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貫籍

鎖定
貫籍,讀音為guànjí,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在户籍簿上登記入冊。
中文名
貫籍
拼    音
guànjí
解釋‍
户籍簿上登記入冊
出    處
《木蘭詩》

目錄

貫籍解釋

在户籍簿上登記入冊;指户口冊;謂遷至新地經過一定時間,取得入當地户籍的資格。

貫籍出處

隋煬帝 《答智顗遺旨書》:“又以僧末貫籍,許其出首。”
《舊唐書·楊炎傳》:“ 玄宗 方事夷狄,戍者多死不返,邊將怙寵而諱,不以死申,故其貫籍之名不除。”
宋祁 《孫僕射行狀》:“遷至 汶上 ,樂其風土,遂貫籍焉。”
姚燧 《轉運鹽使曹公神道碑》:“至 金 初,曾祖 儀 貫籍 睢 之 考城 。”

貫籍詞源由來

在古代,籍是指一個人的家庭對朝廷負擔的徭役種類,也就是指其所從事的職業,如“鹽户”(專門為朝廷煮鹽以服役的)、“軍户”等。北魏詩歌《木蘭詩》中花木蘭家就是軍户,所以““昨日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同一種户役的人户都編入一份冊籍。 貫指一個人的出生地,如“鄉貫”、“裏貫”。《隋書·經籍志》“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户者,謂之浮浪人。”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詩:“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征戰。” 籍貫合在一起,指一個人的出生地(貫)和家庭徭役種類(籍)的登記文件。《魏書·景穆十二王列傳》:“太興弟遙, ……遷冀州刺史。遙以諸胡先無籍貫,奸良莫辨,悉令造籍。”不是説胡人沒有出生地,而是沒有註冊。《魏書·宦官列傳》:“石榮籍貫兵伍,……”即其籍編于軍隊。 從魏晉時期開始,國家對籍貫加強掌控,以避免徭役和賦税的流失。《魏書·食貨志》:“自昔以來,諸州户口,籍貫不實。”指出當時籍貫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