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

鎖定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戰列艦。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是內華達級戰列艦的改進型。採用了四座3聯裝356毫米的炮塔替代內華達級的2聯裝14英寸主炮。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有兩艘,1號艦艦賓夕法尼亞號和2號艦亞利桑納號。
中文名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
外文名
Pennsylvania-class
前型/級
內華達級戰列艦
次型/級
新墨西哥級戰列艦
服役時間
1916年6月
定型時間
1915年3月
同級艦
賓夕法尼亞號和亞利桑納號
建造時間
1912年
服    役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艦    型
戰列艦 [1] 
研製國家
美國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發展沿革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研製背景

1912年,美國海軍決定建造內華達級的改進型——賓夕法尼亞級。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同級艦兩艘,1號艦賓夕法尼亞號(Pennsylvania,BB38),另一艘是亞利桑那號(Arizona,BB39)。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建造沿革

1913年10月,賓夕法尼亞號開工,1915年3月下水,1916年6月開始服役。亞利桑那號戰列艦1914年3月開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服役歷程

BB38,Pennsylvania BB38,Pennsylvania
賓夕法尼亞號並沒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作戰,原因是以燃油為燃料不適合與當時的其它戰艦編隊。隨後賓夕法尼亞號一直作為所在艦隊的旗艦參與訓練和演習。1930年代賓夕法尼亞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賓夕法尼亞號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1943年後至1945年在進攻日本的作戰中,賓夕法尼亞號參加了歷次兩棲登陸作戰,成為美國海軍戰功卓著的戰艦。賓夕法尼亞號共獲得了8枚戰鬥之星勳章。1946年賓夕法尼亞號退役,同年作為靶艦參加原子彈實驗,在誇賈林島擊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賓夕法尼亞號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因正在船塢中修理而未受到魚雷攻擊。而亞利桑納號的命運與其姊妹艦卻有天壤之別,亞利桑納號被1顆炸彈穿透前甲板並引起艦艏彈藥庫發生大爆炸,迅速沉沒,艦上共有1177人喪生。亞利桑那號因為珍珠港戰鬥獲得了一枚戰鬥之星勳章。1962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指定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並在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亞利桑那紀念館 [1-2]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技術特點

亞利桑那號上衝天的大火 亞利桑那號上衝天的大火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採用四座三聯裝14英寸主炮的炮塔替換了內華達級的雙聯裝主炮塔,增加了主炮數量,使用12門14英寸口徑火炮。4座三聯裝主炮塔沿艦體縱向中心線呈揹負式前後各佈置兩座。並更新了動力系統,全面採用蒸汽輪機,是美國海軍首批以全部燃油為燃料的戰列艦。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三十年代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前後主桅改為三腳桅並增設桅樓,改建艦橋,撤去部分副炮改裝高射炮,改良防護,並加裝水上飛機。1942年賓夕法尼亞號進行現代化改裝,拆除後主桅,改建艦橋,撤去全部舊式副炮,改裝高平兩用炮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性能數據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32440-34400噸(1941年)
滿載排水量:39224噸(1941年),40605噸(1945年)
船體尺度
艦長/寬/吃水(米):185.3/32.4/10.2
動力
設計主機輸出功率:31500馬力/35,207馬力(1941年)
最大航速:21節
續航力:8000海里/10節(改裝之前);19900海里/10節(改裝之後)
武備
12門356毫米/45倍徑主炮(4×3)
22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裝拆除14座)
1943年賓夕法尼亞號改裝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門,20毫米高射炮49門
裝甲
水線13.5"-8
"隔艙13-8"
炮塔正面18",炮塔側面和後方9"-5"
司令塔16"-14"。
船員編制
1358人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服役動態

賓夕法尼亞號
1930年代改裝後的賓夕法尼亞號 1930年代改裝後的賓夕法尼亞號
1941年12月7日晨,賓夕法尼亞號正在珍珠港船塢中維修,所以沒有受到日軍魚雷的攻擊,但受到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幾顆炸彈落在賓夕法尼亞號附近,在船塢中的卡森號驅逐艦的彈藥艙和燃油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賓夕法尼亞號。兩週之後,賓夕法尼亞號駛離珍珠港,返回西海岸進行大修和改裝。改裝的內容包括安裝新式雷達和加裝高射炮等。
1942年,由於速度和戰略都已趕不上航空母艦,所以大部分時間內賓夕法尼亞號作為由7艘舊式戰列艦組成的後備隊的旗艦往返於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間。
1943年5月,賓夕法尼亞號、愛達荷號和內華達號作為火力支援部隊駛向了阿拉斯加海域,參加收復阿留申羣島的兩棲任務。在風雪和大霧之中,賓夕法尼亞號雷達指揮着其主炮向岸上傾瀉炮彈。但這有些大材小用了,因為阿留申羣島氣候惡劣,日軍大部分部隊已撤離這些島嶼,登陸沒有受到太多的抵抗。
1942年改裝後的賓夕法尼亞號 1942年改裝後的賓夕法尼亞號
1943年11月之後,賓夕法尼亞號參加了進行的所有兩棲登陸作戰,其中包括吉爾伯特羣島馬紹爾羣島馬里亞納羣島等戰役,賓夕法尼亞號或者作為火力支援艦,或者作為護航艦。這期間賓夕法尼亞號的任務目標主要是島嶼,所受的威脅來自日軍的飛機。
1944年10月,美軍萊特灣登陸,開始收復菲律賓的戰役,賓夕法尼亞號擔當火力支援和護航任務。從萊特灣海戰開始到以後的登陸硫磺島和沖繩羣島作戰,美艦隊開始遭到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在沖繩島登陸戰中,賓夕法尼亞號被神風自殺飛機擊中,致使返港維修直至戰爭結束。但賓夕法尼亞號已經有了一項令人驕傲的戰績,就是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美軍反擊後的每一次兩棲登陸作戰。
亞利桑那號
改裝後的亞利桑那號 改裝後的亞利桑那號
1918年11月,運載美國總統威爾遜參加巴黎和會。
1920年代亞利桑那號交替作為美國第2、4、9戰列艦隊的旗艦往返美國東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之間實施訓練任務。
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亞利桑那號進行了改裝。
1938年,亞利桑那號被派往太平洋艦隊,開始常駐珍珠港,在西海岸長灘進行大修。
亞利桑那號被4顆炸彈擊中 亞利桑那號被4顆炸彈擊中
1941年12月4日亞利桑那號與內華達、俄克拉荷馬號一起進行的夜戰訓練,返回珍珠港後停泊在貞潔號維修船內側。12月7日早晨日軍偷襲珍珠港時,亞利桑那號被4顆炸彈擊中,其中1顆穿透了前甲板並引爆了彈藥艙,亞利桑那號的艦橋在爆炸後坍塌,艦體沉沒,艦體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亞利桑那號被摧毀,艦上共有1177人喪生,佔珍珠港總死亡人數的一半。而後亞利桑那號在太平洋艦隊註銷,軍艦上層建築全部拆除,部分作為岸防,部分被用在其它艦隻,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總體評價

亞利桑那紀念館 亞利桑那紀念館
亞利桑那號沉沒後,艦體上層建築、火炮全部拆除,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2米處,水面上可見的殘骸僅有艦體後部第三號主炮炮塔的圓形基座。1962年5月,肯尼迪總統指定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並在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紀念館1980年落成,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是由美國政府和私人出資建造的紀念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
紀念館建在海底填充物上,呈拱橋狀,長184英尺,為鋼筋水泥結構,整座紀念館通體白色,橫跨在亞利桑那號戰艦水下艦體上方。紀念館的一端是進口,連結着一個浮台,中間是儀式廳,另一端是聖室。在紀念館中白色大理石紀念牆上,鐫刻着1941年12月7日在戰艦上獻身的1177名海軍將士的名字。透過儀式廳的大窗口,隱約可見海底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的艦體。在紀念館中部,矗立着一根旗杆。旗杆下端並非連接在紀念館的結構上,而是連接在沉睡海底的“亞利桑那”號主桅杆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