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譚淵

(明代將領)

鎖定
譚淵(?-1401年),福建清流人,明代將領。 [9] 
譚淵承襲父職任燕山右護衞副千户。燕王起兵,其跟從奪取九門,攻破雄縣。潘忠、楊松從鄚州來救援,譚淵率領壯士一千餘人,埋伏在月漾橋的水中。南方軍隊已通過,從水中出來佔據了月漾橋。潘忠等戰敗,趕到橋邊不能渡過,於是被擒獲。累功進升任都指揮同知。 [10] 
譚淵驍勇善戰,能拉開兩石的弓,射無不中。然而性好殺人。滄州攻破,成祖命令發給憑證遣散投降的士兵。沒有遣散的有三千餘人,等待第二天發給憑證。譚淵一夜之間全部殺掉他們。燕王發怒並和其理論。後譚淵慚愧而退下。夾河之戰,南軍陣動塵起。譚淵便向前搏戰,馬突然倒地被殺。 [10]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清流(今安徽滁州
逝世日期
1401年
本    名
譚淵
爵    位
崇敬侯(贈)
諡    號
壯節

譚淵人物生平

譚淵早年承襲父職任燕山右護衞副千户。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參與奪取九門,攻破雄縣 [1] 
潘忠、楊松從鄚州前來救援,譚淵率領壯士一千多人,在月漾橋水中,每人拿一束茭草,蒙着頭通鼻子呼吸。南方軍隊已過,即從佔據橋。潘忠等人戰敗,跑到橋不能渡過,於是被擒。累功晉升為都指揮同知 [2] 
譚淵驍勇善戰,拉開兩石的弓,射無不中。然而性情好殺。攻破滄州朱棣命令給憑證遣散投降的士兵。沒有派遣的三千多人,等到明天給碟。譚淵一夜之間全部殺了他們。燕王憤怒。譚淵説:“這些都是壯士,他日必成後患。”燕王説:“如果你説的話,應該殺完敵人。敵人可以盡嗎?”譚淵慚愧而退。 [3] 
建文三年(1401年),夾河之戰,南軍陣動塵土飛揚。譚淵立即上前迎戰,因馬撅被殺,朱棣感到惋惜。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即位為帝,是為明成祖,追贈譚淵為都指揮使 [4]  同年九月,譚淵又被追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崇敬侯,諡號壯節。 [5] 

譚淵史料記載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四》 [6] 
《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十二上》 [7] 

譚淵伯爵世系

譚淵之子譚忠在明成祖時受封新寧伯,子孫世代承襲,其爵位共傳襲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絕。
  • 新寧伯世系
第一代譚忠,建文四年(1402年)封新寧伯,予世券。宣德八年(1433年)去世。
第二代:譚璟,譚忠之子,宣德十年(1435年)襲爵,正統十四年(1449年)去世。
第三代:譚裕,譚璟之子,正統十四年(1449年)襲爵,景泰三年(1452年)去世。
第四代:譚祐,譚裕之弟,天順元年(1457年)襲爵。嘉靖四年(1525年)去世,諡號“莊僖”。
第五代:譚綸,譚祐之子,嘉靖四年(1525年)襲爵。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去世。
第六代:譚功承,譚綸之子,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襲爵。隆慶元年(1567年)去世。
第七代:譚國佐,譚功承之子,隆慶元年(1567年)襲爵。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去世。
第八代:譚懋勳,譚國佐之子,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襲爵。天啓三年(1623年)去世。
第九代:譚弘業,譚懋勳之子,天啓三年(1623年)至天啓七年(1627年)間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死於甲申之變
新寧伯世系參考資料: [8] 
參考資料
  • 1.    《明史·譚淵傳》:嗣父職為燕山右護衞副千户。燕兵起,從奪九門。
  • 2.    《明史·譚淵傳》:破雄縣。潘忠、楊松自鄚州來援,淵帥壯士千餘人,伏月漾橋水中,人持茭草一束,矇頭通鼻息。南軍已過,即出據橋。忠等戰敗,趨橋不得渡,遂被擒。累進都指揮同知。
  • 3.    《明史·譚淵傳》:淵驍勇善戰,引兩石弓,射無不中。然性嗜殺。滄州破,成祖命給牒散降卒。未遣者三千餘人,待明給牒。淵一夜盡殺之。王怒。淵曰:“此曹皆壯士,釋之為後患。”王曰:“如爾言,當盡殺敵。敵可盡乎?”淵慚而退。
  • 4.    《明史·譚淵傳》:(明成祖)即位,贈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諡壯節,立祠祀之。
  • 5.    《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十二上》:洪武三十五年九月甲申,升賞奉天靖難諸將。……追封故都指揮使譚淵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崇安侯,諡號壯節。
  • 6.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9-29]
  • 7.    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十二上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9-30]
  • 8.    明史·功臣世表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9-29]
  • 9.    張文達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08.第567頁
  • 10.    (清)張廷玉等撰;毛佩琦本書主編;彭勇副主編;潘岳.李鳳霞,呂歐等譯者.白話精華二十四史明史2[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1.05.第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