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超級病毒

(超級病毒是能致人於死地無藥可救的病菌)

鎖定
超級病毒現在是NDM-1的代名詞了。NDM-1不是病毒,是一種細菌的耐藥基因。但是,人類自從經歷了SARS、甲流等流行病之後,擔心小範圍流行病最終會發展成為一場世界範圍的公共衞生事件。因為SARS、甲流都是病毒,所以人們通常把攜帶NDM-1的細菌也稱作“超級病毒病”。 [1] 
中文名
超級病毒 [1] 
外文名
Super virus [1] 
學    科
生物 [1] 
領    域
生命科學 [1] 
解    釋
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均有抵抗能力 [2] 
特    性
耐藥性 [1] 

超級病毒簡介

NDM-1是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的超級耐藥基因,編碼一種新的耐藥酶,稱為NDM-1金屬β-內酰胺酶。產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以下簡稱產NDM-1細菌)是泛耐藥細菌,由於其廣泛耐藥性導致感染治療十分困難。世界上醫學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柳葉刀》(The Lancet)近日發表論文認為,無論是來自於醫院的還是非醫院的病菌,對於傳統抗生素產生的耐藥性都在增加。10年前,人們主要關注於革蘭氏陽性的細菌。但是,現在很多生物學家們都認為,具有多重抗藥性的革蘭氏陰性病菌對公共衞生來説是最大威脅。要知道,“超級病毒”正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病菌。 [3] 
事實上,“超級病毒”早就存在,嚴格地説,它並非一種新的病毒,《柳葉刀》那篇論文中顯示,英國在2008、2009年就有該病毒病例。它之所以現在進入公眾視野,大概是因為它較強的耐藥性問題現在凸顯出來。如果它是具有多重耐藥性的,那麼一旦擴散,治療起來將非常困難。NDM-1是一種基因,一種有可能通過“基因水平轉移”這一機制在不同種類的細菌間傳遞的、可以產生出一種特殊的酶的基因,而不是什麼病毒!細菌(如常見的大腸桿菌)獲得了這個NDM-1基因,就能夠製造出一種超級酶,這種酶就像一個極其強悍的盾牌,可以使細菌抵禦很多的常見廣譜抗生素的“襲擊”,比如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頭孢類抗生素、青黴素等等。 [1] 

超級病毒由來

根據文獻記載,一名59歲男性印度籍瑞典人於2007年11月回到印度,2007年12月在新德里一家醫院做了手術,2008年1月8日回到瑞典。在新德里住院期間,他使用了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黴素加替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2008年1月9日,從他的尿液中分離到一株肺炎克雷伯菌。後來發現,這株細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攜帶一種新的金屬β-內酰胺酶,被命名為NDM-1。這就是近來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簡稱NDM-1)。此研究報告發表在2009年12月美國微生物學會的《抗菌藥物和化療》雜誌上。論文的責任作者是英國卡迪夫大學蒂莫西·沃爾什教授。作者名單裏沒有印度科學家或印度研究單位。 [1] 

超級病毒臨牀特點

與其他多重耐藥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屬於產NDM-1細菌感染的易感人羣: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監護室、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插管、機械通氣等。 [2] 
產NDM-1細菌感染患者臨牀表現與敏感菌感染沒有差別。主要感染類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傷口感染、醫院獲得性肺炎、呼吸機相關肺炎、血流感染、導管相關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療無效,特別是碳青黴烯類治療無效,需要考慮產NDM-1細菌感染可能,及時採集臨牀樣本進行細菌檢測。 [2] 

超級病毒預防

沃爾什説:“我們極度需要一個全球性的監控體系,也極度需要針對此類病菌的新的抗生素。”他指出,目前對攜帶NDM-1的病毒還具有一定效果的只有2種抗生素,但很快這些病毒就可能對這兩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4] 
科學家指出,要阻止NDM-1的傳播,必須儘快識別NDM-1感染病例,並將任何感染者隔離起來。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對醫院設備進行消毒、醫生和護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傳播。 [5] 

超級病毒治療

目前有關產NDM-1細菌感染治療的臨牀研究較少。產NDM-1細菌幾乎對所有口內酰胺抗菌藥物耐藥,同時由於細菌具有其他耐藥機制,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等也多耐藥,對多粘菌素和替加環素具有較高體外敏感性。 [2] 
治療原則:
(1)依據臨牀微生物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 [2] 
(2)臨牀微生物室應擴大抗菌藥物敏感性測定範罔,包括範同更廣的非口一內酰胺抗菌藥物(如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替加環素、米諾環素、磷黴素、多粘菌素等),為臨牀刖藥提供參考; [2] 
(3)去除感染危險因素,儘量減少對患者的侵襲性操作,及時拔出導管,膿腫引流等; [2] 
(4)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2] 
(5)根據臨牀特徵進行中醫辨證治療。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