入崑崙關內敵軍縱深陣地,將敵指揮部及炮兵陣地摧毀,並乘勝攻擊,大敗敵軍。
經過18天的激戰,至31日日軍被迫向九塘方面退卻。崑崙關戰役勝利結束。據日本戰後公佈的材料説,此役日軍第十二旅團班長及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死亡4000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在崑崙關南5公里的九塘被鄭洞國師第三團擊斃。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日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更強的軍隊。崑崙關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自武漢失守以來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杜聿明在奪回崑崙關後不久即寫絕句一首,藉以抒懷:
北海風建騎道士,崑崙月葬太和魂。
扶桑萬里櫻花節,夜兩千家數淚痕。
崑崙關收復後不久,田漢先生由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四軍陳烈軍長陪同到賓陽慰問,並視察了崑崙關,回來後,他寫下"詠崑崙關之戰",詩云:
一樹桃花慘淡紅,雄關陽塞驛樓空。
倭師幾處留殘壘,漢幟依然卷大風。
仙女山頭奇石聳,特丹嶺上陣雲濃。
莫雲南向輸形勢,樞相當年立戰功。
崑崙啊!崑崙,巍巍的雄關,記載着歷史的滄桑。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崑崙關戰役第五軍軍直屬部隊陣亡官兵題名錄
裝甲兵團
上尉連長 席尉賡 上尉指導員 張鵬翼 中尉排長馮子揚 張兆源 李元澤
少尉排長向壽增 股建章
士兵 馮有生 符子華 周騰文 彭 印 易承之 朱仁富
劉興鳳 秦 羣 尤榮金 鄭貫初 劉玉田李輝華 張昌壽
陳雲峯彭克仁 寧明波 李道昌 陳世德 莫錦山 李年青
王樂善 陳茂龍劉書策 黨獻均 梁大恭 周炳文 劉光明
騎兵團
士兵周金山李化海 彭振發 袁守貴 孫連臣 李啓藩
馮春長 唐 雲 甘原彬 段形安 關明德 王先榮
第一野戰補充團少校營長李桂昌 上尉連長嶽友生 劉蔭祥 中尉排長姚忠懷 沈順增 陳 蔭 雷雲峯 少尉排長劉祖澤 張秉殿 黃建東 士兵 魏植蘭 熊學君 陳乾坤 王悦欣 吳漢臣 李世亮 唐光祿 黃先誠 彭應祠 唐新生 楊起連 蔣忠彬 羅美臣 胡家太 符太紅 趙文光 王得生 黃現生 陳治安 嶽千緒 文少軒 李華清 劉昌達 羅大富 唐汝盛 石昌升 龍昌雲 祁家祥 周邦善 何兆章 楊志銀 楊盛澄 周廷雲 龍步命 王順保 李應禮 潘隆郎 田子保 唐智富 唐顯瑞 曾有田 張 林 蒙元忠 蔡澤榮 雷盛高 徐世周 於啓發 歐香珍 蔣家植 黃大德 熊注揚 周 雲 張得勝 黃午德 朱成福 龍峯貴 李有坤 向紹經 李葵二 李吉榮 周嶽鳳 唐成尾 李祥德 袁湘鳳 隆益祿 段起炎 高樹林 王貞發 鄧瑞庭 黃士行 王修茂 駱明臣 蔣水開 孫鳳名 周維晃 魏崇德 周太三 彭隆灼 唐松茂 黃維良 唐正生 楚愛吾 雷 易 蘇祿卿 蔣正開 龍倉朝 曾慶餘 陳得苟 肖綿章 王 昆 蔣得勝 黎憲有 陳孝德 李沐青 周景榮 戴永盛 艾文球 陶子乾 周鳳生 李珍言 黃冀強 徐昭治 王中葉 王建生 車陶昌 蔣 斌 鄧盛玉 蘇 航 周國東 吳學羽 屈中生 陸軍第五軍陣亡將士公墓 姚得宣 汪羣先 張順生 莫德才 劉略生 蔣澤培 楊立宗 王少兮 謝仁芳 趙昆利 曾思堂 黃明泗 陳維黨 劉祖蘭 劉興集 許曾榮 廖忠成 莫象翹 姜秀旗 蘭春仁 劉道維 李安元 池炳煊 鄭中心 黃通祥 伍清賢 羅光銀 伍玉明 何愛略 唐心海 黃金心 何靜龍 張祿鳴 周重和 黃文達 劉登富 □玉保 李 齊 伍芬利 張孝松 蔣滿成 楊壽盛 劉玉士 李現德 唐玉吉 鄧子軒 潘吉祥 楊吉山 伍志成 吳驄南 劉華甫 王正道 羅松卿 孫義昌 黎國卿 龍道品 何興玉 肖三保 陳有士 李冬生 温義彬 謝玉欽 陳松元 陳遠金 陳繼眩 劉其祥 易福山 張才孝 陳希賢 劉老春
第二野戰補充團上尉連長儲懷林 石昭儉 段茂林 士兵 劉府成 石榮林 李天華 周慎清 劉正光 周代華 譚昌仙 範松和 李桂生 戴上達 陳桂柏 張華均 賓東成 蔣運成 何前胐 吳會章 廖樹炳 廖老四 王少廷 郭可喜 鄧 雲 柳庋雲 蔣安青 羅茂元 劉文吉 李達倫 林雨升 鄭純發 楊柏芳 吳天縱 石懷升 曾光梁 肖石生 龍安宅 何致會 彭昌秀 楊世春 宋思人 陸德智 林昌龍 蔣昌先 莫承和 休進全 唐玉輝 謝光清 劉世文 張連森 張榮昌 宋三娣 蒙老友 萬承來 黃宇如 石有田 周有升 柳葉真 黃繼興 鄧賢有 韓昌有 謝品祝 姜 維 鄧玉軒 廖光才 伍徵諫 蔣祿淮 林玉梁 楊本絡 薄隆才 何新元 楊喜福 □ 厚福 陳章官 蒙雲富 肖榮富 雷顯密 朱寶生 何壽隆 粟帛齊 楊啓環 張吉良 劉運德 張徵浩 胡旺喜 譚德觀 高家周 陳益廷 何福恩 唐有恩 杜仁化 陳雲雨 李國民 黃大敖 謝宗康 蔣淥玉 鍾 靜 蕭鴻圖 楊春成 何啓好 梁開光 何先階 黃樹華 劉光河 鄧茂臘 蔣務順 吳綿喜 魏老炳 吳光全 周喬生 謝世亭
戰車防禦炮營士兵 徐立珍 劉相陛 胡 桂 劉金奎 張春虎 張玉山 彭成鈞 重炮營 少尉排長曹來健 士兵 胡若水 李俊清 王方章 粟君明 蘇再榜 陳煌榮 賴 森 肖增凱 伍明興
第二百師陣亡官兵題名錄
第五九八團上尉連長蔣恩晏 中尉排長張建方 少尉排長張之明 周茂山 劉曉初 少尉見習金文騰 准尉排長張 林 士兵 王雲福 林文彥 倪益祥 何先柳 喬佔魁 王作林 陳生元 汪漢卿 李德義 白克寬 陳德君 吳順祥 魏正春 曾高生 胡仁甫 陳天祥 馬鴻朝 趙天佑 周金喜 劉文章 陳瑞廷 金芝堂 李家聲 張介相 張民亮 張保宇 周貴春 謝壽康 黃來龍 徐汝春 唐代今 李海雄 鍾長有 鍾瑞根 李錫茂 張貴富 王立安 徐明學 王春清 秦佔武 李金才 餘新福 羅金隆 朱 義 王廷珍 宋友堂 葉枝芳 劉 清 王成德 熊伯仲 賈玉甫 杜學現 張明甫 譚懷先 劉林春 王金生 伍炳銀 喬長明 呂廣元 胡連升 李樹生 楊宗根 刑保堂 章漢文 焦忠如 羅天之 朱祖胥 曾武成 魯玉勝 徐自中 周毓達 張 言 侯正奪 尚洪新 張盛東 何備元 敬長春 王瑞璋 潘雲飛 常再鑫 王鳳儀 蘇金貴 彭成忠 劉鳳山 陳德田 胡光國 李友生 李 樹 高學文 劉文祥 黃烈山 楊樹清 龔林生 趙文其 王風奎 範 和 李長賓 李生和 周振鐸 王義三 蔡明珠 張成友 李清芳 馬佔標 向 凱 陳開奎 王憲忠 陳貴傑 周永茂 謝德勳 王金明 劉佔印 鍾庋靈 李 震 馮保生 王新春 劉金正 王彬林 李佩軒 張玉魁 張玉才 司佔魁 孫有光 張德成 張丙華 陳福貴 張景智 吳 走 景福三 金淵亮 皮草便 馬炳三 李吉安 伍炳岡 楊金成 楊國禎 趙青雲 張玉喜 陳治海 袁印則 喬明山 楊明宣 楊長福 丁正義 熊文明 周成盛 戚盛福 蘇大喜 姬成武 範勇信 黃長明 唐敬之 包得高 張福至 王明亮
第五九九團中尉排長滕 芳 少尉排長吳子述 准尉特務長沈義初 士兵 馬同科 張殿青 李小合 邵福祥 張闢功 崔太君 陳黑旦 王國安 楊松山 陳立長 程善松 李金龍 陶保宣 陳玉奎 胡金聲 餘德江 彭得新 王邦昌 陳從合 盧文明 馬昌平 秦文彪 李青山 唐禎祥 劉通達 苑乃運 魯連升 張義富 劉 林 樊樹林 尚金貴 李 才 谷 芳 陳美槐 杜鳳林 張正懷 陳文章 呂孜福 王光智 馬呼來 谷成喬 李庋德 黃明德 隆 化 徐子標 張文良 田子元 鄔昌明 黃傑三 呂福祥 吳正榮 路富知 高有云 周光本 關鎖佳 劉玉坤 米白超 劉佔勝 程克山 王忠黨 張金騰 周忠義 孟憲宏 周奎師 楊 偕 龍有柏 孫發聚 馬全德 王克卿 胡漢榮 馬德義 廖代高 羅玉生 朱春山 趙存發 白曹虎 何月明 任士亭 楊駟乘 秦忠臣 伍作民 王中秀 張青山 武良紀 王國典 孫儉林 李金友 呂福勝 朱佔傑 張振福 白守仁 陳金玉 徐治國 範玉廷 喬金堂 李民山 尚寶章 邵漢卿 林成鳳 高西德 黃榮心 易敬平 陳家福 謝吉州 寧喜振 王元福 樊玉容 王金彥 劉合義 郭保勤 鄭興德 高金福 李春華 餘英傑 林懷信 李文啓 趙玉成 鄒吉清 張玉山 謝尚禮 塗吉華 王家貴 李茂桐 夏瑤玉 楊耀廷 羅以德 曾 政 侯先成 李玉山 姜大玉 徐心中 楊 光 蔡 其 李文生 黃 輝 梅貴山 於本志 彭玉生 張秉忠 曹梓桂 周現榮 劉正義 趙洪恩 李茂松 王九福 胡友興 高 羣 齊虎雲 鄧昌溶 賀壽綿 鄧耀列 黃文甫 張金山 李清貴 孫校章 周 貴 吳金德 蘇清先 侯佔元
第六〇〇團上校團長邵一之 少校團附吳其升 上尉營附谷冀鵬 上尉連長楊 彬 易 琨 童湘材 宋克寒 鄒祖本 中尉排長陸肇威 蔡瑞基 少尉排長鮑思明 陳祺元 曾先治 王 傑 陳漢文 馮桂林 王德生 顧澤林 准尉排長陳新仁 少尉見習林蔭林 士兵 駱復歧 胡正桃 於四雲 段其昌 張鴻怡 鄧家宣 王順新 桂枝茂 朱暢生 唐成梯 石德羅 盧志平 陳自高 曹先梅 袁世友 吳春林 方源海 王長春 楊竹軒 唐天壽 張新發 劉序端 陳莫春 陳朝棟 馮松樹 姜天榜 朱 孔 毛綱莪 聶漢卿 劉玉書 徐建光 賀有道 尹鳳朝 尹大倫 餘家謀 黃奎雲 唐見國 鄭如富 楊 柱 苑耀雲 劉志均 傅良成 陳維堂 陳漢清 鄭秋水 胡詩吉 周從之 蔡原山 李永清 郭福林 桑青山 張 霖 鄧士林 武孝倫 張忠堂 陽少芝 熊春堂 李正先 黃其孝 彭漢青 羅佔田 楊書成 張樹剛 周庋雲 吳有材 陳新文 胡先慎 鄧欽移 陳竹廷 曾凡富 任兆玉 鬍子元 潘建國 劉宇林 何金錫 賴貴和 陳桂橋 胡光慎 王全東 範子龍 石得富 蔣永功 黃雲生 彭之周 李金樹 汪修義 傅 健 李雙成 桂子田 陳華桂 萬春發 羅愛卿 劉鵬飛 張存良 魏錦章 肖俊華 李光發 顧天修 劉春堂 劉啓華 李世斌 謝滿堂 侯光耀 葉之新 蔡廷雲 黃遠香 左國衡 許意生 周仕武 程大朋 羅 燧 堯世伯 李集雲 李世元 劉長生 唐家告 蘭先進 陳立恆 劉治端 肖遠同 袁茂生 賈宏湘 王肇香 陶承仕 李明盛 袁再相 聶德勝 楊樹清 張才品 楊方桂 戴金雲 陳新仁 張雲彩 李子良 喻恩榮 劉賢燎 桂德品 桂昭祥 張佔武 朱成立 劉忠厚 秦與生 李合化 師直屬部隊 中尉連附齊友良 士兵 郭意祿 彭俊山 周清海 陳善緒 鄧卓雲 陳 榮 李科舉 韋和智 洪長順
第九十六師陣亡官兵題名錄
第二八六團中校副團長漫忠實 上尉副營長宋福祿 蔣 忠 中尉排長馬奉玉 金佔民 鮑 興 杜祖堯 少尉排長劉 勳 李萬鑑 士兵 高輔臣 李忠金 雷家彬 周勝餘 張大材 夏洪金 林則卿 蔡友和 陳 傑 李紹文 文常金 陳 順 王良臣 李維元 戴安珣 趙大禮 張少雲 蘭正才 唐佔武 謝青雲 曾先富 羅子云 曾 興 許永培 伍少卿 王有興 胡文均 萬瑞成 申五林 陳少清 張樹成 魏 升 程元才 餘 章 段炳權 曾金成 張銀州 張樹輝 湯銀清 姚銀章 陳明德 李海林 袁清河 黃天才 張玉青 劉志雲 楊全興 劉少成 李長興 趙雲龍 趙鳳全 張培欽 簡章文 請明清 王玉林 黃茂海 羅松柏 李成雲 饒森甫 曹子章 魏元順 李 光 傅光成 苗萬順 何壽有 沈三思 張祥雲 仁國安 羅光祥 王有成 張 林 劉鏡漢 劉 明 王正武 徐祿興 譚 樸 傅有富 徐雲茂 唐樹雲 簡永春 陳光青 謝國安 楊洪發 王炳光 胡少周 鄭海雲 魯國福 朱振禹 羅少雲 黃少青 劉古云 王海成 林少安 唐少勳 馮懷相 鄒銀武 劉玉青 陳正海 吳 林 鄧少武 馮文國 張必興 侯 雲 傅中順 臧鳳喜 劉海田 朱慎堯 王國珍 連永祥 劉尚全 龍炳林 姚建廷 陳 榮 鄧府廷 何登科 張青雲 姚文正 李玉田 周文選 陳汝南 楊雨昌 何寶山 陳 青 邱 章 方棟材 陳玉元 羅 俊 黃顯章 李玉期 劉 彬 朱賢剛 趙光球 劉炳榮 劉聚義 馮順祥 江少先 王金和 方因鬱 李福壯 蔣國民 張樹雲
第二八七團少校團附蔡振毆 少校營長施德威 中尉排長周吉順 少尉排長趙庋雲 沈國君 准尉排長黃萬年 士兵 曾少雲 李士金 鄧富成 王懷洲 姚青雲 毛 楷 劉正青 董成樹 張洪興 李金全 鄒萬清 李青雲 劉長順 張淮清 張合清 曾少雲 曾少卿 潘少成 袁廷槐 周少成 肖遠帝 周正青 楊樹柏 魏廣才 林海如 王澤生 劉少廷 董華民 陳佔武 董得亮 何宜君 何子安 堯春林 王祥侯 肖雲成 謝銀廷 葉興順 戴玉盛 艾興隆 姜萬福 羅近章 王述文 範棟樑 曹少青 胡少雲 王韓富 王少臣 陳鏡明 李樹安 黃金山 吳成雲 李順清 何紹青 黃全武 李華清 徐大成 李春元 何 雲 楊少金 劉正義 趙樹雲 王興富 王青白 肖淵明 劉開述 董景康 童海廷 高青雲 胡九高 沈惠賢 李銀山 夏金成 肖子軒 廖興發 萬和君 董海元 萬述雲 周維新 戚瑞安 楊玉廷 黃庋巖 劉德明 胡遠祺 李懷之 白一精 肖錫林 王平安 梁光潤 李明久 鄭汝良 謝輔仁 尹華鳳 王德義 周廷章 張復興 陳樹堯 王澤山 邱永安 張學林 李世興 李懷恭 周炳貴 李少洲 謝全方 袁克勤 餘潤第 劉孝玉 田重發 周少青 肖興發 趙開元 遊建章 黃紹南 陶銀洲 呂子云 傅雲安 周蘭均 楊玉田 劉少奎
第二八八團上尉軍醫陳嶽東 中尉排長鬍樹榮 何廷重 少尉排長徐金生 梁永天 徐金章 士兵 馮聖偕 鄧南勳 吳志伯 羅啓壽 楊子儀 秦方元 吳進喜 吳世倫 王文合 唐雲清 羅金成 鄭純義 李忠仁 汪叔雲 周樹貴 梁述雲 鄧宗林 黃 廷 楊國安 徐萬清 蔡澤友 袁炳鳳 吳向榮 黃正國 羅祥其 張李培 周元清 曹大中 楊銀成 程天輝 朱家均 李友清 姜天才 劉紹青 李同洪 卿山秀 陳少雲 張步全 吳發明 何輝清 鄒紹武 陳宗文 張青雲 方吉武 楊顯達 李伯林 李春益 李少安 王青雲 邱紹章 李祥雲 餘 英 吳吉星 周 凱 黃萬發 楊振法 劉述臣 陳海其 趙銀章 賈國清 楊清廷 陳萬銀 姚壽梅 王志成 劉 祿 林澤先 文德安 銀斌武 楊樹宣 王學良 黃紹青 劉瑞萬 魏先禮 周朝富 夏良銀 左朝實 鄧大龍 曹雲輝 羅德宴 胡大凱 薛海雲 文本朗 餘國春 向榮孝 汪見青 柏觀禎 馬自周 王國成 向用福 劉子清 李春榮 曾銀登 餘樹清 黃治君 何少雲 李少向 馬德富 李忠達 周其明 王成之 黃 南 王少熙 吳有才 張青雲 劉玉山
師部少校參謀李復全 士兵 陳光祿 林樹培 彭海雲 張萬青 潘國勝 劉民強 王從順 周興發 熊君甫 田寶臣
榮譽第一師陣亡官兵題名錄
第一團上尉連長張鹹順 容 開 李海揚 中尉排長呂新午 黃致忠 毛高鵬 張國棟 少尉排長羅莊 許學田 李 龍 謝 金 曹新德 士兵 李純青 曹少雲 陳國春 黃金光 君楚臣 劉友存 彭月中 陳向珠 立球錫 李金生 張成發 璩正田 劉 江 劉雲昌 喬成立 楊榮細 王新元 朱萬得 李 榮 陳春生 玉正和 李嗷喈 李玉成 陳和萬 劉福拄 楊佔發 楊易存 石引家 張文國 吳 坤 顧寶玉 李成志 謝俊盛 朱臣之 周海生 臧祥隆 王光裕 張德標 葉祥茂 餘樹榮 王秀鴻 劉振海 王 宣 熊木茍 王殿勝 林福生 向森林 葉樹堂 梁述清 王 俊 王長江 左 斌 許司益 易舜生 楊富田 楊再廷 周全三 聶紹軒 王 傑 王洪順 王 鍾 劉禮典 張治堅 邢福安 楊中生 熊雲卿 王 標 李 超 張家正 楊忠勇 鄭自衞 王文生 楊文斌 李昭勝 張桂秋 牟阿維 吳豐富 陳良家 康 雲 超善文 王庵材 蔚 榜 李煥章 李起山 劉老敬 黃炳文 黃太興 盧同福 陳榮卿 耿玉華 蔣際富 李厚清 袁林強 李世平 資成生 曹 春 袁光安 劉 俊 甘光秩 朱清華 蔣榮古 馮玉海 斡雲安 於為昌 蔡子明 金振聲 品順橋 朱清新 楊雲龍 薄章成 鄧玉廷 杜子芳 安克仁 曹光清 王達生 吳由保 王國起 安國紹 張國蘭 劉子清 彭國心 王銀山 李有福 黃正清 王止正 馬安吉 杜川保 呂純良 毛永清 吳正榮 戴春發 劉文祥 李玉祿 王 勝 李德之 文鼎三 周清仔 孔介清 毛水生 蔡井六 何德福 杜 萍 聶汘五 賀 行 吳思再 孫良修 崔家興 舒志忠 莫建日 王建恆 張小寶 鄧 文 李先盛 鄒教庫 劉發賢 鄒清九 劉鳳山 潘 炳 馬金丁 黃鳳仙 徐得朝 陳德祥 陳宏雲 莫更生 楊春茂 李金泉 李文明 鄒敦掌 陳遠志 熊先早 錢 龍 陳光明 何禮平 歐錦珠 王金山 李崇相 羅金山 趙生財 張化吉 潘 榮 潘 升 朱振勝 王 俊 梁有恩 李雲生 何九如 唐福明 劉志成 黃少初 姜長江 黃明德 習守信 鬍子玉 譚德松 朱 凱 李佔標 馮永斌 梁玉吉 王昌雲 謝雙全 李茲書 胡文清 王必成 彭德勝 李純樸 許星祥 楊子清 黃福祥 朱日森 王桂昌 吳天進 賈興得 羅平新 張 益 李滋清 鄭世昌 劉松清 何近芳 張 雄
陸軍第五軍陣亡將士公墓
張得勝 李子明 王宏昌 孫二茂 張大順 張子英 餘振太 貝海源 吳金山 於 江
第二團上尉連長張鴻昌 中尉指導員李高蔭 少尉排長劉賜成 周伯康 黃崇光 少尉見習蔡仠先 准尉排長蔣國林 陳國祺 周 青 准尉特務長陳伯還 士兵 陳秉正 敖永祥 張有先 孫相國 阮芳成 劉金奎 張 鈞 湯安才 馬應奎 喻金來 張孝喜 蒲高超 蔣汝禮 黃雷溢 曾長興 張桂來 李惠先 蘇明芝 趙智奇 陳正光 張有濟 馬有才 馮昭明 陳有明 曹志得 鄭鳳林 施 異 劉玉成 童安清 賈子修 鄭海月 王福得 曾奇長 鄔洪林 鄭殿升 孟文亭 顏元福 王安成 吳家林 袁成恩 王祥順 丁兆文 任餘川 陳惠久 蔡現有 賈安平 肖正成 唐天柳 許保林 楊家聲 謝世芳 劉玉廷 胡云武 曾令美 潘學友 陳文卿 賢福林 楊永興 扈萬梅 全禮德 蘭海和 郭 貞 鄭浮生 朱元清 楊光玉 劉俊清 朱少成 唐國才 劉福明 黃細根 李順美 盤金達 謝子平 王如珍 楊 華 潘玉華 蔣正清 李保臣 肖忠清 趙金山 段興周 陳佔湖 牟永年 訾文俊 楊振義 王英學 廖文斌 林春山 潘要全 張俊興 帥沛林 宋能忠 李步生 張仕明 楊仲明 郭庋友 周傳德 阮登仙 羅昌柏 張海榮 楊仲芳 鄧華軒 方守才 王 福 胡忠信 李玉山 馬 羣 王雙寶 趙才祿 吳才福 黃 熊 艾正名 曹振威 韋東漢 周 凱 周永德 黃佐仁 蒲天清 鄧國順 黃敬虎 施瑞林 覃有堯 黃開正 胡方隆 彭正福 石天柱 馬國勳 張錦球 李雲煥 吳添太 屈桂生 劉章國 廖才發 蔣文義 彭春生 汪登榮 馮元生 杜忠星 寧估成 劉耀南 肖光華 楊炳安 温定祥 趙長勝 餘 隆 張明雲 郭奎武 鄔 鬧 魏 州 黃恆莊 王南廷 任海山 李周貴 張宏珠 楊天喜 伯廷芳 王立志 周 和 李福順 趙福賢 黃 福 王德祥 張 茂 李順芝 王 成 苗和軒 何玉北 吳德仁 李志青 何有明 周海清 王德興 張 祥 黃有志 黃志雄 李春光 羅利坤 周元海 周玉福 李金甫 楊萬興 陳 木 蔣利壽 熊善泉 劉鹹敵 張得地 劉 坤 周景義 胡盛清 秦發舜 趙佔山 張正發 燕敦良 李加林 宋七該 孫米銀 李明亮 陳金廷 羅保斌 於佑國 孫景和 鍾文仕 陳金鎖 蔡玉川 周袁揚 陳文明 首章達 賴高才 武殿升 羅滿生 饒正廷 羅光鬥 歐廷夙 徐金全 曹茂良 唐洪才 管子云 樂香德 張蘭功 張文富 李 棠 黃心昌 藍元高 楊少伯 周九旺 齊月華 張同邠 李旭升 朱從新 聶紛忠 曹三仔 周心昌 段水仁 黃九林 朱即明 李均吉 譚一平 曾國民 龍如義 黃正之 楊金華 陳大貴 樊 珍 唐振湘 李廷祥 陸成就 李金橋 徐勝壽 李長林 金水卓 王永林 連高玉 馬忠良 陳良輝 張金保 湯光明 王大華 呂水卓 林要生 李錫則 羅自成 曹遠俊 劉永得 曹必能 黃明超 陳其榮 侯國龍 趙成之 周 斌 陳成水 黃志滿 吳啓祿 劉尚德 梁 成 張本友 魏保同 汪伯良 吳元高 彭家林 陳春雲 何先貴 剛定國 張子云 桂 雲 榮 卿 胡錫海 梁國生 何明輝 黃明佑 宋宜榮 黃玉雄 王 龍 羅雲豐 柳除明 劉金山 王其良 張長髮 楊福安 王學友 劉 超 陳佔雲 易子汝 黃 忠 白超玉 胡雙恩 賀龍文 孫盛廷
第三團上尉連長洪運龍 曾 斌 曾紹南 譚俊麟 中尉排長朱得才 黃謀昌 少尉排長黃致忠 馬紀德 曾廉義 陳 坤 丁用禮 准尉排長張涉民 李昌輝 陳 明 士兵 鄭先順 凌永興 馬相臣 何國泰 杜又牧 周 仁 蔡明生 楊金榮 張倫昌 王公雨 郭 向 何新明 周國勳 劉義向 李子明 王英傑 龍文武 高生禮 張 湘 於興論 劉 石 周朝起 張 高 黃 偉 王玉龍 吳生均 仲兆昌 賈復三 管家豹 李 天 張平紳 龍何生 餘 健 左長生 謝昆金 戎 淮 史佔武 楊華花 汪長元 黎鏡仁 劉振坤 褚思碩 楊會雲 劉柱成 陳重仁 謝至伯 王興文 張之華 張德友 張青雲 武小江 李清憲 劉輝陽 肖國定 楊安東 陳阿澤 曾置田 張培元 鄧清明 張德勝 陳玉林 劉漢雲 曹家義 李子清 王天榮 曹守福 賀桂卿 蔡 波 郭治元 姬亞正 王玉清 李佑相 王世七 榮萬生 周啓勝 金鳳海 盧志全 劉西敦 楊成友 王 春 龍 林 何子良 賀雲德 林太和 錢雙生 江昌松 盧仁德 楊明康 楊德政 唐桂林 邵守業 李守法 陸士和 陳源明 徐萬富 盧學印 陳啓山 肖七忠 成見恆 何來貴 盛德明 範全江 張成之 崔保光 沈良仁 唐滿元 劉德懷 左求生 楊建南 譚紹明 胡輝祥 張正良 王貴發 羅國華 王玉桂 賀守祿 周家浦 高天明 劉清雲 王義鳳 陳金瑞 王 全 趙盟新 李 光 江 海 楊富明 朱中堂 周 標 畢宜忠 周來盛 杜松林 潘光均 王洪利 劉和清 李鴻山 李逢春 葉德意 劉青山 廖孔晉 吳 開 祁中和 江長髮 李 玉 賴琦文 王建堂 劉春山 董 鄂 韋心進 邱國卿 李 春 朱澤鈞 丁少舟 羅雲成 梁三桂 楊吉祥 向森榮 李萬詩 王桂平 蓋樹林 謝貴芳 孟子祥 鄧 羣 曾正環 胡元豐 郭雲才 張國英 蘇光龍 李度福 韓金生 孫耀田 張必成 魏 秀 胡壽生 馬守印 趙賢德 魏 虎 孫善道 王濟榜 石守希 朱自由 季富貴 唐復林 魏德清 羅有培 朱 精 劉雲清 劉 剛 蔡能相 丁雲周 俞社盛 劉金照 王子昌 黃桂林 伍光華 羅成讓 陳善元 黃繼三 王如玉 胡金生 楊保勝 楊林泉 朱喊貴 熊天霸 關文東 玉得勝 謝承晁 何同順 向志能 王保生 張説信 汪得發 王濟蘇 顏昌惠 馬安邦 王元雲 趙傳新 聶牛根 趙春芳 吳道理 蔣玉華 肖桂生 向華國 王少清 黃金滿 卞朝進 肖 其 胡野生 蔣天良 朱錫正 李振元 林忠福 蔣道翠 聞子貴 杜中道 陳來賓 張少雲 楊 傑 李振祥 熊得耀 喻若茂 惠子云 胡國遂 郭家侖 孝得福 陳貴林 何昌佩 陳松元 李 權 王純翠 侯保山 唐金山 黃成功 王維芳 陶才春 黃祖武 劉見毛 盧金勝 鄭日正 吳天佑 李正山 王長生 陸少伯 袁如坤 孫德鈞 李安晉 戈達義 胡天造 何新福 黃漢升 李得保 劉東山 張伯濤 汪義成 姜秀春 彭忠順 方海松 張振喜 趙臣元 汪樹功 魯鴻章 張孝西 周漢欽 黃昌能 何甫南 王志有 李連舟 李翼德 李遊遐 趙乃清 郭樹清 謝治能 甘桂君 陳能靖 黎文松
補充團上尉連長張振松 中尉排長彭秉良 張友明 陳祥生 李少生 姜鳳炳 楊明本 章南榮 准尉排長 李石函 餘明卿 李悦珍 士兵 譚萬青 錢知非 帥萬青 左 弼 曹子桂 趙榮貴 曹克奇 張茂生 萬福安 陳祖貴 遊之楚 吳猛威 黃德山 李 剛 席平漢 禹 葵 王雲峯 黎成禮 唐春雲 吳鹹俊 丁鹿鳴 吳仁堂 賀必成 劉嶽俊 李子桂 賀楚傑 唐立勝 謝吉春 馬伯豐 舒六根 馬 成 鄺仁義 餘明初 李文彬 龔喬生 王海雲 唐昌喜 甘芳名 馮魏哉 陸定坤 彭晚仔 趙源泉 劉輝泉 楊友三 陳雲生 李玉恆 柳重義 趙壽民 陳有明 文 清 沈文煥 董旺玉 周守元 羅春輝 陳春元 吳長興 賀祖錫 支崇章 趙文金 蔣啓梓 朱建清 範滿仔 襲子喬 羅惠康 劉春燕 陳百仙 蔣秀光 王品生 張 天 王在魚 吳光喜 秦漢冬 張蔚祖 王克敏 餘子俊 劉梅生 薄喜安 羅小黑 蔣有能 朱甫芝 馮子喬 劉玉亭 喻樹成 徐國斌 劉秀為 唐石隆 黎國棟 洪滿珠 蔣榮高 肖子堂 吳發庋 吳梅光 武有福 李玉衡 餘國鈞 羅國顯 吳德三 肖見甫 梁美玉 李榮宗 周海良 喻元輝 劉於卿 李海明 陳孝明 車能元 郭俊卿 曾 駿 楊世瑜 王少卿 王宣前 江水先 喻緒明 李江雲 張仲仁 王伯輝 郭太恆 李世漢 楊華楚 楊樂書 劉國俊 王光修 陳華安 李國林 熊佔武 王昌右 胡大坤 鄭來堂 趙孟成 禹之府 劉國玉 吳勇為 彭 林 李成泰 屠宗新 賈成文 陳惠雲 李福堂 牛盛武 李文志 褚金台 王長庋 李民生 沈錫林 燕永昌 李克勤 林心明 劉章生 李賢堂 何金志 林源漢 粟華清 劉發良 孫城璧 王來發 彭崇高 張紀德 李自臣 篩長春 李人村 粟建清 鄭寶璠 馬林德 李能偉 周祥五 黃端旺 陳明寅 張 倫 胡 傑 陳漢清 王記樹 袁金傑 李文君 餘光福 唐在京 李憲周 陳惠林 王明徵 李祖全 黃少武 王銀臣 馬清海 崔金佳 任發清 陳學禮 劉永志 夏振興 楊清代 曾友文 鄧輝庭 劉 泰 李小東 吳金山 陳德運 張成金
新編第二十二師陣亡官兵題名錄
第六四團少校營長李振一 上尉營附秦 恢 上尉連長李植初 陸利成 中尉排長鄧國雄 少尉排長李棟成 侯桂生 准尉排長徐興凱 士兵 金呂生 唐□欽 李良□ 唐文熙 劉正國 吳禮發 楊樹堂 鄧登楊 何少林 張福高 汪聲向 許厚生 劉宗海 劉桂生 孫在春 陳鄉堂 □福卿 吳學佑 黃金田 樊國□ 黃福洪 王江池 艾長全 李良友 吳明香 段達周 楊金生 易排發 梁伯柱 唐運堂 謝全佑 陳平合 伍添壽 劉自如 蔣錫姜 舒煥慎 周維明 曾凡宏 劉徐舟 曾志成 夏銘章 楊賢宗 向再培 鄭萬樞 劉肋英 祝仁滿 楊桂臣 彭文林 蔣在壽 孫德山 周樹志 李金安 李良才 黃三狗 楊 鈞 莫少富 杜家木 申閏生 何繼堯 羅松田 張治陸 羅桂章 左斌一 □ 龍 周文卿 馬忠良 劉助明 伍尉克 盧志善 李德峯 周庋再 曾成樹 楊賢貴 黃狗仔 鄧敬德 劉應玉 王源貴 楊政才 李光站 王 木 翟德隆 張文惠 肖成懷 向家俊 黃髮貞 劉錫昌 潘 四 鄧書珍 劉炳坤 陳代榮 傅道文 李本猷 魏向德 楊有泉 戴桂卿 譚若辰 楊武和 朱 禮 楊漢光 張茂才 李桂保 唐要化 項老桐 鄭濟生 胡純道 吳金山 莫玉山 何受奇 李定昌 高仁岑 唐鴻金 劉 九 何述郎 馬中有 唐承先 楊潤卿 袁伯光 趙金中 朱順甲 朱芝貴 劉玉卿 蔣月秋 陳貴太 姚明安 李 祥 谷有安 陳玉平 陳崑玉 張月明 李一榮 蘇傳章 楊雲倫 楊通禎 劉修凡 楊和友 周金山 周彥賓 張運先 姚鳳斌 何得見 黃寶成 馮 琨 祝老三 敬宗元 蔣貴林 唐 飛 唐超增 何已發 張傑亨 王喜標 秦宜長 詹發權 楊武藩 劉裕興 鄭庋雲 周腮寶 姚老六 張柱清 周迎通 陳田古 肖道明 羅 春 楊仲煌 賀福芳 張振賢 傅道現 傅道運 謝玉龍 何玉林 黃亦岸 唐承富 陳瑞和 盤南旺 張世科 李盛如 劉興和 楊漢深 羅介相 李戍林 王鍾隆 蔣賢矩 陳懷雲 謝敬恩 甄必信 李傳廷 彭名津 蘇業武 譚維新 孫梅根 吳上記 張友文 李漢文 濃剋日 羅松軒 周光為 黎浩雲 郭明聲 許中興 譚克維 胡昌德 胡福金 陳海南 羅士生 周下田 楊中榜 吳金照 羅治田 伍 起 李開學 李年清 黃文彬 黃秉剛 王玉田 □元福 肖泰湘 廖普生 劉金夏 黃緒純 宋德卿 阮漢卿 孫忠俊
陸軍第五軍陣亡將士公墓陳桂生 喻大和 於壽相 謝自南 劉佑良 廖 英 張煥南 楊信理 吳金標 張盛明 李正清 周連慈 伍松徵 蔣道品 關冬根 張成鳳
第六五團上尉副營長劉復興 上尉連長李九福 曹維儉 蔣羣奇 中尉排長姚得生 陸志鰲 劉忠卿 少尉排長吳衡舟 劉少銘 周德榮 准尉排長羅四維 彭玉林 舒魁九 士兵 王光德 劉 琦 趙之屏 林火祥 李 秀 陳 良 廖祿田 俞發榮 陳得郞 朱顯楊 楊斌五 曹鬥生 曾振團 黃涼耀 黃金輝 謝雲高 周 生 彭學權 劉千金 盧德信 石元保 張金祥 朱胡善 梁寶珍 曹光安 許朝德 凱五祥 張學永 鄺滿文 陳宅樂 鍾教桂 劉宗富 劉高寵 楊承才 凃何其 李茲先 李運堂 何建盛 劉永恕 黃古老 王存明 許秩發 玉春乃 尹滿朵 曹日新 劉永豐 曹豐發 何運亙 胡月斌 陳雲安 侯宏保 高□□ 歐五福 張中才 曹發良 譚 瑜 徐雲生 袁家作 曹茂林 曹東生 高啓宏 唐才大 黃光法 羅金忠 甘自生 曾閏清 周 連 石春林 曾學聖 程世新 何 美 王維統 嶽太山 謝永在 曾超化 曾昭榮 劉 安 曾鴻標 張盛和 陸金富 張得友 餘 根 黃保臘 楊中漢 鬍子良 蔣信桃 黃 彪 蔣聲甘 袁麻金 楊賀生 毛大賢 許三貴 謝國沛 肖體華 楊良匯 毛立生 唐和榜 王本祥 蔣仁章 胡進陽 譚元思 謝光華 李開貴 易瑞延 龍顯章 羅教明 劉正連 黃炳良 曹 忠 蔣名達 王正大 許正明 陳紀綱 張勝利 曹先大 許 英 陳紀念 張學文 李憲成 田萬太 雷 漢 餘皮周 吳緝敬 彭美和 孫學延 肖調還 蔣國槐 何德富 唐克合 羅人善 戴葱林 王興乃 聶生元 何先梁 李年喜 桂生髮 王寬興 謝世南 張以立 李文元 嵇祥生 卮加發 王開貴 孟 成 曾省謀 符 古 蔣葵毛 尹起政 曾國華 傅連芳 蔣玉生 龍鳳高 黃泰生 鄺 飛 鄧武顯 許德貴 黃德貴 黃必達 王在世 嶽 岱 鄺 經 鍾世美 吳高琨 舒華章 齊勝榮 李富有 胡亨祺 彭文靜 周玉章 羅細南 傅福田 唐真榮 李萬業 甘五仔 羅嗣樹 賀孝宇 資 延 龍德洪 謝朝樂 唐文武 粟永祿 秦先福 李榮發 玉只林 鍾運富 嚴新春 庚良延 唐子福 董為有 陳民生 萬肝茍 邱林俚 李順生 蔣家通 謝振武 陳木元 李華雲 嚴春生 任少成 周維瑾 劉大進 曾團結 黃金質 黃玉良 楊發輝 傅必固 劉金輝 孫子發 袁海才 徐簡盈 吳繼良 趙金生 謝丁生 周方水 張少華 陳光潘 黃相奇 肖芝生 王在田 彭正智 李宜生 胡云生 劉世旭 汪慶雲 楊心有 黃紹喜 鄧家玉 張富開 鄧情賢 李有紀 方大綱 張述成 黃九昌 湯正華 徐景祥 周月容 段吉林 鄧延春 熊禮義 丁興坦 鄭若卿 唐宜成 楊忠廷 楊國緒 唐子全 林世守 唐國禎 徐子龍 李松方 李福全 向迪才 車樹榮 張 軒 袁光前 陳植錫 湯六南 劉旦古 肖時和 劉大宮 徐成玉 關海波 李坤山 傅道平 週日華 黃 楷 黎卓生 鄧賜明 吳春富 黃水生 趙連生 關濟昌 劉琪玉 序金生 鍾恩福 鍾定剛 黃木生 劉永生 劉永安 袁安鳳 鄧由天 劉兵成 曾能茍 王春熙
第六六團中尉排長成光裕 謝明六 少尉排長廖明華 李慶華 准尉排長鄒 偉 准尉特務長石慶華 士兵 張振華 夏賢海 鄒連貴 何煥生 劉志高 周悦祥 盤清名 唐德保 李光明 楊又清 劉日卿 謝仕鴻 任明鑫 張 興 謝本文 陳永山 黃春高 謝子民 王行數 李登川 屈 魏 楊芳廷 林本固 李昌後 陳子堯 李兼梓 王佑夫 向長安 張少華 趙松青 銀醇英 徐亨培 伍名述 石乙仔 李竹卿 楊石林 五少武 譚炳生 徐紹枝 任德勝 伍玉敦 雷佔武 陳昌倫 何正天 鍾子燕 吳中良 鍾志祥 夏定邦 萬家要 邱玉人 謝君初 於富成 熊向元 劉發宗 吳子元 王志生 劉家興 賀文忠 何勝青 李茂古 劉金生 謝明光 黃來祥 陳遠仁 唐生玉 陳德喜 郭發元 張永亨 劉仠成 蔣雲寒 李長友 蔣老四 金幫梅 何愛勳 楊洪高 肖國長 黃光佑 何海明 張安定 李南生 鄭逢金 朱超等 毛好祖 張建才 侯德忠 肖才道 王福君 潘光榮 謝邦榮 蔣龍發 劉 仁 週上世 李德林 廖宜明 程貴寶 唐 莊 王孝寬 歐德孝 何好受 易松林 晏豬仔 施保明 羅正南 戚名林 王金海 張文祥 王本富 石木養 王家坤 劉東生 向尚旦 陳方序 黃代貴 劉興六 陳希陶 餘昌庭 何祖芳 朱宗炳 李連修 肖烈山 曠繼生 譚際照 徐 光 孫世貴 高克謀 蔣告恩 章世金 譚臣甫 餘振光 單夏一 蔣遠泉 冷時來 龍林發 雷用順 胡 光 鄧理祥 李 海 陽其時 肖玉喜 許盛伍 龍得友 首正光 張春青 歐文波 王明山 譚成彬 文秋衡 周順仁 吳和來 洪梓林 李興漢 蔣平茂 劉世偕 秦漢山 張 戚 朱錫林 吳北華 何安居 阮普昭 孫有發 黃六初 魏芝成 胡細倈 奉石穌 陳少習 覃永春 莫學賓 文武廷 張祖明 唐書發 王忠厚 奉孝乾 唐文梓 陳明德 戴喜堂 毛炳良 伍玉乾 唐國發 劉玉華 謝盛玻 李永山 周質夫 李雨倉 周大易 唐勳喜 羅光凱 洪傅祺 方世勳 曹友生 向日亮 奉孝成 方宋士 潘日新 陳小田 廖師元 甘惠民 許海南 劉秋普 劉福州 周國卿 黃星光 潘 元 龍 勝 王養室 肖秦階 趙心田 肖正中 桑洵德 張學忠 何士成 胡玉遠 劉建文 李松林 彭松柏 喬文連 邱文皆 王金生 梁培才 伍連生 曾德生 文振義 程啓雲 劉培光 李樹清 劉德勝 李樂生 梁振英 韋孔文 劉在來 賀仁明 潘元彬 梁本發 程 奎 方達春 王瑞生 段漢陽 張成玉 陸定球 袁勝發 方振朋 胡 榮 劉守文 唐志義 桂致全 麥永上 王文宣 陸仁福 向遠達 張仁治 玉金斗 申世有 陸治生 何成長 夏春元 胡早明 鄧老貴 鄭 堯 許僉義 周光武 餘懷德 鄧星稀 徐才喜 謝善祥 袁安鳳 胡當標 袁 洪 謝慶吾 黃愷元 劉春林 康厚柳 祝裕新 阮祥富 鄧福溪 黃孝清 梁倫衍 施國炳 陳金銚 李 望 李 雲 唐代陸 高比魚 謝本挾 彭長生 潘孝友 黃秀成 李永忠 陶澤元 譚天中 王在禮 孫富品 甘 啓 陳遠圭 陸遠清 唐先海 徐明佔 蔣臣生 陳志成 李田誠 何登號 李成發 周紹甲 餘光田 唐國林 勵人強 楊上達
補充團上尉軍醫鍾維周 中尉軍需劉景貴 中尉排長鬍經綸 少尉排長左 斌 少尉附員彭固勳 士兵 趙永才 尹 庭 李初喜 張永清 姚家智 周常裕 張老夫 肖 伯 楊正鴻 範國義 鍾福元 張雨武 何書清 尹顯光 周順仁 趙雲初 鄧其義 尹顯目 曾楚喬 康福林 李以華 趙義仙 戴作則 唐學宜 何克盛 羅信甫 黃一興 周石生 孫特權 顏家壽 唐銀密 秦治榮 何貴川 厲孝良 柳秀章 陳耀輝 周江楚 姜任珊 吳德潤 王培東 彭治泉 王 健 陳克順 魏 勇 王自強 劉 堅 向洪均 聶庋良 覃仁義 陶明恕 袁愛林 楊子元 劉金如 唐志章 劉紹忠 唐守松 李德貴 謝盛祚 高柏卿 羅盛端 王仰止 周凱義 戴時銀 蔣 凱 趙 坤 楊建青 李得長 蔣興國 易福元 趙松柏 彭樹庋 唐代勝 王玉林 鄧達武 張金林 鄒祖祿 蔣昭宏 楊禎晚 潘克仁 李華如 張利昌 劉承會 陳金明 劉文隆 辜良順
工兵營士兵 楊勝貴 楊訓誥 左森雲 黃立文 李顯武 吳定甫 葉 寬 孫正賢 簡朝早 李任仔 李桐寶 楊子安 黃秀金 烏龍昌 塗佑禎 黃質玉 楊居武 蘆文明 粟通銀 張明祥 崔榮德 黃倡伈 劉賢茂 曾盛採 許漢臣 李登河 吳雲貴 盤心恩 劉維光 鄭銀英 張福德 陳仁才 周子修 向 培 於定祥
特務營上尉連長邱名鎬 士兵商春和
輜重營士兵 李增賢 袁長春 周琉遠 吳政治 楊武澤 李紹先 鄢保臣 韓伯漁 夏林森 王蔣臣 石城發 劉子書
輸送連士兵 譚國濟 李金陵 王益岢 王長髮 李長庚 張隆偉 王天山 楊能才 周 武 劉楷延 張福成 鄒步先 唐 篇 於月生 雷百順 李愚人 張雲山 劉天保 唐丁和 王英華 李小富 王益立 高玉軒 劉長康 李 芹 王世傅 何茂盛
通迅連士兵 黃金山 蔣國勝 張德金 黃三喜 羅名相
衞生隊士兵 陳 溥 胡仁才 朱洪效 馬宗昭 胡酒祥 蔣 植 王清元 陳典發 劉運碧 何德茂 龍 飛 張 理 劉宜生 馮生文 呂安價 謝書言 鄧必明 龍先嘉 柏發全 盧學男 梁源鳳 李春光 李忠國 周克文 (陣亡將士題名完)

崑崙關主要景點

崑崙關將士墓園

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是戰後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五軍派工兵連在崑崙山(原名太保山)上建造。
山的南面建有331級花崗岩石階,台階前是一個三門四柱的牌坊,牌坊中門前後橫額都由杜聿明題寫"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志墓園",中門左右兩內柱正面分別刻着蔣中正的題聯"芳烈長流為國家盡忠民族盡孝;英豪繼起倍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背面則分別為于右任題聯:"崑崙關下英雄記,革命軍前金石光"。牌坊東西門外柱正面分別是杜聿明題:"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崑崙寒敵膽,華表巍峨揚威萬里待清倭寇慰忠魂",背面是顧祝同題聯:"戰績令人懷壯烈,國殤為鬼亦雄奇"。東西兩門的正背橫批分別銘刻有李宗仁、徐永昌張發奎餘漢謀等人的題詞。
沿花崗岩石階拾級而上,至山頂便是紀念塔,它座北朝南,高10餘米,分上中下三層。塔的上層呈三刃劍狀直指藍天,每側劍面頂端都刻有國民黨黨徽,接着刻着"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十七個大字,落款"杜聿明題"。塔的中層比上層略大,建成六面。正南面左上側書"崑崙關戰役陣亡紀念"一行小字,中書"碧血千秋"四個大字,左下落款"蔣中正"。東南面是白崇禧所撰的碑文。東北面是何應欽題"氣塞蒼冥"。西南面是李濟深所撰的碑文。西北和正北兩面則無題字。塔的下層為塔基。
紀念塔的北面建有三座平台型陣亡將士墓,各樹一大型長方碑石,分別篆刻着榮譽第一師、第十二師、軍直單位陣亡將士的名字。在紀念塔東北約半里宋代崑崙台舊址,建有一座六角石亭,亭內豎有杜聿明撰寫的碑記,備載奮戰經過。
山的北面亦建有牌坊,牌坊正背兩面分別有張治中、陳誠所題橫批"不朽是為"和"氣壯山河",牌柱正背兩分別有黃旭初林蔚的題聯:"編成戰史勳名重,合葬雄關俎豆新"、"百戰尚留萇氏血,九攻更軼狄青勳"。

崑崙關中村正雄墓

這座墓是由杜聿明將軍親手建立的,杜聿明是一個真正的軍人。他知道,戰死的軍人,哪怕是對手,也應該獲得應有的尊重。他把中村正雄的屍體埋葬在崑崙山臨近山腳處,並且親自給這位對手題寫了碑文:“民國二十九年崑崙關戰役陣亡日本第五師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墓陸軍第五軍軍長杜聿明題”。
據戰後日軍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的記載,中村正雄在23日上午11時就在七塘西北約2公里處負傷,左側臉頰軟組織被國軍子彈穿透。24日晨8時左右,中村正雄在九塘附近觀察情況時,再次被國軍擊穿腹部造成重傷。而中村正雄的最終斃命則是在25日凌晨。24日當晚日軍軍醫在九塘附近的一座民房裏給受重傷的中村做手術,剛打開腹部,國軍火炮即向該方向射擊,一顆迫擊炮彈不偏不倚擊中該民房的屋頂。雖然日軍軍醫捨身趴在中村的身上,中村似乎並未直接被彈片擊中,但是想來飛沙走石也灌了一肚子。軍醫雖然將手術最終做完,但中村正雄還是於25日凌晨5時18分斃命。中村正雄在從南寧增援崑崙關的短短几十公里的路上,接連三次被國軍擊中(兩次槍傷外加一顆迫擊炮彈),可見崑崙關戰事的激烈,亦可見國民黨第五軍擊斃中村正雄少將,顯然並非偶然,而是廣大國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必然結果。

崑崙關戰役博物館

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坐落在南寧市崑崙關風景區領兵山上,是廣西抗戰專題博物館,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瀾將軍的長子戴復東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設計。全館建築面積35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餘件/套,分為序廳、浴血崑崙廳、支前廳、緬懷廳共四個部分的內容。
該館建成後先後接待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上將;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原廣州軍區政治委員張陽上將;全國僑聯原主席莊炎林;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等領導人,以及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
博物館正門外牆的“V”字型結構,用86噸大理石製成,象徵勝利之意。博物館前廣場東面設置的“魂兮歸來”方尖碑陣,記載着國民黨陸軍第五軍陣亡約3400名將士共有220個姓氏。

崑崙關交通信息

南寧市朝陽廣場小金山乘崑崙關旅遊專線到達崑崙關景區,南寧市金橋客運站乘南寧至賓陽高客或普客到崑崙關景區下車。
朝陽廣場:
市內乘2路、3路、4路、5路、5路區間車、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18路、21路、22路、22路區間車、23路、24路、26路、31路、32路、33路、37路、40路、41路、50路、57路、58路、71路、72路、73路、74路、78路、81路、87路、89路、201路、202路、203路、204路、211路、212路、609路、701路
金橋客運站:
市內乘20路、22路、22路區間車、42路、66路、67路、75路、81路、83路、202路、215路、606路、608路、801路、803路
火車站到金橋客運站:202路,埌東汽車站到金橋客運站:42路,江南客運站到金橋客運站:81路、802路,安吉客運站到金橋客運站:67路、803路,西鄉塘客運站到金橋客運站:66路
從賓陽到崑崙關可乘坐公交車:6路直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