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赭麴黴

鎖定
赭麴黴(Aspergillus ochraceus)是一種絲狀真菌,在玉米、花生 、棉籽、大米、堅果、水果等農產品中廣泛分佈。赭麴黴產孢能力很強,其孢子散落在空氣中能夠誘導兒童哮喘和人類肺病。其次級代謝產物OTA廣泛分佈在農產品中,污染穀物和葡萄、飼料、飲料、豆類等;此外,在一些動物副產品,如牛奶和動物腎臟、肝臟、血液中也有發現,並且會隨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OTA能夠導致動物和人類的肝臟、腎臟損傷,並有致畸、致突變、致癌和免疫抑制作用,還可能與巴爾幹地方性腎病和泌尿系統腫瘤有關,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2B類人類潛在致癌物。
拉丁學名
Aspergillus ochraceus
真菌界
子囊菌門
亞    門
盤菌亞門
散囊菌綱
亞    綱
散囊菌亞綱
散囊菌目
發菌科
麴黴屬
赭麴黴
中文學名
赭麴黴

赭麴黴生物特性

赭麴黴是一種產毒菌,其分離培養常用察氏培養基;在穀物培養基中,以碎小麥為基質的產毒效果最好。生長條件一般產毒黴菌在25~28℃,高濕度、陰暗靜置條件下培養1~2周產毒效果較好。

赭麴黴赭麴黴毒素

赭麴黴毒素真菌毒素之一, 是由赭麴黴及青黴菌等產毒菌株侵染糧食、食品、飼料及其他農副產品後所產生的一種有毒代謝產物。赭麴黴毒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穀物及其副產品、可可、咖啡、肉類、乳汁、乾果、調味品、酒類等中。赭麴黴毒素對人類及動物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它可以導致受試動物的腎萎縮、胎兒畸形、流產及死亡, 並具有高度的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1993年將赭麴黴毒素 A(OchratoxinA, OTA)定為人類可能的致癌物。因此赭麴黴毒素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赭麴黴毒素是 L-β-苯基丙氨酸與異香豆素的聯合,有 A、B、C、D 4 種化合物, 此外還有赭麴黴毒素 A 的一些代謝產物,如 4-R-羥化赭麴黴毒素、4-S-羥化赭麴黴毒素、10-羥化赭麴黴毒素、以及赭麴黴毒素 B 的代謝產物赭麴黴毒素β等,都是結構類似的化合物。這些物質在化學結構上只有細微差異,但在毒理學方面卻差別很大。其中赭麴黴毒素 A 分佈最普遍,毒性最強,並且最容易檢出 [1] 
參考資料
  • 1.    楊家玲. 我國主要食品中赭麴黴毒素A調查與風險評估[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