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建平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

鎖定
賈建平,神經病學家,國之名醫 [1]  ,北京學者 [2]  ,擅長神經退行性疾病腦血管病等,經治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疑難病患者,對疑難重症的診治有獨到的思維,倡導“每個疾病千差萬別,要帶着研究的態度來看病”,這一觀點曾被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組全面報道 [3]  。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獲神經病學博士學位,1991-1999年在新西蘭Otago大學醫學院留學和工作。1999年回國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2015年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創建以神經變性病和腦認知疾病為特色的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並擔任主任 [4-5]  ,是採用記憶門診、研究型病房、實驗室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為診療模式的科室。
先後主持並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共30餘項,著作58部,其中主編了本科生、住院醫師、專科醫師等神經病學教材22部,連續主編的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神經病學》教材第6、7、8版,被168家醫學院校使用,發行量147萬冊,為中國醫學生培養作出重要貢獻。是“神經科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培訓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6]  ,為高水平培養我國專科醫師邁出了重要一步。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7]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8]  、中國傑出神經內科醫師學術成就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都勞動獎章 [9]  等多項榮譽。2021年獲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Zaven Khachaturian獎,是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學者,被評價為“中國AD臨牀研究引領者”,在痴呆機制和診治研究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提升了世界中、低收入國家對痴呆的理解、重視和診治水平。 [10] 
中文名
賈建平
國    籍
中國
教學職稱
教授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職    業
醫生
性    別

賈建平個人介紹

賈建平,神經病學家,國之名醫 [1]  ,北京學者 [2]  ,擅長神經退行性疾病腦血管病等,經治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疑難病患者,對疑難重症的診治有獨到的思維,倡導“每個疾病千差萬別,要帶着研究的態度來看病”,這一觀點曾被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組全面報道 [3]  。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獲神經病學博士學位,1991-1999年在新西蘭Otago大學醫學院留學和工作。1999年回國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2015年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創建以神經變性病和腦認知疾病為特色的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並擔任主任 [4-5]  ,是採用記憶門診、研究型病房、實驗室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為診療模式的科室。
先後主持並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共30餘項,著作58部,其中主編了本科生、住院醫師、專科醫師等神經病學教材22部,連續主編的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神經病學》教材第6、7、8版,被168家醫學院校使用,發行量147萬冊,為中國醫學生培養作出重要貢獻。是“神經科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培訓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6]  ,為高水平培養我國專科醫師邁出了重要一步。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7]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8]  、中國傑出神經內科醫師學術成就獎、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十層次人才、北京市衞生系統高層次領軍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都勞動獎章 [9]  等多項榮譽。2021年獲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Zaven Khachaturian獎,是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學者,被評價為“中國AD臨牀研究引領者(chief architect)”,在痴呆機制和診治研究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提升了世界中、低收入國家對痴呆的理解、重視和診治水平。 [10] 

賈建平研究方向

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和相關痴呆的診治、發病機制、外周標誌物和新藥開發研究。 [5] 

賈建平工作和學術經歷

1999年2月-2015年12月,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2001年2月-至今,歷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
2004年6月-2020年12月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第一、二屆會長、第三、四屆前任會長 [11] 
2004年4月-至今,歷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第一、二、三屆系主任
2007年5月--2020年1月,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四屆候任主任委員、第五屆主任委員、第六屆前任主任委員、第七屆名譽主任委員
2008年8月-2020年10月,創建並四次連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痴呆與認知障礙學組組長
2014年9月-至今,創建並擔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屆主任委員 [5] 
2015年3月-2023年4月,擔任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十屆候任主任委員、第十一屆主任委員、第十二屆前任主任委員 [12] 
2013年10月-至今,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所所長
2013年6月-至今,擔任老年認知障礙疾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5年12月-至今,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
2017年6月-至今,擔任神經變性病與記憶障礙疾病臨牀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

賈建平主要成就

賈建平在臨牀工作中堅持科學思維,不斷髮現新問題,研發解決疑難疾病的新技術,是一位務實的臨牀科學家,被北京電視台紀錄片《國之大醫》專題報道 [13]  。同時,他有着更高的站位,在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和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會長期間,主持和參與制定30餘部痴呆和腦血管病臨牀診治指南,推動了中國神經病學和痴呆事業的發展,被譽為中國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疾病的引領者和發展者。
深入探討中國痴呆發生發展規律,報道痴呆與認知障礙人數10年間由3000多萬上升到5300多萬的嚴峻增長態勢 [14-15]  及其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 [16]  ,被國家衞健委官方發佈,寫入世界衞生組織(WHO)AD和痴呆年度報告 [17]  。繪製了中國痴呆分佈地圖,揭示了痴呆分佈地域規律。發現9種可控危險因素,提出“痴呆高危人羣”和“痴呆可預防”的概念,並找到6種健康生活方式能預防及延緩記憶下降,降低痴呆發病率60%以上 [18]  ,制定了一級預防指南 [15]  。結合國內外研究最新進展和我國實際情況,主持制定了中國首部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 [19]  ,開創了記憶門診、研究型病房、實驗室相結合的“三位一體”認知單元診療模式,提高了診斷率4倍 [20] 
首次發現中國AD遺傳現象,報道了中國第一例家系 [21]  ,邁出了中國AD遺傳機制研究重要的一步。還發現了世界上年齡最小的19歲散發性AD,改變了AD專屬老年的觀念,成為重新認識AD的標誌 [22]  。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國人AD遺傳規律,陸續報道國人基因突變40個,佔世界10%,啓動子區變異53個,佔世界23% [23]  ,證明了它們不同的致病功能,豐富了世界AD的遺傳圖譜。構建了國人基因突變的11種AD小鼠模型,提供了具有國人特色的AD研究工具 [24] 
基於AD發病前15~20年腦內開始出現病理變化,提出無症狀期診斷是治癒AD的關鍵,被中國科協評為2022年十大前沿科學問題之首。開創“一滴血”即可診斷AD的新技術,將AD預測提前了5~10年 [25]  ,被寫入指南指導臨牀診療。發明了可用於大規模人羣無症狀期篩查的阿爾茨海默病體液檢測儀,被評為北京神經精神醫學十大創新成果 [26] 
作為中國首席科學家,主持了33項禮來、衞材、渤健、諾和諾德等國內外知名藥企的高水平抗痴呆藥物臨牀試驗,設計了其中20項,主持撰寫了臨牀試驗專家共識,指導了中國抗痴呆藥物研發。致力於從中藥單體中尋找抗AD的方法,發現了多種中藥單體對AD治療有明確效果,開發出有協同增效作用的多種藥物組合,為AD治療開創了新思路,發掘了中醫藥寶庫的精華 [13] 

賈建平學術論文

發表論文730餘篇,其中在Lancet、BMJ、Lancet Neurol、Lancet Public Health、Brain等知名雜誌發表SCI論文296篇,被引超百次的文章22篇,總被引28000餘次,2020-2022年連續三年入選全球高被引學者 [27]  ,代表性論文如下:
1. Jia J*, Zhao T, Liu Z, Liang Y, Li F, Li Y, Liu W, Li F, Shi S, Zhou C, Yang H, Liao Z, Li Y, Zhao H, Zhang J, Zhang K, Kan M, Yang S, Li H, Liu Z, Ma R, Lv J, Wang Y, Yan X, Liang F, Yuan X, Zhang J, Gauthier S, Cummings J.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y lifestyle and memory decline in older adults: 10 year, population 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23;380:e072691.
2. Jia J*, Zhang Y, Shi Y, Yin X, Wang S, Li Y, Zhao T, Liu W, Zhou A, Jia L. A 19-Year-Old Adolescent with Probable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is. 2023;91(3):915-922.
3. Jia J*, Ning Y, Chen M, Wang S, Li Y, Yang H. Ending age discrimination and stigma to promote healthy ageing in China.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22;400(10367):1907-9.
4. Jia L, Du Y, Chu L, Zhang Z, Li F, Lyu D, Li Y, Li Y, Zhu M, Jiao H, Song Y, Shi Y, Zhang H, Gong M, Wei C, Tang Y, Fang B, Guo D, Wang F, Zhou A, Chu C, Zuo X, Yu Y, Yuan Q, Wang W, Li F, Shi S, Yang H, Zhou C, Liao Z, Lv Y, Li Y, Kan M, Zhao H, Wang S, Yang S, Li H, Liu Z, Wang Q, Qin W, Jia J*, Group C.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5(12):e661-e671.
5. Jia L, Zhu M, Kong C, Pang Y, Zhang H, Qiu Q, Wei C, Tang Y, Wang Q, Li Y, Li T, Li F, Wang Q, Li Y, Wei Y, Jia J*. Blood neuro-exosomal synaptic proteins predict Alzheimer’s disease at the asymptomatic stage. Alzheimers Dement. Dement.2021; 17(1):49-60
6. Jia L, Li F, Wei C, Zhu M, Qu Q, Qin W, Tang Y, Shen L, Wang Y, Shen L, Li H, Peng D, Tan L, Luo B, Guo Q, Tang M, Du Y, Zhang J, Zhang J, Lyu J, Li Y, Zhou A, Wang F, Chu C, Song H, Wu L, Zuo X, Han Y, Liang J, Wang Q, Jin H, Wang W, Lu Y, Li F, Zhou Y, Zhang W, Liao Z, Qiu Q, Li Y, Kong C, Li Y, Jiao H, Lu J, Jia J*. Predic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multi-variants from a Chines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Brain. 2021;144(3):924-937.
7. Jia L, Quan M, Fu Y, Zhao T, Li Y, Wei C, Tang Y, Qin Q, Wang F, Qiao Y, Shi S, Wang YJ, Du Y, Zhang J, Zhang J, Luo B, Qu Q, Zhou C, Gauthier S, Jia J*, Group for the Project of Dementia Situation in C. Dementia in China: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advances. Lancet Neurol. 2020; 19:81-92.
8. Jia L, Fu Y, Shen L, Zhang H, Zhu M, Qiu Q, Wang Q, Yan X, Kong C, Hao J, Wei C, Tang Y, Qin W, Li Y, Wang F, Guo D, Zhou A, Zuo X, Yu Y, Li D, Zhao L, Jin H, Jia J*. PSEN1, PSEN2, and APP mutations in 404 Chinese pedigrees with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20;16(1):178-91.
9. Jia L, Xu H, Chen S, Wang X, Yang J, Gong M, Wei C, Tang Y, Qu Q, Chu L, Shen L, Zhou C, Wang Q, Zhao T, Zhou A, Li Y, Li F, Li Y, Jin H, Qin Q, Jiao H, Li Y, Zhang H, Lyu D, Shi Y, Song Y, Jia J*. The APOE epsilon4 exerts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familial and other subtyp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20;16(12):1613-1623.
10. Jia L, Qiu Q, Zhang H, Chu L, Du Y, Zhang J, Zhou C, Liang F, Shi S, Wang S, Qin W, Wang Q, Li F, Wang Q, Li Y, Shen L, Wei Y, Jia J*.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assessment of Abeta42, T-tau, and P-T181-tau in peripheral blood neuronal-derived exosome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Alzheimers Dement. 2019;15(8):1071-80.
11. Wang W, Hou T, Jia L, Wu Q, Quan M, Jia J*. Toxic amyloid-β oligomers induced self-replication in astrocytes triggering neuronal injury. EBioMedicine. 2019;42:174-187.
12. Jia J*, Wei C, Chen S, Li F, Tang Y, Qin W, Zhao L, Jin H, Xu H, Wang F, Zhou A, Zuo X, Wu L, Han Y, Han Y, Huang L, Wang Q, Li D, Chu C, Shi L, Gong M, Du Y, Zhang J, Zhang J, Zhou C, Lv J, Lv Y, Xie H, Ji Y, Li F, Yu E, Luo B, Wang Y, Yang S, Qu Q, Guo Q, Liang F, Zhang J, Tan L, Shen L, Zhang K, Zhang J, Peng D, Tang M, Lv P, Fang B, Chu L, Jia L, Gauthier S. The cos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hina and re-estimation of costs worldwide. Alzheimers Dement. 2018;14(4):483-91.
13. Jia J*, Gauthier S, Pallotta S, Ji Y, Wei W, Xiao S, Peng D, Guo Q, Wu L, Chen S, Kuang W, Zhang J, Wei C, Tang Y. Consensus-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pid cognitive decline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17:592-7.
14. Jia J*, Wei C, Liang J, Zhou A, Zuo X, Song H, Wu L, Chen X, Chen S, Zhang J, Wu J, Wang K, Chu L, Peng D, Lv P, Guo H, Niu X, Chen Y, Dong W, Han X, Fang B, Peng M, Li D, Jia Q, Huang L. The effects of DL-3-n-butylphthalide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 caused by subcortical ischemic small vessel disease: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lzheimers Dement. 2016;12(2):89-99.
15. Jia J*, Zhou A, Wei C, Jia X, Wang F, Li F, Wu X, Mok V, Gauthier S, Tang M, Chu L, Zhou Y, Zhou C, Cui Y, Wang Q, Wang W, Yin P, Hu N, Zuo X, Song H, Qin W, Wu L, Li D, Jia L, Song J, Han Y, Xing Y, Yang P, Li Y, Qiao Y, Tang Y, Lv J, Dong X. The 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ts etiological subtypes in elderly Chinese. Alzheimers Dement. 2014;10(4):439-47.
16. Jia J*, Wang F, Wei C, Zhou A, Jia X, Li F, Tang M, Chu L, Zhou Y, Zhou C, Cui Y, Wang Q, Wang W, Yin P, Hu N, Zuo X, Song H, Qin W, Wu L, Li D, Jia L, Song J, Han Y, Xing Y, Yang P, Li Y, Qiao Y, Tang Y, Lv J, Dong X. 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ina. Alzheimers Dement. 2014;10(1):1-9.
17. Xing Y, Jia J*, Ji, X, Tian, T. Estrogen associated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the progres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og Neurobiol. 2013;111:53-74.
18. Qin W, Jia L, Zhou A, Zuo X, Cheng Z, Wang F, Shi F, Jia J*. The -980C/G polymorphism in APH-1A promoter confers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Aging Cell. 2011;10(4):711-9.
19. Jia J, Pollock M, Jia JM. Cold injury to nerves is not due to ischaemia alone. Brain. 1998;121: 989-1001.
20. Jia J, Pollock M. The pathogenesis of non-freezing cold nerve injury. Observations in the rat. Brain. 1997;120: 631-46.
21. 賈建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後認知障礙診治和管理共識.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22(12):1905-1914.
22.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一):痴呆及其分類診斷標準.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13):965-970.
23.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二):阿爾茨海默病診治指南.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13):971.
24.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三):痴呆的認知和功能評估.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15):1125-1129.
25.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四):認知障礙疾病的輔助檢查.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15):1130.
26.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五):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17):1294-1301.
27.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六):阿爾茨海默病痴呆前階段.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19):1457-1460.
28.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七):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及其干預.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19):1461.
29.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八):快速進展性痴呆的診斷.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21):1650.
30.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 賈建平*. 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九):中國記憶障礙門診建立規範 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21):1653-1657.

賈建平書籍著作

主編教材 17部
1. 賈建平,崔麗英主編.神經病學(專培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2019,北京.
2. 賈建平,陳生弟主編. 神經病學(第8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北京.
3.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第三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北京.
4. 賈建平,陳生弟主編. 神經病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人民衞生出版社,2016,北京.
5. 吳江,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供8年制及7年制):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北京.
6. 賈建平,周盛年主編. 神經病學學習指導及習題集(供8年制及7年制):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北京.
7. 賈建平,陳生弟主編. 神經病學(第7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北京.
8.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學習指導及習題集(第二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北京.
9. 賈建平主編. Neurology (英文版神經病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北京.
10.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學習指導及習題集(第一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北京.
11.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供專科醫師培訓使用):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
北京.
12.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第6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北京.
13.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五年制教材):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北京.
14.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要點與自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北京.
15.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專升本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2001,北京.
16.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教學課件(1CD-ROM)音像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北京.
17. 賈建平主編. 神經病學:中華醫學會音像出版社,2005,北京.
主編著作14部
1. 賈建平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醫學-現代醫學-神經病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3.
2. 賈建平主編,魏翠柏執行主編.痴呆與認知障礙臨牀病例集:清華同方光盤電子出版社,2019,北京.
3. 賈建平,韓秀傑主編. 神經科手冊: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北京.
4. 賈建平主編. 神經疾病診斷學:人衞出版社,2017,北京.
5. 賈建平主編.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2015年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6,北京.
6. 冀瑞俊,賈建平,李慎茂主編.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溶栓治療與管理: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北京.
7. 賈建平主編. 神經內科疾病臨牀診療規範教程: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北京.
8. 賈建平主編.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北京.
9. 賈建平主編.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病例精粹: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北京.
10. 賈建平主編. 臨牀痴呆病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北京.
11. 賈建平主編. 神經科特色診療技術:科技文獻出版社,2007,北京.
12. 賈建平主編. 神經疾病診療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北京.
13. 賈建平主編. 痴呆症百問解答:人民衞生出版社,2004,北京.
14. 賈建平主編. 2003神經病學新進展:人民衞生出版社,2003,北京.
副主編教材3部
1. 吳江主編,賈建平副主編. 神經病學(第二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北京.
2. 吳江主編,賈建平副主編. 神經病學音像教材(第二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北京.
3. 吳江主編,賈建平副主編. 神經病學(第一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
北京.

賈建平人才培養

先後培養博士後、博士和碩士200餘名,培養進修醫生千餘名,分佈於全國30餘個省市地區,活躍在臨牀科研第一線。

賈建平國際交流與合作

賈建平教授受邀國際學術報告100餘場,包括美國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東京大學墨爾本大學等特邀講學。2012年以來每年都受邀出席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AIC),多次作大會主持併發言 [28]  ;2015年受世界衞生組織邀請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抗痴呆會議,作中國痴呆現狀的發言 [29]  ;2018年擔任中日韓痴呆聯盟主席 [30]  。與加拿大合作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交流項目“阿爾茨海默病痴呆前階段診斷標記物研究”

賈建平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05年
神經病學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6年
北京市衞生系統“十百千”衞生人才“十”層次人選
2007年
北京市教學創新團隊
2008年
中國醫師獎
2009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9年
中華醫學會科技獎二等獎
2010年
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2010年
北京市衞生系統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領軍人才
2010年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
2010年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2010年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1年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
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
2013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3年
《神經病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
《神經病學》北京市經典教材獎
2013年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2015年
北京學者
2015年
“使命”人才
2016年
中國傑出神經內科醫師學術成就獎
2016年
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傑出人才
2017年
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
2017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
2019年
北京高等學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重點)
2020年
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20年
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2021年
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2021年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Zaven Khachaturian Award科學成就獎
2021年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2年
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2022年
北京市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賈建平人物評價

  • “He is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s the chief architect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in China, being a leader for many dementia organizations in his country.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genetics,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drug development for dementia, and he has been principal investigator in 27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mentia-focused clinical trials. Jia’s achievements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leaps in understanding dementia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他被公認為是中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總設計師,是國內許多痴呆組織的領導者。他的研究重點是痴呆的遺傳學、流行病學、診斷和藥物開發,他在27項國內外以痴呆為重點的臨牀試驗中擔任主要研究者。賈建平的成就使人們對中低收入國家痴呆的認識有了重大飛躍)——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評 [31] 
  • “you have accomplished so many important achievements that span, science, medicine, public health and public policy.”(在科學、醫學、公共衞生和公共政策方面取得了如此之多的重要成就)——Alzheimer’s & Dementia 雜誌執行主編Ara S. Khachaturian評
  • 賈建平教授敬佑生命,為無數患者和家人減輕痛苦、成為當之無愧的“記憶守護者”——北京衞視評 [13] 
  • 守護“記憶之魂”的中國痴呆臨牀研究引領者——首都醫科大學學報評 [32] 
  • 醫者仁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節假日都在工作——京報網評 [33] 
  • 精誠敬業,德術並舉——首都醫科大學學報評 [34] 
  • 中國認知障礙領域的拓荒人——北京衞健委評 [35] 
  • 賈建平教授注重教書育人,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對學生進行技能知識傳授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開展德育教育,把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當代的先進思想有機結合起來,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首都醫科大學新聞網評 [3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