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豬朥粿

鎖定
豬朥粿又名豆糕粿,稱其為豬朥粿並不是因為它是用豬朥(豬油,潮汕話)製成,而是因為它的粿體乳白晶瑩,看起來和凝結成膏的豬朥很相似,所以民間稱其為豬朥粿。
中文名
豬朥粿
口    味
鹹香,有嚼勁
主要食材
大米
配    料
蒜頭、菜脯、辣椒

目錄

豬朥粿用料

粘米粉:250g
蒜蓉少許
冷水:1.5碗
葱花少許
熱水:1.5碗
辣椒(憑個人喜好添加)
菜脯(蘿蔔乾粒):100g
-

豬朥粿做法

  1. 粘米粉先加冷水攪拌均勻後加温水攪拌均勻,直至完全混合
  2. 準備好模具,洗好,晾乾,如沒有這模具也可以小盤子或小碗代替
  3. 熱好開水,先擺好模具,然後將米漿倒入模具中,根據個人的喜好還可在放米漿的同時,在凹槽裏放幾顆熟了的綠豆(一定要熟的,因為生的綠豆會蒸不熟)。米漿最好倒9分滿(因為米粉加水不會發酵,不用擔心溢出)。大火15分鐘即可出爐
  4. 打開鍋蓋子,看到有點凹陷就説明成功了,可取出放置一旁
  5. 蘿蔔乾(切碎),小辣椒(切小),蒜蓉(剁碎),葱花(切小),在油鍋裏炒熟。不需要添加鹽,蘿蔔乾本身就是鹹的,根據個人口味可以適當加點糖
  6. 最後將炒好的作料放在小凹槽裏,就可以食用了
豬朥粿吃法圖示 豬朥粿吃法圖示
對於第一次吃這種食物的人來説,能吃到肚子裏呢,就是很好吃的。比較正常的吃法是用專用竹籤劃一下四周,然後中間橫豎共劃三下,就可以用竹籤戳一個起來吃了。

豬朥粿飲食文化

一年四季,就連偏僻的小巷深處,都可以聽到小販們緊一句慢一句的響亮的叫賣聲。“豬朥粿”一個叫一“盞”,製作時將摻了綠豆的米粉漿舀進三角形葉狀的陶質“盞”裏,然後蒸炊而熟。熟後的“豬朥粿”是跟“盞”粘在一起的,吃的時候須用一支船漿狀的竹片將果與“盞”剝離。“豬朥粿”的全部味道,全憑厚油熱火加工而成的“菜脯粒”相佐。每一位肩挑貨擔沿街叫賣的小販,均備一個炭火熊熊的紅泥小爐,專門加工“菜脯粒”之用。
豬朥粿,算是屬於澄海這邊的特色小吃。在很多地方,也叫“豆糕粿”,因為它裏面有幾顆綠豆。而在汕頭市區有類似的粿,叫“鹹水粿”,也稱為“水粿”。豬朥粿和鹹水粿兩者的區別是鹹水粿個小,外形是圓形的,偏薄,囗感綿軟,而豬朥粿,粿身偏大,口感綿韌。
不管是豬朥粿也好,鹹水粿也好,起到味蕾上的點睛之筆作用的當算是菜脯粒了。菜脯粒在潮汕地區算的是一種很美味的小菜,很多小吃和它搭配,就更加的美味,所以本身只有淡淡米香的豬朥粿,吃起來卻有嚼勁,這時加上菜脯的鹹芳味,搭配的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