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禾本科菰屬一種植物)

鎖定
菰(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 ex Stapf),又名高筍、茭白、茭筍等 [1]  ,是禾本科(Poaceae)菰屬(Zizania)的一種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 [1-2]  [4]  。菰具匍匐根狀莖。鬚根粗壯。稈高大直立。葉鞘長於其節間,肥厚,有小橫脈。圓錐花序,分枝多數簇生,上升,果期開展。穎果圓柱形,胚小形 [1] 
菰主要分佈在歐洲和亞洲的温帶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在新西蘭和北美地區也有零星分佈 [3]  。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以南各地,華北地區有零星栽培 [4]  。菰多為水生或沼生,常見栽培 [1]  。野生的菰多生長於水深1-1.5米的水岸附近,耐水性較強 [5]  。菰屬於喜温性植物,適宜的生長温度為15-30攝氏度,對於寒冷、高温和乾旱都缺少耐受性 [5]  [9-10] 
菰的稈基嫩莖被真菌黑穗菌(Ustilago edulis)寄生後,粗大肥嫩,稱茭瓜,為蔬菜,穎果稱菰米,作飯食用,有營養保健價值 [1]  。菰葉也可以作為動物青綠飼料來使用 [7]  ,全草為優良的飼料,為魚類的越冬場所。也是固堤造陸的先鋒植物 [1]  。菰的果實和根莖均可入藥可除煩止渴、和胃理腸、清熱解毒等 [6] 
中文名
拉丁學名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 ex Stapf [1] 
別    名
高筍、茭白、茭筍等 [1] 
植物界(Plantae) [2] 
維管植物門(Tracheophyta) [2] 
木蘭綱(Magnoliopsida) [2] 
禾本目(Poales) [2] 
禾本科(Poaceae) [2] 
菰屬(Zizania [2] 
菰(Zizania latifolia [2] 
分佈區域
菰主要分佈在歐洲和亞洲的温帶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在新西蘭和北美地區也有零星分佈 [3]  。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以南各地,華北地區有零星栽培 [4] 

植物學史

菰原產中國,在古代中國作穀物利用 [3]  。古時候就有食用和栽培菰的記載,其利用和栽培歷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早期採集其果實菰米作為主食的階段,以及後期以其膨大的莖茭白作為蔬菜食用的階段 [8]  。最早關於菰米的文獻記載始於周朝,在《周禮》中就將菰米列為了六穀之一,古時也稱為“雕胡” [7]  ,這個時候的菰由於其自身易落米的特性分佈範圍廣泛,在野外隨處可見,並未被人工馴化而種植。自公元六世紀以來,菰受到一種真菌——菰黑粉菌的寄生。菰一旦被感染後就不能抽穗開花,失去了結果的能力,無法產生菰米。其生殖生長轉化為營養生長,莖會畸形膨大。這種被真菌感染後的菰稱之為茭白,其組織細嫩,可食用。 [8]  因此在唐代以前,是以生產菰米為主的階段;在唐代以後,菰就很少採籽,逐漸退出穀類的行列,轉為一種具有特殊風味、營養豐富的蔬菜——茭白 [9] 

形態特徵

菰為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 [4] 

根和莖

菰具有匍匐根狀莖,鬚根粗壯發達。稈高大直立,高1-2米,徑約1釐米,具多數節,基部節生不定根 [1]  .
(菰的根) (菰的根)

葉鞘長於其節間,肥厚,有小橫脈;葉舌膜質,長約1.5釐米,頂端尖;葉片扁平寬大,長50-90釐米,寬15-30毫米 [1] 
(菰的葉) (菰的葉)

圓錐花序長30-50釐米,分枝多數簇生,上升,果期開展;雄小穗長10-15毫米,兩側壓扁,着生於花序下部或分枝之上部,帶紫色,外稃具5脈,頂端漸尖具小尖頭,內稃具3脈,中脈成脊,具毛,雄蕊6枚,花葯長5-10毫米;雌小穗圓筒形,長18-25毫米,寬1.5-2毫米,着生於花序上部和分枝下方與主軸貼生處,外稃之5脈粗糙,芒長20-30毫米,內稃具3脈 [1] 
(菰的花) (菰的花)

果實

穎果圓柱形,長約12毫米,胚小形,為果體之1/8 [1] 
(可食用的茭白) (可食用的茭白)

分佈範圍

菰在世界範圍內主要分佈於歐洲和亞洲的温帶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在新西蘭和北美地區也有零星分佈 [3]  。菰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在華北地區也有零星栽培 [4]  ,主要產地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甘肅、陝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台灣等地 [1] 
(菰的中國分佈) (菰的中國分佈) [2]

生長環境

菰多為水生或沼生,常見栽培 [1]  。菰在中國各地湖泊、溝塘、水溪、河岸和沼澤中均能廣泛生長,野生的菰多生長於水深1-1.5米的水岸附近,耐水性較強,為挺水植物。其羣落多以菰為建羣種,成片狀分佈,有時與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香蒲(Typha orientalis C. Presl)及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 (C. C. Gmel.) Palla)等挺水植物混生 [5] 

生長習性

菰屬於喜温性植物,適宜的生長温度為15-30攝氏度,對於寒冷、高温和乾旱都缺少耐受性。菰的根系發達,需水量多,生長期間不能缺水,休眠期間也要保持土壤充分潤濕,適宜生長在質微酸性到中性的粘壤或壤土為宜,生長和孕茭都需要陽光充足,不耐遮蔭 [5]  [9]  [10]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菰有發達的地下根莖,屬於鬚根系,基部節上有繁殖力很強的不定根,因此菰在自然條件下可以用種子和不定根兩種方式繁殖 [5]  。種子繁殖是通過風媒傳粉產生種子,即菰米,種子成熟後脱落掉入水中,經歷一定時間的冬眠和春化作用,到來年春天氣温適宜的時候會萌發 [7]  ;菰可以通過根莖的分櫱進行無性繁殖 [11]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主要是通過留種帶菌的菰莖-茭白為種植對象,通常作為水生蔬菜來栽培。人工培育茭白主要是無性繁殖:由於菰黑粉菌的冬孢子會留在田間的地下莖裏過冬,所以帶菌的菰莖像繁殖體一樣可以留種用來無性繁殖,來年再利用種莖抽芽、分櫱和孕茭來進行批量生產 [12] 

栽培技術

不同地區的不同品種的茭白有多種栽培技術。主要有單季茭白“薹管寄秧”育苗技術、低海拔地區單季茭白一年收兩茬栽培技術、中高海拔地區單季茭白割葉再生栽培技術、雙季茭白“二段育秧”栽培技術、雙季茭白秋茭節水灌溉栽培技術、雙季茭白大棚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等 [13] 

水肥管理

菰喜温喜濕,不耐寒不耐高温,也不耐乾旱,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上。且不同品種的菰對光照和水分的需求有所差異,一般分為秋產單季茭和秋夏雙季茭,單季茭是短日照作物,對水肥條件要求不高;雙季茭對日照長短要求嚴格,在中國除了盛夏高温不能孕茭外,初夏和秋季都能孕茭,栽植當年秋季採收一次,稱秋茭;第二年初夏再收一次,稱夏茭,雙季茭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 [4] 

病蟲防治

病害
菰的主要病害有紋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胡麻斑病(Helminthosporium zizanie)、鏽病(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等:紋枯病高温高濕易發病,在菰的葉片上初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擴大呈雲紋狀,由下向上擴展,引起葉片枯黃,防治方法為增施磷、鉀肥,及時除病葉,使田間通風透光,或發病初期可噴灑井崗黴素或異稻瘟淨噴霧防治;胡麻斑病在缺氮、鉀肥發病嚴重,菰的葉片和葉鞘上產生梭形褐色病斑,周圍有黃暈,嚴重時葉片枯死,防治方法為適當排水、換清水、增施鉀肥、噴灑異稻瘟淨等;鏽病發病初期出現菰的葉片黃色小點,發展到全葉枯黃,最後發展到葉鞘和莖稈,影響結茭,防治方法為及時清除病葉、增施鉀肥,或噴灑粉鏽寧(孕茭期慎用)等 [4]  [15]  [16] 
蟲害
菰的主要蟲害有長綠飛蝨(Saccharosydne procerus)、稻蛀莖夜蛾(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等:長綠飛蝨羣集菰的葉片上刺吸汁液,造成葉片枯黃,防治方法為用樂果乳劑或用溴氰菊酯噴霧噴灑等;稻蛀莖夜蛾幼蟲鑽蛀菰,造成枯心、枯鞘,防治方法有及時清除田邊雜草,或用殺蟲雙或殺蟲靈噴霧防治;二化螟幼蟲蛀食菰苗心葉和茭肉,造成枯心苗和廢品茭白,防治方法為冬季齊地面割除枯黃莖葉集中燒燬,消滅越冬幼蟲,夏季可用殺蟲雙或殺蟲靈噴霧防治 [4]  [15]  [16] 

主要價值

生態價值

菰是一種重要的濕地植物,也是固堤造陸的先鋒植物 [1]  ,主要依靠根系吸收、吸附過濾等作用對水質有淨化作用,並且對重金屬鉻元素有較好的耐受性 [17]  。水中的菰草可以為魚類提供過冬場所和餌料,並且能抑制藻類過度繁殖,避免水體富營養化 [5]  。同時菰對於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淨化作用,對水體中的氮磷去除效果較好 [18] 

經濟價值

菰葉可以作為一種優良飼料,可以收割菰草來飼餵牲畜和魚類,菰草粉是顆粒魚類餌料的優良原料。此外,菰也可以用來作為造紙原料,並且生產出來的紙抗皺性和抗拉性都比較好,還可以用來編席、包粽等 [5] 
茭白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變異形態“灰茭”內含有大量菰黑粉菌孢子,待成熟後可以作為天然化妝品使用 [7] 

食用價值

菰在沒有感染菰黑粉菌的時候結的果實為菰米,菰米具有很高的有營養價值,其中膳食纖維、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都很高,是優質植物蛋白的來源 [19]  。菰的特殊形態——茭白,是一種廣泛種植的蔬菜,在中國是僅次於蓮藕的第二大水生蔬菜種類 [17]  。自古以來,茭白便與鱸魚、蓴菜並稱為“江南三大名菜”。同時,茭白也以豐富的營養價值而被譽為“水中人蔘”,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質地鮮嫩,味甘實,屬於低熱量、低脂肪、高鉀低鈉的食物,是蔬菜中的佳品。 [20] 

藥用價值

菰的果實為藥材菰米,味甘,性寒,可除煩止渴、和胃理腸,主治心煩、口渴、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小兒泄瀉等症狀。菰的根或根莖為藥材菰根,味甘,性寒,可除煩止渴、清熱解毒,主治消渴、心煩、小便不利、小兒麻疹高熱不退、黃疸、鼻衄、燒燙傷等症狀 [6] 

植物文化

菰在中國種植歷史悠久,描寫菰或者茭白的古文獻眾多,都體現了菰這種植物在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周禮·天官·膳夫》中有六穀之説:“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其中的六穀,就包括了菰米,古又稱雕胡米 [7]  。漢代的《西京雜記》中也有關於菰的描寫:“漢太液池邊,皆是雕胡”。唐代更是有大量描寫菰米的詩詞,比如王維的《遊化感寺》中就描寫了“香飯青菰米,嘉蔬綠筍莖。”包括著名詩人杜甫和李白都曾對菰米作過讚美:“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9]  這都是食用菰米的記載,説明在唐代菰米作為人們日常的主食之一而被普遍食用 [21] 
並且由於“菰”與“孤”同音,常用來作為表達孤獨的意象,通常與漂泊的主題相結合,比如杜甫《秋興八首》中“波漂菰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詩中的菰米就是一種意象,用來表達詩人孤獨苦悶的心境 [21] 

相關研究與知識

菰米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如抗性澱粉、黃酮、皂甙、植物甾醇等物質 [14]  [22]  ,現代醫學經過研究也發現菰米對血壓上升有抑制傾向,也可使激素活化、促進糖代謝等 [6] 
人工種植的茭白由於受自身變異和寄生的菰黑粉菌變異的雙重影響,生長過程中很不穩定,極易產生變異植株。生產過程中有兩種常見的不良變異株型:一種是長勢特別好,株高和葉長都顯著超過普通植株,寄生的菰黑粉菌呈劣勢,同時花莖中空、細長,不再孕茭,往更加偏向於野生菰的方向生長,一般稱“強茭”或“雄茭”;一種是長勢和株高無明顯變化,但花莖變短,孕茭部位變低,不露白,肉質莖的內部被菰黑粉菌的厚垣孢子所充滿,產生黑條,不能夠食用,通稱“灰茭” [4] 
參考資料
  • 1.    菰 Zizania latifoli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4-03-23]
  • 2.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 ex Stapf.  .物種2000[引用日期2024-03-23]
  • 3.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 ex Stapf.  .GBIF[引用日期2024-03-23]
  • 4.    茭白  .中國作物種質資源信息網絡(CGRIS)[引用日期2024-03-23]
  • 5.    翟成凱,孫桂菊,陸琮明等. 中國菰資源及其應用價值的研究 [J]. 資源科學, 2000, (06): 22-26
  • 6.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 下 第2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907
  • 7.    王營營. 菰(Zizania latifolia)主要生物學特性及其農藝性狀分析[D]. 浙江大學, 2014.14頁
  • 8.    江解增. 茭白養分積累與分配的品種間差異及其機理[D].揚州大學,2004:1-3頁
  • 9.    黃凱豐. 重金屬鎘、鉛脅迫對茭白生長髮育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8:9-12頁
  • 10.    趙有為.中國水生蔬菜: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99-120
  • 11.    董琳.菰植物的簡要概述[J].河北農機,2017(10):29
  • 12.    俞曉平,李建榮,施建苗,鄧樹青,鄧曹仁,吳春,李寶福.水生蔬菜茭白及其無害化生產技術[J].浙江農業學報,2003(03):4-12
  • 13.    .陳建明,王來亮,周錦連,張永根.浙江省茭白栽培新技術的探索與實踐[J].長江蔬菜,2015(22):135-137
  • 14.    趙軍紅,翟成凱.中國菰米及其營養保健價值[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13,30(01):34-38
  • 15.    洪文英,吳燕君,曹婷婷,羅川林,高吉良,陸丹.杭州地區茭白主要病蟲害發生現狀與綠色防控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06):994-997.
  • 16.    張珏鋒,俞曉平,陳建明,呂仲賢,鄭許松,徐紅星.茭白主要病蟲害發生為害規律及其防治策略[J].浙江農業學報,2003(03):44-48
  • 17.    尤文雨,葉子弘,劉倩,鄒克琴.我國茭白的生物學研究[J].長江蔬菜,2008(17):35-38
  • 18.    楊海軍,李永祥,周守標.菰和菖蒲對生活污水淨化效果的研究[J].人民珠江,2007(03):22-25.
  • 19.    王惠梅,謝小燕,蘇曉娜,江紹玫,吳建利.中國菰資源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8,19(02):279-288.
  • 20.    周超,李臣.我國茭白的營養與開發利用研究綜述[J].長江蔬菜,2017(20):32-35
  • 21.    徐媛. 漢語植物異名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8
  • 22.    Han SF, Zhang H, Zhai CK. Protective potentials of wild rice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 against obesity and lipotoxicity induced by a high-fat/cholesterol diet in rats. Food Chem Toxicol. 2012 Jul;50(7):2263-2269.
展開全部 收起