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生

(王安石創作七言絕句)

鎖定
《賈生》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詠漢文帝與賈誼,但與李商隱詩的着眼點不同,議論更大相徑庭。李詩以小事而見大節,王詩則因大事而忽小節。王安石認為賈誼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官職的高低與否不重要;李商隱抱負難申,乃為賈誼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寵遇,乃為賈誼喜,正是不同的遭際,才產生出不同的議論來。就詩歌藝術而言,此詩純是議論,褒貶分明,對比強烈。
作品名稱
賈生
出    處
《全宋詩》
作    者
王安石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賈生作品原文

賈生1
一時謀議略施行2,誰道君王薄賈生3
爵位自高言盡廢4,古來何啻萬公卿5 [1] 

賈生註釋譯文

賈生詞句註釋

1.賈生:即賈誼(前200—前168),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漢文帝時任博士,一年中遷太中大夫。他主張改革政制,頗得漢文帝賞識。後遭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又轉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史記》《漢書》有傳。
2.略:大致,差不多。據《漢書·賈誼傳》載,當時賈誼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議,最後多為文帝所採納。故班固謂:“誼之所陳,略施行矣。”
3.君王:指漢文帝劉恆(前179—前157在位)。薄:輕視,虧待。班固謂:“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漢書·賈誼傳》)
4.爵位:官爵和職位。廢:棄置,廢棄。
5.何啻(chì):何止。啻:僅,止。公卿:達官貴人。 [2] 

賈生白話譯文

賈誼所獻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誰能説文帝輕視賈誼呢?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儘管他們的官爵職位很高,但其言論都被君王廢棄了。

賈生創作背景

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頒行新法。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及鬥爭。由於保守派的激烈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辭去了宰相職務。但他制定的新法由於宋神宗的支持還在推行,這首七絕《賈生》很可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3-4] 

賈生作品鑑賞

賈生文學賞析

此詩是詠賈誼,通篇發議論,但所持觀點與李商隱的《賈生》明顯有別。
詩的前兩句“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一寫賈誼,一寫文帝。詩中指賈誼的治國安民之方,這兩句是反詰句,意為賈誼所獻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所以説文帝並不輕視賈誼。以賈誼進言與文帝納言相對照,承班固《漢書·賈誼傳》中之“贊”詞:“追觀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與前人寫賈誼懷才不遇之作唱反調。
後兩句“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一寫爵位高的“公卿”,一寫君王。這兩句也構成了一個反詰句,意為: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儘管他們的官爵職位很高,但其言論都被君王廢棄了。弦外之音是賈誼比那些達官貴人更為幸運。
此詩採用兩個反詰句,寓答於反問之中,以賈誼的“謀議略施行”與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言盡廢”相對照,以文帝採納賈誼的“謀議”,古來君王廢棄眾多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的言論相對照,突出賈誼超羣的才能與漢文帝的愛惜賢才。
此詩不像李商隱的《賈生》那般諷文帝悼賈生,反而贊文帝褒賈生。這是因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託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體驗,認為賈誼只是遭到周勃灌嬰等人的讒毀而未能如願以償而已。從以上的比較中不難看出,李商隱與王安石的同題詩《賈生》,雖然都是詠賈誼,但各自的着眼點不同,筆法相異,主要在於兩位詩人的思想有別,他們根據各自的思想對同一人物發表獨特的見解,前者欲抑先揚,以古諷今,筆鋒犀利而含蓄,後者褒貶分明,對比強烈。 [5-6] 

賈生名家點評

南通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丁富生:王安石有大量的詠史詩。如《賈生》: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前人詠賈誼,多同情其才高位卑的悲劇命運,此詩卻不囿前人成説,認為賈誼的政治主張多被朝廷採納,賈誼雖然未能達到傳統上人們認為的獲得高官厚爵的成功,但其作為政治家的命運卻遠遠超過那些顯赫一時之人。(《中國古代文學新編》) [7] 

賈生作者簡介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撫州(今江西撫州市東鄉縣上池)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等,並稱“唐宋八大家”。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8] 
參考資料
  • 1.    鬱之編. 名詩妙詞精選999[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2.05.第96頁
  • 2.    王安石著. 王安石詩詞文選注[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3.08.第42-43頁
  • 3.    楊有山著. 《中國古代韻文文體研究》 2002FZW006 研究成果[M]. 信陽師範學院文學院.第5頁
  • 4.    山河,李耀臻,李淑先編著. 中國曆代應用文章名篇賞析[M]. 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8.12.第303頁
  • 5.    王紫微編著. 古代懷古詩詞三百首[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14.09.第157頁
  • 6.    王美春,郭志明著. 詩美的永恆 同題古詩佳作比較談[M].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1.10.第199-200頁
  • 7.    丁富生,王育紅主編. 中國古代文學新編[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6.12.第244頁
  • 8.    袁行霈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