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豁然開朗

(漢語成語)

鎖定
豁然開朗(拼音 huò rán kāi lǎng),是一則成語,最早出自於晉· 陶潛《桃花源記》。 [1] 
豁然開朗的意思是由狹窄幽暗一變為寬闊明亮,比喻頓時通達領悟;在句中作謂語、定語、賓語。 [1] 
中文名
豁然開朗
拼    音
huò rán kāi lǎng
近義詞
豁然貫通
反義詞
百思莫解大惑不解
出    處
《桃花源記》
注音字母
ㄏㄨㄛˋ ㄖㄢˊ ㄎㄞ ㄌㄤˇ
用    法
在句中作謂語、定語、賓語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豁然開朗成語出處

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豁然開朗”。 [1] 

豁然開朗成語典故

晉·陶潛《桃花源記》中記有這樣一個故事:晉朝孝武太原年間,武陵地方,有個打魚的人。有一天,他順着小溪捕魚,忘了路程的遠近,一直往前走,走進了一片桃花林。此處風景十分優美,為世上所罕見。漁人覺得奇怪,總想看看這座桃林到底有多遠多寬。當他把桃林走完時,便發現山旁有一個洞,裏面似乎還有光亮。他便走進洞去,初時道路狹窄,再走幾十步,豁然開朗,簡直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桃紅柳綠,房舍儼然,男耕女織,怡然自得,人人過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他們看見漁人進來,家家都設酒殺雞,招待漁人。在言談中,漁人才知道里面的人是他們的祖先為避秦代的禍亂,才逃進這個洞裏來的。他們與世外隔絕多年,也不想再出去了。外面是個什麼世道,他們也不知道。漁人在這洞中的平原裏耍了幾天,受到各家各户的熱情招待。當他辭別這些好客的主人們時,大家都告訴他:“洞中情況,‘不足為外人道也’。”漁人出來後沿着原來的路往無識知結巢了標記。到武陵後,漁人就把這事告訴了太守。太守馬上派人去找那個世外的桃源,找來找去,毫無結果。 [3] 

豁然開朗成語寓意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作為中層領導,需要對員工多一些瞭解,做到知己知彼,理解所藴含的深刻內涵。將知己和知彼拆開了理解,就是既能做到對自己的瞭解,也能夠做到對企業員工的清楚認識,然後將兩者完美地統一起來,鼓舞員工的鬥志和奮進精神,整個團隊的風貌意氣風發、昂揚向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團隊成員往往可以豁然開朗。 [4]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幫助他人解決遇到的問題,對其能力從各個方面進行培養、疏導和提高。幫助其在工作學習中豁然開朗、改善自我、提高進步,享受到收穫的喜悦,教學相長,收穫快樂。 [5]  同時也可以引導有疑惑的人在心裏對某一事或理進行較為深入的咀嚼、體嘗和思考,進而自能知曉,有所發現。當其想通過後,便如思維壅塞後的水到渠成、冥思苦想後的豁然開朗,是自己把窗户紙捅破,把蓋子揭起。 [6] 

豁然開朗成語用法

豁然開朗成文用法

豁然開朗為偏正式成語;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比喻頓時通達領悟。 [1] 

豁然開朗運用示例

唐·姚察姚思廉梁書·太祖五王列傳》:“後又目有疾,久廢視瞻,有北渡道人慧龍得治眼術,恢請之。既至,空中忽見聖僧。及慧龍下針,豁然開朗,鹹謂精誠所至。” [2] 
清·沈復浮生六記·閒情記趣》:“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廚處,一開而可通別院。” [2] 
清·曹雪芹等《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寶玉豁然開朗笑道:‘很是,很是。’” [2] 
參考資料
  • 1.    豁然開朗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7]
  • 2.    國元令編著. 常用成語典故[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8.10:131.
  • 3.    劉瑩主編. 成語故事 最新圖文普及版[M]. 海拉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6.12:232
  • 4.    郭士編著. 每個中層領導都缺一堂情商課[M].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8.03:97
  • 5.    盧玉風主編. 風拂雨潤[M]. 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10:310
  • 6.    馮衞東著. 為真學而教 優化課堂的18條建議[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8.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