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責任改變世界

鎖定
《責任改變世界》是2013年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萌。 [1] 
中文名
責任改變世界
作    者
劉萌
出版時間
2013年8月1日
出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20 頁
ISBN
9787563936069 [2] 
類    別
圖書
定    價
46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圖書策劃
北京華韻大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責任改變世界內容簡介

北京華韻大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全球契約組織中國首席代表劉萌創作的《責任改變世界》一書作者在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同行訪問中國期間,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責任改變世界》的致辭和親筆簽名的文件提供給了出版方,並轉達了潘基文秘書長對本書的殷切期望。作者通過與聯合國全球契約領軍成員企業領導人陳元傅成玉魏家福徐樂江週中樞侯為貴王石王均金等面對面交流和深度對話,共同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並和讀者分享作者在國際企業社會責任第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責任改變世界作者簡介

劉萌,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中國首席代表 [2] 
責任改變世界 責任改變世界
劉萌於2007年開始負責並領導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中國的戰略發展與運轉,推進聯合國企業夥伴關係建設。曾與政府和私營部門就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多項合作,長期效力於協助中國企業和跨國公司通過聯合國平台建設可持續發展領導力和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全球化。
加入聯合國之前,劉萌曾供職於世界資源研究所和亞洲基金會,並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開展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項目。劉萌擁有舊金山大學授予的國際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擔任研究員。 [2] 

責任改變世界作者致辭

由騰訊財經頻道與北京華韻大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劃、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中國首席代表劉萌創作的《責任改變世界》一書將於2013年7月由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各地與讀者見面。
本書作者劉萌在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同行訪問中國期間,特別抽出寶貴時間與策劃團隊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進行出版的前期溝通,對本書提出了寶貴意見,並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責任改變世界》的致辭和親筆簽名的文件提供給了出版方,並轉達了潘基文秘書長對本書的殷切期望。
本書還得到了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的深情作序和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的大力推薦。
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的過程如何打造軟實力?如何負責任地賺錢和可持續發展?如何爭取國際話語權?如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如何在贏得世界尊重的同時也積極地改變世界?……針對這些企業家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作者通過與聯合國全球契約領軍成員企業領導人陳元、傅成玉、魏家福、徐樂江、週中樞、侯為貴、王石、王均金等面對面交流和深度對話,共同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並和讀者分享作者在國際企業社會責任第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2] 
敬請各位讀者屆時關注本書面世消息,並分享這場精神與責任的文化盛宴! [2] 

責任改變世界作品自序

2012年6月,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在各國元首就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磋商的同時,會場上活躍着一股新鮮的力量,呈現出了一派獨特的風景,那就是來自世界各國的企業家。在這場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主辦的“里約+20企業可持續發展高峯會議”上,1500多名各國企業代表出席並積極參與了會議討論,為我們共同的可持續未來積極獻計獻策。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來自中國的100多位企業代表和他們對各項議題的積極參與。本次會議為期三天,議題涉及了氣候變化與企業創新,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社會企業,可持續農業與食品安全,全球可持續水資源,綠色產業平台,婦女和兒童權益,社會投資與企業慈善,城市化與社會發展,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負責任投資與可持續金融,責任高等教育等諸多議題 [2] 
該峯會上,各國企業圍繞可持續發展領域作出了200多項行動承諾,以支持整個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在大會的閉幕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傅成玉董事長作為唯一的企業家,代表全球企業界作總結髮言,提出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期許、建議和見解,回答各國媒體提問。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企業已經真正地走上了國際政治舞台,在參與和推進世界重大議題方面邁出了一大步,尤其是走出國門、日益強大的中國企業。
2012年年底,我去拜訪位於美國紐約的《財富》雜誌總部,與其總編輯和財富500強排名專家等交談時獲悉,該雜誌預測2013年財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將超過100家,2014年將超過110家,保持着每年約為15%~20%的增長速度。在更多人密切跟蹤着這個以企業銷售收入為基準的全球排行榜時,另一個消息恐怕顯得不那麼讓中國企業激動:近期由一家位於加拿大的媒體投資研究公司發佈的全球最可持續性企業100強排行榜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上榜。這不禁讓我思索兩個問題:第一,暫不説標準的合理與否,為什麼中國企業登上了財富排行榜但又失利於可持續性排行榜?第二,什麼是可持續性?規則和標準由誰來制定?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引用聯合國全球契約成員企業中國五礦集團總裁週中樞先生在《對話全球契約》訪談節目中的話説:“世界500強其實只是世界500大,大並不等於強。”強與大,一字之差,道出了其中的真諦,也揭開了很多大而不強的中國企業的傷疤。一味地追逐利潤對於企業來講也許可以使其僥倖地短期生存,但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法律法規逐漸完善、消費者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短視牟利正在將企業的發展推上一條“絕路”:因為,沒有基準和原則的企業,無論從經營理念還是管理手段,從運營機制到產品都是不可持續的。不可持續意味着隨時瀕臨企業帝國滅亡的巨大風險,無論它曾經有多麼輝煌。因此:大,不等於可持續。
那麼回到第二個問題,什麼是可持續性?由誰來制定這個規則?今天的企業所面臨的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面臨的風險和隨之而來的機遇也在不斷變幻。除了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規,如今的公共政策已經明顯地趨向認可並提倡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曝光與懲治不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政府在向企業問責:你是否遵紀守法,不僅僅在國內還有在國際市場上?21世紀的消費者已不再簡單地關注產品本身,他們還希望瞭解產品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背後是否有一個個血汗工廠,原材料的出產地是否環境良好。消費者的責任意識在加強,偏好也在逐步轉移。隨着越來越多關注社會發展和民生的非政府組織的湧現,隨着包括微博在內的網絡及社交新媒體的日漸壯大,關於環境保護、社會公平、勞工權利、反腐倡廉等問題的呼聲此起彼伏,企業無疑是民眾聚焦的主要對象之一。老百姓在問:今天的企業是否值得信任,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安全?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是真正的承諾還是出於公關目的的作秀?企業的經營對我們的社區和日常生活有怎樣的影響?企業對利益相關方所關注的環境與社會挑戰是否有所強調?對我們提出的質疑和出現的問題有所迴應和處理嗎?企業可以説從未面臨着像今天這般來自社會各方的壓力和高期望值。再看學術界,“責任教育”正在吸引更多高校等學術機構的參與:責任觀﹑責任戰略﹑責任體系、責任實踐這些新內容被吸納到了教科書和教學案例中,學術界正在致力於培養新一代負責任的商界領袖。如今,對一家企業的評判已經不會僅僅停留在其有多大,對企業領導人的評價也不僅僅在於其多富有,而是這家企業及其領導人身上是否還擁有“責任標籤”這一舉足輕重的無形資產。放眼金融市場,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引發了全球的經濟動盪,華爾街部分企業的投機炒作等短視逐利行為激起了民憤,企業的道德缺失以及社會責任問題再次被聚焦,社會各界不得不對可持續發展進行新一輪的反思。金融市場亦由此意識到了環境、社會及治理問題的重要性: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共同發起的負責任投資原則在建立6年後迅猛發展,如今簽署該原則的投資者所管理的總資產已經佔到全球可投資資產的15%。無疑,負責任投資運動正在全球迅速地發展與壯大。
那麼,企業的可持續性到底意味着什麼?企業的社會責任難道只是簡單的慈善公益嗎?為什麼聯合國也要關注這一議題?誰在制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標準?企業應當如何獲取機會並參與其中?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打造軟實力,爭取國際話語權並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贏得世界尊重的同時也積極地改變世界?本書致力於回答以上問題,並通過與聯合國全球契約領軍成員企業領導人的深度對話,分享中國企業和作者在國際企業社會責任第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2013年1月於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